莫宗平
目的 探讨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2月120例行择期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进行术中维持麻醉,对照组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术中维持麻醉.观察两组患者各时段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将两组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并观察术后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术中两组各时段血流动力学参数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更低(P<0.05),但在意识清醒时间、拔管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七氟烷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均能够起到较好的麻醉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大,但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能够降低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能够保障老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具有更好的应用效果.
作者:孙友谦;张童;张凤全;马艳新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对生化检验糖尿病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孕妇42例作为观察对象,按入院时间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孕妇21例,给予常规检验方式进行检验;观察组:孕妇21例,使用生化检验方式进行检验,观察两组孕妇经检验后的效果情况.结果 对照组孕妇经检验后的诊断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孕妇经检验后的诊断有效率为96.24%,两组比较,观察组的效果更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生化检验对糖尿病孕妇进行检验的效果更佳,并且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王景;廖莎莎;袁素珍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ICG清除试验正常的患者影响肝切除术后肝功能的围手术期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们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77例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分为两组:轻度肝功能不全组(n=55)和中重度肝功能代偿不全组(n=22).进行组间比较,寻找影响术后肝功能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轻度肝功能不全组和中重度肝功能代偿不全组之间,患者年龄、性别、体重、体重指数、术前转氨酶、白蛋白、INR、胆红素、ICGK、ICGR-15、肿瘤体积、切除肝脏体积无显著性差异;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标准残肝体积有显著差异.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术中出血量、术后标准残肝体积为术后中重度肝功能代偿不全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术前肝脏储备肝功能正常的患者,需要注意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保留足够残肝体积以减少术后肝功能损害、衰竭的发生.
作者:李江发;龚建华;王君宜 刊期: 2017年第18期
本文介绍了中医药院校《医古文》课程的自主学习体系现状,探讨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医古文》课程网络学习和网络测验的方法.由于《医古文》课程内容远离现代生活,而且其中包含丰富的中医知识,学生往往感觉艰深难学,学习意愿不高或者想学而找不到很好的阅读和理解方法,导致自主学习浅尝辄止,很难坚持下去.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设基于网络注解阅读、古文标点断句、自动评测等新型自主学习形式的《医古文》学习与自测平台,为《医古文》课程教学提出新的思路.
作者:张柯欣;赵鸿君;刘志民;潘俊峰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整体护理在甲状腺手术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以我院9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45例.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常规组(93.33% VS 77.78%),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少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手术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黄凤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总结门奇断流术中附加自体骨髓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的护理方法,以提高护理水平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30例门奇断流术中附加自体骨髓细胞移植的肝硬化患者进行有效的移植前护理,移植后护理,制订合理的护理计划,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门奇断流术中附加自体骨髓细胞移植的30例患者手术顺利进行,肝功能明显改善,病情好转出院.结论 有效的护理措施是脾切除门奇断流术中附加自体骨髓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患者的重要保障.
作者:陈静;张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因痔疮手术涉及到个人私隐性、术中摆放截石位潜在危险性和繁琐性,让很多患者在身体上及心理上存在强烈的不适感以及心理障碍,同时也会产生许多护理安全隐患.行痔疮手术时给予侧卧住是较截石位更安全、快速、有效、更完善的保护患者隐私的一种手术体位革新,打破了常规截石位下行痔疮手术的观念.
作者:郭洋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总结尿毒症患者手术治疗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我院从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有30例尿毒症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情况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30例病例病情均明显改善和好转.结论 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治疗,除了手术治疗,还需要配合手术护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作者:张薇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肿瘤放疗加床患者的护理效果研究.方法 通过对60例肿瘤放疗加床患者根据不同的病种期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研究组患者对医护人员护理服务很满意的比率和总满意度分别为60.42%和91.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1.67%和68.75%,并且两组间比较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疾病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有助于疾病恢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肿瘤放疗加床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改善和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适于推广和应用.
作者:姜丽萍;陈辉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提高义眼台植入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方法 我们对21例行义眼台植入手术的围手术期患者进行细致的护理干预.结果 21例择期手术患者均对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满意,满意率为100.00%.结论 义眼台植入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前心理状态,减少术中并发症,对术后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孙华丽;崔凌亚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利用信息化途径构建起患者与医护间生理信号参数和环境信息参数监测信息初筛显示,为医护人员提供直观的生理状态预警.方法 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设计一套基于国产CPU芯片的医院病员集成多生理参数及环境信息的智能监测系统,在一个集成融合的监控中心实现对医院病员的生理信号参数和医院环境信息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分析.结果 通过该系统的建设大限度地依托国产CPU芯片进行开发,极大的优化了安全,提高对病员的实时有效看护,医护人员能及时根据参数的改变判断突发状况对病情的威胁,及时给出处置方案,在提升医院对患者的监护效率,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的同时,大大降低突发状况对患者的危害.结论 利用信息化途径构建起患者与医护间生理信号参数和环境信息参数监测信息初筛显示,提升了医院对病员的监护管理效率,确保医疗数据信息的安全可靠,并完成多参数集成的示范应用的有助于提高医生或护士对病员生理信号参数和环境信息参数进行有效实时监管,及时发现、防护和处理意外事件发生,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程乃俊;周金治;周建丽;吴斌;罗卢;韩斌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复方制剂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对轻中度寻常型银屑病维持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轻中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共11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三个组别,在一般性资料无显著差异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对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A单独使用卡泊三醇软膏以及对照组B单独使用倍他米松软膏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使用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后的治疗有效率明显增高,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1%(35/38)、对照组A总有效率为68.42%(26/38),对照组B总有效率为63.16%(24/38),两组比较其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比单独使用其中任何一种药物的治疗效果都要明显提高,二者发挥协同作用,治疗效果明显,可以成为寻常型银屑病治疗的优选药物,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谭建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评价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1:1匹配原则将我院骨科收治的90例行人工关节置换患术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2.22%(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2%(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作者:刘铁英;周莉丽;马莉影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对阿奇霉素联合克拉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做出分析研究.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阿奇霉素)和治疗组(联合克拉霉素),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患儿在经过不同的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8.33%明显好于对照组患儿86.67%;治疗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症状好转时间及住院时间要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治疗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8.3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25.00%,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克拉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不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还具有安全性高的优势,值得推广和使用.
作者:潘冬梅 刊期: 2017年第18期
针对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和沟通渠道不顺畅的问题,以患者为中心,从医疗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发,设计综合医患沟通的网络平台,从而优化服务流程,实现医患双向良性互动,搜集并处理医患沟通过程中的数据,为医患关系的处理提供决策支持,并利用网络平台对医患双方进行相关医患沟通技巧、死亡教育的宣传普及.
作者:李章昊;左其群;袁顺星;蒋璐 刊期: 2017年第18期
本文通过研究我院2012~2016年收治的慢性咽炎患者用康奈尔医学指数(CMI)量表筛查出心理亚健康患者,并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患者干预前后进行评估,分析记录相关资料,通过有目的的给予患者心理干预,从而提高慢性咽炎的治疗效果.
作者:杨东 刊期: 2017年第18期
临床麻醉中常用的药物右美托咪定,主要通过激动于人体各个部位α2-AR从而促使达到镇静、镇痛以及抗焦虑的功效,同时对呼吸的抑制作用较小,故该种药物已经被用于临床术前麻醉、大小不等精细的手术麻醉(神经外科和心血管)以及小儿镇静和麻醉中,应用不仅降低其他镇静药物的应用剂量,亦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故该种药物具有较高的优势,为此,笔者将临床麻醉中应用的右美托咪定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综述.
作者:黄艳东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屈光不正患者激光光学角膜切削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视觉质量的差异性.方法 对近视患者进行PRK、LASIK术前和术后3个月分别使用客观视觉质量分析仪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觉质量的差异性.入选者年龄18~40岁,平均年龄(25.34±3.30)岁,主觉验光等效球镜度数为+1.50~-6.00 D,平均度数(-3.10±1.63)D.两种手术方式PRK17例(30只眼),LASIK33例(60眼).比较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调制传递函数、斯特列尔比和眼内客观散射指数.结果 研究显示PRK和LASIK手术对视网膜成像质量均有明显影响,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cpd的MFT在PRK组下降了1050倍,在LASIK组下降了1.32倍.MTF截止频率频率在PRK组下降了1.04倍,在LASIK组下降了1.06倍.斯特列尔比分别下降1.10倍个1.07倍.PRK和LASIK分别增加了客观散射指数1.48倍和1.57倍.结论 双通道技术是临床上评估接受激光屈光手术后眼视觉质量的有用工具.PRK和LASIK对低到中度近视眼的视网膜成像质量影响相似.术后3个月,两种技术均会导致术后调制传递函数、MTF截止频率、斯特列尔比降低.而且,两种技术均增加通过OSI参数评估的眼内散射.但是尽管两种技术引起了视觉质量的变化,若考虑屈光不正的变化仍然认为患者术后视觉质量提高了.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高于30 cpd、斯特列尔比接近0.3时.可认为视觉盾量良好.因此.两种手术获得的视学质量均可接受,这也解释了患者未对终视力结果产生不满的原因.
作者:刘开宇;李秀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呼吸内科对重症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诊治的144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72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72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中,44例治愈,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患者中,32例治愈,有效率为77.77%;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内科重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有效率,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是辅助临床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贾华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并进行鉴定.方法 采用有限稀释法分离和纯化PDLSCs并通过克隆形成及多向分化实验,鉴定所得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能力.结果 分离纯化所得细胞均为长梭形或者不规则形,克隆细胞呈旋涡状集落生长趋势,体外诱导条件下可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分化,具有干细胞增殖和多向分化的特性.结论 有限稀释法分离纯化的PDLSCs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表型及增殖和多向分化的生物学特性.
作者:任娅岚;张湘宜;陈思思;白玲;刘春竹;刘亚丽 刊期: 2017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