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分析

丁秋香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 曲美他嗪, 冠心病
摘要: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9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48例患者采取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照组48例患者采取单纯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联合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72.92%),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期间用药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14.58%,明显低于对照组用药不安全事件发生率(33.33%),两组用药安全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冠心病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药物联合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上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及治疗方法研究

    目的 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及治疗方法进行讨论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4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手术组及非手术组,手术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非手术组进行非手术的治疗,经过治疗后对两组患者再次发生脱位的几率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组患者再脱位发生率5.00%明显低于非手术组45.00%,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致全关关节置换术术后脱位的因素有很多,在发生脱位的现象后应先分析脱位的原因,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关的治疗,手术治疗有效的减少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再次脱位的发生率.

    作者:田宏宇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实施延伸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和探究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取延伸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1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延伸护理.护理期间详细记录患者SAS(焦虑自评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统计各组患者护理的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阶段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SAS评分、SDS评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87.78%,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实施延伸护理,能够有效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排遣心中的不良情绪,对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大有裨益,因此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王帆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银屑病样模型的研究进展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并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迄今为止,银屑病真正的发病原因及其机制国内外研究者均未能完全阐明.本文就多年来各种银屑病模型的研究进行整理分析,为新模型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发现虽然各种模型在一定程度上为银屑病的药物开发及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但是均只能在短期内局限性的模仿银屑病的部分生理病理特点,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反映人类银屑病的实际发病情况.因此,银屑病模型的完善还需我们从分子水平到遗传环境等各个因素出发,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

    作者:陈琼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医古文》课程自主学习平台的建设研究

    本文介绍了中医药院校《医古文》课程的自主学习体系现状,探讨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医古文》课程网络学习和网络测验的方法.由于《医古文》课程内容远离现代生活,而且其中包含丰富的中医知识,学生往往感觉艰深难学,学习意愿不高或者想学而找不到很好的阅读和理解方法,导致自主学习浅尝辄止,很难坚持下去.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设基于网络注解阅读、古文标点断句、自动评测等新型自主学习形式的《医古文》学习与自测平台,为《医古文》课程教学提出新的思路.

    作者:张柯欣;赵鸿君;刘志民;潘俊峰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右心室粘液瘤外科手术切除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7岁,因“心悸、气短、头晕1w余,晕厥1次”于2017年1月26日收住我院,入院前1 w因无明显诱因的活动后心慌、气短,休息后可缓解而就诊于某医院,诊断为不稳定心绞痛,并给予改善循环等药物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为求进一步诊治故而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头颅及五官正常,双侧胸廓对称无畸形,肋间隙正常,叩诊双肺清音,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心界无明显扩大,心律齐,胸骨左缘第二、三肋间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3/6级杂音.肝脾未扪及肿大,双下肢无水肿.心脏彩超提示:右心轻度增大,右心室前壁探及大小约37 cm×31 cm×29 cm的略高回声团块,随心动周期在右室流出道内摆动,内未探及血流信号,肺动脉压94 mmHg,三尖瓣轻中度关闭不全(图1).心电图提示:偶发房早,T波改变.心脏CTA提示:①双侧冠状动脉开口无异常.②心脏增大,右心室低密度占位,血栓或其他,需行进一步检查.

    作者:赵应录;高秉仁;柳德斌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乳腺癌患者术后心理问题及心理干预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心理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以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半结构式的开放性提问对86例乳腺癌患者术后心理特征进行访谈,将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 乳腺癌患者术后均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主要归纳为两大方面:一般性心理问题和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恐惧、抑郁、及自我感受负担;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有自尊紊乱、自我形象紊乱及性障碍.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结论 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心理问题进行正确认识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对改善患者术后心理状况、消除负性情绪具有积极意义,应成为乳腺癌补充治疗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作者:郑存风;王幼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屈光不正患者PRK、LASIK术后视觉质量的差异分析

    目的 分析屈光不正患者激光光学角膜切削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视觉质量的差异性.方法 对近视患者进行PRK、LASIK术前和术后3个月分别使用客观视觉质量分析仪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觉质量的差异性.入选者年龄18~40岁,平均年龄(25.34±3.30)岁,主觉验光等效球镜度数为+1.50~-6.00 D,平均度数(-3.10±1.63)D.两种手术方式PRK17例(30只眼),LASIK33例(60眼).比较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调制传递函数、斯特列尔比和眼内客观散射指数.结果 研究显示PRK和LASIK手术对视网膜成像质量均有明显影响,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cpd的MFT在PRK组下降了1050倍,在LASIK组下降了1.32倍.MTF截止频率频率在PRK组下降了1.04倍,在LASIK组下降了1.06倍.斯特列尔比分别下降1.10倍个1.07倍.PRK和LASIK分别增加了客观散射指数1.48倍和1.57倍.结论 双通道技术是临床上评估接受激光屈光手术后眼视觉质量的有用工具.PRK和LASIK对低到中度近视眼的视网膜成像质量影响相似.术后3个月,两种技术均会导致术后调制传递函数、MTF截止频率、斯特列尔比降低.而且,两种技术均增加通过OSI参数评估的眼内散射.但是尽管两种技术引起了视觉质量的变化,若考虑屈光不正的变化仍然认为患者术后视觉质量提高了.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高于30 cpd、斯特列尔比接近0.3时.可认为视觉盾量良好.因此.两种手术获得的视学质量均可接受,这也解释了患者未对终视力结果产生不满的原因.

    作者:刘开宇;李秀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全离体肝肿瘤切除术的手术护理配合

    通过21例全离体肝肿瘤切除患者的手术,介绍全离体肝肿瘤切除所具备的条件是载体切除困难,肝功正常且余肝能维持患者的基本功能,手术方式和术中护理配合要点.

    作者:陈燕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4年1月~2016年9月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DP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9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降血压、控制血糖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甲钴胺片,治疗组予以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甲钴胺,疗程3w,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PR)、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浆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等水平变化,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皮肤交感反应、肢体运动神经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上述血清学指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血清NO升高(P<0.05),其余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体现神经功能参数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应用于DPN的治疗可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血液黏度,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延缓DPN的进展,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炎性因子的分泌、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关.

    作者:邹冬梅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1:1匹配原则将我院骨科收治的90例行人工关节置换患术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2.22%(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2%(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作者:刘铁英;周莉丽;马莉影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目的 探析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94例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不良反应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相关知识知晓度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优势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健康教育运用于急性心肌梗塞中,可以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具有较高的医学价值.

    作者:周冬红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1例肺结核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的临床诊治分析

    本文主要是对肺结核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通过对本院典型案例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形成治疗经验.旨在指导临床提高肺结核合并静脉血栓栓塞患者的治愈率,提高该病症的治疗效果.

    作者:简瑶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新形势下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医院作为一个科学复杂的系统,档案管理在其运行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医院的现代化发展,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当今社会形势下,采用科学的方法加强对医院档案管理势在必行.本文主要探讨医院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当采用的策略.

    作者:张妙琦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全身麻醉拔管后麻醉恢复早期患者的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全身麻醉拔管后麻醉恢复早期患者的疗效,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的7月进行全身麻醉的患者1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的患者采取干预护理,记录两组患者的数据,对比两组患者的的治疗疗效和满意度,应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对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实验组患者呼之握拳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在麻醉苏醒期有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4.00%,对照组患者中有9例患者发生了并发症,发生率为18.00%,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满意度方面,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00%,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满意度的78.00%,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上对于进行全身麻醉拔管后麻醉恢复早期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的缩短患者的呼之握拳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对患者身体的伤害,促进患者的恢复,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徐伟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高度近视性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70例高度近视性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6月选择我院共收治的70例高度近视性白内障患者,并将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即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通过患者的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具体分析,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与并发症情况,对其进行详细记录.结果 本次研究选择70例患者中,裸眼视力高于0.25有40只眼,占总比例的28.50%,裸眼视力高于0.1有70只眼,占总比例的50.00%,裸眼视力低于0.1有30只眼,占总比例的21.40%.术中后囊破裂患者1例,悬韧带断离患者2例,术后暂时性眼压升高患者3例,经过治疗后眼压恢复正常,术后患者视力明显提高.结论 高度近视性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视力可以得到明显提高,而对患者进行超声乳化与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不仅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而且还可以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对其推广和使用.

    作者:李江;寸永康;何云娇;董天文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新生儿护理安全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全封闭式无陪护管理方式,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风险.由于特殊的生理条件,抵抗力弱,病情复杂、变化快,护理不安全因素直接关系到新生儿的生命安危和转归以及抢救成功率.高度的安全意识是防范护理安全隐患的关键,能使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

    作者:李海芹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胺碘酮治疗急诊冠心病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胺碘酮治疗急诊冠心病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我院急诊冠心病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75例临床资料,对观察组40例患者行胺碘酮治疗,对对照组35例患者普罗帕酮治疗,评估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5.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7.10%,观察组房颤转复率、室性早搏转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再梗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P>0.05.结论 胺碘酮治疗急诊冠心痛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疗效确切,临床价值确切.

    作者:钟敏;严小敏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促进艾滋病母婴阻断成功的综合干预措施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促进艾滋病母婴阻断成功的综合干预措施,并对其干预后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通过调查并随访本地区54例艾滋病感染孕妇,明确其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综合干预措施及其阻断临床效果.结果 PMTCT综合干预措施实施后,调查的54例艾滋病感染孕妇中,仅有1例阻断失败,阻断成功率达98.15%,母婴传播仅为1.85%.结论 PMTCT综合干预措施的实行是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的良好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促进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成功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何燕;赵建萍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加拿大住院医师培训及其借鉴

    加拿大住院医师培训以能力框架为基石,胜任力为导向,培养独立行医的同质化医师.我国住院医师培训刚起步,还有很多需要向西方教育学习的地方.本文通过初步总结加拿大住院医师的培训和评估系统,供我国的住院医师培训借鉴.

    作者:殷荣;郑珊;柴毅明;吴静燕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生血宁联合多维铁口服液治疗产后缺铁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生血宁联合多维铁口服液治疗产后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4例缺铁性贫血的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孕妇共52例,接受口服多维铁和生血宁的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孕妇42例,仅口服多维铁口服液,记录并较两组孕妇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血清铁蛋白的变化情况,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和血清铁蛋白值治疗后均较前升高,研究组更为明显,两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生血宁联合多维铁口服液治疗产后缺铁性贫血副反应小,疗效确切,适合推广.

    作者:王建华;唐洁 刊期: 2017年第18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