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囊炎和常见手术的临床护理探究

张芬

关键词: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囊炎, 手术治疗, 临床护理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囊炎和常见手术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11月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性护理基础上行围手术期护理,总结归纳两组患者的终护理效果.结果 经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护理效果更接近预设值,与对照组相比,护理有效率、护理满意度、SDS、SAS评分更为理想,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囊炎手术治疗中应用围手术期护理可较好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而促进患者的恢复,应用价值较高.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9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48例患者采取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照组48例患者采取单纯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联合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72.92%),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期间用药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14.58%,明显低于对照组用药不安全事件发生率(33.33%),两组用药安全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冠心病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药物联合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上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丁秋香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正念认知疗法对胃癌术后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目的 探讨正念认知疗法对胃癌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胃癌术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胃癌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正念认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为(42.29±3.29)分,SDS评分为(45.36±4.2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除共性症状及副作用维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各维度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念认知疗法能缓解胃癌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邱琳琳;孙莹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无痛人工流产手术运用瑞芬太尼麻醉效果评析

    目的 研究分析在无痛人流手术过程中运用瑞芬太尼的临床麻醉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0月在本院接受无病人流手术的患者110例,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成实验观察组和常规对照组,每组55例.常规对照组在手术之前使用丙泊酚实施麻醉,而实验观察组在手术之前实施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反应情况以及安全状况.结果 常规对照组患者用药之后的血氧饱和度、心率以及平均动脉压均显著的比麻醉之前以及完成手术之后要低(P<0.05).而实验观察组中,实施麻醉前后以及手术后的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心率均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并且在镇痛效果方面实验观察组均显著的优于常规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临床上针对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使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具有良好的效果,其安全性较高,镇痛效果优秀,用药后对患者的呼吸循环抑制较轻且术后清醒时间短,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丹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基于档案信息的脑瘫儿童康复策略优化研究

    档案信息的利用与开发是当前在康复信息化改革中提高康复服务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论述了档案的内含及价值,档案的开发和利用,阐明了档案信息在脑瘫儿童康复中的应用.依据档案信息的特征,基于信息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构建了康复策略优化过程.基于目标规划方法,提出了康复策略方案选择的数学模型,利用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策略效果进行评估,并基于效果结果的反馈提出了康复策略的优化方法,并且讨论了档案开发的发展方向.

    作者:黄燕平;彭广春;刘丹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增强CT不同加压注射速度致静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增强CT不同加压注射速度致静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2016年5月~10月我院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472例患者,其中62发生静脉不良反应,对其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增强CT检查加压注射速率为2.8 ml/s以内时各穿刺部位静脉不良反应发生无明显差异(P>0.05),加压注射速率为4.5 ml/s以上时发生静脉不良反应风险高;肘正中静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贵要静脉、手背静脉、桡静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 在增强CT检查中根据患者血管条件选择合适静脉,有效完成检查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香舒;许建铭;汪益;庞洪权;张茹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桡骨远端Brodie骨脓肿1例

    Brodie骨脓肿是好发于长骨干骺端的骨内局限性化脓性病变,是慢性骨髓炎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以青少年多见,以前有见儿童发病的报道,但罕见.本病例报告了1例2岁男童左腕持续肿胀、疼痛一月的情况.X线片提示”左桡骨远端病理性骨折”,行病灶刮除植骨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左桡骨远端Brodie骨脓肿,3月后复查见骨愈合良好.

    作者:刘艳君;刘时璋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MRI诊断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损伤的价值分析

    目的 MRI诊断交叉韧带重建患者后外侧束和前内侧束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接受的ACL患者90例,以关节镜作为金标准,在MRI观察AMB、PLB的损伤情况.结果 关节镜诊断单束损伤12例(13.33%),其中AMB8例,PLB 4例,双束损伤78例(86.67%),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MRI诊断AMB、PLB损伤准确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MRI诊断AMB完全撕裂、部分撕裂符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PLB部分撕裂、完全撕裂的符合率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MRI诊断ACL能准确显示PLB、AMB撕裂分级,但对于PLB部分撕裂的诊断仍需提高.

    作者:陈里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右心室粘液瘤外科手术切除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7岁,因“心悸、气短、头晕1w余,晕厥1次”于2017年1月26日收住我院,入院前1 w因无明显诱因的活动后心慌、气短,休息后可缓解而就诊于某医院,诊断为不稳定心绞痛,并给予改善循环等药物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为求进一步诊治故而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头颅及五官正常,双侧胸廓对称无畸形,肋间隙正常,叩诊双肺清音,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心界无明显扩大,心律齐,胸骨左缘第二、三肋间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3/6级杂音.肝脾未扪及肿大,双下肢无水肿.心脏彩超提示:右心轻度增大,右心室前壁探及大小约37 cm×31 cm×29 cm的略高回声团块,随心动周期在右室流出道内摆动,内未探及血流信号,肺动脉压94 mmHg,三尖瓣轻中度关闭不全(图1).心电图提示:偶发房早,T波改变.心脏CTA提示:①双侧冠状动脉开口无异常.②心脏增大,右心室低密度占位,血栓或其他,需行进一步检查.

    作者:赵应录;高秉仁;柳德斌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乳腺癌患者术后心理问题及心理干预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心理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以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半结构式的开放性提问对86例乳腺癌患者术后心理特征进行访谈,将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 乳腺癌患者术后均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主要归纳为两大方面:一般性心理问题和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恐惧、抑郁、及自我感受负担;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有自尊紊乱、自我形象紊乱及性障碍.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结论 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心理问题进行正确认识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对改善患者术后心理状况、消除负性情绪具有积极意义,应成为乳腺癌补充治疗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作者:郑存风;王幼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沙参麦冬汤加减应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沙参麦冬汤加减治应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与研究组(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疗效95.30%与复发率4.70%均优于对照组的74.40%、16.30%(P<0.05).结论 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应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熊丽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全切与次全切术治疗幕上胶质瘤伴癫痫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全切与次全切术治疗幕上胶质瘤伴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44例幕上胶质瘤伴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2例.观察组患者行肿瘤全切术,对照组患者行肿瘤次全切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情况、癫痫控制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癫痫控制效果更好,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全切与次全切术治疗幕上胶质瘤伴癫痫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相比无太大差异,但术后癫痫控制满意度及复发方面相比,明显肿瘤全切术的效果更好,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作者:周骏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全面腹部超声检查在急腹症患者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研究全面腹部超声检查在急腹症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接收的急腹症患者5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实验组实施全面腹部超声检查,对照组实施选择性腹部超声检查,以病理检验结果或随访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 手术治疗患者以病理检验为金标准,保守治疗患者以长期临床随访结果为金标准,实验组超声诊断符合率(93.10%)高于对照组(72.40%)且诊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者的超声检查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延迟诊断率(0)低于对照组(20.70%),其他检查发生率(6.90%)也低于对照组(3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面腹部超声检查在急腹症患者检查中,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且诊断时间短,延迟诊断率及应用其他检查发生率均较低.

    作者:周雅茜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新生儿护理安全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全封闭式无陪护管理方式,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风险.由于特殊的生理条件,抵抗力弱,病情复杂、变化快,护理不安全因素直接关系到新生儿的生命安危和转归以及抢救成功率.高度的安全意识是防范护理安全隐患的关键,能使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

    作者:李海芹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肝硬化并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患者1例护理

    对1例肝硬化并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患者,进行规范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消毒隔离制度、皮肤黏膜护理、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心身痛苦、促进皮损的愈合.经过23 d综合护理后治愈出院.正确有效的治疗措施应用是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

    作者:涂云丽;郑婷婷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生化检验应用于糖尿病诊断的价值研究

    目的 对生化检验糖尿病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孕妇42例作为观察对象,按入院时间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孕妇21例,给予常规检验方式进行检验;观察组:孕妇21例,使用生化检验方式进行检验,观察两组孕妇经检验后的效果情况.结果 对照组孕妇经检验后的诊断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孕妇经检验后的诊断有效率为96.24%,两组比较,观察组的效果更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生化检验对糖尿病孕妇进行检验的效果更佳,并且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王景;廖莎莎;袁素珍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基于国产CPU芯片的医院病员集成多生理参数及环境信息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与示范研究

    目的 探讨利用信息化途径构建起患者与医护间生理信号参数和环境信息参数监测信息初筛显示,为医护人员提供直观的生理状态预警.方法 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设计一套基于国产CPU芯片的医院病员集成多生理参数及环境信息的智能监测系统,在一个集成融合的监控中心实现对医院病员的生理信号参数和医院环境信息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分析.结果 通过该系统的建设大限度地依托国产CPU芯片进行开发,极大的优化了安全,提高对病员的实时有效看护,医护人员能及时根据参数的改变判断突发状况对病情的威胁,及时给出处置方案,在提升医院对患者的监护效率,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的同时,大大降低突发状况对患者的危害.结论 利用信息化途径构建起患者与医护间生理信号参数和环境信息参数监测信息初筛显示,提升了医院对病员的监护管理效率,确保医疗数据信息的安全可靠,并完成多参数集成的示范应用的有助于提高医生或护士对病员生理信号参数和环境信息参数进行有效实时监管,及时发现、防护和处理意外事件发生,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程乃俊;周金治;周建丽;吴斌;罗卢;韩斌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人文关怀护理在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人文关怀护理在恶性肿瘤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中将94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7例恶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47例恶性肿瘤患者为观察组,接受人文关怀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恶性肿瘤患者采取人文关怀护理,能提高患者护理效果,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陈静;曹林玉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浅谈莱斯特评估套件在提高全科医师诊疗能力上的应用

    莱斯特评估套件是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估工具,我国逐步引进推广,莱斯特评估套件分为评估工具有7大类,细分为39种能力,根据不同的病例情况,7大类有机结合,39种能力侧重各有不同,通过两个方面,一是重视评价全科医师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重视评价全科医师的沟通能力,提高患者的就医获得感.笔者详细介绍莱斯特评估套件是如何通过统一的编码,形成共同的有效的语言,评估全科医师的诊疗水平的应用方法和经验总结.

    作者:赵翠敏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促进艾滋病母婴阻断成功的综合干预措施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促进艾滋病母婴阻断成功的综合干预措施,并对其干预后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通过调查并随访本地区54例艾滋病感染孕妇,明确其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综合干预措施及其阻断临床效果.结果 PMTCT综合干预措施实施后,调查的54例艾滋病感染孕妇中,仅有1例阻断失败,阻断成功率达98.15%,母婴传播仅为1.85%.结论 PMTCT综合干预措施的实行是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的良好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促进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成功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何燕;赵建萍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4年1月~2016年9月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DP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9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降血压、控制血糖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甲钴胺片,治疗组予以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甲钴胺,疗程3w,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PR)、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浆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等水平变化,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皮肤交感反应、肢体运动神经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上述血清学指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血清NO升高(P<0.05),其余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体现神经功能参数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应用于DPN的治疗可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血液黏度,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延缓DPN的进展,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炎性因子的分泌、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关.

    作者:邹冬梅 刊期: 2017年第18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