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丽
胫骨Pflon骨折指的是以踝关节上胫骨干骺端出现压缩粉碎为主要表现的一种骨折,在所有胫骨骨折患者中约占7%~10%,而在下肢骨折的患者中,仅占1%左右.了解其骨折分型、治疗原则、治疗方式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并对并发症进行综合性防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么永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锁定解剖钢板联合缝合锚治疗锁骨远端NeerⅡB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应用锁定解剖钢板联合缝合锚手术治疗的18例患者,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32~46岁,平均39.2岁;右侧11例,左侧7例.结果 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18个月,平均12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20 w,平均11w.随访期间无内固定物失效、断裂、移位情况发生.末次随访时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为88~100分,平均94分.结论 采用锁骨锁定解剖钢板联合缝合锚治疗锁骨远端NeerⅡB型骨折,固定牢固可靠、肩关节功能恢复好.
作者:田玉龙;贾兆松;张福囤;房凤岭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总结门奇断流术中附加自体骨髓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的护理方法,以提高护理水平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30例门奇断流术中附加自体骨髓细胞移植的肝硬化患者进行有效的移植前护理,移植后护理,制订合理的护理计划,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门奇断流术中附加自体骨髓细胞移植的30例患者手术顺利进行,肝功能明显改善,病情好转出院.结论 有效的护理措施是脾切除门奇断流术中附加自体骨髓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患者的重要保障.
作者:陈静;张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70例高度近视性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6月选择我院共收治的70例高度近视性白内障患者,并将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即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通过患者的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具体分析,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与并发症情况,对其进行详细记录.结果 本次研究选择70例患者中,裸眼视力高于0.25有40只眼,占总比例的28.50%,裸眼视力高于0.1有70只眼,占总比例的50.00%,裸眼视力低于0.1有30只眼,占总比例的21.40%.术中后囊破裂患者1例,悬韧带断离患者2例,术后暂时性眼压升高患者3例,经过治疗后眼压恢复正常,术后患者视力明显提高.结论 高度近视性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视力可以得到明显提高,而对患者进行超声乳化与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不仅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而且还可以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对其推广和使用.
作者:李江;寸永康;何云娇;董天文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评价硕世阴道炎五联检试剂盒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69例妇科门诊患者阴道分泌物标本同时用阴道炎五联检试剂盒与显微镜镜检,用Kappa检验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五联检试剂盒与镜检结果比较:过氧化氢与细菌性阴道病(BV)与镜检一致性良好,κ分别为0.61、0.74,总符合率分别为89.90%、92.90%;白细胞酯酶两方法一致性中等,κ=0.58,总符合率为78.70%;真菌两方法一致性差,κ=0.21,总符合率为68.00%,假阳性率为30.50%,假阴性率为39.30%;169例样本中镜检出滴虫1例,而五联检试剂盒未检出.结论 阴道炎五联检试剂盒检测真菌、滴虫结果假阴性、假阳性率较高,需显微镜镜检确认;白细胞酯酶与镜检一直性中等,需结合镜检;过氧化氢和BV与镜检一致性较好,可以满足基层医院临床使用要求.
作者:莫宗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7岁,因“心悸、气短、头晕1w余,晕厥1次”于2017年1月26日收住我院,入院前1 w因无明显诱因的活动后心慌、气短,休息后可缓解而就诊于某医院,诊断为不稳定心绞痛,并给予改善循环等药物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为求进一步诊治故而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头颅及五官正常,双侧胸廓对称无畸形,肋间隙正常,叩诊双肺清音,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心界无明显扩大,心律齐,胸骨左缘第二、三肋间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3/6级杂音.肝脾未扪及肿大,双下肢无水肿.心脏彩超提示:右心轻度增大,右心室前壁探及大小约37 cm×31 cm×29 cm的略高回声团块,随心动周期在右室流出道内摆动,内未探及血流信号,肺动脉压94 mmHg,三尖瓣轻中度关闭不全(图1).心电图提示:偶发房早,T波改变.心脏CTA提示:①双侧冠状动脉开口无异常.②心脏增大,右心室低密度占位,血栓或其他,需行进一步检查.
作者:赵应录;高秉仁;柳德斌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利用信息化途径构建起患者与医护间生理信号参数和环境信息参数监测信息初筛显示,为医护人员提供直观的生理状态预警.方法 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设计一套基于国产CPU芯片的医院病员集成多生理参数及环境信息的智能监测系统,在一个集成融合的监控中心实现对医院病员的生理信号参数和医院环境信息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分析.结果 通过该系统的建设大限度地依托国产CPU芯片进行开发,极大的优化了安全,提高对病员的实时有效看护,医护人员能及时根据参数的改变判断突发状况对病情的威胁,及时给出处置方案,在提升医院对患者的监护效率,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的同时,大大降低突发状况对患者的危害.结论 利用信息化途径构建起患者与医护间生理信号参数和环境信息参数监测信息初筛显示,提升了医院对病员的监护管理效率,确保医疗数据信息的安全可靠,并完成多参数集成的示范应用的有助于提高医生或护士对病员生理信号参数和环境信息参数进行有效实时监管,及时发现、防护和处理意外事件发生,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程乃俊;周金治;周建丽;吴斌;罗卢;韩斌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9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48例患者采取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照组48例患者采取单纯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联合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72.92%),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期间用药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14.58%,明显低于对照组用药不安全事件发生率(33.33%),两组用药安全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冠心病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药物联合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上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丁秋香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在直肠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80例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进行直肠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n=40):常规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患者进行正常的直肠癌患者术后护理,B组患者在进行正常的直肠癌护理中加入了人为的护理干预.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住院天数和患者满意度评分中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护理干预在直肠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式,值得推广.
作者:惠茹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MRI诊断交叉韧带重建患者后外侧束和前内侧束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接受的ACL患者90例,以关节镜作为金标准,在MRI观察AMB、PLB的损伤情况.结果 关节镜诊断单束损伤12例(13.33%),其中AMB8例,PLB 4例,双束损伤78例(86.67%),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MRI诊断AMB、PLB损伤准确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MRI诊断AMB完全撕裂、部分撕裂符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PLB部分撕裂、完全撕裂的符合率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MRI诊断ACL能准确显示PLB、AMB撕裂分级,但对于PLB部分撕裂的诊断仍需提高.
作者:陈里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评价行掌侧钢板固定术中行侧位、旋后45°透视检测远端掌侧螺钉穿出背侧皮质的效果.方法 选自2014年5月~2016年5月因桡骨远端骨折行桡骨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患者,其中C型骨折44例.术中螺钉全部置入后分别行侧位、旋后45°体位透视,分别判断螺钉穿透背侧皮质的情况.结果 侧位片发现25例螺钉穿出,阳性率56.81%;旋后位45°发现35例螺钉穿出,阳性率79.54%.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旋后45°摄片比侧位摄片在桡骨远端掌侧钢板内固定手术中更能准确判断螺钉穿透背侧皮质,避免出现术后伸肌腱并发症.
作者:王健;唐杰;臧传义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对比3D-MRI与三维超声两种检查方法在先天性子宫畸形的价值.方法 选择在我院住院的子宫畸形患者41例,其中原发不孕10例,不良孕产史31例,分别行经阴道三维超声及3D-MRI检查,其结果与宫腔镜和(或)腹腔镜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在41例病例中,纵隔子宫共22例(其中完全性纵隔子宫10例,不全性纵隔子宫12例),双角子宫6例,双子宫双宫颈4例,单角子宫4例,幼稚子宫3例,弓形子宫2例,其中三维超声诊断符合率82.90%,3D-MRI诊断符合率97.60%,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3D-MRI较三维超声更能准确地分型诊断,同时提供客观的测量数据,指导手术方案的制订.
作者:杨琳;丁立;康敏;王世琦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促进艾滋病母婴阻断成功的综合干预措施,并对其干预后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通过调查并随访本地区54例艾滋病感染孕妇,明确其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综合干预措施及其阻断临床效果.结果 PMTCT综合干预措施实施后,调查的54例艾滋病感染孕妇中,仅有1例阻断失败,阻断成功率达98.15%,母婴传播仅为1.85%.结论 PMTCT综合干预措施的实行是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的良好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促进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成功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何燕;赵建萍 刊期: 2017年第18期
莱斯特评估套件是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估工具,我国逐步引进推广,莱斯特评估套件分为评估工具有7大类,细分为39种能力,根据不同的病例情况,7大类有机结合,39种能力侧重各有不同,通过两个方面,一是重视评价全科医师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重视评价全科医师的沟通能力,提高患者的就医获得感.笔者详细介绍莱斯特评估套件是如何通过统一的编码,形成共同的有效的语言,评估全科医师的诊疗水平的应用方法和经验总结.
作者:赵翠敏 刊期: 2017年第18期
临床麻醉中常用的药物右美托咪定,主要通过激动于人体各个部位α2-AR从而促使达到镇静、镇痛以及抗焦虑的功效,同时对呼吸的抑制作用较小,故该种药物已经被用于临床术前麻醉、大小不等精细的手术麻醉(神经外科和心血管)以及小儿镇静和麻醉中,应用不仅降低其他镇静药物的应用剂量,亦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故该种药物具有较高的优势,为此,笔者将临床麻醉中应用的右美托咪定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综述.
作者:黄艳东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的有效性和复发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采用ReviewManager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有效性分析纳入7个RCT,患者960例,治疗组479例,对照组481例.复发性分析共纳入5篇文献,纳入患者573例,治疗组306例,对照组267例.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药治疗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疗效对比[OR=5.03,95%CI(2.99,8.46),Z=6.09,P<0.00001],复发性对比[OR=0.27,95%CI(0.15,0.48),Z=4.45,P<0.00001].结论 Meta分析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的疗效优于单一西药疗法,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但本次纳入研究的质量评分多不高,期待更多高质量的随机试验提供更有效的证据.
作者:盛国楼;黄培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和探究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取延伸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1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延伸护理.护理期间详细记录患者SAS(焦虑自评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统计各组患者护理的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阶段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SAS评分、SDS评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87.78%,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实施延伸护理,能够有效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排遣心中的不良情绪,对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大有裨益,因此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王帆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52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围手术期实施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抑郁评分(SAS)、焦虑评分(SDS)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体护理应用于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生活质量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早日康复.
作者:林翠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心理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以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半结构式的开放性提问对86例乳腺癌患者术后心理特征进行访谈,将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 乳腺癌患者术后均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主要归纳为两大方面:一般性心理问题和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恐惧、抑郁、及自我感受负担;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有自尊紊乱、自我形象紊乱及性障碍.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结论 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心理问题进行正确认识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对改善患者术后心理状况、消除负性情绪具有积极意义,应成为乳腺癌补充治疗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作者:郑存风;王幼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11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分类,纳入55例对照组,55例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行康复护理干预,总结归纳两组患者的终护理效果.结果 在不同护理方式下,观察组护理效果更接近预设值,与对照组相比,护理有效率、临床指标、生活质量评分更为理想,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病毒性脑炎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较好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进而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李燕;王玉玲 刊期: 2017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