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亮
目的 探究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意义价值,将抢救途径规范化.方法 对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组)采用全程优化的护理即接诊优化、分诊评估优化、救护优化(定时、定人、定位、定责)、转运交接优化、人员配置及监管优化;并与采用常规护理的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进行急救时间的比较.结果 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用药时间及急救总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采用急诊全程护理优化的方式能够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争取更加有效的时间.
作者:冯霞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氟西汀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具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患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均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加入氟西汀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对比两组疗效、强迫症状量表(Y-BOCS)等,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的Y-BOC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患者时应用氟西汀联合抗精神病药物,可以有效改善精神分裂患者的强迫症状及精神症状,有助于提高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赵亮;罗毅;唐晟;杜洁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并心力衰竭患者78例,按抽签顺序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贝那普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及疗效.结果 研究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高,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90%)较对照组(79.50%)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并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改善患者各项指标,延缓病情发展.
作者:刘希煊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耳穴埋豆对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4月天津市某医院的糖尿病患者80例,使用耳穴埋豆方法进行干预,干预前后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患者的睡眠障碍情况进行评估,并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干预后,糖尿病患者的睡眠障碍总分由(12.56±5.52)分降至(9.14±3.18)分,且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埋豆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睡眠障碍,在临床工作中可以推广此种方法.
作者:段丽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细菌性阴道病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而且患病频率极高,在一定程度上有碍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对患者的心理和身体造成了极大的困扰.本文旨在分析细菌性阴道病的形成原因,以及针对细菌性阴道病的产生原因制定相应的治疗对策,研究当今社会关于细菌性阴道病的治疗进展,进一步提高细菌性阴道病的治疗水平和能力.
作者:赵树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其心理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分析本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选择直肠癌根治手术治疗的98例患者资料,按照临床不同护理方案分成两组,将行常规性护理4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于其基础上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4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心理与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抑郁、焦虑心理评分(32.20±1.09)分、(33.36±1.12)分均比对照组低,且总体健康评分(83.96±14.76)分比对照组(67.80±12.43)分高(P<0.05).结论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其负性心理,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较高推广价值.
作者:刘红霞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和探究对于重症肝炎患者采用循征护理对常规护理和并发症预防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肝炎患者11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5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循征护理.护理周期为6个月,对两组患者采用SAS和SDS评分,统计并发症出现几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护理后情况均有所好转,观察组的SAS评分、SDS评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出现几率为25.4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出现几率为7.2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重症肝炎患者采用循征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几率,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提高预后临床效果,因此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王帆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对疏风解毒胶囊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和对抗生素使用时间的影响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基础治疗)和实验组(疏风解毒胶囊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①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CPIS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体温平稳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气急消失时间及啰音消失时间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对照组患者使用抗生素(6.5±1.8)d明显长于实验组患者(4.2±1.1)d,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875,P<0.05).结论 疏风解毒胶囊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在保证治疗效果的情况下也减少了抗生素的使用剂量,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潘冬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F18-FDG PET/CT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高度怀疑直肠恶性肿瘤的患者,行F18-FDG PET/CT检查,部分患者行CT增强及2 h后的延迟扫描,筛选出检查后确诊为直肠癌的患者259例,并将所得PET/CT检查结果与临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判断PET/CT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直肠条状高代谢PET/CT诊断阳性准确率为83.52%;常规扫描后,结合餐后2 h后行局部延迟扫描,诊断准确率提高到90.11%.直肠局限性结节状高代谢灶PET/CT诊断阳性准确率为91.03%;直肠灌水并CT增强加PET延迟扫描后,准确率提高至96.79%.F18-FDG PET/CT阴性显像12例,阴性显像率为4.63%.结论 F18-FDG PET/CT直肠癌诊断中具有明显优势,如能恰当运用延迟扫描、直肠灌水及CT增强检查,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孟威;郭晓君;肖勇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对四肢骨折的临床应用及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骨科住院治疗的87例四肢骨折患者,运用锁定加压钢板对所有四肢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一般来看,骨折患者的恢复期需要5~7个月,本院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骨不连或者钢板断裂等并发症,出现钢板及螺丝松动现象的只有2例,占总比重的2.30%.采用Johner-Wruhs功能评价标准对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进行评价,优良率为95.30%.结论 对四肢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方法的采用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具有适用范围广、创伤小、愈合效果佳等优势,在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方法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好.
作者:郑武利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施治联合西药综合治疗重症肺系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系疾病患者5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施治联合西药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对照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辨证施治联合西药综合治疗重症肺系疾病的临床疗效突出,值得推广.
作者:胡高飞;冯新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面瘫好发于冬季和春季,是口眼向一侧歪斜的病症,影响患者的面部美观及生活质量. 亨特氏面瘫是其中一种难治性的面瘫,临床治愈率低,容易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作者:王佩寒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究预成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口腔修复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60颗患牙.对照组使用传统的金属桩进行口腔修复,实验组采用预成纤维桩修复口腔,对比两组患者的患牙修复程度、患者满意度以及纤维桩花费的时间长短.结果 实验组的成功率为86.70%,对照组的成功率为63.30%,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每颗纤维桩所花费的时间要长于实验组,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也显著低于实验组,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成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取得显著的疗效,患者认可度高,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谢观娣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肛肠科疾病采用中药灌肠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256例肛肠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根据患者的具体肛肠疾病情况采用中药灌肠治疗,后者采用西药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 在观察组中,72例痊愈,50例有效,6例无效,总治疗有效率达95.31%;在对照组中,62例痊愈,52例有效,14例无效,总治疗有效率达89.06%.观察组治疗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在肛窦炎、直肠炎、溃疡性结肠炎以及便秘等肛肠科疾病临床治疗中引入中药灌肠疗法,有助于提升疾病治疗效率,加快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童桂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对比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5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疑似股骨头坏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CT检查后,再行核磁共振检查,两种检查结果的数据均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比较CT和核磁共振在诊断股骨头坏死中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 与核磁共振检查结果相比,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性均要明显较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结果相比,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核磁共振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可以为临床诊疗提供有效的治疗方向,值得在临床诊疗中大力应用.
作者:张振宇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病案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提高病案质量.方法 从医院病历质控系统中分别提取2015年全年以及2016年的病历,对2年病历的质量控制情况进行对比统计分析,分析医院缺陷病案产生的原因.结果 缺陷病案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病程记录缺陷、入院记录缺陷、围手术期缺陷病历等,经质量控制后,2015年的病程记录缺陷比例43.61%、出院小结有缺陷比例4.60%以及纸质病历有缺陷比例2.13%分别降低至2016年的37.51%、2.24%、0.60%(P<0.05).结论 缺陷电子病历的问题产生的因素主要有系统不完善、医师对书写病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临床科室管理不严、管理部门监管较局限等.加强对以上因素的的监管可降低缺陷病历的发生率,提高病案质量.
作者:黄舟;曾晓虹;吴曙粵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尼莫地平联合叶酸及维生素B12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从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MCI患者中挑选86例纳入研究,并按照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尼莫地平联合叶酸及维生素B12)和对照组(叶酸联合维生素B12)各43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CY、叶酸、维生素B12水平、MoCA评分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HCY、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两组患者以上指标水平具有显著改善,但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尼莫地平联合叶酸及维生素B12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联合MCI患者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崔梅芳;彭娟娥 刊期: 2017年第16期
肺癌目前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呈持续增长趋势,多数患者发现时已成为晚期,仅有的化疗只能以缓解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终点,多数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多不超过1年.随着人们对肿瘤免疫生物学理论的认知不断深入,可以根据各种分子标志物表达的不同将非小细胞肺癌进行分子表型分类,并以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驱动性基因为靶点,研发新的靶向药物,针对性的应用分子靶向药物已改善了无数患者的临床疗效.目前已发现的这些肺癌靶点包括EGFR,KRAS,HER2,PIK3CA,BRAF,MET基因突变和ALK,ROS1和RET基因重排等,基于上述靶点的靶向药物很多已进入临床使用,并且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期待更多的靶点被发现及靶向药物的开发为更多的肿瘤患者带来希望.
作者:郁云龙;温冰 刊期: 2017年第16期
本文介绍了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强调了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应用到医院中的重要性,重点以儿童及妇女为例,对系统的应用方法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全文做出了总结性的讨论.
作者:俞超美;金建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黛力新与美沙拉嗪联合应用治疗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100例医院收诊结肠炎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单药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黛力新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肠道菌群数量及病毒转阴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0.00%和64.00%、复发率为2.00%和8.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和12.00%,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肠道菌群及病毒转阴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黛力新结合美沙拉嗪在结肠炎中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肠道菌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王晓红;段济平 刊期: 2017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