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付东
目的 探讨产时胎儿手术应用欣母沛预防母体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方法 2015年7月~2016年6月,本院已经成功予以救助的43例产时胎儿手术患者,其中使用应用缩宫素、卡孕栓的患者有21例,使用欣母沛、缩宫素以及卡孕栓的患者有22例,并观察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以及手术后24 h之内的出血情况,手术前和手术后24 h内的血红蛋白水平情况,缩宫情况以及产褥感染发生的情况.进行患者产后24 h的随访工作,并且比较分析同时间内拒绝接受试产行择期剖宫产手术的健康孕妇20例.结果 三组患者的子宫复旧情况均处于正常的状态下,且患者均无出现早期或者晚期的产后出血情况,且不存在产褥感染情况.结论 产时胎儿手术使用欣母沛,与使用缩宫素相比可进一步降低手术过程中以及产后的出血量,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预防措施.
作者:杨冬梅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以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为例,探讨科研工作中多聚甲醛固定时间对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及平均荧光强度的影响,为科研中准确检测表面抗原提供依据.方法 获取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分别以CD3-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CD4-藻红蛋白(PE)标记淋巴细胞,样本制备完成后用2%多聚甲醛固定,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细胞的百分比及平均荧光强度,并分别在0 h、24 h、48 h、72 h、96 h、120 h、144 h、168 h记录数据,比较以上时间点CD3+、CD4+细胞的百分比及平均荧光强度是否有差异.结果 样本经2%多聚甲醛固定后,CD3+、CD4+细胞的百分比及平均荧光强度与样本制备完成立即上机检测相比均逐渐降低,其中24 h之后各个时间点CD3+、CD4+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与0 h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D3+、CD4+细胞的百分比均无明显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胞群体中抗原表达百分比受固定时间影响较小,尤其是高表达抗原如CD3、CD4等分子;抗原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更易受固定时间的影响.样本制备完成后,尽早上机检测,是获取准确数据的优选择,不能立即上机检测的应使用2%多聚甲醛固定后4℃保存24 h内上机检测,仍然可以得到较为真实可靠的数据.对于需要多时间点收集的强抗原检测,可以考虑制样后1w内检测,其阳性细胞表达率仍然可信.
作者:刘云;苏黎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究特殊部位烧伤患者心理特点与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6年8月收治的50例特殊部位烧伤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分析入院、治疗、出院时的心理特征,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所有患者均治愈,入院时焦虑与抑郁评分及自尊心水平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掌握特殊部位烧伤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可使护理对策更加具有针对性,从而改善预后,缩短治疗时间,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聂仕江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与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肢体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成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肢体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展开观察与对比.结果 在开展康复护理前,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简易肢体运动功能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经统计无较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康复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简易肢体运动功能量表评分要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同时,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经统计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脑卒中肢体障碍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加快肢体功能的康复,对患者临床治疗有良好帮助.
作者:梅双娟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等离子电切与传统电切镜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选择2014年~2016年前列腺增生患者40例,分两组,每组20例.比较等离子电切组与传统电切组治疗前列腺增生临床疗效,对所有患者随访3~6个月.结果 等离子电切组手术时间和术后出血以及手术并发症均少于传统电切组.结论 等离子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具有适用人群广,对机体创伤小,手术出血量少,手术的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等多种优势,值得推广.
作者:赵林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索针对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DN)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与缬沙坦联合用药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4年11月~2016年10月本院内科接收的伴高血压的100例老年DN患者,参考随机双盲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参考组共50例,确诊后以硝苯地平控释片用药;治疗组共50例,确诊后接受与参考组相同的治疗,同时予缬沙坦联合用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临床指标变化,且详细记录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的SBP、SBP、UAER指标与治疗前、参考组相比显著更低(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参考组相比显著更低(P<0.05).结论 针对老年DN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与缬沙坦联合用药治疗可达良好的疗效,安全性较高,值得借鉴.
作者:崔梅芳;彭娟娥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和常规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当中的效果,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对比.方法 选取某医院所收治的84例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作为该项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进行相关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风险管理,并对这两组患者其血液透析后护理管理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0.9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则是100.00%,两组相比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险管理对比常规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当中的护理效果差异较为显著,前者其相关的临床护理更为明显,并且还能有效预防相关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孙娟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优甲乐治疗甲状腺瘤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8月接收的30例甲状腺瘤患者,采用优甲乐对所选患者进行口服治疗.适时观察疗效,并对比瘤体大小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 30例患者治疗后,显效1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治疗前瘤体体积为0.85~88 cm3;治疗后体积降为0.0~40.5 cm3,瘤体减小很多.30例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3.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优甲乐对甲状腺瘤进行治疗,具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春艳;潘小明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研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法选取病例,从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挑选102例纳入到研讨领域中,并按照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和对照组(美托洛尔)各51例,观察两组患者冠心病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实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效果显著,既能改善冠心病症状,又能改善心律失常.
作者:董红艳;彭娟娥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合理用药指导对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1月9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数字随机原则将其分成常规用药指导组及合理用药指导组,每组各45例;分别给予常规用药指导和合理用药指导,对比效果.结果 合理用药指导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满意度、血糖水平、不良反应等指标均优于常规用药指导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合理用药指导价值高,值得推广.
作者:樊勇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在冠心病诊断中采用血脂检验的应用价值分析与观察.方法 按数字法将86例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分别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研究对象总例数为43例.常规组为健康体检者,观察组为冠心病体检者,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常规血脂检验,分析对比两组体检者的LDL-C、TG、TC、HDL-C以及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粘度的检验结果 .结果观察组体检者的LDL-C、TG以及TC均高于常规组体检者,而HDL-C则低于常规组体检者,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观察组体检者的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粘度均比常规组体检者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冠心病诊断中实施血脂检验的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作者:袁素珍;廖莎莎;王景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实施的作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1月在我院急诊科院内转运的急诊危重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转运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院内转运过程中护理风险管理及优质综合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在意外事件发生率、患者及家属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服务满意度分别为3.33%、96.67%,对照组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服务满意度分别为11.67%、88.33%,两组间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同时也能够大大的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已经接收科室的满意度,其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武学梅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对糖尿病足患者行综合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8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抛硬币法进行分组,正面为对照组,反面为实验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则行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用药依从性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42例(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30例(68.18%),实验组用药依从性34例(77.27%)显著高于对照组20例(45.46%),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实验组住院时间(34.1±4.2)d显著低于对照组(46.8±3.6)d,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 对糖尿病足患者行综合性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用药的依从性,同时,还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作者:郑雅静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Fibroscan在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Fibroscan检测的慢性乙肝患者68例,取得Fibroscan检测值(FS值).同时检测血常规、肝功能、肝纤4项及肝脏超声影像等检查.结果 临床观察肝硬化组FS值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Fibroscan检测肝纤维化程度受谷丙转氨酶、胆红素升高等因素影响;超声诊断肝硬化腹水患者的FS值明显高于超声诊断无肝硬化、无腹水患者;不同超声影像分组的FS值明显差异.结论 Fibroscan可作为一个较好的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筛查方法.
作者:余素琼;覃丽萍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通过检测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肾损伤因子-1(KIM-1),预测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对老年人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留取4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前、 术后2h、6h、12h、1w的血液及尿液标本,测定肾功能及uNGAL和KIM-1水平.结果 术后各时间点Scr均在正常范围内且无明显变化,而uNGAL与KIM-1浓度在术后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呈现一定规律性,uNGAL术后2 h开始升高,12 h达到高峰,1 w后下降到术前水平;KIM-1在术后6 h开始升高,12 h达到高峰,术后1 w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 腹腔镜CO2气腹术后uNGAL水平和KIM-1水平短暂升高,可能提示肾小管短暂受损.
作者:何冠军;李婷婷 刊期: 2017年第15期
在新形势下,加强医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加强人文素质培养、职业道德教育、集体主义精神的养成、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塑造医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及高尚品德,以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及社会进步的需要.
作者:张宿荣;叶晓光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顽固性眼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54例顽固性眼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并随访患者远期疗效.结果 治愈34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8.14%;随访6个月,患者工作或家务能力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给予顽固性眼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注射治疗、心理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代付东 刊期: 2017年第15期
对2012~2015年我院医院制剂的用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近年来临床应用情况,结果显示医院制剂销售金额连续4年持续增长,说明医院制剂作为医院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临床医疗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能够有效弥补市售特色医疗药品供应不足情况,对于市售药品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今后医院制剂的发展应该充分考虑临床用药的实际需求,从单纯保障供应型向技术供应型和开发研究型转变.
作者:汪娟;刘新国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针对患者输液前传染病指标的检测结果实施分析并探究.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输血治疗198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针对所有的患者于输血之前采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式检验两项指标,分别为梅毒螺旋体抗体和艾滋病抗体的水平情况.并且对所有患者实施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以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水平的检测,检测的方式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法.对于以上各项指标的阳性检出率进行观察并作详细的统计.结果 经过对1980例患者输血前展开四项传染病指标感染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具有20例,阳性检出率为1.0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具有188例,其阳性检出率为9.49%;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具有18例,存在0.91%的阳性率;艾滋病抗体阳性具有2例,存在0.10%的阳性检出率.结论 在患者输液之前,实施传染病指标水平检测尤为重要,可保障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安全.
作者:温茹春 刊期: 2017年第15期
排卵障碍,在临床上又称为不排卵,是导致女性不孕症的主要因素之一.排卵障碍若不及时进行干预,易使患者出现不孕症、月经失调、多毛、闭经、肥胖等症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使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严重者甚至使其发生子宫内膜癌及乳腺癌,极大程度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为改善排卵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和谐,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治疗十分重要.本文将对排卵障碍进行分析和综述,针对排卵障碍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并对来曲唑联合尿促性素治疗排卵障碍的促排卵效果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治疗排卵障碍提供依据.
作者:韦华春 刊期: 2017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