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飞;张议月;周怡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大径线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大径线子宫肌瘤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腔镜组(观察组)和开腹组(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病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而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病率及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大径线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显著,安全可行,优于开腹手术,是治疗大径线子宫肌瘤的一种微创术式.
作者:黎米米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对医院住院药房中存在的退药情况进行管理,探讨退药原因并制定合理的对策.方法 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住院药房退药的10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退药总单数1305例,做好患者基本资料和退药资料的回顾分析,分析我院住院药房退药的原因,依据原因制定合理的改进对策,确保改善住院药房退药情况.结果 抗微生物药、神经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血液系统药物、循环系统药物、心脑血管药物、微生物类药物、营养治疗药物和抗肿瘤药物均占据较高的比例,属于我院住院药房常见的退药类别.在医嘱调整、拒绝用药、患者出院、处方输入错误及不良反应中,以医嘱调整和拒绝用药占比高.结论 通过加强对医院住院药房退药管理,制定合理有效的改进对策,能够明显改善退药情况的发生,保证提升住院药房用药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
作者:魏玉凤;肖林林;刘冬连;张兆峰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对急性高血压采用卡托普利舌下含服方法 救治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高血压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卡托普利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从观察组服药前后血压下降方面对比,服药后患者血压处于持续下降趋势,与服药前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对比,观察组为97.67%,对照组为86.0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患者未出现异常反应,对照组1例患者出现低血压症状,两组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卡托普利舌下含服方法进行治疗,药物起效速度快,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可靠,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高秀芸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等离子电切与传统电切镜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选择2014年~2016年前列腺增生患者40例,分两组,每组20例.比较等离子电切组与传统电切组治疗前列腺增生临床疗效,对所有患者随访3~6个月.结果 等离子电切组手术时间和术后出血以及手术并发症均少于传统电切组.结论 等离子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具有适用人群广,对机体创伤小,手术出血量少,手术的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等多种优势,值得推广.
作者:赵林 刊期: 2017年第15期
对2012~2015年我院医院制剂的用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近年来临床应用情况,结果显示医院制剂销售金额连续4年持续增长,说明医院制剂作为医院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临床医疗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能够有效弥补市售特色医疗药品供应不足情况,对于市售药品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今后医院制剂的发展应该充分考虑临床用药的实际需求,从单纯保障供应型向技术供应型和开发研究型转变.
作者:汪娟;刘新国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静脉用蔗糖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112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琥珀酸亚铁,观察组患者静脉滴注蔗糖铁注射液,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用蔗糖铁治疗缺铁性贫血疗效确切,且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韩光宇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α-酮酸对初始腹膜透析患者营养、钙磷代谢及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38例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监测患者透析前、透析后6个月的指标,包括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甘油三脂、总胆固醇、血钙、血磷、血清甲状旁腺等指标.结果 6个月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31.87±4.61)g/L较对照组白蛋白(28.61±6.24)g/L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蛋白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治疗组甘油三脂(1.52±0.89)mmol/L、血磷(1.55±0.94)mmol/L、甲状旁腺激素(285.64±141.62)ng/L较治疗前下降,血钙(2.08±0.28)mmol/L上升,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肌酐、总胆固醇治疗前后无差异.结论 复方α-酮酸在初始腹膜透析患者改善钙磷代谢紊乱、调节营养及脂质代谢方面具有一定作用,值得临床长期使用.
作者:赵安佩;蒋红樱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ICU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实施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的优质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对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率和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抢救成功率为95.00%,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78.00%,试验组抢救成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试验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1.00%,对照组患者医院感染率为23.00%,试验组医院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试验组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为77.00%,试验组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更高,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能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对优质护理服务的创建有很大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慧 刊期: 2017年第15期
本文认为,西方学者对医学职业精神的研究更显成熟,他们不仅对医学职业精神的概念进行了讨论与总结,而且从理论层面就职业精神对医患关系的影响进行了先期研究.而我国对医学职业精神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与本国传统的文化结合研究还显不足;并且在国家卫生体制改革与医患关系紧张的现实背景下,医学职业精神的实践探索也亟待加强.因此,深刻理解和挖掘医学职业精神概念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研讨和提出基于中国文化基础之上的医学职业精神的理念和行为要求,并通过对诊疗活动中医师职业精神的实际表现的实证研究发现其对医患关系的影响作用,以重塑医患信任,改善医患关系迫在眉睫.
作者:孙咏莉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中医推拿法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腹泻患儿,其中有40例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另40例予以中医推拿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结果 .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腹泻次数及大便性状均有所好转,第一个疗程结束后两组的平均腹泻次数及大便性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第二个疗程后和第三个疗程后观察组的平均腹泻次数及大便性状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小儿腹泻的治疗中应用中医推拿法治疗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可在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邹隆娇 刊期: 2017年第15期
抑郁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脑卒中后并发症,不仅影响神经功能恢复,还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所以及时采取有效的医疗护理干预措施尤为重要.因此,本文从经络辨证论治、气血津液辨证论治以及五脏辨证论治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医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帮助.
作者:黄建钊 刊期: 2017年第15期
在新形势下,加强医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加强人文素质培养、职业道德教育、集体主义精神的养成、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塑造医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及高尚品德,以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及社会进步的需要.
作者:张宿荣;叶晓光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实施的作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1月在我院急诊科院内转运的急诊危重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转运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院内转运过程中护理风险管理及优质综合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在意外事件发生率、患者及家属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服务满意度分别为3.33%、96.67%,对照组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服务满意度分别为11.67%、88.33%,两组间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同时也能够大大的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已经接收科室的满意度,其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武学梅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为降低高危孕妇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危险性,提高孕妇生命质量,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缩宫素以及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用药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10月9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高危孕妇,分为联合组和单一组,按入院时间进行分配,每组45例.联合组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缩宫素用药手术,单一组单用缩宫素.观察两组孕妇出血情况、手术用时以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联合组在术后出血量、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术后输血量上均少于单一组,P<0.05;用药后单一组孕妇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40.00%,联合组仅为20.00%,单一组较联合组不良反应多,P<0.05.结论 高危孕妇施行剖宫产术时易发生大出血情况,使用缩宫素可减少孕妇术中出血量,但若与卡前列甲酯栓以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用药,孕妇出血量少,不良反应少,手术用时短.
作者:晏欣荣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在急性胆囊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29例与对照组29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一的西医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血常规恢复时间及预后进行统计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86.21%;观察组患者的发热、腹痛、压痛及呕吐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但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在急性胆囊炎治疗中的疗效显著,与单一的西医治疗相比进一步提高了临床疗效、缩短了疗程,患者预后更好,值得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作者:武爱松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4年6月~2016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共67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咯痰、咳嗽和喘息的症状积分分别为(0.46±0.22)分、(0.37±0.11)分和(0.61±0.18)分,都比治疗前降低,并且比对照组治疗后的更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PaO2和PaCO2分别为(80.12±4.21)mmHg和(50.96±1.85)mmHg,都比治疗前改善(P<0.05),并且改善的程度比对照组的大(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龚享铜 刊期: 2017年第15期
子宫肌瘤是临床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于生育年龄,严重影响育龄期女性身心健康.目前,临床对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通常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子宫肌瘤的治疗也发生了变化,临床选择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作者就近年来子宫肌瘤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子宫肌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王秀杰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安全管理在减少护理差错事故中的作用.方法 从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未实施手术室安全管理之前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作为对照组,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实施手术室安全管理后的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手术室安全管理措施实施前后两组护理质控评分和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并统计两组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控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较对照组的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为0.50%,与对照组的5.50%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 手术室安全管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可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
作者:陈丽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白芍总苷改善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疼痛症状的疗效.方法 收集63例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白芍总苷加塞来昔布组(31例)和塞来昔布组(32例)两组.两组分别口服白芍总苷+塞来昔布、塞来昔布各2 w,评估治疗前后CPSI疼痛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后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白芍总苷加塞来昔布组疼痛症状评分的降低较塞来昔布组更显著(P<0.05).结论 白芍总苷与塞来昔布合用改善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疼痛症状的效果优于塞来昔布单药.
作者:朱千三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和常规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当中的效果,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对比.方法 选取某医院所收治的84例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作为该项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进行相关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风险管理,并对这两组患者其血液透析后护理管理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0.9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则是100.00%,两组相比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险管理对比常规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当中的护理效果差异较为显著,前者其相关的临床护理更为明显,并且还能有效预防相关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孙娟 刊期: 2017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