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活血化瘀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

王杰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骨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病房内发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情况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HBV、LBV、PV、FIB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骨科手术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全身血液流变学指标,对促进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烫洗疗法治疗骨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烫洗疗法治疗骨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我院2015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骨伤患者中选取98例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组(n=49)和西医组(n=49).西医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中医组采用中药烫洗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中医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93.88%,显著高于西医组81.63%(P<0.05);西医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明显高于中医组的4.08%(P<0.05).结论 中药烫洗疗法治疗骨伤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贺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肝癌超声图像纹理分形识别研究

    目的 提出一种肝癌超声图像分形维数纹理识别的方法.方法 首先将肝脏超声图像像素点看作三维空间的一个点,则图像就是一个表面,然后计算图像的分形维数.应用此法计算了4例肝癌肝脏的超声图像及5例正常肝脏图像的分形维数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正常肝脏分形维数值较小,肝癌肝脏分形维数值较大.分形维数可以很好地定量化表征正常肝脏与肝癌肝脏.结论 肝癌超声图像分形维数计算程序,为医师临床辅助诊断肝癌提供了量化依据.

    作者:李秀丽;孟晓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在儿科麻醉恢复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体会

    目的 探讨在儿科麻醉恢复室(PACU)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具体制度、措施和方法,同时了解其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麻醉恢复室接收的术后患儿共5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0例,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行常规护理,采集非计划拔管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数据.结果 通过对实施前后患儿非计划性拔管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的调查,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儿非计划性拔管率由45%降低至12%,不良事件发生率由3.4%降低0.2%,患者满意人数由85人上升至180人.上述三个方面的前后期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于提高PACU护理工作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需要继续改进和提高.

    作者:刘晓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PICC置管肿瘤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PICC置管肿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采用抽签分组的方式对我院在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66例PICC置管肿瘤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行优质护理服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较高,同时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差异对比均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PICC置管肿瘤患者中具有明显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杜微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右美托咪定复合曲马多超前镇痛对骨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及麻醉药物使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曲马多超前镇痛对骨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及麻醉药物使用量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需行骨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单独曲马多注射治疗理,对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右美托咪定复合曲马多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评分,镇痛自控泵按压次数及药物使用量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需行骨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实施右美托咪定复合曲马多超前镇痛的疗效显著,且可减少麻醉药物的应用剂量,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杨伟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脑膜癌病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脑膜癌病(MC)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32例确诊为M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含年龄,原发灶,临床表现,腰穿结果,影像学等.结果 32例MC患者中肺癌为原发灶的有19例,比例高.脑膜癌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见的症状可表现为头痛头胀、恶心呕吐等.32例患者中首次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发现肿瘤细胞有25例,阳性率为78.13%(25/32).多次检测可提高阳性率.MC通常脑实质无病灶,故无占位效应,核磁强化检查有助于诊断,尤其是脑脊液细胞学阴性时.结论 临床上对于不明原因的头痛、恶心呕吐等颅高压症状患者,尤其既往有肿瘤病史,要考虑MC可能,完善核磁强化检查,完善腰穿脑脊液检查,目前脑脊液细胞学MGG染色是诊断MC的主要方法,增强核磁检查对MC的诊断起到帮助.

    作者:张环环;何俊瑛;张志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臭氧液治疗阴道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妇科阴道炎临床治疗中臭氧液治疗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12月妇科收治的264例阴道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 7d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患者白带异常18例,阴道瘙痒12例,阴道灼热感5例,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为97.73%,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臭氧液治疗阴道炎疗效确切,有效改善患者白带异常、阴道瘙痒的临床症状,操作简单,具有无创性、安全性高的特点,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荣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品管圈在降低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使用品管圈对于降低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 针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40例ICU患者进行感染预防的常规护理,并归为对照组,针对我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间40例ICU患者进行感染预防的品管圈管理,并归为观察组;在两组护理结束后对其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发现,观察组患者均相对较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相关肺炎发生率发现,观察组患者12.50%(5例)明显较低(对照组为9例,比例为22.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在降低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感染中的应用发现,其对于患者情况的改善,和相关不良事件的减少均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邹霜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眼科门诊急症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眼科门诊急症的急救处理和护理,以提升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通过对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0月眼科门诊176例急症患者实施抢救性治疗及护理,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经门诊急救处理后82例转入住院部继续治疗,94例好转门诊随诊.结论 正确及时的急救处理和全面的护理,为患者解除疼痛同时,提高了视功能预后,无并发症发生,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慧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儿童自闭症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有效性

    目的 探究儿童自闭症患者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后所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入院的儿童自闭症患者80例,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护理方法为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针对护理满意度及CARS评分情况,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针对护理满意度情况,观察组满意度(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度(80.00%),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CARS评分方面,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儿童自闭症患者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后所取得的临床成效显著,在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同时,明显改善患者情绪状况,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应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赵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实施护理干预在预防儿科医院感染的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在儿科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1月~2016年7月我院儿科A病区接收的1032例患儿为观察组,B病区接收的870例患儿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发生时间、手卫生合格率、物品表面检验合格率、家属携带物品消毒率及家属不当行为发生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效的降低医院感染发生风险.

    作者:刘秀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抢救车管理现状的再次调查分析

    目的 通过再次挖掘抢救车管理现状,进行原因分析,使抢救车管理规范化.方法 在本院随机选取10个病区的250名护士发放调查问卷,每月采用护理部制定的《抢救药品、物品管理质量评价标准》对这10个病区进行专项检查,对其抢救车管理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抢救车管理主要仍存在执行的标准不统一,导致出现护士缺乏效期管理意识、药品物品放置混乱、无定置图、交接记录不规范、护士对抢救车管理及药品的相关知识缺乏、对高危混淆药品认知度的缺乏等问题.结论 建立一套标准化的抢救车管理制度,为提高护理质量与安全提供保障.

    作者:夏利;马莹;周小英;袁玉琼;谢楠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索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将其抽签化分组,两组各有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培美曲塞治疗和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PEF(2.85±0.67)L/s、MMF(1.54±0.54)L/s、PEmax(46.87±2.65)%、Pimax(81.36±4.12)%、总不良事件发生率(6.00%)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效果显著.

    作者:贾原菊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 分析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水平(CRP)对于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检测价值.方法 将2014年9月~2016年5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70例进行分组,得轻症胰腺炎患者40例(轻症组)和重症胰腺炎30例(重症组),另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70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间CRP和PCT水平予以动态监测.结果 轻症组和重症组的CRP、PC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重症组CRP和PCT较轻症组更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显示存在确切意义(P<0.05);重症组患者的PCT水平表现出明显上升趋势,差异显著(P<0.05).结论 血清PCT和CRP对于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检测价值高,有利于对患者预后和治疗效果的评估,临床上需引起重视.

    作者:陈星任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方法与临床价值的研究

    目的 为总结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的方法,评价其在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15例,采用Fibrometer模型、瞬时弹性超声(Fibroscan,FS)及弥散加权MRI(DWI)三种方式进行肝纤维化无创诊断,同时对照肝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进行分析,计算各自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按肝纤维化病理诊断本组S0期2例、S1期4例、S2期6例、S3期3例;Fibrometer模型各期的诊断准确率均超过80%,基本可以代替活检;Fibroscan敏感性在轻度肝纤维化病例中诊断价值偏低,在中、重度肝纤维化诊断中接近Fibrometer模型,可以达到80%以上;弥散加权MRI3各期诊断相关程度高达81.75%.结论 Fibroscan和弥散加权MRI是临床评价中、重度肝纤维化比较实用的检查方法,Fibrometer模型和肝脏纤维化病理诊断可作为进一步诊断补充手段.

    作者:沃琤;曹继红;徐国荣;徐焕新;李平龙;陶冶;王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电子医嘱常见问题分析及防范对策

    总结电子医嘱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防范对策.严格执行医嘱制度和医嘱查对制度,可有效地预防医疗、护理差错的发生,可保证电子医嘱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保障患者医疗安全.

    作者:刘宝芬;徐建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把手术室中的人员一共分成六个质控小组,形成有科护士长、护士长、质控员与专科组长共同组成的质控体系,通过全方位、多功能的系统性质量控制进行护理.结果 将实施质控小组之前与实施质控小组之后进行比较,护理不良事件的出现情况逐渐下降,护理质量评分也在不断升高,由84.5升至93.1,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质量小组能够有效地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使护理更加标准,具有完整的制度体系,有助于提高护理管理效果和能力,对护理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陈幼琼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早期腹腔穿刺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早期腹腔穿刺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对31例重症胰腺炎并腹腔高压患者早期腹腔穿刺引流+基础治疗的效果.结果 31例患者置管引流52例次,置管成功率100.00%,25例治愈(80.65%),3例中转开腹引流治愈(9.68%),2例转院(6.45%),1例放弃治疗(3.23%),无死亡病例.结论 早期腹腔穿刺引流可以缓解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腹腔高压症状,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和病亡率,符合微创外科发展要求.

    作者:裴志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还少活络效灵汤与西药用于血管性痴呆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 还少活络效灵汤与西药用于血管性痴呆(VD)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收治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平均分为A组与B组,每组40例;A组应用西药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还少活络效灵汤,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B组患者治疗后精神状态、日常生活能力等均显著优于A组,且B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是95.00%,显著高于A组的75.00%,两组比较差异颇为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还少活络效灵汤与西药联合治疗VD患者,疗效确切,应用价值高.

    作者:林长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护理研究

    目的 对我院使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收集我院自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7例恶性肿瘤患者使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后采用合理护理干预,包括常规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防护护理等护理方法.结果 术后患者顺利返回病房,13例患者术后疼痛减轻,2例患者术后伤口疼痛明显,1例患者术后出现发热,经过对症治疗后未发生伤口感染.术后1月对本组患者肿物进行影像学检查发现肿物明显减小,患者恢复良好,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放射性粒子植入可以在微创的情况下有效杀伤肿瘤细胞,同时合理的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明显,减少并发症,患者恢复良好,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杨洋;刘宇;姜鹏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