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ICC置管肿瘤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研究

杜微

关键词:PICC置管肿瘤患者, 优质护理服务, 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PICC置管肿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采用抽签分组的方式对我院在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66例PICC置管肿瘤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行优质护理服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较高,同时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差异对比均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PICC置管肿瘤患者中具有明显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在绝经后妇女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关系分析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在绝经后妇女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的关系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且健康自然绝经的女性146例,利用ELISA测定患者的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利用光电比色法对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酯(TRAP)进行测定,之后再利用超声骨密度仪对患者的桡骨远端骨密度进行测定.结果 经过比较发现,各年龄组绝经女性的BALP、TRAP均与SOS值呈现负相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绝经后妇女的骨代谢指标与骨密度呈负相关关系,并且BALP是对绝经后妇女骨代谢随着年龄变化的特异性以及敏感性指标.而超声可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关系进行说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孟爽;刘宗银;张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活血化瘀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病房内发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情况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HBV、LBV、PV、FIB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骨科手术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全身血液流变学指标,对促进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8例重症中暑的急诊救治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中暑的急诊救护体会.方法 总结与分析8例重症中暑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其急诊救护经验.结果 8例患者均经过实施了有效的急诊救护措施,7例成功救治并出院,住院时间在1~15 d,平均(8.2±2.3)d;其中1例仍存在意识障碍住院治疗.结论 在重症中暑患者的急诊救护治疗中采取及时、有效的降温措施,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的紊乱,保护其重要脏器的功能十分关键,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急救成率,并对患者进行防暑知识的宣教,有助于预防中暑症状的发生.

    作者:申翔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小儿感冒发热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 对小儿感冒发热情况进行观察,探讨其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感冒发热的患儿95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临床观察与护理.结果 经过密切的临床观察,实施正确的护理对策后,患者的满意度(75例,78.95%)明显高于实施护理措施前(93例,97.89%),P<0.05.结论 感冒发热容易发生于儿童群体,发病容易,疾病变化速度快.因此,医护人员要针对患儿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护理措施.

    作者:甘艳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中应关注的细节问题分析

    医院消毒供应室是医院消毒物品的集中存放区域,同时也是医院内部污染物的集中存放区域,以此该区域中一方面承担着医院的消毒供应工作,另一方面也是污染的高发区域,因此做好医院内部消毒供应室的细节管理工作对于医院内部的安全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本文将针对医院消毒供应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究消毒供应室的有效管理策略和优化策略,提高细节管理水平,维护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安全.

    作者:杨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循证护理对急诊科实习护士管理的临床研究

    目的 在我院急诊科实习的护士进行循证护理的研究体会.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急诊实习的48名护士为研究对象.按照到急诊科报道的时间先后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名.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管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管理,就两组实习生的业务水平和实习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实习后,观察组实习护士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评分分别为(92.16±3.86)分和(85.27±3.17)分,显著高于实习前和对照组实习后(P<0.05).结论 循证护理对提高急诊科实习护士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效果显著.

    作者:刘艳;王颖;赵建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经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为异位妊娠的诊断丰富临床经验.方法 198例异位妊娠患者均经腹腔镜或者手术病理确诊,其中88例接受了单纯经阴道超声检查,67例接受了单纯经腹超声检查,43例接受了经阴道超声联合经腹超声检查,观察超声声像图特点,比较三种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异位妊娠不同妊娠部位具有各自的超声声像图特点,经阴道超声和联合诊断的准确率高于经腹超声,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输卵管妊娠未破裂型的诊断,经阴道超声和联合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0.70%和93.10%,显著高于经腹超声的6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检查是异位妊娠诊断的有效方法,而经阴道超声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尤其是对于输卵管妊娠未破裂型的诊断.

    作者:谢敏娜;李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密闭式循环联合超滤预冲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密闭式循环联合超滤预冲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血透室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5例,每例患者分别采用传统半开放式预冲法和密闭式循环联合模拟超滤法各30次.患者在治疗次数为单数时采用半开放式预冲法,透析例次2250例,设为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次数为双数时采用密闭式循环联合模拟超滤法,透析例次2250例,设为实验组.实验过程中记录管路预冲气泡评分,观察透析器及管路的凝血程度,监测尿素清除指数Kt/V值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调查.结果 实验组在血液透析充分性Kt/V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251,P=0.048);在残余气泡检测上,实验组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826,P=0.017);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发生凝血情况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0.639,P=0.002);在患者满意度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302,P=0.009).结论 密闭式循环联合超滤预冲相比传统半开放式预冲有很大的优越性,降低了透析过程凝血的发生概率,提高了患者透析充分性,得到了患者的满意.

    作者:林丽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品管圈降低护士给药错误发生率

    目的 分析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护士给药错误发生率中的效果.方法 成立彩虹品管圈,选定降低护士给药错误发生率为主题,针对护士给药错误的现状,分析给药错误的原因,实施对策制定、效果检验、效果巩固.结果 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护士给药错误发生率由0.086%降低至0.03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住院患者护士给药错误发生率,提高品管圈参与者的相关知识以及团队凝聚力.

    作者:李晓艳;宋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马钱子传统炮制方法不同炮制品中士的宁和马钱子碱含量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马钱子生品、油炸品、油炸煨制炮制品中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含量.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结果 马钱子油炸品与生品比较,马钱子碱降低22.5%,士的宁降低21.0%,油炸煨制品与生品比较马钱子碱降低35.5%,士的宁降低41.1%,与油炸品比较马钱子碱与士的宁分别降低16.8%、25.4%.结论 油炸煨制炮制法可以在油炸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的降低士的宁与马钱子碱的含量.

    作者:刘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银川市某医院消化性溃疡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银川地区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为防治本地区消化性溃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资料,主要包括年龄、性别、胃镜检出率、发病季节、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民族、职业等.结果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56:1;14368例患者中经胃镜检出2603例为消化性溃疡,检出率为18.12%;其中十二指肠溃疡为1889例(占72.58%),胃溃疡为565例(占21.70%),复合性溃疡为149例(占5.72%);2603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为51.67%;十二指肠溃疡以20~40岁年龄段为主(占41.47%),胃溃疡以40~60岁年龄段为主(占38.52%);以春季发病率高为30.25%,夏季低为17.63%;回族为1291例,汉族为1312例;以自由职业及无业人员为主为45.37%;老年患者呈逐年增多趋势(P<0.05);女性患者呈逐年增多趋势(P<0.05);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结论 银川地区消化性溃疡患者在某些方面与其他地区有相同之处,在某些方面又有其独特性,为防治本地区消化性溃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罗正芳;李成才;韩自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三种计划方案对比分析

    目的 分析乳腺癌患者外科保乳术后放射治疗三种不同计划方案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特点.方法 对7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仰卧定位后,将影像数据导入计划系统,每位患者按照三种不同计划方案进行设计,分别为:(A)二切线适形野加楔形板;(B)2野切线适形野加2野IMRT野;(C)5野IMRT.分别比较三种计划中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特点.结果 三种计划方案中,B、C两种方案的靶区剂量均匀性较好;A方案的左肺低剂量受照区体积较小;C方案的心脏所受平均剂量较高.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肺功能相对较差的患者可优先采用A方案,肺功能较好的患者可优先采用B方案.

    作者:周吉祥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不同护理流程应用于口腔种植患者中的效果对比

    目的 探讨对比不同护理流程应用于口腔种植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口腔种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简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口腔种植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流程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流程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护理满意度为(96.00%)高于对照组(74.00%),P<0.05;且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优质护理流程干预口腔种植患者,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马杜鹃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口腔颌面部鳞癌的近期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鳞癌经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后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8月在徐州医科大学口腔科就诊的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13例,以放射性粒子定向植入治疗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为参考,确定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的粒子数、布源情况及进针方向.粒子间隔0.5~1.0 cm,活度为10.4~37.0 MBq.术后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全部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复查CT未见粒子移位、丢失等.随访观察4~20个月,治愈有效率为69.23%,术后未出现严重放疗并发症.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适用于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的治疗,具有组织损伤小,安全可靠,能提高患者生存率并有效保存口咽功能.

    作者:张巍;孙晋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联合茶碱控释片治疗急性老年哮喘的临床疗效

    目的 研究并分析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和茶碱控释片对急性老年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获取临床治疗研究前瞻性数据.方法 从我院2012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急性老年哮喘患者中随机抽取92例,按照其就诊顺序随机平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单采用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疗法,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应用茶碱控释片治疗,将两组的具体治疗效果、治疗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1 w后,研究组的用力呼气容积要明显增大,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用力呼气容积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其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3 w后,研究组用力呼气容积均要大于对照组,其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肺功能情况显著改善,且要优于对照组,其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研究组的血压指标变化不显著,治疗后研究组的血压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95.7%)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73.9%),其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2%)胃部不适、咽部不适、烧心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19.6%),其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和茶碱控释片对急性老年哮喘患者开展治疗,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哮喘病情,抑制且减轻呼吸道炎症反应,促进肺功能恢复,是一种值得借鉴和推广的有效疗法.

    作者:吴刚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胰腺肿瘤的CT诊断价值

    目的 分析胰腺肿瘤的CT影像学特点,总结其诊断要点,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肿瘤患者CT影像学特点,分析肿瘤大小、密度、发病部位及强化程度,总结胰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特点.结果 CT检查对于胰腺肿瘤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不同肿瘤具有一定的特点.结论 CT扫描对于胰腺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尤其是CT增强扫描的强化方式,对于肿瘤的鉴别有很大的帮助,是影像学中重要的诊断方法,结合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可以提高胰腺肿瘤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刘钢;麻增林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臭氧液治疗阴道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妇科阴道炎临床治疗中臭氧液治疗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12月妇科收治的264例阴道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 7d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患者白带异常18例,阴道瘙痒12例,阴道灼热感5例,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为97.73%,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臭氧液治疗阴道炎疗效确切,有效改善患者白带异常、阴道瘙痒的临床症状,操作简单,具有无创性、安全性高的特点,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荣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肝硬化B超中肝门静脉管径大小及血流变化诊断分析

    目的 探究B超在肝硬化中门静脉管径大小及血流变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4年1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在我院行常规体检的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这两组的肝脏轮廓、肝实质光点以及脾脏大小等进行B超检测,比较其门静脉管径大小及血流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门静脉管径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血液流速则呈现为明显的变缓趋势(P<0.05),统计学有意义.对肝硬化患者给予B超检测,发现有19例肝脏轮廓呈现出锯齿状变化,18例出现肝实质光点增粗,20例存在胆囊壁厚度增加现象,另外出现脾脏肿大的为22例,存在明显腹水症状的为14例.结论 对肝硬化患者给予B超检测,能够明确门静脉管径大小以及血流变化情况,其能够作为肝硬化的重要诊断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王菊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儿童自闭症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有效性

    目的 探究儿童自闭症患者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后所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入院的儿童自闭症患者80例,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护理方法为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针对护理满意度及CARS评分情况,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针对护理满意度情况,观察组满意度(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度(80.00%),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CARS评分方面,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儿童自闭症患者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后所取得的临床成效显著,在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同时,明显改善患者情绪状况,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应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赵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护理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护理措施及其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自2014年1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10例,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护理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患者护理前后一般情感得分、心理得分、健康得分、日常生活能力等各项评分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例数为9例,满意度为90.00%(9/10).结论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治疗疗效确切,患者痛苦少,安全有效,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在术前、术中、术后为患者实施有针对性全面的护理,能够保证肝癌微波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较高,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进一步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叶扶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