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刚
目的 探讨早期腹腔穿刺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对31例重症胰腺炎并腹腔高压患者早期腹腔穿刺引流+基础治疗的效果.结果 31例患者置管引流52例次,置管成功率100.00%,25例治愈(80.65%),3例中转开腹引流治愈(9.68%),2例转院(6.45%),1例放弃治疗(3.23%),无死亡病例.结论 早期腹腔穿刺引流可以缓解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腹腔高压症状,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和病亡率,符合微创外科发展要求.
作者:裴志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索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将其抽签化分组,两组各有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培美曲塞治疗和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PEF(2.85±0.67)L/s、MMF(1.54±0.54)L/s、PEmax(46.87±2.65)%、Pimax(81.36±4.12)%、总不良事件发生率(6.00%)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效果显著.
作者:贾原菊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把手术室中的人员一共分成六个质控小组,形成有科护士长、护士长、质控员与专科组长共同组成的质控体系,通过全方位、多功能的系统性质量控制进行护理.结果 将实施质控小组之前与实施质控小组之后进行比较,护理不良事件的出现情况逐渐下降,护理质量评分也在不断升高,由84.5升至93.1,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质量小组能够有效地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使护理更加标准,具有完整的制度体系,有助于提高护理管理效果和能力,对护理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陈幼琼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根据医院中存在的关于疑难编码以及错码形成原因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目标主要在于分析精神疾患ICD-10分类中可能存在的难题以及造成错码的原因.方法 将本医院2014年3月~2016年8月住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中抽取160例,查找相关文献中的资料予以参考,对160例情况再次审核,并做出一定的统计学研究.结果 本次进行抽样调查的160例中,32例存在错误的编码,其比例是20%.40例属于疑难编码,其比例是25%.可见错误的编码较多,比例明显超过制定的标准.结论 为了应对精神疾病ICD-10分类中存在的错误编码以及疑难编码明显超过制定标准,决定对原本存在问题的分类技术做出改良,同时应该深入分析各种精神疾病的医学概念、临床症状、病症产生的生理原因以及心理原因、与该疾病有关的健康情况的国际统计分类,只有这样才可以对错误编码的存在做出一定的限制,使疑难编码拥有更加合适的分类.
作者:郝放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银川地区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为防治本地区消化性溃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资料,主要包括年龄、性别、胃镜检出率、发病季节、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民族、职业等.结果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56:1;14368例患者中经胃镜检出2603例为消化性溃疡,检出率为18.12%;其中十二指肠溃疡为1889例(占72.58%),胃溃疡为565例(占21.70%),复合性溃疡为149例(占5.72%);2603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为51.67%;十二指肠溃疡以20~40岁年龄段为主(占41.47%),胃溃疡以40~60岁年龄段为主(占38.52%);以春季发病率高为30.25%,夏季低为17.63%;回族为1291例,汉族为1312例;以自由职业及无业人员为主为45.37%;老年患者呈逐年增多趋势(P<0.05);女性患者呈逐年增多趋势(P<0.05);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结论 银川地区消化性溃疡患者在某些方面与其他地区有相同之处,在某些方面又有其独特性,为防治本地区消化性溃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罗正芳;李成才;韩自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气管切开后肉芽组织增生行支架置入术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对该例气管切开后肉芽组织增生行支架置入术患者从气道管理、控制感染、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等多方面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全面精心的护理治疗.结果 保证了患者的有效通气、控制了感染的发生,防止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治疗效果令人满意.结论 气道管理是气管切开肉芽组织增生的护理核心,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是支架置入术成功的保证.
作者:温芳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20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其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组,其中低危组61例,中危组77例,高危组62例.同时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检测所有受试者的血清Hcy、hs-CRP、DD、FIB水平.结果 脑出血患者的血清Hcy、hs-CRP、DD、FI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脑出血病情严重程度的加重而明显升高(P<0.01).经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血清Hcy、hs-CRP、DD、FIB水平与NIH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脑出血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清Hcy、hs-CRP、DD、FIB水平异常表现,这些血清标志物可能参与了脑出血的发病及病情进展过程.
作者:李培育;王秀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脑微出血(cerebralmicro bleeds,CMBs)是脑内微小血管病变所致的、以微小出血为主要特点的一种脑实质亚临床损害.方法 李鑫对20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颅脑磁共振检查,终发现85例患者伴有脑微出血,并且CMBs的级别与腔隙性脑梗死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果 CMBs作为一种脑小血管病的常见表现,在临床中与多种疾病具有相关性,特别是在脑血管卒中方面,对脑出血、脑梗死、动脉狭窄、COPD等疾病具有预测作用.结论 未来需要更大样本量的临床实验来进一步验证,以及发现与其他临床疾病的相关性.
作者:张琪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肾结核CT的临床诊断效果,并对其中的误诊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在本院确诊为肾结核的患者40例,分别进行CT和B超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并对CT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CT的诊断准确率为90.00%,B超的诊断准确率为82.50%,数据对比结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CT诊断中的误诊率为10%(4例).4例患者中有3例被诊断为肾囊肿,1例患者为被误诊为肾结核.结论 在肾结核的诊断中CT诊断具有良好的准确率,具有良好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在肾结核的临床诊断中得到应用.
作者:陈庆乐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尿酸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位妊娠女性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对照组为血糖正常的健康者,应用贝壳曼AU5821全自动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的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尿酸(UA)浓度,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血清Hcy、Cys-C、UA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cy、Cys-C、UA浓度可作为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指标,反映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大血管及肾脏的损害程度,及早检测能够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
作者:郝爱军;杭国琴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急性胰腺炎患者运用奥曲肽和乌司他丁联合治疗的临床成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6月入院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奥曲肽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运用奥曲肽和乌司他丁联合治疗的临床成效显著,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应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刘洋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在普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在我院普外手术患者8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和优质护理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伤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伤口愈合时间(6.8±1.7)d,住院时间为(9.8±1.8)d,这些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普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桂先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低位直肠癌治疗中运用直肠拖出切除吻合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采用直肠拖出切除吻合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53例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204.8±36.2)min、术中出血量(116.2±64.8)ml、切除淋巴结(14.9±2.7)枚、术后肛门排气时间(45.2±2.6)h、住院时间(7.9±1.2)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7%(3/53);随访12个月,控制排便功能优良率77.4%(41/53),复发率1.9%(1/53),远处转移率5.7%(3/53).结论 临床应用直肠拖出切除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郭园园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对甲状腺功能检测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 抽取2015年1月~2016年11月我院的18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疾病类型将其分为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脑血栓三组,各有60例,并择取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比组,对四组患者的FT3、FT4、TSH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脑血栓三组患者的FT3、FT4检测结果比对比组患者的低,差异明显(P<0.05),而脑血栓组的TSH检测结果则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其余三组的TSH检测结果与对比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过程中,甲状腺功能检测确实可以有效鉴别患者的病情,有利于保障诊断的可靠性.
作者:白克庆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为有效治疗女性患者出现的不规则阴道出血症状,临床探究黄体酮、补佳乐联合用于疾病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7月我院门诊部门收治的不规则阴道流血女性患者86例,本次临床分组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治疗组,每组人数均为43例.其中常规组患者使用黄体酮进行治疗,治疗组加用补佳乐药物,对患者疾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对患者治疗期间用药所致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治疗组不规则出血改善有效率为95.30%,常规组为86.00%,治疗组患者阴道不规则出血情况改善效果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组、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30%、7.00%,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别无意义,P>0.05.结论 临床对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患者,临床使用黄体酮、补佳乐药物进行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症状,同时用药安全性高.
作者:吴燕;张永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实行布地奈德与孟鲁司特钠联合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依据患者入院就诊时间将我院自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5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例数为28例.参照组患者实行孟鲁司特钠治疗,实验组患者实行布地奈德与孟鲁司特钠联合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疗法干预后的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PEF、FEV1、FEV1/FVC、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存在意义.结论 将布地奈德与孟鲁司特钠联合疗法应用在支气管哮喘中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显著提升患者肺功能,降低不良反应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学锷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再次挖掘抢救车管理现状,进行原因分析,使抢救车管理规范化.方法 在本院随机选取10个病区的250名护士发放调查问卷,每月采用护理部制定的《抢救药品、物品管理质量评价标准》对这10个病区进行专项检查,对其抢救车管理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抢救车管理主要仍存在执行的标准不统一,导致出现护士缺乏效期管理意识、药品物品放置混乱、无定置图、交接记录不规范、护士对抢救车管理及药品的相关知识缺乏、对高危混淆药品认知度的缺乏等问题.结论 建立一套标准化的抢救车管理制度,为提高护理质量与安全提供保障.
作者:夏利;马莹;周小英;袁玉琼;谢楠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噻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9例中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观察组给予噻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6个月.记录治疗前后2组运动耐力情况及呼吸困难评分,比较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的差异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6 min步行实验(6MWT)、呼吸困难分级明显改善(P<0.05或P<0.01),其中观察组改善情况更为明显(P<0.05或P<0.01).2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大呼气流量(PEF)、FEV1/FV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但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氧分压(PaO2)明显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降低(P<0.01).结论 噻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能有效改善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延缓病情进展,且安全、可靠.
作者:徐一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提出一种肝癌超声图像分形维数纹理识别的方法.方法 首先将肝脏超声图像像素点看作三维空间的一个点,则图像就是一个表面,然后计算图像的分形维数.应用此法计算了4例肝癌肝脏的超声图像及5例正常肝脏图像的分形维数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正常肝脏分形维数值较小,肝癌肝脏分形维数值较大.分形维数可以很好地定量化表征正常肝脏与肝癌肝脏.结论 肝癌超声图像分形维数计算程序,为医师临床辅助诊断肝癌提供了量化依据.
作者:李秀丽;孟晓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鳞癌经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后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8月在徐州医科大学口腔科就诊的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13例,以放射性粒子定向植入治疗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为参考,确定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的粒子数、布源情况及进针方向.粒子间隔0.5~1.0 cm,活度为10.4~37.0 MBq.术后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全部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复查CT未见粒子移位、丢失等.随访观察4~20个月,治愈有效率为69.23%,术后未出现严重放疗并发症.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适用于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的治疗,具有组织损伤小,安全可靠,能提高患者生存率并有效保存口咽功能.
作者:张巍;孙晋虎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