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普外科围术期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研究

王桂先

关键词:外科手术, 围手术期, 优质护理, 术后并发症
摘要: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在普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在我院普外手术患者8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和优质护理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伤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伤口愈合时间(6.8±1.7)d,住院时间为(9.8±1.8)d,这些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普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9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奥卡西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康复率为30例(65.22%),显效率为14例(30.43%),治疗总有效率为44例(95.6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康复率26例(56.52%)、显效率13例(28.26%)和总有效率39例(84.78%)(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10.87%(P<0.05).结论 采用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肖云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品管圈降低护士给药错误发生率

    目的 分析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护士给药错误发生率中的效果.方法 成立彩虹品管圈,选定降低护士给药错误发生率为主题,针对护士给药错误的现状,分析给药错误的原因,实施对策制定、效果检验、效果巩固.结果 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护士给药错误发生率由0.086%降低至0.03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住院患者护士给药错误发生率,提高品管圈参与者的相关知识以及团队凝聚力.

    作者:李晓艳;宋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人性化护理用于小儿心肌炎患儿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综合分析人性化护理用于小儿心肌炎患儿的临床价值,为治疗心肌炎患儿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 选取在我院2015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心肌炎患儿临床资料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6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应用人性化护理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患儿总满意度等参数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儿总满意度评分为(97.63±3.12)分,对照组患儿总满意度评分为(82.36±1.15)分,实验组患儿总满意度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为(95.71±2.25)分,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为(83.98±4.12)分,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用于小儿心肌炎患儿的临床价值较为理想.

    作者:张华银;张文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肝硬化B超中肝门静脉管径大小及血流变化诊断分析

    目的 探究B超在肝硬化中门静脉管径大小及血流变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4年1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在我院行常规体检的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这两组的肝脏轮廓、肝实质光点以及脾脏大小等进行B超检测,比较其门静脉管径大小及血流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门静脉管径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血液流速则呈现为明显的变缓趋势(P<0.05),统计学有意义.对肝硬化患者给予B超检测,发现有19例肝脏轮廓呈现出锯齿状变化,18例出现肝实质光点增粗,20例存在胆囊壁厚度增加现象,另外出现脾脏肿大的为22例,存在明显腹水症状的为14例.结论 对肝硬化患者给予B超检测,能够明确门静脉管径大小以及血流变化情况,其能够作为肝硬化的重要诊断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王菊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右美托咪定复合曲马多超前镇痛对骨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及麻醉药物使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曲马多超前镇痛对骨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及麻醉药物使用量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需行骨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单独曲马多注射治疗理,对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右美托咪定复合曲马多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评分,镇痛自控泵按压次数及药物使用量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需行骨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实施右美托咪定复合曲马多超前镇痛的疗效显著,且可减少麻醉药物的应用剂量,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杨伟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探讨CT征象联合临床特征对颈淋巴结阴性单发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目的 研究CT征象联合临床特征在颈淋巴结阴性单发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央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情况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和手术确诊的128例单发PTC的CT征象及临床资料,其中CLNM阳性者68例,CLNM阴性者60例.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肿瘤位置、钙化、与甲状腺边缘接触情况、肿瘤大小、性别、年龄与CLNM的关系.结果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与甲状腺边缘的接触情况、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与CLNM显著相关;甲状腺边缘接触、 年龄<45岁、 男性、 肿瘤大小直径>1.0 cm的患者CLNM阳性更常见(P<0.05).肿瘤位置,钙化与CLNM无关(P>0.05).结论 经CT征象及临床资料分析显示:PTC中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甲状腺边缘接触、年龄<45岁、男性和肿瘤直径大于1.0 cm.

    作者:靳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全身麻醉后常见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全身麻醉后常见并发症发生原因,在基础上针对性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全身麻醉术后发生并发症的9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归纳并发症发生类型以及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处理措施进行干预.结果 全麻后常见并发症类型包括舌后坠、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呼吸遗忘、心血管并发症、喉痉挛、呼吸抑制、喉头水肿、呕吐、反流和误吸,分别占比49.00%、26.50%、10.20%、4.10%、3.10%、3.10%、3.10%、1.00%.其中舌后坠、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居于并发症发生率前两位.结论 临床实践中麻醉人员要熟悉掌握麻醉基本知识以及常用操作技能,明确并发症发生的具体原因,能够对异常状况采取迅速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以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作者:张东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微生物检验在基层疾控机构的改进分析与探讨

    目的 分析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工作在基层疾控机构所面临的问题,并探讨相关的措施对策.方法 采取经验性总结的方法对相关的文件进行总结分析,发现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工作中的相关问题并制定应对措施.结果 通过对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微生物检验质量的相关的文件进行总结之后,发现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实验设备配置等硬件落后、实验过程的不规范化、实验方法缺乏科学化和标准化、检验人员专业素质水平较低.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质量控制管理措施控制,包括完善实验设备配置、规范实验过程、应用标准科学的实验方法以及加强和提高优秀实验人员的考核制度等.结论 保证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微生物检验工作的质量,关键是实施针对性的质量控制管理措施,对于提高机构微生物检验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肖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腓骨长肌腱与绳肌腱的解剖学形态、力学特性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腓骨长肌腱、腘绳肌腱(股薄肌腱、半腱肌腱)的解剖学形态和生物力学特性,证明腓骨长肌腱单股可以作为同时重建ACL、PCL(ACL、PCL)比较理想的移植物.方法 将16例19~56岁因某些原因行大腿中下段以上截肢的新鲜标本,取腱器取下腓骨长肌腱、腘绳肌腱(股薄肌腱、半腱肌腱),ACL、PCL,用精度0.02的游标卡尺进行测量各肌腱的长度、宽度、厚度.肌腱两端锁边缝合,每端用3根丝线,缝合长度为3 cm,拉力试验机测试.结果 前后交叉韧带、腘绳肌腱(股薄肌腱、半腱肌腱)、腓骨长肌腱长、宽、厚度与前后交叉韧带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后交叉韧带、腘绳肌腱(股薄肌腱、半腱肌腱)、腓骨长肌腱极限拉伸强度与大变形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腓骨长肌腱单股的大形变、极限拉伸强度与腘绳肌腱、前后交叉韧带进行数据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表明腓骨长肌腱单股从中间切断可以作为同时重建ACL、PCL的理想移植物.

    作者:王雪臣;史福东;刘仕杰;崔泽军;石磊;张子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急性脑梗塞应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塞应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8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予以150万U尿激酶进行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予以20万U尿激酶进行静脉滴注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8%(44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6%(34例),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治疗组发生率为2.22%(1例),对照组发生率为17.78%(8例),治疗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应用大剂量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也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勾宏举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循证护理在脑溢血昏迷患者预防压疮中的实践研究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脑溢血出现昏迷患者预防出现压疮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80例呼吸监护室脑溢血昏迷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结果 对照组出现2例1度压疮患者,3例2度压疮患者,1例3度压疮患者;而观察组只出现1例1度压疮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循证护理完善现有医院对预防压疮护理工作管理制度,能够有效降低脑溢血出现昏迷患者因肢体活动受到阻碍而出现的压疮几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董诗芬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不同麻醉方法对小儿下腹部手术的麻醉疗效的观察

    目的 分析不同麻醉方法对小儿下腹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4年3月~2016年4月小儿下腹部手术100例作为本次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后实施不同麻醉方法:50例对照组为氯胺酮麻醉,50例研究组为施氯胺酮、腰硬联合麻醉,并统计麻醉结果.结果 研究组、对照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0%、20.0%,P<0.05;研究组患儿手术后的MAP、HR指标和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等指标统计有区别,P<0.05.结论 小儿下腹部手术中实施氯胺酮、腰硬联合麻醉能加快苏醒速度,预防不良反应,值得学习.

    作者:李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运用

    目的 研究泌尿外科护理中应用护理标识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选择2016年8月~12月间诊治的60例泌尿外科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30例患者实施常规的行为指导,观察组的30例患者在上述操作的基础上实施护理标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几率及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 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28例对护理人员满意,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患者中,20例对护理人员满意,满意度为66.67%,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未见有不良事件出现,对照组患者有2例出现护理不良事件,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泌尿外科护理中实施护理标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出现几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房蓉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诊断研究进展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检查技术已成为现阶段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的重要检测方法,其检测结果也已成为监测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客观数据指标.本文将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诊断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莫祝宁;孔晓玲;韦兴来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食品中胭脂虫红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胭脂虫红的方法.方法 采用提取的溶液为:盐酸和甲醇,检测仪器为:高效液相色谱和二极管阵列,提取和检测时保留时间定性,定量采用外标法.结果 在100 mg/L时线性关系良好,当线性相关系数>0.999,方法检出限为0.0004g/kg,方法定量限为0.001g/kg,加标回收率是92.3%~105.6%,0.7%~6.5%是相对标准偏差数值.结论 采用本文方法的特点是简单实用,该方法适合各类食品中胭脂虫红的检测.

    作者:李晓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针对盐酸氨溴索应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6年8月~12月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128例进行治疗效果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4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手段,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之以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结果 运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效果显著,总效率高达84.4%.而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成功的总有效率为65.6%,实验组的总有效率远超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结束后,实验组除喘息外其他各项症状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氨溴索在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治疗结束后基本没有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的产生,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乔丽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直肠拖出切除吻合术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目的 分析低位直肠癌治疗中运用直肠拖出切除吻合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采用直肠拖出切除吻合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53例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204.8±36.2)min、术中出血量(116.2±64.8)ml、切除淋巴结(14.9±2.7)枚、术后肛门排气时间(45.2±2.6)h、住院时间(7.9±1.2)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7%(3/53);随访12个月,控制排便功能优良率77.4%(41/53),复发率1.9%(1/53),远处转移率5.7%(3/53).结论 临床应用直肠拖出切除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郭园园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耳鼻咽喉危重患者的急救护理观察

    目的 研究对于耳鼻咽喉危重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及其体会.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在我院耳鼻喉科进行救治的危重症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针对性干预护理措施,并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评分变化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干预后的救治成功率.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前,两组SAS和SD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救治成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给予耳鼻喉危重患者临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提高患者的医疗依从性,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影响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亚楠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老年口腔颌面肿瘤的临床整体护理

    目的 研究针对老年口腔颌面肿瘤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50例口腔颌面肿瘤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包括整体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前组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方法,后组为其提供临床整体护理措施,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出现并发症情况例数所占百分比为32%,整体组为8%,后组较低,P<0.05.结论 针对口腔颌面肿瘤患者而言,对其进行术前疾病及手术相关知识宣教,为患者做好心理建设,术后及时观察病情,患者出现并发症情况较少见.

    作者:邓顺娟;吴美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中药饮片对中成药非法添加检验的影响

    目的 探索中药饮片对中成药非法添加检验的影响.方法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电子天平对夏枯草、穿山甲、丹参、郁金、白芷、鸡血藤、青黛、乳香、没药、当归、连翘11种中成药进行醋酸泼尼松溶液非法添加检验,并实施阳性对照液、供试品溶液、对照品溶液检测,分析中成药之间的干扰性.结果 在进行醋酸泼尼松溶液非法添加检验时,没药和丹参可影响检测结果,主要表现为两种中成药的对照品色谱和供试品色谱的峰值相同,而对照品色谱和阳性色谱的峰值呈增大趋势.结论 中成药的非法添加可影响中药饮片的疗效,对此应加强临床检验,从而确保用药安全性.

    作者:张锋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