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施护理干预在预防儿科医院感染的效果分析

刘秀英

关键词:医院感染, 儿科, 感染防控
摘要:目的 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在儿科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1月~2016年7月我院儿科A病区接收的1032例患儿为观察组,B病区接收的870例患儿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发生时间、手卫生合格率、物品表面检验合格率、家属携带物品消毒率及家属不当行为发生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效的降低医院感染发生风险.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口腔颌面肿瘤的临床整体护理

    目的 研究针对老年口腔颌面肿瘤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50例口腔颌面肿瘤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包括整体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前组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方法,后组为其提供临床整体护理措施,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出现并发症情况例数所占百分比为32%,整体组为8%,后组较低,P<0.05.结论 针对口腔颌面肿瘤患者而言,对其进行术前疾病及手术相关知识宣教,为患者做好心理建设,术后及时观察病情,患者出现并发症情况较少见.

    作者:邓顺娟;吴美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的凝血功能分析

    目的 分析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患者的凝血功能情况,推测血栓形成是否是CRAO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将CRAO患者作为病变组,与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普通人群作为对照组,进行凝血功能检查,将统计结果进行t检验,评价凝血功能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及临床意义.结果 60例病变组与60例对照组凝血功能进行比较:49例男性病变组与49例男性对照组凝血功能进行比较,PT活动度、国际标准化比值、纤维蛋白原三项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却无临床意义.11例女性病变组和11例女性对照组凝血功能检查,PT活动度和纤维蛋白原两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却无临床意义.结论 CRAO患者与普通人群相比,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差异无临床意义.CRAO患者无明显血栓形成倾向,进一步推测血栓形成不是CRAO的主要病因.

    作者:王莹;胡庆军;刘涛;尚荣辉;邓青;刘国华;王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不同麻醉方法对小儿下腹部手术的麻醉疗效的观察

    目的 分析不同麻醉方法对小儿下腹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4年3月~2016年4月小儿下腹部手术100例作为本次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后实施不同麻醉方法:50例对照组为氯胺酮麻醉,50例研究组为施氯胺酮、腰硬联合麻醉,并统计麻醉结果.结果 研究组、对照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0%、20.0%,P<0.05;研究组患儿手术后的MAP、HR指标和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等指标统计有区别,P<0.05.结论 小儿下腹部手术中实施氯胺酮、腰硬联合麻醉能加快苏醒速度,预防不良反应,值得学习.

    作者:李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系统化、规范化术前访视模式对手术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 分析系统化、规范化术前访视模式对手术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比我院采用系统化、规范化术前访视模式前(对照组)、后(实验组)收治的62例、66例择期骨科手术患者的SAS和SDS评分;血压、心率变化幅度;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SAS和SD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实验组血压、心率变化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8.50%)明显高于对照组(80.60%).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化、规范化术前访视模式护理手术患者效果良好,能让手术过程平稳顺利,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均得以提高,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护理模式.

    作者:刘又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抢救车管理现状的再次调查分析

    目的 通过再次挖掘抢救车管理现状,进行原因分析,使抢救车管理规范化.方法 在本院随机选取10个病区的250名护士发放调查问卷,每月采用护理部制定的《抢救药品、物品管理质量评价标准》对这10个病区进行专项检查,对其抢救车管理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抢救车管理主要仍存在执行的标准不统一,导致出现护士缺乏效期管理意识、药品物品放置混乱、无定置图、交接记录不规范、护士对抢救车管理及药品的相关知识缺乏、对高危混淆药品认知度的缺乏等问题.结论 建立一套标准化的抢救车管理制度,为提高护理质量与安全提供保障.

    作者:夏利;马莹;周小英;袁玉琼;谢楠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密闭式循环联合超滤预冲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密闭式循环联合超滤预冲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血透室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5例,每例患者分别采用传统半开放式预冲法和密闭式循环联合模拟超滤法各30次.患者在治疗次数为单数时采用半开放式预冲法,透析例次2250例,设为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次数为双数时采用密闭式循环联合模拟超滤法,透析例次2250例,设为实验组.实验过程中记录管路预冲气泡评分,观察透析器及管路的凝血程度,监测尿素清除指数Kt/V值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调查.结果 实验组在血液透析充分性Kt/V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251,P=0.048);在残余气泡检测上,实验组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826,P=0.017);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发生凝血情况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0.639,P=0.002);在患者满意度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302,P=0.009).结论 密闭式循环联合超滤预冲相比传统半开放式预冲有很大的优越性,降低了透析过程凝血的发生概率,提高了患者透析充分性,得到了患者的满意.

    作者:林丽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人工骨片在眶壁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人工骨片在眶壁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取2015年8月~2016年10月医院收治眶壁骨折患者36例(36眼),入院后加强患者常规检查,根据每1例患者情况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患者均采用人工骨片进行修复,分析人工骨片在眶壁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36例患者中,23例术后矫正视力≥0.8,13眼术后早期较术前下降1~2行,经过处理后恢复.31例患者术眼与健眼突出度差值在1.5 mm内,且术前25例复视完全消失,26例眼球运动受限得到明显的控制.术后36例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眼睑肿胀2~6 w后完全消失,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未见明显并发症、植入物排斥反应等.结论 眶壁骨折患者采用人工骨片治疗效果理想,安全性相对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欣;王曜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全身麻醉后常见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全身麻醉后常见并发症发生原因,在基础上针对性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全身麻醉术后发生并发症的9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归纳并发症发生类型以及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处理措施进行干预.结果 全麻后常见并发症类型包括舌后坠、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呼吸遗忘、心血管并发症、喉痉挛、呼吸抑制、喉头水肿、呕吐、反流和误吸,分别占比49.00%、26.50%、10.20%、4.10%、3.10%、3.10%、3.10%、1.00%.其中舌后坠、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居于并发症发生率前两位.结论 临床实践中麻醉人员要熟悉掌握麻醉基本知识以及常用操作技能,明确并发症发生的具体原因,能够对异常状况采取迅速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以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作者:张东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缬沙坦与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究缬沙坦与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3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6例,采用随机字母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组给予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79.55%(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7.95%与对照组10.2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与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亚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50例于2014年1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合并高血压组和单纯糖尿病组,每组25名患者,然后对两组的体重指数、腰臀比、血压、脂代谢、肝肾功和血尿酸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的体重指数、腰臀比、血压、三酰甘油(TG)和胆固醇(TC)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时,患者会出现肥胖和血脂代谢异常的风险,且此时出现的几率要高于单一的糖尿病.

    作者:李树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奥氮平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奥氮平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方法 24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单用奥氮平组12例,奥氮平联用尼麦角林组12例.治疗前后予心电图、生化及简明精神量表(BPRS)、简明精神症状检查(MMSE)检测,治疗1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前后BPRS比较:奥氮平组有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MMSE评分比较:联合组定向力、言语能力评分优于奥氮平组(P<0.05,<0.01),余项无明显差异.联合组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少于奥氮平组(χ2=0.027).结论 奥氮平联合尼麦角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减少奥氮平对心脏的不良影响,临床用药安全性较好.

    作者:赵志欣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小儿感冒发热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 对小儿感冒发热情况进行观察,探讨其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感冒发热的患儿95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临床观察与护理.结果 经过密切的临床观察,实施正确的护理对策后,患者的满意度(75例,78.95%)明显高于实施护理措施前(93例,97.89%),P<0.05.结论 感冒发热容易发生于儿童群体,发病容易,疾病变化速度快.因此,医护人员要针对患儿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护理措施.

    作者:甘艳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氯沙坦钾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价值探究

    目的 探究氯沙坦钾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5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卡托普利来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氯沙坦钾来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咳嗽、眩晕、睡眠障碍).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77%)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6.45%)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5.00%)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28.57%),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沙坦钾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价值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林锋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股沟疝中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股沟疝患者中的护理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医院诊治的腹股沟疝患者60例,根据护理措施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结论 与常规护理相比,腹股沟疝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理想,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戴银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腓骨长肌腱与绳肌腱的解剖学形态、力学特性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腓骨长肌腱、腘绳肌腱(股薄肌腱、半腱肌腱)的解剖学形态和生物力学特性,证明腓骨长肌腱单股可以作为同时重建ACL、PCL(ACL、PCL)比较理想的移植物.方法 将16例19~56岁因某些原因行大腿中下段以上截肢的新鲜标本,取腱器取下腓骨长肌腱、腘绳肌腱(股薄肌腱、半腱肌腱),ACL、PCL,用精度0.02的游标卡尺进行测量各肌腱的长度、宽度、厚度.肌腱两端锁边缝合,每端用3根丝线,缝合长度为3 cm,拉力试验机测试.结果 前后交叉韧带、腘绳肌腱(股薄肌腱、半腱肌腱)、腓骨长肌腱长、宽、厚度与前后交叉韧带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后交叉韧带、腘绳肌腱(股薄肌腱、半腱肌腱)、腓骨长肌腱极限拉伸强度与大变形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腓骨长肌腱单股的大形变、极限拉伸强度与腘绳肌腱、前后交叉韧带进行数据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表明腓骨长肌腱单股从中间切断可以作为同时重建ACL、PCL的理想移植物.

    作者:王雪臣;史福东;刘仕杰;崔泽军;石磊;张子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试论网络环境下医学图书馆的参考咨询

    参考咨询是医学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核心所在.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通讯技术的提高,互联网在图书信息资源中逐渐占有重要的地位,医学图书馆的参考咨询也逐步向自动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所以提高网络环境下医学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势在必行.本文就医学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工作在网络环境下呈现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

    作者:焦媚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细胞因子IL-2和IL-10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初步诊断时和化疗完全缓解(CR)后血清中IL-2、IL-10水平的变化.方法 收集确诊为ALL且经过化疗获得完全缓解的患儿30例及健康儿童2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量初诊组、完全缓解组(CR)、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L-2、IL-10的水平,比较化疗前后这两种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并分别与健康对照组做对比.结果 初诊组患儿IL-2水平(3.59±1.18)pg/ml与正常对照组儿童IL-2水平(6.22±2.03)pg/ml相比较明显下降(P<0.001),初诊组IL-10的水平(15.88±4.73)pg/ml与正常儿童IL-10的水平(5.69±3.44)pg/ml相比较则显著升高(P<0.001).随着化疗的进行IL-2水平(4.78±1.57)pg/ml明显上升,(P=0.005),IL-10水平(8.14±2.82)pg/ml显著下降(P<0.001),都未达到正常儿童水平(P=0.034和P=0.036).但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胞因子IL-2和IL-10可能在儿童ALL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免疫调节功能,其含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应儿童ALL患儿体内的免疫功能状态的好坏.

    作者:唐会涛;郝国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索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将其抽签化分组,两组各有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培美曲塞治疗和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PEF(2.85±0.67)L/s、MMF(1.54±0.54)L/s、PEmax(46.87±2.65)%、Pimax(81.36±4.12)%、总不良事件发生率(6.00%)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效果显著.

    作者:贾原菊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及其护理要点研究

    目的 研究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方式,为今后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经验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4月在我院进行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治疗的患者122例,按照患者的疼痛程度,将其分为无痛组和有痛组.将两组患者的发病时间、临床症状、心电图、性别、年龄、诱发原因进行综合比对和分析,结合临床状况进一步探究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特征以及护理要素,将护理经验记录在案,便于今后进行核查工作.结果 依据两组对比分析,无痛患者特点为:年龄>72岁;长时间处于非运动状态;心率稳定在65~75次/min,无痛组的心率明显低于有痛组;心电图S-T段向下偏移<2 mm,该病理特征大多数集中在无痛组当中.结论 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与有痛型心肌缺血的特征在临床上具有显著差异性,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充分结合临床差异性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减少无痛性心肌缺血状况出现频率,进一步提升护理效率.

    作者:胡春蓉;何利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首次不同剖宫产切口对腹壁、腹腔粘连性及再次剖宫产的影响

    目的 探讨首次不同剖宫产切口对腹壁、腹腔粘连性及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待产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80例产妇,根据患者首次剖宫产切口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的是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观察组采用的是新式剖宫产术,对两组产妇的盆腹腔粘连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娩时间以及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产妇再次妊娠剖宫产术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分娩时间以及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首次剖宫产后盆腹腔粘连情况和子宫疤痕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和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式剖宫产术的对再次妊娠产妇来说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产妇子宫疤痕的恢复,减少再次妊娠产妇的分娩痛苦,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马晶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