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红
目的 对我院使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收集我院自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7例恶性肿瘤患者使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后采用合理护理干预,包括常规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防护护理等护理方法.结果 术后患者顺利返回病房,13例患者术后疼痛减轻,2例患者术后伤口疼痛明显,1例患者术后出现发热,经过对症治疗后未发生伤口感染.术后1月对本组患者肿物进行影像学检查发现肿物明显减小,患者恢复良好,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放射性粒子植入可以在微创的情况下有效杀伤肿瘤细胞,同时合理的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明显,减少并发症,患者恢复良好,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杨洋;刘宇;姜鹏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不同麻醉方法对小儿下腹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4年3月~2016年4月小儿下腹部手术100例作为本次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后实施不同麻醉方法:50例对照组为氯胺酮麻醉,50例研究组为施氯胺酮、腰硬联合麻醉,并统计麻醉结果.结果 研究组、对照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0%、20.0%,P<0.05;研究组患儿手术后的MAP、HR指标和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等指标统计有区别,P<0.05.结论 小儿下腹部手术中实施氯胺酮、腰硬联合麻醉能加快苏醒速度,预防不良反应,值得学习.
作者:李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氯沙坦钾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5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卡托普利来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氯沙坦钾来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咳嗽、眩晕、睡眠障碍).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77%)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6.45%)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5.00%)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28.57%),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沙坦钾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价值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林锋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总结电子医嘱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防范对策.严格执行医嘱制度和医嘱查对制度,可有效地预防医疗、护理差错的发生,可保证电子医嘱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保障患者医疗安全.
作者:刘宝芬;徐建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乳腺癌患者外科保乳术后放射治疗三种不同计划方案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特点.方法 对7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仰卧定位后,将影像数据导入计划系统,每位患者按照三种不同计划方案进行设计,分别为:(A)二切线适形野加楔形板;(B)2野切线适形野加2野IMRT野;(C)5野IMRT.分别比较三种计划中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特点.结果 三种计划方案中,B、C两种方案的靶区剂量均匀性较好;A方案的左肺低剂量受照区体积较小;C方案的心脏所受平均剂量较高.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肺功能相对较差的患者可优先采用A方案,肺功能较好的患者可优先采用B方案.
作者:周吉祥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讨论使用依那普利与阿魏酸钠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双嘧达莫和丹参片常规治疗方式,同时口服依那普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魏酸钠静脉滴注,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6.67%,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利用依那普利与阿魏酸钠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魏俊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热性惊厥患儿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集患儿血清及脑脊液样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样本中的HHV-6 IgM、IgG抗体,采用巢氏PCR法检测样本中的HHV-6 DNA.结果 热性惊厥患儿血清HHV-6 IgM阳性率为17.00%(9/53),IgG阳性率为66.00%(35/53);脑脊液HHV-6 IgM和IgG均未检出阳性.血清样本中,HHV-6 DNA扩增阳性率为18.90%(10/53),其中有7例IgM为阳性,95份脑脊液样本均未扩增出HHV-6 DNA.结论 热性惊厥和HHV-6感染可能有相关性,但本研究仅在部分热性惊厥患儿血清中查出HHV-6 IgM或HHV-6 DNA,脑脊液样本均未查出HHV-6 IgM或HHV-6 DNA,因此本研究未能证实HHV-6的噬神经特点,有待加大样本量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孙岩;王锋;于静;马兰红;古丽比亚;余亮;罗新辉;孙荷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导致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本院2015年8月~2016年5月神经内科收治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这86例神经内科患者中,有11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跌倒发生率为12.79%.结论 导致神经内科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包括年龄,疾病种类,环境和健康宣教等.根据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和预见性的护理措施,从而有效降低神经内科患者的跌倒发生率.
作者:李爱萍;赵小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9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奥卡西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康复率为30例(65.22%),显效率为14例(30.43%),治疗总有效率为44例(95.6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康复率26例(56.52%)、显效率13例(28.26%)和总有效率39例(84.78%)(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10.87%(P<0.05).结论 采用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肖云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水平(CRP)对于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检测价值.方法 将2014年9月~2016年5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70例进行分组,得轻症胰腺炎患者40例(轻症组)和重症胰腺炎30例(重症组),另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70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间CRP和PCT水平予以动态监测.结果 轻症组和重症组的CRP、PC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重症组CRP和PCT较轻症组更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显示存在确切意义(P<0.05);重症组患者的PCT水平表现出明显上升趋势,差异显著(P<0.05).结论 血清PCT和CRP对于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检测价值高,有利于对患者预后和治疗效果的评估,临床上需引起重视.
作者:陈星任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对甲状腺功能检测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 抽取2015年1月~2016年11月我院的18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疾病类型将其分为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脑血栓三组,各有60例,并择取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比组,对四组患者的FT3、FT4、TSH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脑血栓三组患者的FT3、FT4检测结果比对比组患者的低,差异明显(P<0.05),而脑血栓组的TSH检测结果则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其余三组的TSH检测结果与对比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过程中,甲状腺功能检测确实可以有效鉴别患者的病情,有利于保障诊断的可靠性.
作者:白克庆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在儿科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1月~2016年7月我院儿科A病区接收的1032例患儿为观察组,B病区接收的870例患儿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发生时间、手卫生合格率、物品表面检验合格率、家属携带物品消毒率及家属不当行为发生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效的降低医院感染发生风险.
作者:刘秀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分析干预护理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67例患者控制眼压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6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手术后进行护理干预,对护理后的眼压控制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术后护理,67例患者视觉功能恢复良好,患者眼内压力有效的控制在15 mmHg左右,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3个月随访,所有患者眼压均正常范围,没有出现复发现象.结论 对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手术效果,提高患者视觉功能.
作者:谭亚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还少活络效灵汤与西药用于血管性痴呆(VD)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收治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平均分为A组与B组,每组40例;A组应用西药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还少活络效灵汤,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B组患者治疗后精神状态、日常生活能力等均显著优于A组,且B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是95.00%,显著高于A组的75.00%,两组比较差异颇为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还少活络效灵汤与西药联合治疗VD患者,疗效确切,应用价值高.
作者:林长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将低分子肝素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实施护理,分析疗效并总结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护理方法.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80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可靠,辅以优质护理措施,效果更佳.
作者:饶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气管切开后肉芽组织增生行支架置入术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对该例气管切开后肉芽组织增生行支架置入术患者从气道管理、控制感染、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等多方面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全面精心的护理治疗.结果 保证了患者的有效通气、控制了感染的发生,防止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治疗效果令人满意.结论 气道管理是气管切开肉芽组织增生的护理核心,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是支架置入术成功的保证.
作者:温芳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系统化、规范化术前访视模式对手术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比我院采用系统化、规范化术前访视模式前(对照组)、后(实验组)收治的62例、66例择期骨科手术患者的SAS和SDS评分;血压、心率变化幅度;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SAS和SD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实验组血压、心率变化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8.50%)明显高于对照组(80.60%).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化、规范化术前访视模式护理手术患者效果良好,能让手术过程平稳顺利,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均得以提高,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护理模式.
作者:刘又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冠心病心绞痛伴血脂异常的治疗方案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冠心病心绞痛伴血脂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各项指标以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伴血脂异常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地控制患者血脂状况,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左春芝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PICC置管肿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采用抽签分组的方式对我院在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66例PICC置管肿瘤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行优质护理服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较高,同时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差异对比均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PICC置管肿瘤患者中具有明显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杜微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把手术室中的人员一共分成六个质控小组,形成有科护士长、护士长、质控员与专科组长共同组成的质控体系,通过全方位、多功能的系统性质量控制进行护理.结果 将实施质控小组之前与实施质控小组之后进行比较,护理不良事件的出现情况逐渐下降,护理质量评分也在不断升高,由84.5升至93.1,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质量小组能够有效地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使护理更加标准,具有完整的制度体系,有助于提高护理管理效果和能力,对护理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陈幼琼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