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丽颖
目的 探讨酚妥拉明联合多巴胺治疗典型左心衰竭老年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2月~2011年12月某院心内科收治的典型左心衰竭老年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左心衰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酚妥拉明和多巴胺.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 (39/45),对照组为68.9% (3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后SV、CO、LVEF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用药2h时HR、MAP和SpO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头痛2例,滴速减慢后缓解,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酚妥拉明联合多巴胺治疗老年典型左心衰竭,能快速控制心衰,改善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显著提高疗效,安全系数大,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
作者:薛兴翠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通过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及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共育的研究,探索骨重建的过程.方法 新西兰兔骨组织,分离成骨、破骨细胞,混合培养,建立成骨-破骨细胞-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共育体系培养,观察细胞形态等的变化.结果 共育系中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生长良好,新骨不断形成,骨重塑加快,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降解时间缩短.结论 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在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共育环境中生长良好,模拟了接近体内的环境,是一种简单、有效、可行的实验方法.
作者:贾丙申;李俊;黄涛;孟志斌;于鹏;谭海涛;王晟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某医院的不明原因胃肠炎病例的病原学特点,为科学预防可能的流行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某医院2010年12月出现胃肠炎症状的10例患者的排泄物进行病原学检测,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札幌病毒、星状病毒以及肠腺病毒5种肠道病毒的荧光定量PCR检测和测序分析.结果 10份粪便标本中,7例检测到诺如病毒核酸阳性,经测序分析为GⅡ.4亚型,未检测到其他病毒,确定为该病毒感染所致.结论 南京地区存在诺如病毒的威胁,导致该医院患者胃肠炎的病原是诺如病毒.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一样,GⅡ.4亚型为主要感染亚型,应加强相应的抗病毒健康教育宣传,尤其是可能导致传播的预防工作.
作者:付建光;祁贤;吴斌;洪镭;张洪英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低钠血症发生的病因、诱因及血清钠浓度、年龄、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58例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病因、血清钠浓度、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岁以上患者86.43%,60岁以下13.57%,不同程度低钠组平均年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9.30%,轻度低钠组与中重度低钠组死亡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999,P=0.0302,P<0.05);低钠血症的原发疾病以心脏病并心衰比例大(25.58%).结论 低钠血症老年患者多见,心脏病并心衰合并低钠血症常见,低钠血症程度与预后有相关.积极治疗原发病,消除诱发因素,避免医源性因素,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吴艳梅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评价放松训练法结合药物治疗中老年慢性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组)29例和试验组(放松训练法+药物治疗组)31例.两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末、8周末及12周末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治疗追踪随访时间为3个月.结果 两组治疗后4周末、8周末、12周末分别与各自的治疗前比较,PSQ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末、12周末、与4周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8周末与12周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则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后4周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分别与8周末、12周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和P<0.01).两组12周末的好转率分别是试验组90.32%,对照组75.86%,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放松训练法能够显著改善中老年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增加睡眠时间,适宜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赵清华;刘艳;熊海;倪莉莎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高校学生对传染性疾病的认知和相关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并终达到得出有效的干预途径来控制传染性疾病的目的.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对河北省三所高校2011级1500名新生进行传染病知信行调查,然后进行健康教育及干预,教育前后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相关数据进行统一分析.结果 干预前、后新生传染病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69.4%和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传染病相关行为正确率干预后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系统健康教育课相对其他干预手段效果尤为显著.结论 在高校开展传染病知识健康教育,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对于提高大学生传染病知识效果尤为理想.因此,开展大学生传染性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任重道远且艰巨的任务,除了大学生自已的科普学习外,还需要教育、宣传等多部门的参与.传染性疾病知信行部分调查项目有突破性结论,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显著.
作者:戴明卜;刘彦平;赵振平;袁从英;王金峰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四川省农村饮水监测能力,提高农村饮水水质监测质量,加强和改进质量控制工作.方法 根据《全国农村饮水监测能力评估方案》要求对四川省参与农村饮水监测项目县(区)疾控中心(以下简称CDC)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120个CDC中,有55个CDC未参与应急事件的监测,拥有现场检测设备的低于50%,通过计量认证的占65.0%.调查129个CDC中,水质监测相关人员职称以初级多,占48.1%,学历以大专多,占50.4%,近3年共监测水样数13.147万份,其中农村水质监测占32.7%;饮水检测项目感官和微生物指标计量认证率为67.9%,可检测率也高于90%,放射指标计量认证率只有3.7%,可检测率只有1.55%;饮用水检测仪器以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气相色谱配备较高,而离子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配备数量较低,分别为25台和11台.结论 农村饮水监测现场监测设备少,近40%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未通过计量认证,水质监测人员职称和学历较低,放射指标检测基本未开展,离子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配备数量较少,应加快农村饮水监测设备投入,引进高学历人才,以保障农村饮水监测能力.
作者:金立坚;胡彬;朱鸿斌;刘睿聪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初步研究生物转化酶类谷胱甘肽转硫酶M1 (GSMT1)基因缺失多态性与海南中老年人群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某院中老年胃癌患者血液DNA 130例作为实验组,体检科中老年健康体检者血液DNA138例作为对照组,利用PCR技术对所有的DNA样本进行GSTM1缺失多态性的检测.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GSTM1(-)/GSTM1(+)在实验组中的检出率为29.8%/70.2%,在对照组中的检出率为18.8%/81.2%,两组间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38,P=0.033< 0.05).结论 GSTM1基因缺失多态性与海南中老年人群胃癌易感性有关,GSTM1(-)可能是海南中老年胃癌患者的易感基因型.
作者:王文文;杨文明;张云霞;赵蜀崖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训练指导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某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21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研究入选患者分为常规对照组和早期康复训练指导组,常规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外科常规处理,而早期康复训练指导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早期给予心理干预、运动疗法训练、日常生活训练等康复训练干预,2周后评定常规对照组和早期康复训练指导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早期康复训练指导组患者MBI评分明显高于常规对照组的(P<0.05),且常规对照组和早期康复训练指导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无再次出血及骨折等并发症(P>0.05).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指导明显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其残疾程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姚丹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通过对5-aza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后行免疫组化检测cTnI表达,以确定心肌样细胞的形态结构.方法 取传2代hUC-MSCs,分别加入终浓度为2.5、5、10、20、40、80μmo1/L的5-aza,培养4周之后观察诱导后的细胞形态学的变化以及生长情况.在诱导后的第二周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TnI的表达,并计算阳性细胞转化效率.之后采用RT-PCR技术,在诱导后的第1、2、3、4周,对hUC-MSCs的ANP、BNP、a-skeletal actin的基因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5-氮胞苷诱导7d之后,细胞形态出现变化.细胞多呈现紧密生长、平行排列,细胞的体积逐渐增大,梭形细胞的比例逐渐下降.40 μmol/L,80 μmoL/L组细胞形态变化明显.4周时,40,80 μmol/L组诱导的细胞折光性降低、细胞活性减弱,并且出现死亡的细胞.诱导后2周,5、10,20,40,80μmol/L组hUC-MSCs可见表达阳性的cTnI.cTnI阳性染色细胞数率比较,10 μmol/L,20 μmol/L,40μmol/L,80 μmol/L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均明显高于5 μmol/L组(P<0.05).RT-PCR检测到ANP、BNP、a-skeletal actin基因表达增加;10 μmol/L组基因的表达量在不同时间点与其他各组的基因量相比较在数值上均高于其他各组,且在大部分的时间点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少部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5-aza诱导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有cTnI表达,具有心肌细胞的特异的免疫组化表现.
作者:郑学峰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成都市医疗机构参与艾滋病防治的态度和能力现状,为完善艾滋病防治工作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三级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防治工作态度和防治技能水平等信息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共调查82家医疗机构443名医务人员,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大于92%,治疗和母婴阻断知识正确应答率在78%以下;参与防治的整体积极性较高,20.57%~34.11%的人选择回避治疗或护理HIV病人/感染者,对同性性行为HIV感染者有反感情绪的平均比例为62%; 78.29%~92%的人参加过艾滋病相关培训,51.67%~60%的人具备病人依从性教育、干预服务和咨询、关怀支持能力.结论 加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抗病毒治疗和职业防护培训,加大反歧视教育,提升医疗机构的防治态度和能力,可以促进医疗机构共同参与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模式进一步完善.
作者:何勤英;冯虹;韩德琳;李治军;朱彩蓉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2005~2009年流动人口麻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2005~2009年流动人口1076例麻疹病例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09年全区报告麻疹病例1076例,年均发病率20.7/10万,其中流动人口聚集地发病624例,占全部病例的58.0%;小于5岁人口发病271例,占25.2%; 20~29岁人口发病306例,占28.4%.发病高峰为4~5月.病例中有明确免疫史者占27.8%,无免疫史35.3%,免疫史不详36.9%.结论 <5岁儿童和20~29岁年龄组为主要发病人群,免疫史状况表明加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和提高接种率是控制麻疹发病的重要措施,同时要进一步做好对集体用工单位外来务工人员麻疹疫苗接种工作.
作者:马天薇;富继业;史如晶;刘洪喜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调查江苏2258名高职生,筛选出贫困生361名,研究其孤独感特点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采用问卷法和个别访谈法.结果 高职贫困生孤独感显著高于高职非贫困生,贫困男生的情绪孤立显著高于贫困女生,高职贫困生的客观支持显著低于高职非贫困生,高职贫困生孤独感和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且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对高职贫困生孤独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 构建高职贫困生社会支持系统,有助于增益其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刘志强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对某市急性传染病流行和暴发提出警示.方法 从历年疫情资料、传染病流行规律、人群免疫水平等方面对该市急性传染病发病及应对措施进行阐述.结果 近年该市丙类传染病流行呈逐渐上升趋势,一些新发的传染病也随着社会的交往和交通、人口流动的加速而出现,少数已消灭或达到国家基本消灭标准的传染病也有明显上升.各种信患数据明确指向不论对于呼吸道、消化道及虫媒和自然疫源性疾病,都应居安思危.强化饮水卫生,完善免疫规划,做好各种疾病监测是我市防治各种急性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关键,化解各种传染病风险和危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论 传染病防控是一项极其复杂和艰巨的系统工程.做好传染病监测预警工作,特别是急性传染病的控制工作首先是坚持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主动监测,加强宣传,全社会参与,科学管理,依法行政,方可收到预期效果,达到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目的.
作者:梁永奎;杨金芝;陆朝国;舒莎;高岚;蒋巧英;邓冰;齐进;尘瑶;田芳贵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抽吸联合尿激酶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伴发脑水肿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10月高血压脑出血伴发脑水肿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立体定向手术组(n=58)和保守治疗组(n=58).立体定向手术组患者在三维立体定向下行血肿抽吸术,同时注入尿激酶50 kU进行引流;保守治疗组给予降压、降颅压、营养神经、改善脑代谢等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1、2、4周血肿周边水肿消散情况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治疗后1、2、4周血肿周边水肿体积立体定向手术组分别为(8.9±1.8)、(7.1±1.6)、(5.6±0.9) ml,保守治疗组分别为(16.6±2.8)、(14.9±1.8)、(6.6±1.2) ml,治疗后1、2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治疗后4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4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立体定向手术组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立体定向手术抽吸联合尿激酶引流治疗脑出血伴发脑水肿可明显减轻早期血肿周边水肿,而且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姜子荣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朝阳区医疗机构传染病的漏报情况,为进一步提高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效率和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全区范围内抽取30家医疗机构开展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收集门诊、住院部和化验室传染病病例共27种1007例,漏报74例,总漏报率7.35%.其中甲、乙、丙类传染病漏报率分别为0、9.18%和3.45%.漏报率高的前5种传染病依次为百日咳(漏报率33.33%)、风疹(漏报率25%)、肺结核(漏报率17.52%)、麻疹(漏报率16.67%)、淋病(漏报率16.67%)、猩红热(漏报率13.33%).医疗机构中住院部无漏报、门诊漏报率7.90%、化验室漏报率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三级医院漏报率9.88%;二级医院漏报率为4.84%;一级医院漏报率为0%;民营医院漏报率为3.08%.结论 朝阳区医疗机构应以三级医院门诊为主,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传染病的漏报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树立医防结合的工作理念,加强和规范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的报告工作.
作者:郭炳虹;马建新;崔树峰;李书明;王丽娟;徐伟;吴钶;王晶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某院近4年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该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患者送检标本,采用API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用WHONET 5.4分析试验结果.结果 该院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离自痰标本,以重症监护病房(ICU)多见.鲍曼不动杆菌除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较低外,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在ICU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主要引起ICU和神经外科病房患者的呼吸道感染,且耐药性十分严重.
作者:任林;陈超群;张秋桂;谢海涛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建立快速准确的沙门菌检验方法.方法 采用TecraTM微孔板法对样品进行沙门菌检测,用国标法进行验证,计算该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微孔板法检出阳性样品13份,国标法检出阳性样品10份.进行两两配对比较,国标法阳性者微孔板法均阳性,灵敏度为100%.国标法阴性的样品为247份,微孔板法和国标法均阴性的样品为244份,特异度为98.79%.结论 微孔板法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实验时间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仝志琴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治疗Ⅱ期乳腺癌的较佳方案.方法 选择Ⅱ期乳腺癌患者398例,其中保乳手术(局部切除或象限切除)120例,改良根治切除术140例,其中Auchincloss手术(改良Ⅰ式)46例,Patey手术(改良Ⅱ式)41例,Kodama 手术53例;Halsted根治切除术138例;治疗后随访5年以上,比较各种手术术式与病人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保乳组、改良组和标准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90.63%、92.86%、93.94%,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年局部复发率比较,保乳组6例(6.25%),改良组6例(6.12%),标准组5例(5.05%),3组局部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Ⅱ期乳腺癌采用保乳手术、改良根治切除术治疗,远期效果与Halsted根治切除术相同,提倡乳腺癌的手术治疗推行人性化、理性化.
作者:杜慎华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初善仪、阴道镜二者联合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对2011年1~6月在某院因中重度宫颈糜烂行LEEP刀宫颈环切术的患者258例,术前进行初善仪(Truscreen)及电子阴道镜检查,术后切除组织行病理学检查,以病理组织学检查为金标准,分析初善仪联合阴道镜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初善仪检查阳性74例,占28.68%;阴道镜检查阳性82例,占,31.78%,二者符合率211/258,为81.78%.结论 初善仪、阴道镜与病理学诊断的一致性均较显著.初善仪与阴道镜联合应用明显提高了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在临床使用中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刘玉芳;牛淑芳;郭吉红;冯敏;刘志强 刊期: 2012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