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恩惠
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血浆法制备手工浓缩血小板数量收集和红细胞混入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600袋血液分成1个观察组,2个对照组,采用相同的离心时间、温度、离心机,不同的离心转速进行手工血小板制备,对比血小板和红细胞含量.结果 相同离心温度、相同离心时间、不同离心转速制备的手工血小板含量、红细胞含量不同.结论 400 ml全血,转速1980 rpm、10 min、22C、加速档位9、刹车档2;300ml全血,转速2070rpm、5.5 min、22℃、加速档位9、刹车档2离心作为第一次轻离心制备的手工浓缩血小板效果好.
作者:王国芳;杨明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136例CHF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为68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辛伐他汀和曲美他嗪,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的76.47%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71%,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LVEDD均明显下降,LVEF明显上升(P<0.01);但观察组各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结论 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CHF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安全性好,可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田伟;王玉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肿瘤临床表现,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肿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40例乳腺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临床诊断准确率.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良恶性肿瘤符合率,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肿瘤在血流信号检出率、血流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血流分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肿瘤具有较高诊断率,且可有效判断肿瘤具体性质,故在乳腺肿瘤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何建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无痛结肠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结肠息肉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方法 选择临床结肠息肉患者100例在无痛结肠镜下进行APC治疗,并观察治疗后效果及并发症,在1个月后到医院进行复查.结果 有100例患者在治疗时共摘除/灼除息肉214枚.用电凝刀切摘除直径>1 cm的结肠息肉42枚,用APC烧灼直径<1 cm的残余息肉165枚.1个月后复查肠镜没有看到息肉样增生,发现黏膜充血水肿症状的有1例直径>1 cm的广基或带蒂息肉,然后给予APC进行治疗.APC治疗中出现5例局部疼痛,12例腹胀,持续时间1 h~3d,没有消化道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无痛肠镜下使用APC治疗结肠息肉是安全有效的,有迅速、高效的效果,还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方便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陈荣莉;屈娟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慢性胃炎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6年4月接诊的慢性胃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各自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则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与随访半年复发率,并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随访6个月复发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胃炎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可以提高疗效,而且可以减少复发,值得借鉴.
作者:张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小儿高热惊厥是小儿常见急症,如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对患儿会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采取降温、保持气道畅通、止惊、吸氧及安全保护等护理措施及时控制惊厥发作,减少患儿损伤,并进行健康指导以加强其治疗依从性,预防惊厥复发,从而促进小儿健康成长.
作者:王维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绝经期萎缩性阴道炎患者应用雌激素联合甲硝唑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绝经期萎缩性阴道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每组40例.对比组单独采用甲硝唑进行治疗,实验组则在对比组的基础上给予雌激素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对比组的总有效率为77.50%;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表层细胞百分比显著优于对比组,实验组两项数据均优于对比组,且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雌激素联合甲硝唑对绝经期萎缩性阴道炎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锦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在剖宫产产妇术后出血的应用和效果.方法 选取50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在剖宫产前后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在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出血量及满意度的相关数据清况.结果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和产后24 h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产妇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剖宫产产妇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产妇术后出血量,减少产妇住院时间,提高产妇满意度,提高产妇术后质量,值得在产妇术后护理中推广及应用.
作者:黄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与临床路径整合用于肝移植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2014年6月~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肝移植的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和护理,观察两组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对照组为19.44%,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与临床路径整合用于肝移植手术患者效果显著.
作者:宋理;贺欣;王乔凤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析舒适护理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观察.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所收治的102例白内障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1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1例,采用舒适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在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不及对照组(9.80%<33.3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对照组不及观察组(76.47%<96.08%),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显著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可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作者:李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研究护理干预方法给高龄妇科肿瘤患者睡眠状况和日常生活质量造成的影响.方法 抽取90例高龄妇科肿瘤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研究组采取个性护理干预手段.其中主要包含有进行生活指导、心理护理、宣教健康睡眠基本知识等.通过生活质量核心表以及匹兹堡具体睡眠质量指数评价所有患者护理前后睡眠状况和实际生活质量水平.结果 护理措施实施后,研究组患者PSQI评分、生活质量评分-QLO-C30都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 采取针对性比较强的个性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够改善高龄妇科肿瘤患者的睡眠状态,同时可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作者:夏玲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大一学生性心理、性行为和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广州地区两所高校共1605名大一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运用t检验、卡方检验及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①在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的过分干涉和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过干涉过保护及拒绝否认与性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母亲的惩罚严厉和偏爱与性心理健康呈负相关.②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对性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而父亲的惩罚严厉、过度保护与母亲的惩罚严厉、偏爱被试对性行为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 ①性知识、性观点和社会适应对发生性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性态度和性控制力对发生性行为有负向预测作用.②父母教养方式对大一学生的性心理、性行为有明显影响.
作者:谢欣你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肠道血管畸形急性出血造影诊断效果和腹腔镜术中肠镜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肠道血管畸形急性出血患者12例,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诊断,根据诊断情况采用腹腔镜下术中肠镜进行治疗,观察诊断和治疗效果.结果 12例患者均行选择性肠系膜DSA,其中6例动静脉瘘动脉相早期出现“双轨征”;4例动脉期病变肠段供血动脉可见扭曲、增粗,造影剂浓聚;2例静脉期肠系膜缘肠壁内静脉可见扩张迂曲,造影剂外溢.6例病变在回肠,3例病变在空肠,均行腹腔镜辅助下小肠切除吻合术;2例无明确出血部位,肠镜协助探查后行腹腔镜辅助下小肠切除吻合术;1例无法确定出血部位,行小肠双腔造瘘后术观察;11例患者经治疗痊愈出院,痊愈率91.67%,1例患者术后第3d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诊断肠道血管畸形急性出血的有效手段,通过腹腔镜术中肠镜辅助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陈浩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和动态CT增强扫描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以及诊断的临床表现,为广大医护人员在面对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问题上提供科学的指导,增强精确度.方法 选择5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进行动态CT增强扫描,获得病灶的CT时间-密度曲线(TA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样,对这5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进行超声诊断.再对这50例患者进行两种检查的方式综合检查,记录检查的结果.三组结果的准确性以患者进行手术后的病理诊断结果为参考,比较单纯使用超声诊断和单纯使用动态CT增强扫描,以及两者结合使用的检查方式对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的准确度.结果 动态CT增强扫描和超声结合的手段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的准确率为100.00%,而单独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72.00%,单独使用动态CT增强扫描检查的准确率为84.00%,结果显示差异明显,本研究具有研究价值.结论 动态CT增强扫描和超声结合的手段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值得在对胆裳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中推广使用.
作者:韩书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分析雷贝拉唑、奥美拉唑治疗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分析.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67例反流性食管炎老年患者作为此次观察分析的对象,并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全部患者均采用铝碳酸镁、莫沙比利进行治疗,对照组共有患者33例,研究组共有患者34例,给予两组分别在上述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雷贝拉唑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8.79%,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06%,两组比较,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的研究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存在;对照组与研究组于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12%、5.88%,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结论 给予反流性食管炎老年患者雷贝拉唑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比采用奥美拉唑治疗的临床疗效优,有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作者:周元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归脾汤治疗顽固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2年6月~2015年1月收治的患有顽固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5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归脾汤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强的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9.66%,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2.41%,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之间的血小板数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和统计学意义.结论 顽固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采用归脾汤治疗疗效显著,患者容易接受,提高患者的血小板数量.
作者:龚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院前急救危重患者安全转运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院前急救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选取120出诊转运的68例院前急救危重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36例)和观察组(循证护理组32例),统计并比较两组危重患者的转运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安全转运成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院前急救危重患者转运治疗中可明显提高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作者:申静;阎光惠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盐酸左氟沙星在盆腔炎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药学特性.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氧氟沙星治疗,实验组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实验组对疗效满意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P<0.05);实验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以及白细胞介素6等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7.50%,复发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7.50%,复发率25.00%(P<0.05).结论 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对现在临床上治疗近视采取准分子激光手术的方法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将76例高度近视并进行了准分子激光手术的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对这些研究对象进行分组,Ⅰ组患者的眼睛屈光度在-6.00~-10.00 D之间,Ⅱ组患者的眼睛屈光度在-10.00 D或者以上,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都有眼部疼痛的不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患者的眼部疼痛不适都有所缓解,8d后不适症状全部消失,但是Ⅱ组患者的视力状况没有Ⅰ组的好.结论 对于眼睛的屈光度在-10.00D以下的患者行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比眼睛屈光度在-10.00D以上的效果好.
作者:宁英慧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方法 在我院治疗的患者中选取2014年5月~2015年8月收治并已确诊的脑梗塞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为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给予早期护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护理效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P<0.05;实验组的语言和肢体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普遍的推广.
作者:郑丹丹;张宝君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