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碧香
目的 探讨盐酸左氟沙星在盆腔炎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药学特性.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氧氟沙星治疗,实验组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实验组对疗效满意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P<0.05);实验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以及白细胞介素6等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7.50%,复发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7.50%,复发率25.00%(P<0.05).结论 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及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4年7月~2016年7月本科室接收的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共有50例,给予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共有50例,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治疗完毕后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估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较参照组显著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症状与体征缓解时间较参照组显著短高(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可获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张竞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整理我院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资料,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卫生院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14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74例,实验组采取人性化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工作,常规组则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用药依从度评分(6.97±2.64)分,常规组用药依从度评分(3.26±1.78)分,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85.69±5.33)分,常规组生活质量评分(60.48±4.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压护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常出现用药依从度不高,影响治疗效果,通过人性化护理措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度,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英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白内障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导入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比较两组在术后恢复以及并发症上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术后1w视力在0.8以上34.8%明显高于对照组20.5%,视力改善情况更好(P<0.05);②观察组出现并发症眼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白内障具有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势,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焦伟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预防颅脑手术患者术后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20我院收治的颅脑手术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给予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压疮的发生率.结果 在手术结束后,研究组患者手术结束后Ⅰ期压疮发生率为6.67%(4/60),而对照组患者的Ⅰ期压疮发生率为18.33%(11/60),对照组患者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5).术后12h、24 h和48 h研究组患者的Ⅰ期压疮和Ⅱ期压疮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综合护理应用于颅脑手术患者术后压疮预防,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压疮发生率,可以在临床加强应用.
作者:方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小儿哮喘患者应用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小儿哮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患者应用压缩泵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超声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总有效例数共37例(92.50%),对照组总有效例数共31例(77.50%),观察组总有效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哮喘患者应用压缩泵雾化吸入方式治疗能取得理想的治疗疗效,不仅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表现,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建议临床应用.
作者:杜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急性阑尾炎发生后对于患者的健康影响较大,同时从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因此必须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目前临床使用的治疗方法较多,包括不同的保守治疗和不同方式的手术治疗等,我们在对患者进行不同方法治疗的过程中发现,手术切除在急性阑尾炎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因而我们本次对急性阑尾炎切除手术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并按照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
作者:巩慧枧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经腹部超声与经阴道超声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异位妊娠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经腹部超声诊断,实验组(40例)采用经阴道超声诊断.对两种超声诊断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诊断符合率(92.50%)明显优于对照组(77.50%),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实验组诊断出附件包块、胎心、假孕囊、胎芽例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异位妊娠患者的诊断中,经阴道超声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经腹部超声诊断,且操作方法简单、快捷,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由丽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血液净化救治急性重度马桑果中毒临床疗效.方法 3例急性重度马桑果中毒患儿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血液净化治疗.结果 3例患儿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 血液净化救治急性重度马桑果中毒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亚琼;杜继宇;余静;张毅;谢坚 刊期: 2017年第06期
非药物疗法是减轻新生儿疼痛的有效方式.大多数的新生儿疼痛常见于侵袭性医疗操作后,这是由于侵袭操作可使新生儿产生程度不同的疼痛反应.临床实践发现通过药物止痛的方法,往往不足以达到缓解新生儿疼痛的需求,故临床推荐开展非药物疗法,并取得良好疗效.本文先对新生儿定义及影响有所认识,然后从应用蔗糖液与葡萄糖液、非营养性吸吮、抚触安慰等非药物方式进行分析.
作者:张会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分析老年胸椎结核患者应用一期后外侧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76例老年胸椎结核患者作研究对象,并结合研究需要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3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对38例观察组患者则实施一期后外侧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继而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治愈率方面,对照组为63.16%,而观察组为94.74%,显然观察组更更高(P<0.05),且在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及住院时间方面,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显然更少(P<0.05),两组术后Cobb's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续观察发现,末次随访观察组Cobb's角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 经我院研究得出,在对老年胸椎结核患者的治疗方面,采用一期后外侧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可减少其术中出血量,创伤小,且住院时间及手术用时更少,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显著,应当推荐使用.
作者:肖祥;韩含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1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35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疗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以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对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1.50±2.00次)及并发症发生率5.71%均少于护理干预前[心绞痛发作次数(3.50±2.00)次,并发症发生率22.85%],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护理干预前;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疗效显著,可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洪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B超定位实时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从2014年9月~2016年9月于我院进行B超定位实时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的患者中随机抽选出90例作为本研究的分析对象,并统计所有入选患者的活检取材情况、取材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相应的疾病类型检测情况等.结果 本研究取材成功率高达100%,且取材情况均符合临床病理检查的诊断需要;取材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包括13例不同程度的镜下血尿现象、8例肾周小血肿、2例患者出现轻度腰痛症状;患者病理类型则主要包括3例终末期肾病,8例肾小管间质性疾病,20例继发性肾小球肾炎,59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结论 在B超定位实时引导下为患者进行经皮肾穿刺活检手术,其取材成功率较高,且无严重并发症现象,于诊断、明确患者肾病病理类型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丽琴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循证护理用于干预新生儿脐部处理的方法及应用.方法 将2015年1月~12月我院足月分娩的新生儿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A组(n=100)和对照组B组(n=100).实验组给予循证护理的方式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新生儿脐带断端脱落时间,并对新生儿脐周皮肤及断端渗血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循证护理用于干预新生儿脐部处理,能有效加快新生儿脐带断端脱落时间,减少脐部感染的发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从而避免了由于常规护理导致的脐部渗血、感染等一些问题的发生.结论 循证护理用于干预新生儿脐部处理能够有效的降低由于常规护理所导致的新生儿脐带问题,是一种很好的护理模式.
作者:翟曼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随机抽选2013年4月~2016年9月我院需要进行胆囊切除手术的130例患者进行观察.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75例,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55例.结果 和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切除术在手术的时间、术后的排气、住院时间、切口的感染率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结论 随着手术经验的不断累积,技术熟练程度的提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将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
作者:余剑雄;庞学武;陈光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致死率较高,容易引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从而导致猝死,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超声检查是血管病变检查的一种新型方法,无创伤,且敏感度、诊断率高,是临床当前诊断血管疾病的黄金标准.本文综述超声对冠心病的诊断现状及研究进展,为临床超声对冠心病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宁红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取医院收治的14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71例;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辅以他汀类药物的观察组71例,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分级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治疗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观察组治疗前后分别为(37.4±3.1)%、(43.6±4.9)%;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37.0±3.2)%、(38.9±2.6)%.治疗前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他汀类药物的应用可使治疗效果得到改善,应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师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弯头型血管造影导丝(即泥鳅导丝)与斑马导丝在输尿管镜手术插管中的效果优劣.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泥鳅导丝组、斑马导丝组,均为60例.输尿管镜在导丝引导下的进输尿管开口,首次插管如果5 min未成功则交换导丝重新插管.观察插管时间、插管成功率及副损伤情况.结果 首次插管成功率泥鳅导丝组96.70%高于斑马导丝组83.30%(P<0.05),插管时间两组对比(P>0.05);交换导丝后,斑马导丝成功率仍低于泥鳅导丝(P<0.05).术后输尿管开口损伤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输尿管镜进输尿管开口操作中,泥鳅导丝插管优于斑马导丝,在困难插管时可以替代斑马导丝.
作者:潘志华;倪浩东;唐庆生;奚鹏山;周顺荣;夏安乐;何斌;周晓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为确保双黄连注射液用药安全,临床对使用双黄连注射液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84例注射双黄连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对患者不良反应类型、临床症状、反应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双黄连注射液临床所致不良反应多为消化道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过敏反应、中枢、外周神经系统;多数患者在用药30min内出现不良反应;93.00%患者与抗生素进行联合药物,其中头孢类药物致不良反应率为46.30%,其次为青霉素类23.70%;儿童发生率为16.70%,青中年为71.40%,老年者为11.90%.结论 双黄连不良反应与个体差异、药物本身毒性、配伍禁忌有关,临床在用药后1h内应密切观察患者情况,以正确方式、适宜速度给药进行,对存在配伍禁忌者禁用此药,加强药物质量控制.
作者:努尔亚·买买提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和动态CT增强扫描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以及诊断的临床表现,为广大医护人员在面对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问题上提供科学的指导,增强精确度.方法 选择5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进行动态CT增强扫描,获得病灶的CT时间-密度曲线(TA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样,对这5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进行超声诊断.再对这50例患者进行两种检查的方式综合检查,记录检查的结果.三组结果的准确性以患者进行手术后的病理诊断结果为参考,比较单纯使用超声诊断和单纯使用动态CT增强扫描,以及两者结合使用的检查方式对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的准确度.结果 动态CT增强扫描和超声结合的手段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的准确率为100.00%,而单独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72.00%,单独使用动态CT增强扫描检查的准确率为84.00%,结果显示差异明显,本研究具有研究价值.结论 动态CT增强扫描和超声结合的手段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值得在对胆裳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中推广使用.
作者:韩书强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