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轻症小儿肺炎门诊雾化吸入疗效分析

陈琛

关键词:轻症, 小儿肺炎, 门诊, 雾化吸入治疗
摘要:目的 分析轻症小儿肺炎的门诊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门诊收治的轻症肺炎患儿80例,按照随机原则将全部患儿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结果 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的咳痰、咳嗽消失时间、气促缓解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以及平均治疗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雾化吸入治疗门诊轻症小儿肺炎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起效快、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炉甘石洗剂结合红外线烤灯治疗骨科并发会阴湿疹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炉甘石洗剂结合红外线烤灯治疗骨科并发会阴湿疹的效果.方法 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科收治的骨盆骨折、股骨骨折及截瘫患者并发会阴湿疹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组外用炉甘石洗剂结合红外线烤灯治疗,观察组用派瑞松霜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与治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炉甘石洗剂结合红外线烤灯治疗会阴湿疹效果佳.结论 炉甘石洗剂结合红外线烤灯治疗会阴湿疹疗效佳,能够缩短治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娉婷;何玉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NF-α-2a)治疗 慢性丙肝所致间质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肝所致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慢性丙肝所致间质性肺炎患者21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效果.结果 经治疗,预后良好的患者为12例占到57.1%;检查出9例患者患有间质性肺炎,占比为42.9%;对其采取停药处理2~13w后,患者基本恢复,无1例出现死亡.轻中度与重度类为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对慢性丙肝患者进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时,应该增加随访,从而对其发生间质性肺炎的情况进行观察,并对其相关的损伤程度、并发症等情况给予关注,以提高治疗效果,更好的把握用药时间.

    作者:白志刚;王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心理认知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对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认知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门诊治疗的4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认知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愈1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治愈8例,有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18例,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度为90.00%,对照组护理满意13例,不满意7例,护理满意度为6.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认知护理能够显著的提高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且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王琳;夏冰;崔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阶段式教学法在麻醉恢复室实习带教及医疗风险控制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阶段式教学法在麻醉恢复室实习带教中的应用及在控制医疗风险中的作用.方法 64名参加麻醉恢复室实习的在校麻醉学本科生,随机分为两组:P组(阶段式教学组,n=32):采用阶段式带教;C组(对照组,n=32):采用传统讲授带教实习.实习结束后进行操作技能和风险理论知识考核,并计算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同学实习前后的专业理论知识成绩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P组实习结束时的技能操作成绩和风险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均高C组(P<0.05),P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 在恢复室实习带教中采用阶段式实习带教法有助于实习同学的操作技能掌握和医疗风险控制.

    作者:董军;刘媛媛;朱儒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超声诊断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结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进行产前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检查的1369例孕妇,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并记录胎儿心脏与胸腔大小比例、房室间隔连续性、房室间隔、血流情况、大动脉发育情况等情况,将超声检查结果与尸检报告或新生儿心脏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在1360例孕妇中,有47例胎儿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占3.46%,与尸检/正常分娩胎儿胎心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5.74%.结论 利用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准确率较高、操作简便,推荐临床使用.

    作者:莫凌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人性化服务在麻醉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研究分析人性化服务在麻醉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5月手术麻醉患者76例,随机分为常规服务组和人性化服务组.常规服务组实施常规性护理服务;人性化服务组则实施人性化服务.比较两组患者手术麻醉护理满意度;手术依从性评分、术后疼痛评分、舒适评分;麻醉后恶心、躁动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人性化服务组患者手术麻醉护理满意度显著比常规服务组高,P<0.05;人性化服务组手术依从性评分、术后疼痛评分、舒适评分显著比常规服务组好,P<0.05;人性化服务组麻醉后恶心、躁动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常规服务组低,P<0.05.结论 人性化服务在麻醉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提升患者舒适度和依从性,减轻其疼痛感,减少麻醉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满意度的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赖翠瑶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慢性荨麻疹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索慢性荨麻疹与幽门螺杆菌治疗的相关性.方法 选用难治性慢性荨麻疹患者62例作为治疗组及60例健康体检作为对照组,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对HP阳性者使用抗HP三联疗法加常规治疗,观察治疗情况.结果 62例荨麻疹患者中有45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感染率为72.6%,健康对照组的Hp阳性率为43.6%(x2=10.721,P=0.001).对45名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治疗后,有效率为86.66%,其中25人治愈,占55.55%.结论 慢性荨麻疹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存在相关性.

    作者:陈军香;秦立模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研究

    目的 对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6年5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6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55.8%,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8.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胫神经、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各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所提高,观察组提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应用于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周围神经病变改善.

    作者:黄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颈癌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颈癌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2月~2016年2月,采用随机法在我院妇科选取79例子宫颈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定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病房号码的奇偶数分为两组,即为对照组39例与观察组40例.使用常规护理干预进行护理的组别为对照组,使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的组别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仔细地观察与比较.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后,对照组环境、社会关系、心理、生理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示为25.64%,观察组为7.50%,组间具有显著差异(x2=4.73,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6.92%,95.00%,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x2=5.38,P<0.05).以上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子宫颈癌围手术期护理中,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而且能够减少其治疗后产生的并发症情况,该方法临床价值极高,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

    作者:夏玲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CO2激光联合光动力在男性尖锐湿疣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目的 研究在男性尖锐湿疣的治疗中应用二氧化碳(也即CO2)激光与光动力联合疗法的实际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男性尖锐湿疣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CO2激光疗法,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艾拉光动力疗法,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和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是92.5%,复发率是7.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是75.0%,复发率是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男性尖锐湿疣的治疗中,二氧化碳激光与光动力联合疗法的实际价值显著,可普及推广.

    作者:田英欣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EVLT与传统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静脉腔内激光与传统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对73例86条肢体行静脉腔内激光治疗和58例67条肢体行传统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静脉腔内激光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手术并发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腔内激光治疗疗效理想,较传统手术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聂明;李静云;高进;靳科;朱勇;胡竞峥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研究新进展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能独立生活的、小的病原微生物,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是目前支气管炎、肺炎的重要病原之一,并且可导致血液、神经、消化、泌尿、循环等多系统及皮肤的病变,常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多见,是儿童及青少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常见的致病菌之一.

    作者:马春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综合康复护理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针对综合康复护理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选自本院收治的6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就诊序列号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其中一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另外一组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后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过相应的护理后,在生活质量对比中,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针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给予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该方法可以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的改善,促进患者恢复,因此,该方法值得借鉴推广.

    作者:杨珊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襄州地区农村妇女宫颈HPV亚型感染统计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本地区35~64岁农村已婚妇女宫颈HPV亚型感染情况.方法 回顾性统计2014~2015年本院对符合年龄的10304位本地区已婚农村妇女的宫颈HPV检测结果,按每5龄为一组,共分为六组,统计各组HPV亚型感染情况.结果 本地区35~64岁已婚农村妇女宫颈HPV感染率为6.85%,以高危亚型为主占总阳性94.90%,52型、16型、58型位居前三.HPV多重亚型感染率为14.73%,50~64岁年龄组中感染率明显上升.确诊为CINⅡ~Ⅲ的人数在各年龄组中差别小,确诊为宫颈癌中50~59岁年龄组明显高于其他组.全部宫颈癌患者中HPV感染亚型分别为16型、18型、31型和33型均为单亚型感染,组织类型为鳞状细胞癌,原位癌为主.结论 ①数据表明本地区农村妇女宫颈HPV亚型感染占据前3位的是52型、16型和58型,50~64岁人群中高危亚型以及多种亚型叠加感染率有明显升高趋势,50-59岁人群仍是本地区宫颈癌高发人群;②宫颈癌的发生与HPV单亚型持续感染有关,HPV的筛查有利于分流管理高危人群提高宫颈癌的早诊率,并可减少细胞学工作量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

    作者:武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小儿反复肺炎的危险因素及左旋咪唑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小儿反复肺炎的危险因素及左旋咪唑治疗效果.方法 特择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小儿反复肺炎的患儿60例与单次肺炎的患儿60例纳入本次实验研究,比较两组患儿相关危险因素,并分析药物治疗效果.结果 导致小儿反复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药物过敏史、食物过敏史、粒细胞减少症与喘息史等;两组患儿给予左旋咪唑等药物治疗后疗效均较为显著,单次肺炎与反复肺炎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与91.67%,P>0.05.结论 严密分析小儿肺炎的临床症状、药物与食物过敏史、以往疾病等,有利于及时了解小儿反复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同时选择合理有效的药物进行临床治疗,帮助患儿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陈少欣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治疗肺炎链球菌肺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研究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治疗肺炎链球菌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肺炎链球菌肺炎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3.68%,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热消退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胸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肺炎链球菌肺炎患者采用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治疗措施能够有效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管春辉;王晓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心血管危重患者出入量记录准确率的应用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心血管危重患者出入量记录中对准确率的影响效果.方法 择取2014年12月8日~2015年1月4日在我院干部综合一区住院需要记录24 h出入量的98例心血管危重患者为观察组,累计记录频次610例次,在本组患者临床治疗中实施品管圈活动,明确管理主体,建立相关组织体系,编制管理及活动规划,跟踪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资料,评估品管圈活动应用效果;选择2014年8月25日~2014年9月21日我院干部综合一区住院需要记录24 h出入量的98例心血管高危患者为对照组,评价两组患者出入量记录的准确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24 h出入量记录的准确率为84.10%(513/6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89%(408/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84,P<0.01).结论 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心血管危重患者24h出入量记录中,可明显提高记录的准确性,为临床医生救治方案提供准确的客观依据,促进患者及早康复.

    作者:唐轲;高秀娟;曹章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经皮介入治疗后护理进展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STEMI)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绝大部分STEMI的病因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此基础上,发生管腔内血栓形成、斑块破裂、斑块内出血、血管痉挛,使所供血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坏死.在临床中的发生率较高,该病的特点为起病急、发病重、病死率高等.若未进行及时、精心的抢救和护理,则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指经导管通过各种方法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从而达到解除狭窄,改善心肌血供的治疗方法,可及时有效开通梗死相关血管,从而挽救濒死心肌,明显降低死亡率,是STEMI获得再灌注的首选治疗措施[2].

    作者:路建旭;郭立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头面颈部烧伤的护理

    总结95例头面颈烧伤患者的护理,护理重点是加强病情观察,做好输液护理、呼吸道护理、体位护理、心理护理、创面护理,防止感染,重视营养支持,加强出院指导,以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黄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治研究进展

    本次主要研究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治患者的效果.根据早期诊断标准,了解产妇的各项状况.结合该病的早期诊断,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总结临床治疗体会,以便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才能提高对危重病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王新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