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玲玲
目的 探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对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72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组,A组应用干扰素治疗,B组给予炎琥宁治疗,C组实施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观察比较三组患儿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结果 C组患儿总有效率同A组、B组患儿比较明显提高,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手足口病患儿采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儿康复,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伦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本次主要研究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治患者的效果.根据早期诊断标准,了解产妇的各项状况.结合该病的早期诊断,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总结临床治疗体会,以便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才能提高对危重病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王新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手术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01月~09月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其中使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静脉全麻30例、 全凭静脉麻醉30例,观察使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镇痛情况.结果 使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静脉全麻镇痛效果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手术镇痛的效果完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向荣;张和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参苓白术散煎剂治疗小细胞肺癌患者行EP方案化疗后引起的胃肠道反应.方法 随机将行EP方案化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50例,25例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单纯化疗,25例实验组患者则在化疗的同时,给予参苓白术散煎剂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胃肠道反应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化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 应用参苓白术散煎剂治疗小细胞肺癌患者行EP方案化疗后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效果,而对患者的免疫功能进行显著改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蒋鹏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脑水肿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可分为血管源性脑水肿、细胞毒性脑水肿、间质性脑水肿以及低渗性脑水肿,以血管源性脑水肿、细胞毒性脑水肿较为常见,此类患者若未及时得到相应治疗,随时可危及生命,故本文对脑水肿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了相关综述,结果表明,根据患者发病特点和病种类型,实施相应药物治疗,可改善患者脑水肿现象,提高临床生存率.
作者:黄锦丰;凌国源;玉石;陈文斗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分析荨麻疹患者过敏原,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有效改善.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皮肤点测试的300例荨麻疹患者,对其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300例荨麻疹患者中有76例患者过敏原为阳性,其中食物组中海虾的阳性率高,阳性率为34(46.57%),吸入组中以花粉和尘螨的阳性率高,分别为26(34.21%)、19(25.02%);荨麻疹患者过敏原主要为海虾、花粉以及尘螨,在护理中需要尽量的避免与过敏原接触.结论 对荨麻疹患者的过敏原进行分析探讨,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有效改善,有利于帮助病患避免和减少与过敏原的接触,从而有效的降低荨麻疹的发病率.
作者:杨萌萌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通过雷贝拉唑、枸橼酸铋钾片、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片四联疗法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 选取我院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80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对照组治疗方法为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治疗方法为雷贝拉唑、枸橼酸铋钾片、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片四联疗法治疗.针对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及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情况,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比对照组(75%)高(P<0.05);针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7.5%)与对照组发生率(5%)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方面,观察组根除率(90%)高于对照组根除率(70%),(P<0.05).结论 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通过雷贝拉唑、枸橼酸铋钾片、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片四联疗法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显著,在提高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的同时,使治疗总有效率增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较低,有利于促进患者疾病恢复,应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王素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对于重症狠疮性肾炎病理状况及护理心得的总结,可供临床护理人员参考.方法 我院正积极进行重症狼疮性肾炎的病程护理研究,自2010~2012的两年时间内,进入我院进行治疗的重症狼疮性肾炎患者就有28例,我院相关单位以该28例重症狼疮性肾炎患者作为护理研究对象,进行冲击治疗,即糖皮质激素与环磷酸醚联合使用,记录治疗期间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病理状况、生理状况以及情绪的改变,以患者对治疗进程配合度及药物作用等不良反应的情况为基础,对护理干预前后进行对比.结果 患者各项评分明显下降,患者对于治疗的配合情况有所改观,根据医学统计相关理论可知,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患者均出现了骨髓抑制症状,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所有患者均在耐受不良反应的同时继续接受治疗.结论 护理干预在各种临床治疗过程中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重症狠疮性肾炎的患者,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任,促进患者配合医生的质量,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施丽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心源性脑栓塞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入院接受治疗的86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按照1:1比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注射用尤瑞克林,评价不同治疗方法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第1、3、5 d的NIHSS评分、病死率与BI优率、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采用尤瑞克林注射治疗心源性脑栓塞,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以及临床临床疗效,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翟赞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7月行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24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资料,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 24例患者术后随访0.5~3年,其中复发的2例均再次手术.结论 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不仅疗效理想,而且创伤小、出血少、恢复迅速,术后密切随访亦是成功的关键.
作者:周梅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阶段式教学法在麻醉恢复室实习带教中的应用及在控制医疗风险中的作用.方法 64名参加麻醉恢复室实习的在校麻醉学本科生,随机分为两组:P组(阶段式教学组,n=32):采用阶段式带教;C组(对照组,n=32):采用传统讲授带教实习.实习结束后进行操作技能和风险理论知识考核,并计算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同学实习前后的专业理论知识成绩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P组实习结束时的技能操作成绩和风险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均高C组(P<0.05),P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 在恢复室实习带教中采用阶段式实习带教法有助于实习同学的操作技能掌握和医疗风险控制.
作者:董军;刘媛媛;朱儒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液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采集从2014年4月~2016年3月在我院就诊入院的糖尿病患者14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71例有视网膜病变的患者(A组);78例无视网膜病变的患者(B组),同时抽取57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C组).采用离子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液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正常对照组、A组和B组的HbA1c水平分别为5.30(5.00~5.70)%、7.25(6.50~8.60)%、6.80(5.83~8.03)%,随着病情的发展,HbA1c的水平逐渐升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的检测,其结果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病情发展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
作者:郑兴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门诊老年输液患者的焦虑情绪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老年输液患者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加强宣教、心理干预以及音乐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S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评分均有所下降(P<0.05),但观察组患者SAS下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的缓解门诊老年输液患者的焦虑情绪,利于患者疾病康复.
作者:刘颖;刘扬;李海珠;宗苏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乌司他丁对于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的临床效果,将患儿分为两组,一组予常规抗感染及纠正心衰,预防呼吸衰竭等对症支持治疗,另外一组于前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辅助治疗.方法 选取本院从2014年2月~2016年12月期间接诊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其在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其中对照组40例患儿只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另研究组40例患儿则采用乌司他丁辅助治疗方案.比较两组别的患儿在治疗后临床治疗情况.结果 经对临床疗效对比发现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除此之外,研究组患儿其它评分效果要优于对照组.结论 乌司他丁用于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其疗效较佳、疗效显著,且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症状.
作者:吴婷;黎茵;刘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膝关节MRI检查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joint osteoarthritis,KOA)患者膝关节软骨形态改变和骨髓水肿样病变(Bone marrow edema lesions,BML)程度与临床表现评分(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y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之间相关性.方法 收集膝关节炎患者47例.采用Philips公司Achieva 3.0T TX磁共振检查设备,8通道膝关节线圈.扫描序列包括:矢状位T2-TSE-SPAIR、冠状位T2-TSE-SPIR、矢状位3D-FFE-WATs.图像传入Extended MR Work Space R 2.6.3.1后处理工作站,使用全器官MR评分方法(Whole-Orga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core,WORMS),对膝关节软骨形态学改变及BML病变进行评估.结果 软骨形态改变WORMS评分与WOMAC正相关,相关系数r=0.41,P<0.05;BML WORMS评分与WOMAC正相关,相关系数r=0.693,P<0.05;BML与软骨WORMS正相关,相关系数r=0.456,P<0.05.结论 膝关节OA患者MRI检查结果显示,软骨缺损程度、BML程度与临床表现程度呈正相关,并且BML程度与软骨缺损程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提示,软骨的缺损、BML有可能是引起KOA患者疼痛的原因,并且,两者在KOA进程中相互影响对方的发展.
作者:陈展航;宋亭;刘祎;黄健威;陈永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应用依那普利与吲达帕胺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11月的6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吲达帕胺进行治疗,总结归纳两组患者的终治疗效果.结果 经依那普利与吲达帕胺联合治疗,观察组治疗效果更接近预设值,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有效率、治疗满意度、血糖水平、血压水平更为理想,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依那普利联合吲达帕胺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可较好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血压水平,安全有效,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周庆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颈癌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2月~2016年2月,采用随机法在我院妇科选取79例子宫颈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定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病房号码的奇偶数分为两组,即为对照组39例与观察组40例.使用常规护理干预进行护理的组别为对照组,使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的组别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仔细地观察与比较.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后,对照组环境、社会关系、心理、生理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示为25.64%,观察组为7.50%,组间具有显著差异(x2=4.73,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6.92%,95.00%,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x2=5.38,P<0.05).以上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子宫颈癌围手术期护理中,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而且能够减少其治疗后产生的并发症情况,该方法临床价值极高,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
作者:夏玲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分析阴道微生态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和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4年9月~2016年9月于我院进行妇科检查的2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高危HPV检测及阴道环境判定,所得结果与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两种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280例体检女性中,高危型HPV感染者62例(21.14%),无HPV感染者218例(77.86%),HPV16型、HPV、HPV18型、混合感染人数分别为21、18、23例,感染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280例体检女性中,宫颈病变者70例(25.00%),宫颈正常者210例(75.00%);阴道微生态中,乳酸杆菌、念珠菌及阴道清洁度与高危型HPV感染和宫颈病变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乳酸杆菌、念珠菌及阴道清洁度等阴道微生态指标都是造成高危型HPV感染和宫颈病变的相关因素,保证阴道微生态环境的平衡,是预防各类妇科疾病发生的关键.
作者:黄荣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直肠癌术后乙状结肠造口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我院收治的56例直肠癌术后行乙状结肠造口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经过细心护理,56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无一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 从生理、心理及生活各方面综合护理,并针对潜在并发症采取预防性护理,是保证直肠癌术后乙状结肠造口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措施.
作者:杨芳;林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组织病理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6年8月接诊的疑似胃癌患者37例作为研究对象,借助胃镜对患者胃部病变组织进行取材,采用14C-呼气试验检查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结果弥漫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42.11%显著低于肠型患者62.50%(P<0.05),混合型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60.00%与肠型患者、弥漫型患者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胃癌组织病理分型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医护人员应该加强临床检测,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参考.
作者:张雁霞;路喜安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