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晚期肝癌患者疼痛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

孔莹

关键词:晚期肝癌, 疼痛, 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 探讨肝癌晚期患者关于疼痛的部位、特征、程度以及伴随症状进行观察,指导有效护理.方法 对我科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50例肝癌晚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肝癌晚期患者经过护士精心的护理后,47例患者疼痛在使用药物和心理护理后有所缓解,存活期约为4 w~3个月,未出现恶性突发事件,如跳楼、自杀等,3例患者因癌结节破裂引起大出血而死亡.结论 有效的护理对减轻晚期肝癌疼痛至关重要,应作为一项重要的护理措施在临床广泛实行.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治疗甲亢不良反应对比及临床安全性研究

    目的 研究对比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治疗甲亢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随机原则将我院80例甲亢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采用甲巯咪唑治疗对照组,观察组接受丙硫氧嘧啶治疗,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皮疹发生率(5.00%)、血细胞计数异常发生率(12.5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肝功能损伤发生率(47.50%)较对照组(12.50%)高,两组对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治疗甲亢,均出现不良反应,对症用药,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作者:李建华;彭国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效果的差异性分析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与兰索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兰索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胃溃疡进行治疗时,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的临床疗效相差无几,但奥美拉唑能更为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不良反应少,因此临床实用性更大,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罗云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品管圈在降低住院患者口服药漏服发生率中的应用

    目的 讨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口服药漏服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运用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方法进行计划拟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原因解析、对策拟定并组织实施.结果 经过6个月品管圈小组的活动,使本科住院患者口服药漏服由改善前的176例下降至改善后的26例.提高了圈员的品管能力,充分展示了病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及团队协作能力.结论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口服药漏服发生率的护理工作中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蒋莉;王玲媚;皮颖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对老年脑梗死后认知障碍 患者的疗效、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对老年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的疗效、 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100例老年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治疗,对照组单用奥拉西坦,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相对于对照组的70.00%有显著上升(P<0.05).两组治疗后Mo CA、MMSE、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治疗后观察组Mo CA、MMSE、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治疗老年脑梗死后认知障碍可有效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确切.

    作者:李培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穿刺前外敷银离子抗菌凝胶减少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率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穿刺前15 min,应用活性银离子抗菌凝胶涂抹穿刺点皮肤,以减少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使用0.5%碘伏消毒液消毒穿刺点皮肤后实施中心静脉穿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穿刺前15 min使用银离子抗菌凝胶外敷穿刺部位皮肤.结果 观察组CRBSI感染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16.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心静脉穿刺前应用银离子抗菌凝胶外敷穿刺部位皮肤能有效的减少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率,临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杜海燕;王宝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颈部肿大淋巴结的CT分析

    目的 探讨颈部肿大淋巴结的CT诊断价值及临床影像学检查意义.方法 总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2例颈部淋巴结的资料,并对其病变的部位、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颈部组织相对复杂的解剖关系在横断面时容易区别,CT扫描优势在于定位准确,能明确病变范围及周围组织关系.能为临床活检提供有利方法.结论 CT扫描能根据肿大淋巴结的部位,肿块的大小,密度和增强后的强化有无侵润等提出较为准确的良恶肿大淋巴结的诊断[1],同时操作简单,风险低,患者痛苦小,并能为今后手术提供准确的定位.

    作者:李诗瑞;申耀元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会阴侧切连续缝合与间断缝合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会阴侧切连续缝合与间断缝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经会阴侧切孕妇400例随机分为两组,200例为观察组,采用连续缝合法缝合会阴,200例为对照组,采用间断缝合法缝合会阴.对两组产妇缝合时间、伤口疼痛时间、产后住院时间及伤口愈合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缝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伤口疼痛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伤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会阴侧切连续缝法合优于间断缝合法,值得推广.

    作者:傅艳翠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颈动脉超声检查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治疗的90例非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 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明显大于对照组,且颈动脉血管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确定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程度,并提供血流动力学参数,为临床治疗和预防动脉硬化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刘丽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咳嗽变异性哮喘用加味小柴胡汤的效果.方法 按照奇偶数字法原理,分组我院近期接收的92例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分成实验、对照两组,各组均46例.实验组采用加味小柴胡汤疗法,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观察两组病情变化,比较复发率等相关治疗指标.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为82.61%.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复发率为6.5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4%,对照组分别为17.39%、34.78%.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加味小柴胡汤积极用于咳嗽变异型哮喘中,能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降低疾病复发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曹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输尿管软镜在肾结石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分析输尿管软镜在肾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4年9月~2015年8月收治的90例肾结石患者,应用随机数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输尿管硬镜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输尿管软镜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差异小,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软镜在肾结石治疗中的效果较好、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宋华;陈乙铭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择期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又称为缺血性心脏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的器质性病变和冠状动脉痉挛的功能性改变所引起的以心肌缺血缺氧和坏死为表现的心脏病,属临床常见病、危重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技术是解决血管狭窄病变的一个重要方法,广泛应用于冠心病患者,对改善患者预后有明显积极效果.随着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技术的不断提高,围手术期心肾损伤发生率虽较前降低,但是仍存在很大的比率,特别是择期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Peri-procedure Myocardial Injury,PMI)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就中西医结合防治择期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进行探讨.

    作者:宁红艳;张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超声表现及误诊分析

    目的 分析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超声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81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术前超声表现,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分析其误诊的原因.结果 81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患者中有96个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前超声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发现:术前超声检查误诊率为37.50%(36/96),以Ⅲ型(囊内均匀点状高回声型)的检出率高.结论 Ⅲ型超声显示为内部可见密集点状高回声,似云雾状,边界清晰,壁毛糙、增厚,可结合临床表现做出正确诊断,其他5种类型极易与单纯囊肿、盆腔炎性肿块、畸胎瘤、囊腺瘤及子宫浆膜下肌瘤混淆,导致误诊.

    作者:马红斌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奥氮平在精神病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奥氮平在精神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疗效,为今后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5月~12月期间我院精神科收治的100例精神病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采用平行随机抽样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肌肉注射治疗,观察组给予奥氮平治疗,对比两组的用药剂量、临床疗效、PANSS-EC减分率以及阳性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期间,观察组第1~7d的用药剂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而对照组第1~7d的用药剂量呈上升趋势.观察组中总有效率为86.00%;对照组中总有效率为74.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两组患者均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观察组发生椎体外系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氮平在精神病的治疗中起效快、药物依从性好,临床效果确切,而且不良反应少,可以作为首选抗精神病药物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胡召凯;刘志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超声诊断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结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进行产前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检查的1369例孕妇,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并记录胎儿心脏与胸腔大小比例、房室间隔连续性、房室间隔、血流情况、大动脉发育情况等情况,将超声检查结果与尸检报告或新生儿心脏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在1360例孕妇中,有47例胎儿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占3.46%,与尸检/正常分娩胎儿胎心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5.74%.结论 利用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准确率较高、操作简便,推荐临床使用.

    作者:莫凌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传染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传染科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优质护理实施前在传染科住院治疗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和优质护理实施后在传染科住院治疗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等,以评估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差错与护理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在传染科患者护理中明显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患者的满意度和减少护理差错与护理纠纷发生率,值得开展.

    作者:李丽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产后出血的药物治疗研究

    产后出血是临床妇产科常见的病症,也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产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产妇的生命安全则将遭受严重威胁,以及给予产后出血患者积极有效的控制药物,是降低孕产妇病死率的关键所在.近年来,临床所采用的治疗产后出血的药物较多(例如缩宫素、前列腺素等),且产后出血病症的药物治疗得到较大发展,鉴此情况,本文展开产后出血的药物治疗综述,旨在为后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朱红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腹内压水平对危重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腹内压水平对危重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入组.在肠内营养实施前测量腹内压作为基线水平.将腹内压>15 mmHg作为腹内压升高组,腹内压<15 mmHg作为腹内压正常组.比较两组肠内营养耐受情况、APACHEⅡ评分等指标.结果 腹内压水平与危重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腹内压升高组APACHEⅡ评分与腹内压正常组评分有统计学差异.腹内压升高组腹泻发生率与正常组有统计学差异,腹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腹内压水平越高,出现肠内营养并发症越多,中断营养的机率越高.危重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应严密监测腹内压水平,可有效预防并发症,提高肠内营养成功率.

    作者:马盈盈;吴琴江;段孟岐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脓毒症患者乳酸与心功能相关性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血乳酸与机体应激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2016年1月~6月诊断为的脓毒症患者相关数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脓毒症患者,收集每例患者入院时的乳酸和入院后6 h内的心功能数据(作为应激反应指标),并采取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乳酸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2016年1月~6月我院诊断为的脓毒症患者中有42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并收集到入院时的乳酸数据和入院后6 h内的心功能检查数据,42例患者入院时所测得的乳酸为(5.76±2.53)mmol/L,入院后6 h内行心脏超声检查所得心脏指数为(3.50±0.35)L/(min·m2).乳酸与心脏指数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737,P<0.01,说明乳酸与心脏指数二者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结论 脓毒血症患者入院时的乳酸与入院后6 h内的心功能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心脏指数为应激反应的指标,乳酸可能为脓毒症患者早期机体的应激生物标志物之一,参与机体的应激反应,作为机体应激反应的一部分,乳酸的增高可能有助于提高机体在应激时的自我保护.

    作者:杨丽君;梁隆斌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医院文化创新与实践

    医院文化是医院在社会文化和现代意识影响下,在长期医疗服务实践当中形成的,为员工认同并自觉遵循的共同价值体系,它是一种具有医院自身特点的行业文化.成功的医院文化,一般具有凝聚、导向、激励、约束、协调、维系、教化等功能.如何理解与创新现代医院文化,是各级医院管理者提升医院管理水平,促进医院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以聊城市脑科医院为例,浅谈医院文化创新与实践.

    作者:鹿青松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100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100眼),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这些患者为研究组(n=50,50眼)和对照组(n=50,50眼)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西医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视力情况、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视力为0.02~0.1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6~0.9、1.0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94.00%(47/50)显著高于对照组66.00%(33/50)(P<0.05),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6.00%(3/5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4.00%(17/50)、8.0%(4/50)(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较单纯西医治疗显著,其更能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提升对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值得推广.

    作者:刘成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