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郭敏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溃疡性结肠炎, 效果
摘要: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方法,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0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方式,观察组采取中西医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的效果明显,观察组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减少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所以,中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七氟烷或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子宫次全切术中的应用对比

    目的 比较七氟烷或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子宫次全切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子宫次全切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两组:七氟烷组、丙泊酚组.七氟烷组采取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丙泊酚组采取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结果 两组手术中各个时间点血流动力参数变化和血糖变化均无明显差异,丙泊酚组苏醒时间长于七氟烷组,两组苏醒后MMSE和OAAS的评分无显著差异.两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结论 七氟烷比丙泊酚具有更强的可控性,术后苏醒更为迅速.

    作者:夏继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腰背肌锻炼在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效果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对应用腰背肌锻炼模式对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的患者实施康复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我科收治的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常规电针技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在电针技术的基础上加用腰背肌锻炼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VAS评分的改善幅度、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的治疗效果、腰部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治疗期间的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VAS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腰部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期间的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腰背肌锻炼模式对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的患者实施康复干预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彭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效果的差异性分析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与兰索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兰索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胃溃疡进行治疗时,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的临床疗效相差无几,但奥美拉唑能更为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不良反应少,因此临床实用性更大,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罗云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针灸治疗中风偏瘫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针灸治疗中风偏瘫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88例,按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方式为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时采用针灸治疗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C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75.00%),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中风偏瘫时应用针灸治疗方案,能显著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速度,提升治疗有效率,值得将其广泛的应用推广至临床治疗中.

    作者:陈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霉菌性阴道炎药物治疗效果

    目的 研究霉菌性阴道炎药物治疗效果.方法 选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入诊治的70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将其依随机表法分作甲组与乙组,各35例.对甲组给予克霉唑阴道片作治疗,乙组以克霉唑阴道片联合氟康唑胶囊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及疾病复发率.结果 甲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86%,明显低于乙组(97.14%)的治疗总有效率;且乙组(0.00%)的疾病复发率对比甲组(11.43%)的复发率也明显较低;各项观察指标数据对比结果显示P均<0.05,表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使用克霉唑阴道片联合氟康唑胶囊作治疗时可有效提升治疗总有效率,控制疾病复发概率,可见其药物治疗方案具备较高推广价值.

    作者:蔡锦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对医院门诊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分析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对医院门诊患者护理满意度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抽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4月收治的门诊患者10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采用护理方法的差异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实验组采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 实验组护理总满意率(94.20%)明显高于对照组(73.10%).结论 提升医院门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选择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方式可行,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有很大的提升,有助于医院改进护理质量,临床护理意义积极.

    作者:李晓成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早期颅骨修补与脑室腹腔分流应用在脑外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早期颅骨修补与脑室腹腔分流应用在脑外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3月~2015年11月间,我院收治了66例颅骨缺损并发脑积水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医护人员根据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甲组与乙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甲组33例患者早期先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治疗,5个月后实施颅骨修补术;乙组33例患者在首次术后3个月同时实施早期颅骨修补与脑室腹腔分流,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 乙组患者残疾率比甲组患者低,P<0.05;除过度分流,两组患者在分流管阻塞、感染、脑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P<0.05.结论 针对脑外伤患者,在早期给予早期颅骨修补与脑室腹腔分流治疗,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值得借鉴.

    作者:李志刚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EVLT与传统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静脉腔内激光与传统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对73例86条肢体行静脉腔内激光治疗和58例67条肢体行传统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静脉腔内激光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手术并发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腔内激光治疗疗效理想,较传统手术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聂明;李静云;高进;靳科;朱勇;胡竞峥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泌尿系统结石外科治疗研究进展

    作为全球高发疾病的泌尿系统结石是临床中的常见疾病之一,遗传、环境、饮食习惯、代谢等因素均有可能诱发泌尿系统结石.在医疗技术水平与医疗设备的不断进步与更新,关于泌尿系统结石的治疗方法与治疗手段也取得了新进展.微创取石技术、体外碎石技术等被广泛用于泌尿系统结石临床治疗中,并逐渐期待传统开放性手术,传统开放性手术、微创取石技术、体外碎石技术等各具特色且同时都有一定的手术适用范围,本文主要将各种治疗方法的有点、操作特点、适应证等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张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会阴侧切连续缝合与间断缝合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会阴侧切连续缝合与间断缝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经会阴侧切孕妇400例随机分为两组,200例为观察组,采用连续缝合法缝合会阴,200例为对照组,采用间断缝合法缝合会阴.对两组产妇缝合时间、伤口疼痛时间、产后住院时间及伤口愈合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缝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伤口疼痛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伤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会阴侧切连续缝法合优于间断缝合法,值得推广.

    作者:傅艳翠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辛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临床观察

    目的 辛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方法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56,将其分为两组进行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两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辛伐他汀药物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急性脑缺血性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甲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探讨

    目的 观察参苓白术散联合匹维溴胺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 将112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匹维溴胺,观察组给予参苓白术散联合匹维溴胺进行治疗,疗程均为4w.观察两组治疗后腹痛、腹涨等症状及大便性状和排便次数变化.结果 观察组腹痛、腹胀、腹泻症状改善较对照组显著,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采用参苓白术散联合匹维溴胺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作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治疗的一种选择.

    作者:杜辉;陶永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临床护理

    急性穿孔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其特点是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治疗常需手术处理,传统方法为开腹穿孔修补术,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的迅猛发展,腹腔镜手术运用的越来越多,其优点非常明显.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6月为25例患者施行腹腔镜穿孔修补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国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艾司洛尔在无痛胃肠镜镇静麻醉和麻醉复苏中的合理用量探讨

    目的 探究艾司洛尔在无痛胃肠镜镇静麻醉和麻醉复苏中的合适剂量.方法 在我院于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中随机选出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入到三组中,A组患者采用0.5 mg/kg艾司洛尔,B组患者给予1.0 mg/kg艾司洛尔,C组患者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不同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麻醉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值.结果 三组患者在艾司洛尔或氯化钠注射液给药前、麻醉诱导后、麻醉苏醒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差异不明显(P>0.05);A组和C组患者在胃肠镜过声门时、退胃肠镜结束时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高于B组(P<0.05);C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留观观察时间比A组、B组长(P<0.05);三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在无痛胃肠镜的镇静麻醉和麻醉复苏中选用1.0 mg/kg的艾司洛尔能取得佳效果,减轻对机体的应激反应,保证检查的顺利进行.

    作者:刘红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产科护理新模式对自然分娩率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究产科护理新模式对自然分娩率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4月我院住院待产的120例产妇,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60例.对参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对实验组产妇实施产科护理新模式,比较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产妇的选择自然分娩率、实际自然分娩率对比参照组更高,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参照组,经统计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实施产科护理新模式,可有效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同时还可提高我县医院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李树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自我管理模式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模式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10月收治的102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2),对照组给予常规性健康教育和抗抑郁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我管理能力训练,在入组时、 教育干预8w末和出院1年后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自尊量表(SE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等评定,并进行比较.结果 入组时两组在HAMD、SDSS、GWB、SES、GSES量表评分相近,干预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在HAMD、SDSS、GWB、SES、GSES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自我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抑郁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效降低复发,恢复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胡青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地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析

    目的 研究过敏性鼻炎患者采用地氯雷他定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 从我院收治于2014年6月~2016年10月鼻炎患者中,选取过敏性鼻炎患者102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氯雷他定口服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地氯雷他定口服治疗,详细比对两组患者经15天治疗后的疗效及治疗后患者出现不良发应的总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经地氯雷他定治疗总有效率为96.1%,显著比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84.3%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53,P<0.05);治疗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27.4%明显高于治疗组总发生率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3,P<0.05).结论 经15 d治疗疗后两组情况比较,过敏性鼻炎患者经地氯雷他定治疗疗效更佳,既能有效缓解不适症状,又能降低用药后出现的不良症状表现.

    作者:贾全凡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传染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传染科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优质护理实施前在传染科住院治疗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和优质护理实施后在传染科住院治疗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等,以评估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差错与护理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在传染科患者护理中明显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患者的满意度和减少护理差错与护理纠纷发生率,值得开展.

    作者:李丽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脑水肿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探析

    脑水肿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可分为血管源性脑水肿、细胞毒性脑水肿、间质性脑水肿以及低渗性脑水肿,以血管源性脑水肿、细胞毒性脑水肿较为常见,此类患者若未及时得到相应治疗,随时可危及生命,故本文对脑水肿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了相关综述,结果表明,根据患者发病特点和病种类型,实施相应药物治疗,可改善患者脑水肿现象,提高临床生存率.

    作者:黄锦丰;凌国源;玉石;陈文斗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槐枝研究进展

    槐(Sophora japonica L.)为豆科槐属植物,又名国槐、家槐、豆槐等,槐枝为槐的干燥嫩枝,亦可趁鲜使用.槐枝药用历史悠久,《名医别录》、《新修本草》、《本草拾遗》、《本草图经》等早有记载.本文参考了近三十年的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和民间使用情况,就槐枝的资源分布、药材性状、化学成分分析、药理活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性味及功能主治、药物剂型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总结,并进行归纳分析,旨在为槐枝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柴天川;刘丽芬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