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66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监测

韦柳华;蒋利君;戴盛明;周丽芳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抗菌药物
摘要:[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2008 ~2009年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并用WHONET 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下呼吸道标本,占77.3%,主要分布于神经外科和ICU.该菌占同期全部细菌的9.1%,多重耐药菌株的分离率为54.6%,泛耐药菌株的分离率1.9%.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3.1%,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55.0%,多重耐药现象严重.[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已产生多重耐药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控制该菌耐药的关键.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计划生育手术致子宫穿孔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穿孔在计划生育手术中的发生情况,帮助做好临床预防工作.[方法]通过分析某院自2006年5月~2010年10月收治的26例子宫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子宫穿孔是计划生育手术中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及预后与手术操作者的经验、技术规范程度等有密切关系.[结论]在进行计划生育手术操作时,注意病史的询问,及详细查体、必要的辅助检查,手术过程中的规范是预防穿孔的必要环节,术后要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春红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2008年某中学诺如病毒引起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分析

    [目的]分析一起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的特点和流行原因,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某中学共发生感染性腹泻病例1 252例,罹患率43.52%,其中学生1 239例,占98.96%;疫情波及所有的高中和初中年级和班级,发病年龄集中在14~20岁,男女性别比为1.01:1.住宿生发病率高于走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峰期为10月6~9日,共发病1 135例,占发病总数的90.65%;患者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呕吐等胃肠炎症状,症状较轻.喝生永和在学校食堂就民为发病的高危因素.采集21例腹泻患者粪便标本,6例病例诺如病毒检测阳性;自备水源水细菌总教检测超标.[结论]此次疫情为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自备水源受污染可能是导致暴发的主要原因.

    作者:孙印旗;陈素良;李军;王英豪;于秋丽;齐顺祥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手足口病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简述手足口病检测方法主要有病毒分离方法、血清学检测方法、PCR检测方法.本文着重介绍了PCR检测方法,并对这几种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作者:田燕;陆志刚;梁洁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深圳市罗湖区2004~2009年副溶血性弧菌致食物中毒分析及对策

    [目的]了解深圳市罗湖区副溶血性弧菌致食物中毒事件的特征,为预防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和有效控制处理类似事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4~2009年深圳市罗湖区食物中毒资料,对其中致病菌为副溶血性弧菌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占总起数35.42%,发生时间集中在5~10月,中毒场所主要为餐厅,主要中毒食品为凉拌菜,潜伏期短为2.5 h,长为23.5 h.[结论]副溶血性弧菌是深圳市罗湖区集体性食物中毒的首要致病因素,应加强市售食品制售过程中副溶血性弧菌各可能污染环节的监控,控制好关键时期以及关键人群,做好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预防工作.

    作者:郑泽红;赵洁玲;郑泽璇;卓菲;杨贵清;沈静媛;游杰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层级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病房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层级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0年6月在某院产科母婴同室病房产妇135例,以实施传统功能制护理的62例产妇为对照组,实施层级护理模式的73例产妇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哺育知识掌握率为95.9% (70/73),纯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3.2% (68/7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9% (52/62)和77.4% (4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观察组安全问题发生率为4.1% (3/73),对照组安全问题发生率为14.5% (9/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础服务质量、护士服务能力和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层级护理模式利于母婴同室病房产妇哺育知识的掌握,提高纯母乳喂养成功率和护理服务质量,降低安全问题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倪佃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重度口腔颌面部外伤临床诊治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200例口腔颌面部创伤病例的临床诊治,探讨不同类型口腔颌面部损伤的救治方法.[方法]对200例患者进行损伤类型、相应救治方法和愈后3个方面的分析.[结果]200例患者优为105例,占52.5%.良为90例,占45.0%.优良率为97.5%.差为2.5%.[结论]口腔颌面创伤骨折通过正确及时的治疗可以达到临床痊愈.

    作者:冶固军;张华章;东志芳;张利宁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57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57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7例患者给予良好的血糖控制、抗感染、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积极有效的局部处理和对症支持等治疗,13例愈合,41例好转(其中3例干性坏疽、1例骨髓炎转骨科行截肢或截趾术),3例未愈.[结论]糖尿病足治疗是综合性治疗,全身治疗的同时配合积极的局部处理效果明显.

    作者:吴月平;何书连;宋钦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胱硫醚β合酶基因多态性在长治人群中的分布

    [目的]对胱硫醚β合酶(CBS)的CBST833C、CBSG919A两个基因位点的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了解其在长治地区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扩增阻碍突变系统法对CBST833C、CBSG919A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男、女性人群CBST833C基因型频率经卡方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080,P<0.05);男、女性人群T、C等位基因频率经卡方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3.977,P< 0.05).男、女性人群CBSG919A基因型频率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4.060,P>0.05);男、女性人群G、A等位基因频率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84,P> 0.05).CBST833C、CBSG919A基因型频率在长治地区男性人群、女性人群中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结论]试验数据可为CBS基因突变与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相关疾病病因研究假设提供遗传学数据.

    作者:陈云霞;武延隽;程红兵;张雄鹰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成都市2009年流感病毒H3N2亚型血凝素基因分析

    [目的]了解某市流行的H3N2流感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进化情况,及其血凝素基因与猪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的关系.[方法]对该市分离的2009年H3N2亚型流感病毒40株血凝素基因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RT-PCR)扩增,然后测序,分析该市流感病毒H3N2亚型的核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与2009年疫苗推荐株及四川省猪流感病毒基因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该市2009年流感病毒H3N2亚型的流行株,与2009年的疫苗株比较,碱基同源性为99.5%,抗原性有一定的差异,但不是重组变异病毒,其流行强度有限.与A/swine//Sichuan/1/2006 (H3N2)比较,同源性为94.4%,说明人源流感病毒A/H3N2与猪源流感病毒A/H3N2具有一定的同源性,但抗原决定簇区和受体结合位点具有差异,在种间互相流行的可能性较低.[结论]该市流感A/H3N2流行株虽然有一定的变异,但没有大流行的预警提示出现.长期监测具有必要性.

    作者:张晓春;龙冬玲;孟建形;黄薇;黄韦唯;刘衡川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药物流产与人工流产终止早孕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药物流产与人工流产终止早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7~12月在某院妇科门诊因早孕要求终止妊娠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A组采用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术,B组采用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比较两组疼痛、流产效果.[结果]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出现,A组I、Ⅱ、Ⅲ级疼痛所占比例分别为38.3%、43.3%和18.3%,B组分别为18.3%、51.7%和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B组,完全流产例数明显少于B组,不完全流产和失败例数明显多子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的流产效果显著好于药物流产术,而药物流产术的疼痛程度又明显轻于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结论]药物流产术与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早孕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指导早孕患者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终止妊娠.

    作者:隗永宏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重症监护病房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暴发调查及控制

    [目的]对医院重病监护病房发生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暴发进行调查,查明感染的原因、危险因素,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和对策.[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4例患者在2009年3月22日~4月16日期问发生下呼吸道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发现由于ICU内的气管切开病人,在进行开放式吸痰时,因咳嗽反射强烈,痰液从气管套管口向外喷溅,直接污染环境,医务人员操作时未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无菌操作,终导致了医院感染的暴发.危险因素为患者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全身情况差,其次是ICU病床布置,以及医务人员手卫生和无菌操作顺序.患者痰标本培养均为肺炎克雷伯菌,药敏谱高度相似性,推测为同源菌株.[结论]肺炎克雷伯菌是引起重症监护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注意保持感染患者周围清洁的环境,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等措施能达到控制呼吸道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目的.

    作者:沈波;荣菊芬;许琴芬;孙维敏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血液净化联合激素、环磷酰胺救治百草枯中毒体会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的有效教治措施,降低死亡率.[方法]分为常规治疗组、血液灌流治疗组、联合治疗组.[结果]常规治疗组6例均于1周内死亡(均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血液灌流治疗组9例,痊愈2例,抢救成功率22.2%,其余7例均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联合治疗组10例,痊愈3例,好转后出院4个月死亡1例、7个月死亡1例(死于肺间纤维化),抢救成功率50%,其余5例均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尽早血液净化,联合应用足量激素、环磷酰胺是救治的关键.

    作者:王龙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慢性胰腺炎并发胰腺癌的病例分析

    [目的]对慢性胰腺炎并发胰腺癌的病例进行分析,并分析两者的关系.[方法]选取2005年8月~2010年12月在某院消化科门诊和住院的慢性胰腺炎患者476例,其中7例并发胰腺癌,其患病率为1.47%,对其基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476例慢性胰腺炎患者中,慢性胰腺炎并发胰腺癌患者男性5例占1.05%,女性2例占0.42%,与2000年胰腺癌病死率2.83/10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胰腺癌的平均年龄与慢性胰腺炎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胰腺炎并发胰腺癌组分别为6例、1例、3例和4例,与慢性胰腺炎组在黄疸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行手术治疗,导管型腺癌4例,1例未分化癌.癌病可见有广泛的纤维化及不规则结节样硬化,胰腺癌病灶也可见慢性胰腺炎病变.[结论]慢性胰腺炎是胰腺癌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当给予重视.

    作者:徐永寿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引入循证护理理念 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理念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的效果.[方法]引入循证护理理念,实施循证管理,与传统管理比较,评价其效果.[结果]实施循证管理后临床满意度和工作人员满意度均显著高于传统管理,锐器损伤和质量缺陷显著低于传统管理.[结论]循证管理能显著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

    作者:郑冬云;王道富;尤康;曾红梅;廖俊辉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目的]观察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0月~2010年10月门诊及住院的AS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6例,给予双氯芬酸钠25 mg,3次/日,柳氮磺吡啶1.0.2次/日,治疗组38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沙利度胺,起始量每次50 mg,1次/晚,10d后100 mg,1次/晚,疗程半年.治疗前后观察:活动性指数(BASDAI)、功能性指数(BASFI)、晨僵时间、扩胸度、指地距、枕壁距、Schober试验、血沉、C反应蛋白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全部病例治疗半年后,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有效率95%,对照组有效率78%,两组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不良反应为:困倦、上腹部不适及轻度转氨酶升高.[结论]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AS,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轻.

    作者:王亚丽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海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与血清瘦素水平的关系

    [目的]观察临床老年女性骨质硫松(OP)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临床研究对象77例,其中OP组患者42例,正常对照组35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血压(Bp)、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瘦素和雌二醇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OP组患者的Bp、TC、LDL-C和瘦素水平均有明显升高,雌二醇水平和骨密度则明显下降(P<0.05),而两组间TG无明显差别.OP患者的瘦素与骨密度成负相关(r=-0.33,P<0.05).[结论]老年女性OP患者瘦素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其在OP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可以作为老年女性OP的诊断指标.

    作者:陈洪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366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监测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2008 ~2009年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并用WHONET 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下呼吸道标本,占77.3%,主要分布于神经外科和ICU.该菌占同期全部细菌的9.1%,多重耐药菌株的分离率为54.6%,泛耐药菌株的分离率1.9%.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3.1%,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55.0%,多重耐药现象严重.[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已产生多重耐药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控制该菌耐药的关键.

    作者:韦柳华;蒋利君;戴盛明;周丽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挫伤性前房积血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挫伤性前房积血防治的方法及其意义.[方法]对152例156眼挫伤性前房出血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受伤地点、致伤原因、就诊时间、并发症以及诊断治疗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多发年龄为21~30岁.职业特点:五金、建筑工人发病高.受伤地点:多见于公共(活动)场所.156眼前房积血全部治愈,其中I级54眼治愈时间为1~3d,11级82眼为4~6 d,Ⅲ级20眼超过7d.[结论]挫伤性前房积血经合理治疗效果是肯定的.

    作者:黄巧玲;李娟;詹海珠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概念辨析

    在中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关系多年来一直存在着从概念到内容的混淆与争论.由于概念上的不一致往往导致人才培养工作的困惑.与其他国家不同,20多年来我国公共卫生学院所提供的主要教育项目称为“预防医学专业”.本文译自美国肯塔基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James W.Holsinger Jr.的著作,介绍了美国学者对公共卫生、医学、预防医学概念的认识及三者关系的辨析.译者对原文有增删,并期望此文对我国公共卫生教育事业发展有所启发.

    作者:James W. Holsinger Jr;赵莉;李蕊;马骁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血清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浓度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73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据临床表现及冠脉造影结果,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亚组(UAP,n= 27)、急性心肌梗死亚组(AMI,n= 22)和对照组(n=24).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ADMA和L-精氨酸(L-Arg)的含量,同时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其血脂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CS组血清ADMA浓度显著增高[(5.23±1.18):(3.76±0.77) μmol/L,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L-Arg浓度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S各亚组间分析:AMI亚组血清ADMA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6.01±1.12):(3.76±0.77)μmol/L,P< 0.01]、UAP亚组[(6.01±1.12):(4.52±0.86) μmol/L,P<0.05];UAP亚组血清ADMA浓度高于对照组[(4.52±0.86):(3.76±0.77) μmoL/L,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L-Arg浓度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ADMA与LDL-C呈正相关(P<0.01),与TC、TG浓度无相关性.[结论]ACS患者血清ADMA浓度显著升高,ADMA水平与ACS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检测冠心痫患者的ADMA水平对ACS的诊断及治疗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吴宗虎;耿英杰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