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体CIK细胞过继性免疫疗法治疗中晚期恶性实体瘤的临床研究

魏阳;蒋文军;姚文秀;周行;唐小兰;王理杨;谢华;赵新

关键词:CIK细胞, 流式细胞术, 恶性实体瘤
摘要:[目的]观察自体CIK细胞免疫疗法治疗97例中晚期恶性实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患者外周血约50 ml,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加入抗CD3单抗、IFN-γ、IL-2等细胞因子,经过12~15 d细胞培养,诱导扩增CIK细胞,经严格质控检测合格后,分3次回输患者体内.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及毒副反应,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回输前后患者免疫学指标改变.[结果]97例接受自体CIK细胞治疗患者中,CR+PR+MR为80例,总缓解率为82.47%.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毒副反应轻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K细胞经培养后细胞总数平均达到2-5×109,CD3、CD56 T效应细胞均获得大量增殖,经1~2个疗程细胞回输治疗后,患者外周血中CD3、CD4 T细胞和NK细胞比例均显著提高(P<0.01).[结论]自体CIK细胞过继性免疫疗法能显著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近5年国内不同医学类核心期刊中统计方法应用的分析

    [目的]了解各类医学期刊中统计方法的应用情况,掌握目前国内医学核心期刊中统计方法应用的动向,引导广大医务工作者正确使用常用的统计学方法.[方法]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近5年内临床、药学、内科学、外科学等9类国内核心医学期刊进行调查,共调查文献2 385篇.调查内容包括文献的资料类型、统计学方法及统计软件的应用等情况.[结果]在9类医学期刊的统计学方法应用中,相对数指标描述的占22.7%.均数±标准差描述的占27.9%,统计图表描述的占31.5%;使用t检验占25.9%、方差分析占10%、卡方检验占21%、Fisher概率占1.1%、秩和检验占2.1%、Ridit分析占1.1%、两变量直线相关与回归占10.1%、多变量分析占1.0%.[结论]国内不同医学类核心期刊中,t检验常用,其次为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且不同类型的医学期刊常用的统计方法不尽相同.

    作者:杨燕;李娟生;刘小宁;申希平;岳雄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HBV感染孕妇其肝功能情况对新生儿HBV感染的影响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孕妇,其分娩前肝功能情况与新生几感染HBV的关系.[方法]67例慢性乙型肝炎的孕妇与1373例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孕妇,其新生儿出生后2 h内静脉取血,进行血中乙肝病毒标志物含量的比较.[结果]HBV感染合并妊娠,其分娩时肝功能异常与肝功能正常孕妇所生新生儿在宫内从母体获得的HBV标志物无差异.[结论]新生儿从母体获得的HBV标志物与母亲肝功能无关.

    作者:国心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预注氟比洛芬酯对丙泊酚实施人流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预注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对丙泊酚实施人流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60例ASA Ⅰ~Ⅱ级行人流手术患者随机双盲均分为两组,每组80例:A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脂肪乳安慰剂10 ml;B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0 ml.丙泊酚实施麻醉诱导,记录术中镇痛效果和术后宫缩痛的情况;同时连续监测入室后(T0)、麻醉诱导后(T1)、术中(T2)、术毕(T3)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丙泊酚的用量、麻醉恢复时间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T3点与B组比较,A组的MAP明显升高、HR明显加快(P<0.05);B组术中镇痛情况明显优于A组,术后宫缩痛也明显轻于A组(P<0.05);B组术中丙泊酚追加量和总用量,与A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能有效减少丙泊酚用量,加强术中镇痛效果,明显减轻术后宫缩痛,不增加麻醉恢复时间,不良反应低.

    作者:徐洪刚;王昊;王秀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农村教师职业紧张与抑郁之间的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农村教师职业紧张与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四川省和重庆市所辖市的20所农村学校的456名在职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与工作内容量表中文版(C-JCQ)分别了解职业紧张与抑郁的特征.[结果]农村教师的抑郁程度(49.5±10.6)高于一般人群(41.9±10.6);农村教师抑郁发生率高达51.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工作场所的社会支持度(OR=0.354)与抑郁有关(P<0.05).[结论]农村教师抑郁情况严重,有必要提高其应对职业紧张的技能.

    作者:邓莎莎;兰亚佳;罗艳;钟斐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儿童和青少年代谢综合征研究进展

    代谢综合征表现为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在同一个体聚集,作为危险因素的聚集体.代谢综合征与心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密切相关[1].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它是建立在多基因遗传基础上,许多易感基因各自与环境因素发生作用,或通过基因-基因相互作用,导致神经-内分泌调控机制受损、脂代谢异常或胰岛素抵抗发生,终导致糖尿病、血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相互伴随的临床结局[2].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是被公认的重要的致病因素[3,4].

    作者:张雷;王培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索影响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查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并发症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患者的饮食状况、体育锻炼和用药种类时间对并发症的发生有显著影响,血糖水平升高可促进并发症的发生,职业和家族史与并发症发生有相关性.[结论]控制血糖、合理膳食、体育锻炼和药物治疗可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小湜;陆燕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2007~2008年大埔县卫生监督抽检样品微生物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大埔县卫生监督抽检样品徼生物污染状况,为卫生行政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标准检验方法和卫生标准规定,对近两年来大埔县卫生监督采集的样品进行微生物指标检测,对检测结果汇总,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2008年共检测各类样品1 814份,合格1 020份,总合格率为56.23%,2008年的总合格率(62.48%)比2007年的总合格率(51.15%)有所提高,不同种类样品的微生物检测合格率有差异,其中食品、公共场所这2类样品微生物检测合格率两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占全年抽检食品60%以上的肉与肉制品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合格率,两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对餐(饮)具消毒效果的检测,2007年与2008年对比,两年检测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埔县各种健康相关产品的微生物污染较严重,建议以后要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管理.

    作者:曾丽珍;李玉兰;杨素芬;曹秀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安徽淮河以北地区疟疾流行因素的定性研究

    [目的]了解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疟疾的流行因素,为疟疾防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由3名经过严格培训的研究人员作为访谈员,选择22名关键知情人、卫生服务人员和病人进行个体深入访谈,选择18名普通居民进行3个专题小组访谈.访谈的内容全部录音,并以文字形式录入电脑,然后使用MAXqda软件进行内容分析.[结果]近年来疟疾病例出现发病时间向后推移的现象,大部分病人为新发病例.农村病人绝大部分首次就诊的地点在村卫生室,部分病人按感冒发热进行治疗.督导服药主要由村医完成,绝大部分病人都能服完整个疗程,但有少部分病人由于药物的副反应没有坚持服完.居民获得疟疾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宣传单、标语和医生的宣传等,通过电视媒体的少.大部分居民和病人对疟疾发病的典型症状、传播途径、治疗和预防方法有一定的了解.疟疾防治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为人口流动、村医的工作积极性和病人的耐药性问题.[结论]在强调对疟疾病例及时、规范治疗的同时,一方面加强服药的督导和疟疾的宣传工作,另一方面应该着力解决村医的补助和流动人口的管理问题.

    作者:张志华;刘晓云;陶芳标;郝加虎;肖亚男;刘浏;詹露静;汤胜蓝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动态心电图在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60例,检测ST段下移次数,当时有无症状,以及ST段下移持续时间.[结果]经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共发现心肌缺血性ST段下移TIN 412次,其中无症状缺血发作350次,占84.95%(350/412),有症状缺血发作62次,占15.05%(350/412),SMI持续时间(13.5±21.3)min/次,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持续时间(30.8±26.7)min/次,经比较发现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平均(27.2±7.1)min,ST段压低值平均为(1.58±0.42)mm.心肌缺血昼夜比较发现夜间IT低,MIT长,ST段下降明显,昼夜心肌缺血指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SMI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提高了检出率,对临床评估SMI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不同浓度幽门螺杆菌对胃癌上皮细胞SGC-7901生长的影响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对体外培养胃上皮细胞的增殖与凋亡作用.[方法]6种浓度Hp标准株NCTC11637分别感染SGC-7901细胞,观察细胞形态,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细胞增殖指数(PI)和凋亡率.[结果](1)Hp感染细胞形态均出现早期细胞凋亡的特征性改变; (2)Hp≥9.6×105 cfu/ml时,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 (3)细胞PCNA表达率和PI在Hp≤1.9×105 cfu/ml时明显增高(P<0.05);而Hp≥4.8×106 cfu/ml时显著降低(P<0.05).[结论]Hp感染可直接诱发胃上皮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增殖与凋亡的菌量依赖性不同.

    作者:王健;姚红;郝素珍;赵振祥;高瑞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闽南女性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掌握闽南地区女性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流行病学数据,为宫颈癌的防治和疫苗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4911例女性宫颈标本进行21种HPV基因亚型分型.[结果]在4911例标本中共筛查出660例阳性,HPV感染率为13.44%,其中高危HPV亚型感染率为12.91%.[结论]闽南地区女性HPV感染亚型及年龄分布呈独有的特征,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作者:江雨;李清;李健;周裕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青海省2007~2008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了解青海省2007~2008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为制定青海省预防和控制腮腺炎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流行病学方法对2007~2008年青海省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腮腺炎病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7~2008共报告腮腺炎病例3 314例,发病率分别为31.45/10万和29.36/10万;以冬春季发病为主;93.93%病例为<15岁儿童,其中10岁年龄组发病较高,2007年、2008年分别占报告病例数的32.85%和23.35%.[结论]近两年腮腺炎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与儿童腮腺炎疫苗免疫接种率低、易感人群大量增多有关,应提高疫苗的接种覆盖率.

    作者:赵建海;朱向路;张永基;王立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西宁地区儿童意外伤害782例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通过调查西宁地区儿童意外伤害情况现状,为有效预防控制儿童意外伤害提供依据.[方法]以2007年9月~2009年9月期间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因意外伤害住院患儿为对象,兢伤害原因、类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意外伤害782例,男458例,女324例,占小儿外科住院病人25%,其中以交通事故(40.9%)跌落伤(21.9%)所占比例高.[结论]儿童意外伤害逐渐成为西宁地区儿童的主要健康问题,针对性开展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作者:鲍呈元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扬州市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男男性接触者(MSM)关于艾滋病的知识、态度、行为、信念等情况,为确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和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2名感染艾滋病的MSM按调查时间序列进行1:3比例的配对,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病例对照分析.[结果]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间梅毒感染情况、1年内有性病症状、半年内有高危行为、近半年有同性肛交偶然性伴等4个因素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1年内有性病相关症状可能是艾滋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在MSM人群中开展宣传干预工作,应着重提高该人群HIV/STDs感染危险性意识,减少性伴数,提高安全套使用率.

    作者:张军;王志军;姜辉;马小剑;孙丽;周乐;黄瑶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121例围产儿死亡病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年1月~2008年9月我院121例围产儿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4年1月~2008年9月我院围产儿死亡发生率为9.26‰,死胎死产原因以先天畸形居首位,早期新生儿死亡原因以早产居首位.[结论]规范产前检查,积极开展遗传咨询、产前诊断,早期发现胎儿畸形,加强高危妊娠管理,减少早产,才能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作者:万虹;李胜梅;孙玲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霍乱弧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优化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样品中霍乱弧菌的多重PCR方法,优化霍乱弧菌多重PCR的反应体系和循环参数.[方法]根据霍乱毒素ctxA、toxR、O139群特异性基因、O1群特异性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引物浓度、PCR缓冲液的浓度、Mg2+浓度、退火温度及其延伸时闻等条件进行优化.[结果]4对引物在不同血清型霍乱弧菌DNA模板中能特异扩增出不同的条带.在同一反应体系中,较低的延伸温度可以提高霍乱弧菌多重PCR检测的灵敏度.[结论]通过对霍乱毒素多重PCR反应体系不同因素的优化,建立了稳定可靠的霍乱弧菌多重PCR检测平台.

    作者:杜联峰;杨泽;余妍;孙万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酪蛋白磷酸肽钙磷复合体对粘性放线菌生长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酪蛋白磷酸肽钙磷复合体(Casein phosphopeptide-Amorphic Calcium Phosphate,CPP-ACP)对粘性放线菌生长的影响,探讨CPP-ACP作为一种生物防龋制剂的可行性.[方法]将粘性放线菌ATCC19246在BHI培养基中厌氧培养,在实验组中加入不同浓度(0.5%~5.0%(W/V))的CPP-ACP溶液,厌氧培养48 h后采用噻唑蓝(MTT)比色分析法测定细菌浓度的吸光度A值(γ=550 nm).[结果]随CPP-ACP浓度的升高,粘性放线菌甲臜产物的二甲亚砜溶液的吸光度值降低,即粘性放线菌的活菌数减少(P<0.01).[结论]CPP-ACP对粘性放线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随CPP-ACP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

    作者:徐皑;刘兴容;李艳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年人群健康管理模式探讨

    中年期是人生健康的转折点,由于患病存在着潜伏性,因此,中年期也是干预的佳时期,这一时期的预防能够有效降低疾病在老年期的发病率.健康管理理念是针对个人或群体存在的潜在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检测、分析、评估和服务的一个完整过程.将健康管理理念运用到中年人群的健康指导上,建立起健康信息收集、健康需求分析评估、健康计划制定、促进计划实施的健康管理模式,对中年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健康干预,有助于促进中年人群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改善,提高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作者:马戈;王德斌;洪倩;刘鹏程;周楚;俞发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曲靖市健康人群白喉破伤风抗体水平调查

    [目的]了解人群免疫状况,为制定免疫策略、评价免疫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对曲靖市1 035人健康人群进行白喉破伤风疫苗免疫史、抗体水平调查.[结果]白喉和破伤风抗体总阳性率分别为59.18%和70.54%,抗体阳性率以1~2岁组高,16~20岁组低;白喉和破伤风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T)分别为1:17.92和1:23.2;不同年龄组、不同地区之间人群白喉和破伤风抗体阳性率和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曲靖市健康人群小年龄组白喉和破伤风抗体阳性率、GMT较高,但随着年龄增大,抗体水平呈下降趋势.[结论]不同地区免疫规划工作发展不平衡;今后应重视大年龄组人群的白破二联疫苗的加强免疫工作,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做好白侯、破伤风的防控工作.

    作者:速存芬;钱晏飞;钱瑞雨;徐文涛;陈磊;李梓娴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新疆某市吸毒人群血清KSHV感染调查分析

    [目的]初步探讨新疆某市吸毒人群血清KSHV感染特点.[方法]EUSA法检测血清KSHV潜伏期LANA1、溶解期ORF65、K8.1抗原抗体;利用X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结果]共检测223份吸毒者血清,吸毒人群主要以注射吸毒者为主(185/223,83%),KSHV阳性64份,KSHV血清阳性率为28.7%.统计分析显示,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以及吸毒年限与KSHV血清阳性率无关;吸毒方式、HIV-1感染与吸毒人群KSHV血清阳性率有相关性,是KSHV感染的危险因素,HIV-1感染对KSHV感染的OR为3.310(95%CI为1.116~9.814).[结论]KSHV普遍存在于该地区吸毒人群中,静脉注射吸毒、HIV-1可能是KSHV血清阳性率的独立危险因素,静脉注射吸毒可能是该人群KSHV传播的主要途径.

    作者:杨培荣;谭晓华;郭淑霞;杨磊;曾妍;付碧石;王林定;陈彬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