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攀;陈霞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患者愈合后肉芽增生阻塞气道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研究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呼吸科2008-2013年21例行气管切开切口愈合前后,经气管镜检查确诊气道肉芽增生阻塞气道患者,分析其原因和治疗预防措施.结果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医源性气管狭窄的常见原因多为肉芽组织增生和或瘢痕性狭窄,在拔管前后出现气道狭窄多见于切口部位的狭窄和气囊部位的狭窄,前者与患者年龄、术前插管及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导管频繁移位、手术操作方式不当、呼吸道反复感染以及是否合并糖尿病等有关.后者多见于气囊压力不当或长时间压迫造成局部气管粘膜的缺血、坏死以及瘢痕形成.结论 气管切开患者拔管应精心治疗护理,禁止粗暴操作,在术后应及时合理的应用抗生素、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糖尿病患者应监测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韩利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动脉狭窄(RAS)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00例患者的200支肾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血管造影检查,并对比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主肾动脉峰值流速(PRSV)、主肾动脉收缩早期加速度时间(AT)、主肾动脉阻力指数(RI)、主肾动脉狭窄处与腹主动脉峰值速度之比值(RAR)以及叶间肾动脉收缩早期加速度时间(AT)、收缩早期加速度(AC)、阻力指数(RI).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RAS的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97%.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一种安全、有效、可重复性的检查方法,在RAS诊断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张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对比性研究磁共振成像与X线检查对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4例,均经实验室及X线检查确诊,对所有患者进行MRI检查,观察滑膜炎、骨髓水肿、骨侵蚀性损害、关节积液及腱鞘炎情况.结果 X线检查确诊对象仅对骨侵蚀性损害及关节积液可显影,MRI对滑膜炎、骨髓水肿及腱鞘炎均显影,仅腱鞘炎检出率与X线组无差异P>0.05.结论 磁共振成像对类风湿关节炎早期症状具有诊断价值,但应与其它性质关节炎加以鉴别,必要时可通过综合方法辨别,以避免误诊、漏诊,延误佳治疗时机.
作者:杨玉萍;马坚;夏丽坤;朱丽明;张国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用于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54例60岁以上的下肢骨科手术的患者按照随机分配表的方式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试验组在手术过程中采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对照组采用普通的静脉全麻.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HR、SBP、DBP在麻醉后与插管时相比较均有所降低;对照组在插管时和手术中的HR明显增快;手术中与拔管时的HR、SBP、SDP明显高于麻醉后的;试验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完全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的时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用于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手术的临床效果优于普通的静脉全麻,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铭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系统评价内镜下扩张治疗与X线透视下扩张治疗用于食管及贲门的良恶性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3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50例食管及贲门的良恶性狭窄的患者,年龄30~65岁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在治疗时接受内镜下扩张治疗,对照组接受X线透视下扩张治疗,统计分析两种不同治疗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25例患者,一次放置支架成功24例,二次放置支架成功1例;对照组25例患者,一次放置支架成功22例,3例二次放置支架成功.在放置支架一次成功率方面,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二次放置支架后两组研究对象均放置成功,总的放置支架成功率为100%.结论 内镜下扩张治疗对于食管及贲门的良、恶性狭窄阳性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较X线透视下扩张治疗放置支架成功率要高,治疗后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康继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样82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均分为两组进行分析,即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而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予以氨溴索治疗.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总显效率为95.12%,与对照组的75.61%相比,存在临床差异性(P<0.05).结论 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卞河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全髋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伴髋关节高度屈曲强直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38髋强直性脊柱炎伴髋关节高度屈曲强直畸形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2~6年,评价术后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18.42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平均81.25分;屈伸活动度由术前平均36.3°提高至术后末次随访时的102.5°.结论 全髋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伴髋关节高度屈曲强直畸形近期疗效满意,显著改善了髋关节功能.
作者:宋进良;黄明辉;赵爱玲;李福;卢健;蔡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尤瑞克林与银杏叶对老年TIA患者认知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36例65岁以上TIA患者随机分为:尤瑞克林(观察组)和银杏叶(对照组),每组30例,疗程15 d.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于治疗前、治疗过程中第3、7、15d共4次评分,对认知功能进行评估,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3、5 d MM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5 d两组MME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尤瑞克林治疗老年TIA患者认知功能效果优于银杏叶.
作者:张娟;胡令一;郎学宝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对血管性痴呆以尼莫地平联合阿米三嗪-萝巴新进行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曾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血管性痴呆患者80例,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以脑复康进行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以尼莫地平联合阿米三嗪-萝巴新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在完成治疗之后,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均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观察组中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血管性痴呆以尼莫地平联合阿米三嗪-萝巴新进行治疗,可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高,并能够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明显改善,在临床医学上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一种理想方法,可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石建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分析经肛门局部切除低位早期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接诊的140例低位早期直肠癌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早期低位直肠癌,对照组采用传统经腹切除术治疗早期低位直肠癌,然后对比分析二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肿瘤大小以及肿瘤浸润的深度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t=22.7318,P<0.0001);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也短于对照组(t=8.6366,P<0.0001);观察组患者的VAS低于对照组(t=6.9614,P<0.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1.4%与5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x2=12.4444,P=0.0004);两组的局部复发人数相比无统计学差异(x2=0.2074,P=0.6488);两组患者的远处转移相比也无统计学差异(x2=0.6965,P=0.4040);两组患者的1年生存期,3年生存期,5年生存期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经肛门局部切除低位早期直肠癌创口小,可以减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并能减少患者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发病率,但需慎重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手术方式,若患者能经经肛门局部切除则尽量选择此法治疗低位早期直肠癌.
作者:刘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并分析纳洛酮与胞磷胆碱联合治疗重症脑梗死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自2012年2月-2014年4月收治的76例重症脑梗死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单纯胞磷胆碱治疗;试验组:应用纳洛酮联合胞磷胆碱治疗.结果 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1%(35/38),比较对照组与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纳洛酮与胞磷胆碱治疗重症脑梗死患者,其临床疗效显著,应广泛推广.
作者:石彪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乳酸、降钙素原(PCT)、CURB-65评分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的作用.方法 收集112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测定患者乳酸、PCT的水平,按不同的疾病严重程度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重症肺炎与非重症肺炎组,死亡组与生存组之间的差异,分析乳酸、PCT与CURB-65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重症肺炎患者乳酸、PCT及CURB-65评分均大于非重症患者(P<0.05);死亡组的乳酸、PCT及CURB-65评分均大于存活组(P<0.05);乳酸、PCT与CURB-65评分呈正相关(γ =0.746,P<0.05;γ=0.658,P<0.05).结论 乳酸、PCT及CURB-65对评估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具有一定的作用,乳酸、PCT升高提示患者的预后差.
作者:朱婉凌;王敏;王小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联合扩大肝切除治疗体会.方法 对我院扩大肝叶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研究.结果 左半肝和尾状叶切除患者为6例,右半肝和尾状叶切除切除8例,手术无死亡病例,1、2、3年后生存率分别为92%、71.4%、57.15%.结论 对肝门部胆管癌应持较积极的手术态度,肝叶切除是其根治性切除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胆管癌联合扩大肝叶切除可获得较好的远期存活率.
作者:杨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重点研究和探讨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总结有关治疗经验.方法 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和比较我院2008-2013年共对12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和溶栓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总结尿激酶静脉溶栓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更好的指导静脉溶栓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抢救中的运用.结果 本组血管再通103例,血管再通率为82.4%.有8例患者发生各类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6.4%.结论 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汪永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长春瑞滨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5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应用吉西他滨1000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长春瑞滨25 mg/m2静脉注射第1、8天,每21天重复.治疗至少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每周期评价毒副反应,21 d重复以上治疗,以WHO标准评价疗效和毒性.结果 35例患者CR 3例(8.57%),PP 17例(48.71%),SD 11例(31.43%),PD 4例(11.43%),RR 20例(57.14%),DCR 88.5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6.8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末梢神经毒性、消化道反应等.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长春瑞滨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控制.
作者:吕红琼;谢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与分析骶管麻醉在小儿腹部以下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行腹部以下手术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麻醉,试验组患儿采用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麻醉加骶管麻醉,观察与比较两组患儿经不同麻醉方式处理后的血压、心跳次数、血氧饱和度、呼吸次数、术后清醒时间、术后镇痛作用时间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患儿较对照组患儿的术后清醒时间较短,术后镇痛作用时间较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不同麻醉方式处理后出现尿潴留、喉痉挛的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患儿出现术中体动、呕吐及躁动的例数较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骶管麻醉的临床效果较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麻醉好,患儿呼吸平稳,术后麻醉持续时间短,清醒较快,可广泛用于小儿腹部以下的手术麻醉,值得在临床范围内广泛推广.
作者:王玉玲;邱郁群;陈艳;黄梅;王洁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同胎龄新生儿肺表面活性蛋白C(Sp-C)水平.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集的初生儿的外周血,不同胎龄早产儿的脐带血,羊水标本采集,胚胎胎龄不一.对这118份标本进行蛋白C含量的试验,了解不同胎龄的新生儿肺SP-C的变化.结果 SP-C的含量从25周开始就逐渐升高,新生儿出生时肺SP-C水平可达到(5.28±0.39) ng/L.结论 肺SP-C随着胚胎的成熟逐渐达到高峰,其在新生儿出生时达到极点,并且这也是新生儿肺成熟的标志.
作者:曾晓聪;叶永灿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影响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52例患者根据住院时间的长短分为A组(≤36h)和B组(>36 h),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感染部位、科室来源、平均动脉压、心率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乳酸水平、DIC发生率、MODS发生率和APACHE评分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FA评分、APACHE评分、DIC发生率、乳酸水平和MODS发生率是影响ICU住院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应加强对SOFA评分、APACHE评分、DIC发生率、乳酸水平和MODS发生率的监测,以期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逄莉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腔镜下甲状腺瘤切除术的方法及要点.方法 回顾总结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共37例经乳晕径路腔镜下甲状腺瘤切除术 结果 37例均成功手术,无1例中转,术后患者恢复快.结论 经乳晕径路腔镜下甲状腺瘤切除术安全可行,且美容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利华;邴运韬;余国政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对比观察微创旋切术同传统手术治疗乳腺良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因乳腺良性病变收治入院的患者142例,依据个人意愿随机分为采用微创旋切术的观察组(n=82)和采用传统手术切除的对照组(n=60),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愈合时间、美容效果、患者满意度、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者美容效果和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微创旋切术同传统手术在治疗乳腺良性病变上具有手术创伤小、美容效果好、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隽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