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吉西他滨联合长春瑞滨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临床疗效分析

吕红琼;谢玲

关键词:吉西他滨, 长春瑞滨, 转移性乳腺癌, 化疗
摘要: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长春瑞滨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5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应用吉西他滨1000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长春瑞滨25 mg/m2静脉注射第1、8天,每21天重复.治疗至少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每周期评价毒副反应,21 d重复以上治疗,以WHO标准评价疗效和毒性.结果 35例患者CR 3例(8.57%),PP 17例(48.71%),SD 11例(31.43%),PD 4例(11.43%),RR 20例(57.14%),DCR 88.5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6.8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末梢神经毒性、消化道反应等.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长春瑞滨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控制.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硬膜外与蛛网膜下腔镇痛在分娩镇痛第一产程应用的比较

    目的 探讨硬膜外给予0.1%的盐酸罗哌卡因和0.5μg/mL舒芬太尼和蛛网膜下腔持续泵注舒芬太尼应用与产程潜伏期对产程的不同影响.方法 选择单胎足月、ASA Ⅰ-Ⅱ,自愿要求分娩镇痛120名初产妇,将其随机分为蛛网膜下腔镇痛组(S组)和硬膜外镇痛组(E组),各60例.产妇有规律宫缩处于潜伏期(宫口0.5-2.5cm)行分娩镇痛,E组硬膜外间隙给予0.1%的盐酸罗哌卡因和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6mL,自控镇痛泵:0.1%的盐酸罗哌卡因200 mg和0.5μg/mL舒芬太尼100 μg混合液200 mL,背景输注速率6 mL/h,PCA 6 mL/次,锁定时间15 min.S组蛛网膜下腔导管注射舒芬太尼6μg,自控镇痛泵:舒芬太尼100μg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背景输注速率2mL/h,PCA 2 mL/次,锁定时间15 min.记录镇痛前、镇痛开始后3、5、10、15、60 min、宫口开大2-3 cm、宫口开全时(T(,-7)血压、心率变化和基线胎心率(FHR).观察与镇痛10 min时和宫口开全时行改艮Bromage分级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潜伏期时长,活跃期时长,第二产程时长,宫素使用剂量和新生儿1、3、5、10 min Apgar评分.结果 S组在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基线胎心率稳定性优于E组,缩短产程潜伏期和第二产程时长,瘙痒、下肢麻木、恶心、呕吐及产后硬膜外穿刺后头痛(PDPH)的发生情况较高,但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明显缩短产程活跃期时长(P<0.05).二组各6例产妇Bromage分级1级.在缩宫素使用剂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蛛网膜下腔给予舒芬太尼能够提供更平稳的血流动力学、缩短产程潜伏期和第二产程时长,硬膜外给予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明显缩短产程活跃期时长.

    作者:周威;刘书玉;张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加强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情绪状态的影响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对情绪状态的影响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接诊的100例冠心病患者,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皆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其中研究组患者加强健康教育,而对照组则不给予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及情绪状态变化.结果 研究组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94.00%,明显优于对照组60.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与抑郁状态皆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研究组改善更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加强冠心痛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并改善他们的焦虑与抑郁情绪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作者:赖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胃穿孔修补术与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胃穿孔修补术与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科2009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68例急性胃穿孔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行胃大部切除术,观察组则行胃穿孔修补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术后并发症较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穿孔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疗效优于胃大部切除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华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流中的合理应用

    目的 了解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流中的合理用药.方法 400例无痛人工流产患者,随机抽样以丙泊酚为主要麻醉药,辅以芬太尼、舒芬太尼、布托啡诺,并将其分为四组:A组芬太尼加丙泊酚(芬太尼用量为0.6μg/kg),B组布托啡诺加丙泊酚(布托啡诺用量为6μg/kg),C组舒芬太尼加丙泊酚(舒芬太尼用量为1μg/kg),D组舒芬太尼加丙泊酚(舒芬太尼用量为0.5μg/kg)[1].A、B组丙泊酚用量为1.5 mg/kg,C组丙泊酚用量为0.7 mg/kg,D组丙泊酚用量为1mg/kg.观察呼吸抑制、心率下降、肢体活动、呕吐、术后疼痛、苏醒时间及术后知晓情况.统计不良反应出现率,寻找较好的治疗方案.结果 A、B、C组患者麻醉效果差异性不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三组患者出现呼吸循环抑制几率均明显高于D组患者,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且A、B、C组不良反应出现率明显高于D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组出现呼吸、循环抑制较少,术后清醒时间较短,有较好的术后镇痛.

    作者:李荣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动脉狭窄(RAS)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00例患者的200支肾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血管造影检查,并对比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主肾动脉峰值流速(PRSV)、主肾动脉收缩早期加速度时间(AT)、主肾动脉阻力指数(RI)、主肾动脉狭窄处与腹主动脉峰值速度之比值(RAR)以及叶间肾动脉收缩早期加速度时间(AT)、收缩早期加速度(AC)、阻力指数(RI).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RAS的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97%.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一种安全、有效、可重复性的检查方法,在RAS诊断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张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5例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探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时采用芪苈强心胶囊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给予两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抗心衰治疗,同时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芪苈强心胶囊进行治疗,两组治疗均以4周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4周的治疗后观察到,治疗组总有效率(87.2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同时在心功能改善方面治疗组在治疗前后心功能的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心功能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苈强心胶囊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疗效较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衰症状.

    作者:郑茜;杨东伟;张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C-反应蛋白检测在细菌性感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目的 探讨分析C-反应蛋白检测在细菌性感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2014年来我院检验科进行检验的细菌性感染疾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两组别人群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观察测定结果,并ROC曲线计算出C-反应蛋白的Cutoff值,计算C-反应蛋白检测在细菌性感染疾病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结果 患者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浓度和健康人之间有显著差异,C-反应蛋白的Cutoff值为0.8 mg/L,敏感度82%,特异度70%,诊断符合率78.7%.结论 C-反应蛋白检测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菌性感染疾病诊断方法,特异度高,诊断符合率高.

    作者:吕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深圳男性甲亢患者治疗前后骨生化指标和骨密度的变化研究

    目的 探究深圳地区男性甲亢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的骨生化指标和骨密度的变化.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男性甲状腺患者50例,将其分组,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测定治疗前后的骨生化指标值和骨密度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患者FT3、FT4的值与其他骨生化指有相关性,TSH的值与其他骨生化指标无相关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值比较,骨密度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即FT3、FT4可以在治疗中检出这两个指标预期其他相关骨生化指标的变化趋势,甲亢治疗加用钙剂必要性不大,预防甲亢导致的骨质疏松还需要补充其他种娄的矿物盾.

    作者:高志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观察

    目的 对比分析CAG方案与MA方案用于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近年来收治的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60例,年龄59~78岁,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30例.试验组在治疗时接受CAG方案,对照组接受MA方案.观察及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在60例患者中,CAG方案总有效率93.34%,MA方案总有效率为83.33%.经,检验两两比较,CAG方案的有效率均高于单独用MA方案,P值为0.009.结论 CAG方案对于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较MA方案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好.

    作者:徐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儿童急性荨麻疹7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荨麻疹的临床表现及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荨麻疹患儿78例,对这7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 有51.5%的患儿由于上呼吸道感到导致出现急性荨麻疹,38.5%的患儿由于扁桃体感染,12.8%的患儿由于肺炎感染,10.4%的患儿由于中耳炎感染导致急性荨麻疹.78例患儿经过临床治疗,显效42例,占临床总人数的53.8%,有效31例,占临床总人数的39.7%,无效5例,占临床总人数的6.4%,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6%.结论 急性荨麻疹主要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感染,肺炎感染以及中耳炎感染所致,因此,需要采用抗过敏、抗感染药物联合使用,能够提高治疗的效果.

    作者:连旭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磁共振成像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 对比性研究磁共振成像与X线检查对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4例,均经实验室及X线检查确诊,对所有患者进行MRI检查,观察滑膜炎、骨髓水肿、骨侵蚀性损害、关节积液及腱鞘炎情况.结果 X线检查确诊对象仅对骨侵蚀性损害及关节积液可显影,MRI对滑膜炎、骨髓水肿及腱鞘炎均显影,仅腱鞘炎检出率与X线组无差异P>0.05.结论 磁共振成像对类风湿关节炎早期症状具有诊断价值,但应与其它性质关节炎加以鉴别,必要时可通过综合方法辨别,以避免误诊、漏诊,延误佳治疗时机.

    作者:杨玉萍;马坚;夏丽坤;朱丽明;张国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不同胎龄新生儿肺表面活性蛋白C水平初步调查

    目的 探讨不同胎龄新生儿肺表面活性蛋白C(Sp-C)水平.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集的初生儿的外周血,不同胎龄早产儿的脐带血,羊水标本采集,胚胎胎龄不一.对这118份标本进行蛋白C含量的试验,了解不同胎龄的新生儿肺SP-C的变化.结果 SP-C的含量从25周开始就逐渐升高,新生儿出生时肺SP-C水平可达到(5.28±0.39) ng/L.结论 肺SP-C随着胚胎的成熟逐渐达到高峰,其在新生儿出生时达到极点,并且这也是新生儿肺成熟的标志.

    作者:曾晓聪;叶永灿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术后早期常规护理配合心理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术后早期常规护理配合心理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诊治的颅脑损伤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1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包括病情观察、并发痘预防、皮肤和口腔护理等等,试验组患者术后早期常规护理配合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和抑郁程度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和抑郁程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护理后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早期常规护理配合心理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童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皮肤磨削术联合5%咪喹莫特治疗面部光线性角化病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皮肤磨削术联合5%咪喹莫特治疗面部光线性角化病临床疗效.方法 64例光线性角化病均经组织病理学确诊.治疗组采用皮肤磨削术联合5%咪喹莫特治疗面部光线性角化病;对照组单纯外用5%咪喹莫特治疗面部光线性角化病.结果 治疗组有27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皮肤磨削术联合5%咪喹莫特治疗面部光线性角化病疗效确切,方法简单,患者耐受性好,很好的保持患者美容,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作者:赵军磊;轩俊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临床探析

    目的 探讨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患者应用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组76例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前侧入路治疗;治疗组采用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79.95%),且差异统计表明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患者应用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效果显著,具有重要临床研究意义.

    作者:钟立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腹腔镜技术治疗阑尾炎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治疗阑尾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部分阑尾炎患者行腹腔镜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我院行传统开腹术治疗的阑尾炎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并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离床时间等.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方面相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离床时间、住院时间、进食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腹腔镜技术治疗阑尾炎具有下地时间早,住院时间短,进食时间早,肠蠕动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中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穿刺前是否使用适量肝素对桡动脉穿刺成功率的研究

    目的 研究桡动脉穿刺前经静脉给予适量普通肝素和不给予肝素对桡动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研究共入选106例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A组53例,均于穿刺前经术者评估出血风险后拟定普通肝素剂量,由护士经静脉输液通道注射,并由穿刺经验成熟的医师行桡动脉穿刺,B组53例,所有患者桡动脉穿刺由同一医师执行,穿刺前均不给予肝素,拟穿刺成功后再经桡动脉鞘侧管给予适量普通肝素.结果 A组患者全部穿刺成功,B组有6例患者未能穿刺成功,后改为A组方法后均穿刺成功.手术期间,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出血、血栓及严重不良心血管病事件(MACE)发生.结论 桡动脉穿刺前给予适量普通肝素与拟穿刺成功后才给予适量肝素相比,穿刺成功率更高.

    作者:周兵;丁永广;李兵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自制大型柳叶刀治疗乳腺癌141例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乳腺术后皮瓣坏死等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收集龙岗妇幼保健院2006年1月-2013年2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141例,其中61例使用自制大柳叶刀(A组),80例使用电刀(B组),统计出现皮瓣坏死、手术时间的长短及出血量.结果 自制大柳叶刀组出现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及手术时间均小于电刀组(P<0.05),出血量及拔去引流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制大柳叶刀治疗有助于减少皮瓣坏死等并发症.

    作者:卢雨前;江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DFA联合型特异IgG及IgM抗体检测对生殖器疱疹实验室诊断的作用分析

    目的 研究DFA联合型特异IgG及IgM抗体检测对生殖器疱疹实验室诊断的实际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2013年间收集到的疱液及分泌物样本共1363例,对其实验室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 DFA联合型特异IgG及IgM抗体检测对生殖器疱疹实验室诊断的效果符合临床需要.

    作者:徐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尼莫地平联合阿米三嗪-萝巴新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对血管性痴呆以尼莫地平联合阿米三嗪-萝巴新进行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曾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血管性痴呆患者80例,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以脑复康进行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以尼莫地平联合阿米三嗪-萝巴新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在完成治疗之后,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均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观察组中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血管性痴呆以尼莫地平联合阿米三嗪-萝巴新进行治疗,可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高,并能够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明显改善,在临床医学上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一种理想方法,可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石建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