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益胃活血方治疗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陶剑;奚美娟;张平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络瘀阻证, 益胃活血方
摘要:目的 探讨益胃活血方治疗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符合纳入标准的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4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治疗组口服益胃活血方,对照组口服叶酸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及病理组织学评分.结果 治疗组口服益胃活血方后对胃脘疼痛、胀满等主要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嗳气、反酸,纳差、乏力等症状积分均有所下降,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0%,高于对照组的82.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萎缩、肠上皮化生等病理组织学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积分降低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胃活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改善胃粘膜萎缩、肠化等病理结果.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盐酸氨溴索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甲状腺术后咳痰困难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甲状腺术后咳痰困难疗效.方法 将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甲状腺术后咳痰困难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盐酸氨溴索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再给予有效拍背,对照组给予庆大霉素糜蛋白酶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同样给予有效拍背,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咳痰困难症状缓解时间为(38.02±14.12)h,短于对照组(47.21±14.9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氨溴索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可缩短术后咳痰困难时间,促进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许雪花;刘华之;张凤英;陈敏;刘子由;杜志明;曾容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肝细胞肝癌CT图像纹理分析分割技术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机器自动分割肝癌CT图像纹理特征的可行性.方法 用强度、纹理、形状和边缘的图像特征来描述分割的情况,计算从操作者分割提取的特征与机器分割的相关性,测量不同操作者分割CT图像与机器分割CT图像的一致性.结果操作者在选择不同层面时并不一致.操作者的分割结果也并非重叠.每个机器分割与其操作者手动分割的平均重叠程度与两个操作者之间的重叠程度相当(74%vs 69%).机器分割与操作者手动分割组内相关性(ICC)结果表示纹理和强度特征是显著的,边缘和形状特征小.结论 本研究通过在每个操作者分割的大圆来确定机器自动分割,从而有助于临床中可以更快、更准确的对 CT 图像进行分割.

    作者:王戚玲;汪兵;利玉林;成官迅;向子云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联合运用PBL和LBL教学模式在神经内科临床规培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研究PBL联合LBL教学模式在神经内科临床规培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2月我院神经内科临床规培学员10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名.对照组采用PBL教学法,研究组采用PBL联合LBL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员培训结束后的考核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结果 研究组实践考试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提高自学能力、逻辑思维、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其他动手能力方面,研究组赞成比例高于PB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提高学习兴趣、归纳分析方面,两组学员赞成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神经内科临床规培教学中,特别是在具有较长时间的学习实践的规培学员的教学中,联合运用PBL和LBL教学模式,临床价值高,更能培育出优秀的临床医师.

    作者:李培育;金玉玲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不同剂量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90例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依据使用药物剂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剂量70 mg/kg,观察组给予100 mg/kg,对比两组患儿用药后5 h、10 h、20 h、40 h MAP、FiO2,PCO2、OI、PO2、通气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用药后5 h、10 h、20 h、40 h MAP、Fi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CO2、OI均低于对照组,PO2高于对照组,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9%,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采用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剂量应满足100 mg/kg,可有效缩短通气时间,改善肺顺应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安全性良好.

    作者:邢轶维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中医外治法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中医外治法对食管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62例食管癌患者,术后按住院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除常规治疗,手术后第1天开始实施中医外治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情况、腹胀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28.51±5.58)h、首次排气时间(42.60±14.68)h、首次排便时间(69.93±19.45)h,对照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33.40±9.76)h、首次排气时间(70.14±18.03)h、首次排便时间(115.47±22.55)h,三项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腹胀发生率9.67%,低于对照组的4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外治法能有效促进术后肠蠕动的恢复,预防术后腹胀的发生,改善食管癌术后胃肠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惊涛;邓强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致单侧下肢肿胀2例

    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angiomatoid fibrous histiocytoma,AFH)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软组织肿瘤,临床表现多为局部的单发或多发结节.我科于2014 年 10 月~2017 年 5 月收治 2 例,均以单侧下肢肿胀为首发症状,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1 女性,8 岁,因左下肢肿胀 4 个月入院.查体:双下肢感觉运动正常,双下肢不对称,左侧肿胀,小腿明显,非指凹性,皮色正常,皮温不高,无浅表怒张静脉,Neuhoff 征(-).双侧下肢髌骨上、下缘10 cm 肢体周径差,分别为 3.0 cm、4.5 cm,左大腿中段内侧隐约扪及约 3.0 cm×2.0 cm 大小肿块,质地中,边界尚清,无压痛,活动欠佳.下肢 CTV 检查示(见图 1):左侧中段股静脉旁软组织肿块,相应股静脉明显受压变窄.全麻行肿瘤切除术,术中探查见肿瘤大小约 3.0 cm×2.0 cm×2.0 cm,质地韧,边界尚清,位于股浅动静脉之间,完全包绕股浅动脉(见图2a),部分包绕股浅静脉(见图 2b).肝素化后阻断股浅动静脉,游离肿块,发现肿瘤与股浅动脉之间有间隙易剥离,但瘤体侵及股静脉内侧壁不易分离(见图2c),连同部分静脉壁一同切除肿块,取同侧大隐静脉修剪行股静脉壁补片修补.术后病理示(见图 3):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免疫组化:瘤细胞Desmin(+)、GFAP(+)、EMA(小灶区+).术后 6 个月随访,左下肢肿胀轻,复查 CTV 示(见图 4):左下肢深静脉通畅无狭窄.

    作者:井元虎;陈兆雷;孙元;徐淼;魏润泽;章杰;张喜成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癌因性疲乏相关治疗研究进展

    癌因性疲乏是临床上癌症患者为常见的伴随症状,它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导致患者癌症治疗中断,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CRF的病因及机制较为复杂,国外许多学者认为,CRF的发生可能与贫血、肥胖、肿瘤类型、失眠、炎性细胞因子,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等有关.针对CRF患者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本文对CRF的相关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指导.

    作者:田新学;孙倩倩;赵可雷;王颖;苗战会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藏毛窦疾病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藏毛窦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1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2例经历手术的藏毛窦疾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42例藏毛窦疾病患者均反复发作骶尾部感染,仅14例在瘘口内发现毛发.42例均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为异物炎性肉芽肿,随访时间3~9年,均无复发.结论 藏毛窦疾病容易误诊,手术彻底切除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作者:黄韬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一次性乳牙根管治疗术治疗乳牙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一次性乳牙根管治疗术治疗乳牙、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30例乳牙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根管治疗,观察组采用一次性乳牙根管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成功率、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成功率为93.85%,高于对照组的78.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疼痛程度及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2%,低于对照组的12.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次性乳牙根管治疗术治疗乳牙、牙髓病及根尖周病,临床效果显著,可缓解患儿的疼痛感,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阙禧韬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引发的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 对照研究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行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1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有创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观察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通气时间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动脉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气指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ICU入住时间短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PIC窗为切换点采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可缩短有创通气时间,显著改善动脉血气指标,降低病死率.

    作者:赵志国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某基层医院手术室手术间使用率与人力资源配置的临床研究

    目的 通过对手术间使用率与人力资源配置的现况调查,分析其原因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促进手术室资源的合理使用.方法 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统计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相关数据:开放手术间数,手术间平均开放时间,手术间日使用率,护士平均日工作量,日均手术量,人均超劳工作量,人力资源数,第一台手术预计时间开台比例,手术周转时间,护士幸福指数、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等,结合手术室实际运行情况、手术需求评估手术室实际所需配备相应人力资源,再对实施人力配置计划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做出分析.结果 人力资源配置计划实施后,人力资源得到更大优化,人均超劳工作量减少到2016年度的15.19%,手术延迟比例下降16.65%,连台手术平均周转时间缩短(14.88±4.82)min,手术间手术使用率较前提高7.31%,护士幸福指数提高了(2.22±1.01)分,手术医生、患者对手术室的满意度分别增加了9.82%、14.70%.结论 针对手术间使用率与人力资源配置的现况,采取相对应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措施,是提高手术间使用率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咏梅;王玲;周绍莲;罗亚丽;章艳枝;万利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治疗脑卒中继发性癫痫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索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在脑卒中继发性癫痫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所收治的100例脑卒中继发性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的患者给予口服丙戊酸钠基础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给予拉莫三嗪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脑电图变化进行统计对比;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8.00%,低于实验组9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患者在治疗1年后的痫样放电水平为(7.2±3.5)/180 s,对照组中患者的在治疗1年后的痫样放电水平为(12.3±6.5)/180 s;实验组中患者在治疗1年后的累及导联数水平为(3.3±2.2)/180 s,对照组中患者的在治疗1年后的累及导联数水平为(5.4±3.8)/180 s.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中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继发性癫痫中应用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癫痫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胡青婷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某三级甲等综合型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策略探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我国基础研究领域高层次的基金,它具有资助强度大、申报门槛低、学科覆盖面广、评审公平、公正、公开和管理机制科学规范等特点,对医院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核心竞争力培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获资助情况已成为衡量一个医院科研实力的重要指标,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医院的医学创新能力和医疗技术水平.本文对我院2011年~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及获资助情况进行了分阶段汇总分析,结合科研管理工作实践,探讨所实施的基金管理策略对科研工作开展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和不足之处,以期在今后的申报工作中,继续完善管理策略,为进一步提高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数和立项率奠定基础.

    作者:潘晓辉;李蓉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重组人尿激酶原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目的 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的效果及可能引发的并发症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孝义市人民医院2016年12月~2018年3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共80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者设定为观察组,给予尿激酶治疗者设定为对照组,每组40例.ST段回落≥50%的发生率、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率、治疗2 h、24 h后纤溶酶、纤溶酶原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分析.结果 观察组ST段回落≥50%的发生率为92.50%,观察组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率为87.50%,对照组分别为65.00%、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h、24 h观察组纤溶酶、纤溶酶原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可有效提升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率,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宋俊燕;张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HPLC法测定注射用泮托拉唑钠中EDTA-2Na的含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注射用泮托拉唑钠中EDTA-2Na的含量.方法 选择固定相为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直径为5μm),尺寸为250 mm×4.6 mm色谱柱,以乙腈-磷酸盐缓冲液(15:85,v/v,用磷酸调节pH至2.5±0.1)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5 nm,柱温为35℃.结果 EDTA-2Na浓度在2.0~32.0μg/ml范围内线性方程为A=2.317×104C-1.235×103(r=0.9998),EDTA-2Na的平均回收率为100.40%,RSD为0.92%(n=9).结论 本方法简便、可靠、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注射用泮托拉唑钠中EDTA-2Na的含量.

    作者:赵杰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中升本老年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探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中升本老年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结合中升本学生专业技能的优势和特点,进行课程设置优化.该模式的构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是一种适合中升本学生特点的护理实验教学模式.

    作者:毛智慧;孙晓婷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手术室护士腹腔镜手术空间管理能力的培训

    目的 研究手术室护士腹腔镜手术空间管理能力的培训的意义.方法 对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24名手术室护士进行腹腔镜手术空间管理能力培训,比较培训前后手术室护士腹腔镜手术空间管理水平、腹腔镜手术配合满意度.结果培训后护士空间管理能力评分为(94.18±1.20)分,高于培训前的(87.02±2.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手术准备时间(24.70±3.11)min,短于培训前的(32.01±2.8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手术配合满意度(88.90±2.56)分,低于培训后的(95.01±2.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手术室护士开展腹腔镜手术空间管理能力培训,可提高腹腔镜手术空间管理能力,促进腹腔镜手术的配合,进一步提高医患满意度.

    作者:蒙婷婷;陈幼琼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 探究胃肠道恶性肿瘤老年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情况,为今后治疗提供可靠经验,以降低肺部感染率.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6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150例,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造成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结果 发生肺部感染32例,感染率为21.33%,所有肺部感染患者均检出病原菌阳性.经过对比相关指标发现,较长的卧床时间(OR=1.357,P<0.05)、较长的胃管留置时间(OR=1.028,P<0.05)、较长的气管插管时间(OR=1.923,P<0.05),是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胃肠恶性肿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卧床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和气管插管时间等,为降低感染发生率,应加强相关的监测和预防.

    作者:丁保锋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医用臭氧在疼痛治疗的应用

    随着医用臭氧的作用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其在疼痛疾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颈、腰椎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肌筋膜炎、腱鞘炎等疼痛性疾病.本文针对其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周广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幽门螺杆菌抗体、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等联合检测在体检人群胃疾病筛查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分析幽门螺杆菌抗体、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Ⅰ、Ⅱ及PGR联合检测在体检人群胃疾病筛查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来我院体检中心选择同时包含胃镜、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及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查项目的受检者271例,分为经胃镜检查(部分行活检病理)证实的胃溃疡组49例,萎缩性胃炎组86例,癌前病变和胃癌组36例,经胃镜检查无胃疾病或仅有浅表性胃炎的对照组100例.采用放免技术测定体检人群血清中幽门螺杆菌抗体、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Ⅰ、Ⅱ及其比值,同时行胃镜检查,胃镜下活检的病例均以病理诊断为准,对血清学、胃镜以及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组患者的五项指标中PGⅠ、PGR均低于其他各组,G-17水平、Hp-Ab阳性率均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萎缩性胃炎组的G-17水平低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组中G-17和Hp-Ab阳性率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抗体、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Ⅰ、Ⅱ及PGR的阳性率与胃疾病不同种类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其联合检测在体检人群胃疾病的筛查、鉴别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茅溢恒 刊期: 2018年第11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