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康忠
目的 了解益气温阳为主的中药治疗慢性舒张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5年10月~2017年7月在天津市和平区中医医院就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温阳类中药加减治疗.收集治疗前和治疗后超声心动、NYHA分级、E/A值、BNP值、心律失常患者数、6 min步行试验结果、心衰生活质量评分、中医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6 min步行试验、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中医临床疗效方面均优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6 min步行试验、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中医临床疗效分别为(355.52±65.03)s、(67.02±8.91)分、61.22%,优于对照组的(388.51±66.32)s、(63.14±9.33)、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左室大小、左室射血分数等方面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益气温阳类中药治疗慢性舒张性心衰可以协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运动耐力,提高疗效.
作者:曹云;李树茂;裘冬;张耀巍;徐丽;李佳莘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2017年所分离肠杆菌科细菌在临床标本中的分布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菌株来源于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临床送检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肠杆菌科细菌1054株.剔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的重复菌株.用西门子的MicroScan WalkAway96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测试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K-B纸片扩散法作为药敏补充实验,依照CLSI制定的新的判断标准判断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2017年分离出的肠杆菌科细菌1054株,主要来源于痰液标本和中段尿标本,分别占39.85%和31.03%;分离率高的是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39.94%和35.67%;其次是奇异变形杆菌和阴沟肠杆菌,分别占6.83%和5.79%;肺炎克雷伯菌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38.24%和39.43%,敏感率均为59.86%;奇异变形杆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高于美罗培南.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为45.84%,大肠埃希菌45.74%,奇异变形杆菌为45.83%.结论我院2017年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中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细菌的耐药问题日趋严重,医院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尹利娟;杨振华;杨乐园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痤疮是发生于毛囊和皮脂腺的慢性炎症,育龄期妇女多发,且与女性月经密切相关,症状常随月经周期发生规律性变化,部分女性患者伴有月经失调等妇科疾患,提示痤疮的发生与内分泌紊乱有关.因此在治疗女性月经相关性痤疮时,结合月经周期生理变化特点,运用中药人工周期疗法,能从根本上调整患者紊乱的内分泌,标本兼治,从而打破反复发作的怪圈,疗效显著,远期疗效可靠.
作者:杨立;李海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心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心内科收治的126例诊断为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在常规诊疗基础上给予常规剂量的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院内诊疗基础上应用大剂量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及炎症因子变化情况及治疗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分级中Ⅰ级、Ⅱ级患者数分别为15例和32例,优于治疗前的0例和24例以及对照组的10例和2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对照组治疗后心功能分级也得到了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治疗后IL-6、TNF-α及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但观察组各指标下降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大剂量应用瑞舒伐他汀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且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
作者:赵殿儒;祁景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尿β2微球蛋白(β2-MG)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抽取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设为观察组,按照病程的长短划分为观察组A(病程<5年)和观察组B(病程≥5年),另选同期100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Cys-C和β2-MG水平.结果 观察组中的Cys-C阳性检出率为87.00%,β2-MG阳性检出率为83.00%,对照组中这两项指标的阳性检出率均为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A和观察组B中血清Cys-C水平为(1.19±0.24)mg/L和(1.45±0.34)mg/L,β2-MG水平分别为(0.39±0.09)mg/L和(0.79±0.17)mg/L;对照组中的血清Cys-C水平为(0.84±0.16)mg/L,β2-MG水平为(0.13±0.02)mg/L;观察组血清Cys-C和β2-M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且观察组B血清Cys-C和β2-MG水平高于观察组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血清胱抑素C、尿β2微球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损害早期诊断中具有指导意义和临床价值.
作者:郑莹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短期内撤机拔管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AECOPD伴呼吸衰竭并经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成功撤机拔管的患者总共34例.入选患者根据有创机械通气的时间分为两组,即通气时间≤3 d组及通气时间>3 d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入科时的病程、APACHEⅡ评分、白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乳酸等指标.将所有的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之间的性别、年龄、病程及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而通气时间≤3 d组患者血清白蛋白<30 g/L、血红蛋白<130 g/L患者数均少于通气时间>3 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入科时红细胞分布宽度、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通气时间≤3 d组患者血乳酸>2 mmol/L患者数少于通气时间>3 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入科时血乳酸水平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3 d独立的危险因素(<0.05).结论 白蛋白、血红蛋白、乳酸均是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短期内撤机拔管的影响因素,其中患者入科时的血乳酸水平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3d独立的危险因素,积极干预处理影响因素,对患者尽早撤机拔管有重要意义.
作者:丁慧强;杨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乌司他丁和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6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使用乌司他丁治疗.记录两组患者上腹部压痛缓解时间、腹痛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IL-6、IL-8、IL-10、TNF-α改善水平,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上腹部压痛缓解时间、腹痛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的IL-6、IL-8、IL-10、TNF-α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应用乌司他丁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可有效改善各项炎症介质,缩短各项指标和症状的改善时间,临床应用可行性高.
作者:刘云;于洪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HPV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性,提供防治宫颈癌的思路.方法 以2012年1月~2017年12月送检到浙江迪安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433447例宫颈病变标本为研究对象,同时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和薄层液基细胞学(TCT),并分析HPV基因亚型分布及年龄分布.结果 HPV阳性率为12.51%,其中单一高危HPV阳性率为9.28%,单一低危HPV阳性率为1.22%.HPV亚型阳性率高的是16型2.09%、58型1.82%、52型1.61%.TCT阳性检出率是5.69%,其中ASC-US3.91%、LSIL1.21%、ASC-H0.32%、HSIL及以上0.23%、AGC 0.02%.HPV发病率高的年龄段是41~50岁,阳性率为5.54%,与其它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HPV亚型中16、52及58感染率高,同时具有明显年龄特征.HPV感染可引起一系列的宫颈病变,防治重点应针对高危HPV感染的人群.
作者:朱军;张振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夜班急诊血常规、生化、血气及凝血四项的结果回报流程中各阶段所需时间,做好检验科质量持续性改进.方法 记录2018年8月3日~22日我院连续20次夜班临床医师急诊项目申请时间、 检验科样本接收时间及检验报告审核时间,计算项目申请至样本接收时间(TAT-T1)、样本接收至报告审核时间(TAT-T2)及项目申请至报告审核时间(TAT-T总).结果 共统计732份急诊样本,其中血常规231份,生化299份,血气109份,凝血四项93份.①血常规TAT-T1、TAT-T2、TAT-T总分别为(138.82±125.80)min、(24.80±20.91)min、(163.81±128.43)min;②生化TAT-T1、TAT-T2、TAT-T总分别为(150.71±125.94)min、(48.23±16.72)min、(198.93±124.86)min;③血气TAT-T1、TAT-T2、TAT-T总分别为(109.76±98.91)min、(22.32±19.90)min、(132.02±98.32)min;④凝血四项TAT-T1、TAT-T2、TAT-T总分别为(114.42±86.80)min、(46.21±25.91)min、(160.60±90.81)min;⑤其中TAT-T2占用了TAT流程中所需时间的21.72%,而TAT-T1占78.33%.结论 TAT整个流程时间较长,TAT-T2是TAT中的核心阶段,占流程中所需时间的1/5左右,而TAT-T1却占用了整个流程4/5左右的时间.检验科TAT持续性改进除了加强值班人员责任心、工作方式的调整外,临床科室、护工组和检验科之间只有相互协调,相互改进,才能在持续性质量改进工作中,达到真正的质量改进.
作者:张天臣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非糖尿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术前、术中、术后进入ICU血糖与血乳酸的变化趋势,探讨血糖与血乳酸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7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外科50例择期行Off-Pump CABG的非糖尿病患者资料进行研究,观察术前血糖及血乳酸水平,分别为术前、 术中1 h、2 h和术后在ICU 1、2、4、6、12、24、48 h各时间点的血乳酸及血糖水平并作趋势分析.结果 患者随着手术及进入ICU时间的延长血乳酸水平均有增高趋势,血糖、血乳酸都有先升高到再次恢复正常的过程,并于进入ICU 4 h到达高值;同时观察到血乳酸值与血糖值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通过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血糖与乳酸的相关系数为0.350,单侧=0.001,证明两个变量间有直线相关关系.结论 积极控制Off-Pump CABG围手术期的血糖,能够减少高乳酸血症的发生,对于患者积极恢复及预后有积极意义.
作者:胡坤其;冯增斌;邓玉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当代大学生对艾滋病和性知识的了解程度,对建立科学有效多元化的高校艾滋防范健康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以自愿无记名的方式,对河南某医学高校大一至大四各个年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86份,回收率97.20%,有效问卷480份,有效率96.00%.结果 医学生艾滋病相关防范知识普及率达91.67%,52.67%学生认为艾滋病和不正当性行为密切相关,93.96%学生认为在学校开展相关知识普及教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医学生的性开放性比非医学生高21.90%;78.79%的学生认为性行为在情感的交流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91.91%的学生表示可以接受性行为的话题,并期望开设性教育课程.结论 医学生对艾滋病了解程度相对较深,防范意识较普通大学生较强,但仍存在不足.
作者:雷月坤;刘玲霞;惠婉芮;沈世奇;常艳豆;白萌萌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和开腹脾切除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57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30例采用腹腔镜脾切除断流术治疗,开腹组27例采用开腹脾切除断流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排气时间、术后肝功能分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结果 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187.56±27.43)min vs(153.82±45.19)min],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320.85±158.65)ml vs(430.25±202.16)ml]、术后腹腔引流量[(780.65±235.43)ml vs(1225.45±189.35)ml]和住院时间[(7.55±3.25)d vs(10.57±4.37)d]均低于开腹组,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16.67%vs 25.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分级和住院总费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断流术安全可行,其近期临床效果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具有微创手术的优越性.
作者:王翔翔;刘明忠;杨中秋;张兴雕;刘洪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中应用罗哌卡因、布比卡因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10例行剖宫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分组的方式分为罗哌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每组55例.罗哌卡因组采取罗哌卡因单次腰麻,布比卡因组采取布比卡因单次腰麻,对比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罗哌卡因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达到高阻滞平面时间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73.01±14.13)s、(6.72±1.14)min和(2.64±0.63)min,均慢于布比卡因组的(59.10±8.06)s、(5.51±1.42)min和(2.12±0.44)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罗哌卡因组的运动完全恢复时间为(2.12±0.43)h,快于布比卡因组的(2.61±0.53)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布比卡因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高于罗哌卡因组的2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中,较之于布比卡因,应用罗哌卡因的临床效果更为确切,患者的运动完全恢复时间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作者:姜栋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皮角(cutaneous horns)是一种临床上较少见的角质增生性皮肤病,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更为常见,男性发病率多于女性.皮角多数发生在头皮、面部、颈部、前臂和手臂上,偶尔也会发生在眼睑、躯干、阴茎等部位,特别是那些皮肤长期暴露在阳光下的老年人更为常见[1].解放军第九二四医院皮肤美容科于2018年7月诊治右小指近端指间关节处皮角1例,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艳芳;刘文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六因条辨》中指出黄连温胆汤可用于治疗胆失清净、痰热内扰之证.临证上可应用于失眠、心悸、胃痞等属痰热内郁,气机失调者.临床上,心悸是心律失常的常见症状,而痰热型心悸是临床较常见心律失常证型之一,且痰热常与血瘀相结合,从而形成痰热瘀血共同致病的情况.本文主要探讨黄连温胆汤治疗心律失常型心悸病的临床作用.
作者:郑勇斌;熊尚全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在肥胖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5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门诊确诊为慢性牙周炎患者15例设为NP组,另选取同期慢性牙周炎伴肥胖患者15例设为FP组.收集两组患者外周血样本并记录牙周PD、CAL,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样本中的IL-6、IL-18的表达水平,分析两组间指标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FP组血清中IL-6、IL-18分别为(9.16±2.35)pg/ml、(325.22±98.67)pg/ml,其表达水平分别高于NP组的(6.15±2.06)pg/ml和(241.52±78.8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FP组中PD与血清中IL-6、IL-18呈高度正相关(=0.894,<0.01;=0.819,<0.01);CAL与血清中IL-6、IL-18呈正相关(=0.885,<0.01,=0.828,<0.01);NP组中PD与血清中IL-6、IL-18也有正相关关系(=0.842,<0.01,=0.728,<0.01);CAL与血清中IL-6、IL-18呈正相关(=0.884,<0.01,=0.707,<0.01).结论 肥胖状态所导致的外周血中IL-6、IL-18水平的升高与CP的发生发展存在着密切联系.
作者:褚福行;李珊珊;李思琪;李维善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本文根据流感病例数据管理的需求,设计了基于Access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方便实现录入和存储关于流感病例的信息,并对处方、药品使用情况、流感病毒的种类和患者症状的关系等进行逻辑分析、设计了查询功能,实现了流感病例的信息化管理.
作者:刘禹良 刊期: 2019年第01期
高血压作为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心脑血管疾病,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从大量的病例中发现潜在的发病机理成为生物信息学研究的热点.本文首先采用数据清理、变换等预处理技术对医院提供的大量生化检验数据进行处理,提取GLU、TC、TG等影响高血压的主要生理体征属性;然后,针对C4.5算法在体征属性选择方面存在的偏离问题,引入属性权重的概念,对C4.5算法进行改进;后,基于改进的C4.5算法构建决策树,并从中提取用于诊断的分类规则.实验证明,构建的决策树模型符合医学认识,准确率较高,为辅助医生诊断和治疗高血压疾病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作者:戴晓敏;丁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静脉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月我科收治的确诊中晚期肺癌患者40例,根据接受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研究组20例患者给予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静脉化疗,对照组20例患者给予单纯接受静脉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后的随访检查,研究组粒子植入联合静脉化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45.00%、45.00%、55.00%,均高于对照组的0、10.00%、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研究组患者发生气胸3例,出血1例,骨髓抑制患者3例,胃肠道反应7例,脱发1例,其中同时发生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1例,同时发生气胸和出血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65.00%;对照组20例患者骨髓抑制患者4例,胃肠道反应8例,脱发2例,其中同时发生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1例,同时发生骨髓抑制和脱发1例,发生率60.00%.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静脉化疗对于治疗中晚期肺癌近期疗效可靠,相对于单纯化疗,联合治疗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王宇;王炯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模式在剖宫产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2月~6月择期剖宫产并要求接受术后镇痛的单活胎产妇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镇痛模式,观察组开展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模式,通过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心理及体位护理,运用疼痛数字评定量表动态观察两组产妇镇痛后NRS自评评分,以及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6 h、12 h和24 h后NRS评分分别为(1.93±0.73)分、(2.53±0.92)分、(1.64±0.53)分低于对照组的(3.31±1.03)分、(3.73±1.31)分、(2.92±1.0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术后36 h和48 h NRS评分分别为(1.23±0.72)分、(1.34±0.53)分与对照组的(1.41±0.91)分、(1.42±1.01)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9.00%,高于对照组8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模式应用于剖宫产围手术期,有助于提高产妇术后24 h内的镇痛效果,提升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熊丽;蒋明珉;何娅娟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