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春忠;李瑛;马平萍;杨丽丽
精泰来颗粒20g/kg可明显抑制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20g/kg和40g/kg可使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度明显降低,10g/kg和20g/kg可使大鼠耳廓微循环输入管径扩大,输出/输入管径比值降低,血液流速加快,20g/kg对ADP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为42.3%。
作者:朱萱萱;徐福松;施荣山;张小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用CCl4致大鼠肝硬化模型观察药物的抗肝纤维化效果,筛选有效抗肝脏纤维化药物。方法:应用CCl4形成大鼠肝硬化模型,观察药物的抑制肝脏纤维化形成和治疗肝硬化效果。结果:大黄庶虫虫丸化裁方等两组药物有显著抑制大鼠肝硬化形成和促进肝硬化恢复作用。
作者:邵春忠;任健;赵素兰;陈岩;肖水平;姚少侠;李津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强饮治疗慢性急血性心力衰竭40例,显效率65%,较之为纯西医治疗明显为佳。
作者:罗琦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通降胃灵12、24g/kg灌胃给药能促进正常小鼠胃排空,拮抗多巴胺引起的胃排空抑制,促进小鼠小肠推进运动,该药9、18g/kg灌胃给药可增加大鼠胃液分泌量,提高胃液中总酸及游离酸含量。
作者:王贵林;涂献玉;马凤英;许汉香;周瑾;严光俊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胃舒宁颗粒对动物胃溃疡的作用。方法:采用动物胃溃疡及胃排空等模型。结果:胃舒宁颗粒能减少大白鼠胃液分泌量,使总酸度和总酸排出量减少;对大白鼠应激性胃溃疡有一定的对抗作用;有促进胃排空作用的趋势;能减少醋酸引起小鼠的扭体次数。结论:胃舒宁颗粒有较好的抗胃溃疡和制酸、镇痛作用。
作者:叶寿山;李晓山;刘家骏;王刚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研究了大鼠脑缺血45分钟再灌注3天后血清及脑组织MDA、SOD、NO及NOS的变化及补阳还五汤的保护作用。结果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血清及脑组织MDA和NO含量显著升高;脑组织SOD活性显著降低;NOS活力显著升高,补阳还五汤能有效的防止这些变化。表明补阳还五汤可通过提高脑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及降低NO含量及NOS活力而发挥其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作者:郭平;王晶;王浩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山生柳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应用小鼠热板法、扭体法测痛;角叉菜胶、蛋清、巴豆油致炎剂引起大、小鼠炎症模型。结果:山生柳浸膏(21~42g/kg ig)能显著抑制小鼠热板和扭体反应,抑制角叉菜胶和蛋清所致大、小鼠足肿胀及巴豆油致小鼠耳壳肿胀。结论:山生柳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其抗炎作用与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及抑制PGE的合成释放有关。
作者:封士兰;孟彦;陈立仁;党月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改进多梗塞性痴呆(MID)大鼠模型的制作方法,并探讨乌龙丹对多梗塞性痴呆模型大鼠全脑20种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方法:从颈内动脉推注干血悬液造模,以TTC病理染色法、迷宫实验对模型的成立进行验证,AA的测定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乌龙丹的制作采用水煮醇提法。结果:造模组TTC染色可见明显的白色缺血区,迷宫实验造模组大鼠躲避电击的错误次数明显多于正常组,而乌龙丹能减少造模大鼠的错误次数,且能提高痴呆晚期兴奋性AA的含量,降低其他AA的含量。结论:本文MID方法造模简便,存活率成功率高;乌龙丹能改善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兴奋性AA的含量,降低抑制性AA的含量有关。
作者:姜洪华;彭康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血宝胶囊对环磷酰胺所致大鼠骨髓有核细胞减少有显著促进恢复作用;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血小板、血红蛋白下降有显著升高作用;能显著增加失血性贫血大鼠的Hb、RBC;对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有明显增强作用;能显著提高小鼠血清溶血素生成。
作者:宋延平;赵刚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维肝康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方法:两组病人在应用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维肝康胶囊,对照组口服大黄庶虫虫丸,对比观察两组病人肝功能、乙肝病毒指标、血清胶原水平、B超声像图变化情况。结果:维肝康治疗组病人肝功能复常率、血清胶原水平下降均值、脾脏厚度回缩率、门静脉宽度回缩率均优于大黄庶虫虫丸组。结论:维肝康有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血清指标及降低门静脉压力作用。
作者:邵春忠;李瑛;马平萍;杨丽丽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定痫宁颗粒剂的抗癫痫作用。方法:采用海人酸(KA)所致癫痫、大电休克发作(maximal electroshock seizure, MES)、戊四氮小阈发作(metrazol minimal threshold seizure, MET)以及士的宁惊厥为指标,观察定痫宁的抗癫痫作用。结果:定痫宁能显著抑制海人酸所致大鼠癫痫发作,对抗大鼠、小鼠的大电休克发作和小鼠的戊四氮小阈发作、士的宁的惊厥反应。结论:定痫宁具有明显的抗癫痫作用。
作者:周大兴;金国梁;方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检测脾虚模型大鼠胃壁细胞胞内[Ca2+]i及黄芪对[Ca2+]i的调节作用。方法:SD大鼠用大黄造成脾虚模型,并用黄芪注射液治疗4日,用Fura-2/AM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壁细胞静息状态下和胃泌素刺激下[Ca2+]i。结果:脾虚模型大鼠壁细胞静息状态下[Ca2+]i明显低于正常大鼠,胃泌素刺激后[Ca2+]i升高幅度亦明显低于正常组;脾虚黄芪治疗组大鼠静息状态下[Ca2+]i有一定升高,胃泌素刺激下黄芪治疗组壁细胞[Ca2+]i升高幅度明显高于模型组并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脾虚大鼠胃壁细胞静息状态下和胃泌素刺激下[Ca2+]i明显低于正常大鼠,说明脾虚证时壁细胞功能处于一种低代谢状态,推测胞内钙库容量可能降低,而且壁细胞表面胃泌素受体数下调或/和功能下降,不能正常介导胞外信号。黄芪能够使低下的胞内代谢水平有一定程度恢复,胞内钙库容量有一定增大,并能使胃泌素受体数上调和/或功能加强,这可能是黄芪健脾益气作用的一个细胞水平的新机制。
作者:聂克;王汝俊;王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百合多糖200、400mg/kg ig,可使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血中SOD、CAT及GSH-Px活力升高,血浆、脑匀浆和肝匀浆中LPO水平明显下降。
作者:苗明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女贞子多糖(LAPS)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环磷酰胺造成小鼠免疫低下模型,观察女贞子多糖对正常及免疫低下小鼠的影响。结果:女贞子多糖对小鼠的免疫作用与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关,对非特异性细胞免疫有增强作用,对正常小鼠的特异性细胞免疫无显著影响,对免疫抑制状态小鼠的细胞免疫有增强作用。结论:女贞子多糖对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与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关。
作者:李王米舛;丁安伟;孟丽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咳喘停能降低组胺和乙酰胆碱引起的豚鼠哮喘发生率,延长哮喘潜伏期,增加支肺气管灌流量;对氨水和枸橼酸引起的小鼠、豚鼠咳嗽有镇咳作用;能增加小鼠支气管酚红的排出量。
作者:白建平;于肯明;石扣兰;李月英;王树华;李吉;李丽芬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黄芪注射液40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静滴qd,共用15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2例;对照组56例单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静滴qd,共用15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3%,心电图改善有效率7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7.8%、心电图改善有效率的43%。治疗前后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两方面均有显著减少和减短。结论:黄芪注射液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较单独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疗效显著增强。
作者:刘建民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广枣总黄酮(TFFC)抗自由基、抗氧化的作用。方法:在O2 ·、*OH及MDA生成体系中分别观察TFFC对O2 ·、*OH及OxyHb和MetHb含量的影响;用ADR大白鼠模型及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观察TFFC对LDH、AST、CK以及培养心肌细胞中LDH及MDA影响。结果:TFFC能使ADR模型升高的心肌LDH、AST、CK含量降低,而心、肝、红细胞中抗氧化酶SOD、GSH-Px、CAT上升,脂质过氧化物(MDA)下降,并降低ADR损伤的培养心肌细胞中LDH及MDA含量。结论:TFFC通过抗自由基、抗氧化对氧合血红蛋白及心、肝产生保护作用。
作者:包保全;张昕原;乌日娜;孙福祥;巴根那;李宝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大鼠急性肺水肿试验,了解红景天口服液有无抗急性肺水肿、降低肺动脉压的作用。方法:SD大鼠麻醉后,分离股动脉、颈动脉并分别插管,由示波器监测,记录正常血压、肺动脉压和造成急性肺水肿模型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红景天口服液对急性肺水肿大鼠有明显的降低肺动脉压、减少肺含水量、维持大鼠正常血压、延长大鼠的生存时间等作用。结论:红景天口服液对急性肺水肿大鼠有明显的保护效果。
作者:李巧云;李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甙对肝纤维化大鼠胶原合成及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四氯化碳复合因素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给与三七总皂甙治疗,免疫组化观察Ⅰ、Ⅲ型胶原及TGF-β1的合成表达,纤维化程度分级。结果:三七总皂甙能抑制肝纤维化大鼠Ⅰ、Ⅲ型胶原及TGF-β1的合成表达,减轻肝纤维化程度。结论:三七总皂甙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石小枫;徐曼;刘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本文研究了茵栀黄注射液对CCl4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结果表明茵栀黄注射液对CCl4所致的慢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显著降低肝脏胶原蛋白含量,显著改善肝纤维化程度。
作者:李瑞芬;范玉明;王希海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