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玉玲;崔福德;王小燕;严培刚
用党参、黄芪给大鼠灌胃造成实热证模型,大鼠、黄连与黄芩灌胃造成虚寒证模型,观察黄连与吴茱萸分别为6:1(即左金丸)、2:1(即甘露散)、1:1(即茱萸丸,又名变通丸)三种不同配伍比例对它们的影响,结果表明左金丸和甘露散能使实热证和虚寒证大鼠红细胞膜钠泵(Na+-K+-ATP酶)和钙泵(Ca2+-Mg2+-ATP酶)的活性显著降低,有消除热证病理改变和加重寒证病理改变的效应,即寒性的作用.茱萸丸(变通丸)此作用不明显.
作者:黄兆胜;李盛青;何丽春;梁进权;何国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藏药山生柳水浸膏的抑菌活性.方法:小鼠连续灌胃,制备含药血清,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药物抑菌效应.结果:山生柳水浸膏、未灭活的含药小鼠血清均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痢疾志贺菌生长繁殖.结论:山生柳水浸膏及未灭活的含药小鼠血清在体外均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痢疾志贺菌生长繁殖的作用.
作者:马兴铭;于红娟;刘燕玲;封士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愈溃宁0.88g/ml、1.75g//ml两个剂量组能延长热刺激所致小鼠的痛觉反应,1.75g//ml剂量组能明显减轻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0.88g//ml、1.75g//ml两个剂量组明显减轻因石炭酸所致大鼠口腔溃疡,6天内溃疡总愈合率95%,平均愈合天数为4.5天.
作者:朱萱萱;徐轩;施荣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以增加免疫器官重量、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增加血清溶血素及淋巴细胞转化率为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木姜子根多糖对正常小鼠的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同时能非常显著地改善由于环磷酰胺引起的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作者:倪峰;洪华炜;翁华春;朱小香;邱颂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从中医“攻补兼施”治则出发,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慢肾衰)患者邪盛正衰的病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予以尿毒康.经临床对比研究,尿毒康能改善慢肾衰患者临床症状及调节患者免疫状态,现报道如下.
作者:詹林达;何训昌;缪灿铭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本研究观察了六味地黄汤对切除双侧卵巢而致的大鼠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六味地黄汤能减少尿钙、尿羟脯氨酸的排泄,提高血清骨钙素含量,增加股骨骨矿物质及骨中钙、磷含量,减少破骨细胞数,并能使子宫、脾脏、胸腺增重.提示六味地黄汤能拮抗骨质失失,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有效地防治骨质疏松症.
作者:韩旭华;王世民;杨文珍;张乃钲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研究黄芪注射液(AMI)对贫血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产生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的影响.用大剂量环磷酰胺制备贫血小鼠模型,在造模后第4天腹腔注射AMIqd×6.于给AMI后第8天进行骨髓基质细胞培养,检测各实验组骨髓成纤维细胞集落(CFU-F)数并分别收集培养上清液,透析浓缩为冻干粉,经IMDM培养液稀释,作为条件培养液,分别加入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细胞(HPP-CFC)培养体系中,栓测各实验组骨髓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中义F的水平,结果给药物组CFU-F数以及骨髓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中SCF水平均明显升高.提示AMI可以促进贫血小鼠骨髓CFU-F增殖,升高贫血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分泌SCF的水平.
作者:祝晓玲;祝彼得;刘军;许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黄心分散片对呼吸道常见临床致病菌的抗菌作用.方法:体外抗菌作用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其MIC;体内抗菌作用观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MLD的ED50.结果:黄心分散片体外对40株菌的MIC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0.39~1.56mg/ml,溶血链球菌0.78~3.12mg/ml,阴沟杆菌,产气杆菌1.56mg/ml,嗜血流感杆菌1.56~6.25mg/ml,克氏肺炎杆菌0.78~6.25m/ml,变形杆菌1.56~6.25mg/ml,绿脓杆菌1.56~200mg/ml,大肠杆菌>400mg/ml.体内保护试验显示,黄心分散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感染小鼠的ED50分别为243mg/ml和>750mg/kg.结论:黄心分散片对临床分离的常见革兰氏阳性、阴性致病菌的大多数菌株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优于对大肠杆菌.
作者:包旭;张淑华;欧真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复方对记忆障碍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东莨菪碱、乙醇致小鼠记忆障碍模型.结果:益气活血复方(6.25g生药/kg、12.5g生药/kg、25.0g生药/kg)明显改善东莨菪碱和乙醇所致记忆障碍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减少5分钟错误次数,并可延长小鼠断头后张口时间,对小鼠急性脑缺氧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益气活血复方对血管性痴呆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王鑫国;王四平;郝宪恩;张凯;白霞;李楠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本文观察了助孕灵对抗精子抗体阳性大鼠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助孕灵组大鼠受孕率、AsAb转阴率、子宫卵巢重量均高于强的松和生理盐水组,提示助孕灵有抑制AsAb,促进子宫、卵巢发育,提高受孕率的作用.
作者:张永锋;王俊玲;马德芬;潘伯轩;唐春艳;吴正治;林战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齐酞酸钠对提高机体防御系统的作用并与齐墩果酸进行比较.方法:利用碳粒廓清实验法,通过不同给药途径和不同给药剂量,比较研究了齐酞酸钠与齐墩果酸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灌胃给药时,两药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无明显影响;而腹腔注射及皮下注射时,两药均呈剂量依赖性明显提高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
作者:范玉玲;崔福德;王小燕;严培刚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珠蚌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用3H-TdR掺入法观察珠蚌多糖对正常小鼠和免疫低下小鼠T、B淋巴细胞转化增殖作用的影响;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珠蚌多糖对氢化可的松造模小鼠血浆Camp与cGMPiigu。结果:珠蚌多糖可增强B淋巴细胞的转化增殖作用和降低血浆Camp/Cgmp水平,促进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陈文星;吴皓;金亦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通脉益智胶囊对大脑中动脉阻断模型(MCAO)大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原理.方法:复制大脑中动脉阻断模型,采用脑片染色法、评分法观察对大脑梗塞面积、梗塞率和行为学评分的影响,同时还观察了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和SOD活性的影响.结果:通脉益智胶囊能够降低MCAO大鼠大脑梗塞面积、梗塞率和行为学评分,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血浆SOD活性.结论:通脉益智胶囊对MCAO大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其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能力,改善缺血区脑组织的血流供应,减轻自由基对脑组织的损伤,从而使脑梗塞面积明显缩小.
作者:卞慧敏;胡小鹰;黄小涛;邵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广西藤茶中杨梅树皮素的保肝作用.方法:采用四氯化碳、D-半乳糖胺和异硫氰酸萘酯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观察杨梅树皮素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和免疫低下小鼠和溶血素试验,观察杨梅树皮素的免疫增强作用.结果:杨梅树皮素能明显降低四氯化碳、D-半乳糖胺和异硫氰酸萘酯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血清中ALT、AST活性和T-BIL含量,减轻肝组织的变性和坏死;并提高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溶血素含量.结论:杨梅树皮素具有保肝降酶退黄,提高免疫功能作用.
作者:钟正贤;陈学芬;周桂芬;覃洁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胆必清对实验性急性胆管炎免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大肠杆菌O111 B4胆管内注射诱导兔急性胆管炎模型,用硫代巴比妥酸法及NBT比色法分别测定肝及肠组织中MDA水平及SOD含量.结果:急性胆管炎时MDA水平明显增高,而SOD含量下降.胆必清颗粒可使急性胆管炎兔肝及肠组织中MDA水平下降,并提高SOD含量.结论:胆必清颗粒具有清除自由基,保护机体免受炎症及内毒素血症所致的过氧化损伤.
作者:孟林;马德禄;靳珠华;林秀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CBN注射剂中葛根素在大鼠体内排泄的特点.方法:取大鼠尾静脉注射100mg/kg给药后不同时间分别收集尿和粪便.乌拉坦麻醉大鼠做胆总管插管,于股静脉给药后不同时间采集胆汁.以HPLC外标法测定样品中葛根素含量,计算不同时间自尿粪胆汁排出量及占给药量百分比.结果:静脉给药后12h药物自尿排出给药量的34.6%,其中85.6%在前2h从尿中排出,12h后尿中几无法测出.粪便中葛根素含量很少,胆汁中葛根素在药后8h时累积排泄量为12.7μg/ml,占总排泄量的2.7%,其中70.4%于前2h内排出.结论:静脉注射CBN后其葛根素原型主要以尿中排出,而排出时间集中在药后的前2h.
作者:王莉;孙虹;何希辉;邢东明;卢弘;杜力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大枣多糖灌服,可明显拮抗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胸腺、脾脏及脑部病变。
作者:苗明三;盛家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芪术颗粒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组织TGF-β1、EGF表达的影响.方法:人血白蛋白免疫致敏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用芪术颗粒治疗3个月,取肝组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TGF-β1、EGF的表达信号,MPEAS-500型图像分析仪进行图像分析.结果:芪术颗粒治疗组TGF-β1、EGF表达较模型组弱,信号面积比分别为1.85±0.94和2.51±1.03,明显低于模型组的3.56±1.29和3.89±1.26.结论:芪术颗粒通过抑制TGF-β1、EGF的基因表达,使胶原蛋白合成减少,从而减轻肝纤维化的程度.
作者:刘绍能;姚乃礼;殷海波;王勒渝;解荣庆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采用静注高分子葡聚糖等多种因素交替应用30天,复制成功慢性血瘀证动物模型,并观察了其血液流变学变化.
作者:武继彪;隋在云;许复郁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现状概况近来,有关服用中药而导致的肾脏损害屡见报道,有严重不良反应的中药成分受到重视和研究,马兜铃酸就是其中之一.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A)是植物界中发现的第一个含硝基化合物,是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所含的共同成分. <中药大辞典>中收载马兜铃属植物的药材品种有马兜铃、天仙藤、白金古榄、朱砂莲、关木通、寻骨风、广防己(汉中防己)、青木香、青香藤、南木香、通城虎、假大薯、淮通、管南香、鼻南雷,都明确含有马兜铃酸成分.
作者:笪红远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