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研究治疗新进展

陈敏;周翔天;盛文;瞿佳

关键词: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发病机制, 治疗
摘要: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是眼眶病中常见的疾病,大部分与甲状腺疾病相关,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部分TAO有自愈倾向,尽管大多数TAO球后组织都有特征性的改变,但临床上只有30%~50%的患者出现明显眼部症状,3%~5%的患者视力累及.TAO具体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细胞因子,特别是TNF-α,是疾病主要的调节因子.而眼眶内成纤维细胞抗原的表达,是发病的关键因素.经过长期的临床研究,根据疾病活动性和严重程度,已经总结出相应有效的治疗方案.通过免疫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明确TAO的发病机制.为指导各种有效新药物的开发,找到更合理、更有效的治疗开辟道路.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川芎嗪离子导入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眼部直流电控川芎嗪离子导入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45例(88眼),其中治疗组25例(48眼)应用电控川芎嗪离子导入和葛根素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20例(40眼)只用葛根素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力和眼底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6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眼部电控川芎嗪离子导入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姜士军;曹晋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眼球钝挫伤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2003-01/2005-01于我院住院治疗的眼钝挫伤继发青光眼患者61例(61眼),男45例,女16例,男∶女=2.7∶1;年龄5~78(平均38.3)岁,其中20~50岁的青壮年男性52例占85%,所有病例均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包括视力、裂隙灯、眼底镜、眼压、房角镜、B超等.根据眼压升高的主要原因分类及治疗情况如下:(1)前房积血型:本组病例共26眼(43%),临床表现为前房有较多的积血.治疗上首选药物治疗,包括使用止血药物,双眼包扎减少眼球活动,安静卧位,局部和全身降眼压药物控制眼压,糖皮质激素减轻小梁网水肿和眼内炎症反应.其中18眼经上述保守治疗后前房积血吸收,眼压恢复正常.

    作者:高桂军;许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手术体会

    目的:总结成功施行泪囊鼻腔吻合术的要点及心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82例87眼泪囊鼻腔吻合的临床资料,就术前准备、手术方法与术后处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即刻手术成功86眼,经6~18mo随访82眼无溢泪、溢脓症状,2眼1a后复发再次手术治愈,2眼有溢泪,但泪道冲洗通畅.结论:认真操作,把握要点,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张文强;周雄;周和政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硅油填充眼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目的:评价硅油填充眼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30眼)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填充眼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并发症等.结果:术后3mo佳矫正视力≥0.1共22眼,视力增进2行以上者22眼,占73%,术后2例再次出现视网膜脱离.结论:硅油填充眼并发白内障的治疗中,超声乳化手术虽然手术难度较大,但仍是安全有效的方法,能使患者达到或接近玻璃体切割术后的佳视力.

    作者:杨磊;钟元元;周和政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低氧条件下大鼠视网膜HIF-1α及P53的表达及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低氧条件下HIF-1α及P53在大鼠视网膜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将大鼠56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8只,分别饲养于常氧和50mL/L低氧仓.于饲养后0,2,6,8,12,24,48h各处死4只,分别进行光镜,电镜,免疫组化(SABC)测定HIF-1α及P53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HIF-1α在缺氧后2h开始表达,8h达到高峰,12~24h持续强表达,48h表达明显下降.P53在缺氧后2h开始表达,以后表达逐渐升高,24h后表达达到高峰,48h表达明显下降.HIF-1α及P53在大鼠视网膜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902495).电镜结果显示在视网膜缺氧6h视网膜超微结构开始变化,24h凋亡达到高峰.结论:低氧条件下HIF-1α及P53在大鼠视网膜均有表达,随着HIF-1α的表达达到高峰后P53的表达达到高峰,两者呈明显正相关.P53表达达到高峰时电镜结果显示凋亡达到高峰.

    作者:张薇;李若溪;许建华;刘哲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伞形泪道支架治疗慢性泪囊炎126例

    目的:探讨伞形泪道支架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及优点.方法:对2005-04/2006-03门诊慢性泪囊炎患者126例(136眼)施行了伞形泪道支架植入术.结果:经过3mo~1a的随访,136眼中,118眼治愈,16眼好转,2眼无效(其中1眼支架脱落,经再次植入支架后治愈,1眼因患者未坚持泪道冲洗及滴抗生素眼液而无效,后经冲洗用药后好转).结论:伞形泪道支架治疗慢性泪囊炎,操作简单,手术安全,疗效可靠,组织损伤小,皮肤不留瘢痕,适应症广,适于基层推广应用.

    作者:杨宇红;李秀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激光光凝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532nm激光光凝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根据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选择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51例97眼,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二组患者均采用黄斑区改良格栅样光凝治疗,观察组光凝后同时给予中药治疗.结果:二组患者3mo后行视力及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对治疗前后视力及黄斑水肿情况进行比较,对照组视力提高与黄斑水肿消退总有效率分别为54%与69%;观察组视力提高与黄斑水肿消退总有效率分别为82%与90%.经统计学处理,应用卡方检验,P<0.05,观察组视力提高及黄斑水肿消退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532nm激光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伟;李君;郭秀荣;孙秀梅;魏自敏;王莉;黄显丰;胡爱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弱视患者在医院集中治疗与家庭分散治疗的比较分析

    0 引言弱视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眼病,严重危害儿童视觉功能的发育,传统的家庭分散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因此,探讨一种高效的治疗弱视的方法十分重要[1,2].我们对2000-01/2005-12在本院眼科门诊诊治的弱视病例随机分为医院集中治疗组141例211眼和家庭分散治疗组86例157眼,结果医院集中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家庭分散治疗组.现总结如下.

    作者:许立华;白清芬;王振浩;徐洪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曲安奈德在玻璃体切割术中的应用

    目的:讨论曲安奈德(TA)在玻璃体切割术(PPV)中的辅助作用.方法;2000/2005我院收治的43例45眼经大部分玻璃体切割患者,术中抽取2~3mL(1~2mg)TA注入玻璃体腔.结果:TA粘附在玻璃体皮质上,可以清楚地显示残留玻璃体皮质的部位和范围,并易于剥除.结论:PPV术中应用TA可提高手术安全性,缩短手术时间,且TA具抗炎、抗增殖作用,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史铭宇;张帆;邱辉;吴丽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北京语言大学330例眼病患者视野检查结果分析

    0 引言视野检查在眼科疾病的诊断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判断许多眼底病特别是青光眼和有关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明确诊断我们对330名眼病患者进行了视野检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徐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糖尿病2型患者的眼表改变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眼表改变.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50例100眼及非糖尿病对照者30例60眼,分别进行常规眼科检查、角膜荧光素染色、角膜知觉检查、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泪膜破裂时间检查(BUT)、结膜印记细胞学检查.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相比:①角膜染色程度增加:糖尿病组阳性率为60.0%,高于对照组2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47,P<0.05);②角膜知觉下降:糖尿病组为36.0%,高于对照组1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34,P<0.05);③BUT值缩短:糖尿病组BUT值<10s者为64.0%,高于对照组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89,P<0.05);Shirmer值降低:糖尿病组Shirmer值<5mm者为24.0%,而对照组均大于5mm(χ2=8.471,P<0.05);④结膜上皮鳞状化生程度增加: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366,P<0.05).结论:2型糖尿病可以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角结膜上皮损害.

    作者:秦莉;王睿;李晶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方式分析

    目的:探讨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4-10/2005-02收治的39例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根据患眼的下斜肌功能亢进程度和垂直斜度大小选择下斜肌后徙、下斜肌切断并部分切除、下斜肌前转位、或联合对侧眼上直肌、下直肌手术.结果:治愈28例(72%),好转10例(26%),无效1例(2%).结论: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方式按减弱直接拮抗肌和配偶肌,加强麻痹肌和间接拮抗肌的原则进行,根据患者下斜肌功能亢进程度和垂直斜视度大小选择不同术式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黄永健;于淑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国产和进口拉坦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及高眼压症的疗效及成本比较

    目的:观察国产拉坦前列素滴眼液降眼压效果及安全性,研究进口和国产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的成本-效果比.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试验,选取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患者,18例18眼滴用国产拉坦前列素滴眼液,14例14眼滴用进口拉坦前列素滴眼液(适利达),均每日1次,共4wk.观察眼压、视力、血压、脉搏、眼部症状和体征以及不良反应.并采用疗效观察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进口与国产拉坦前列素滴眼液进行经济学评价.结果:治疗4wk,验证组平均日间眼压从(24.0±3.6)mmHg(1mmHg=0.133kPa)降至(16.1±3.0)mmHg,大下降幅度为32.9%;对照组从(24.8±3.0)mmHg降至(16.1±2.9) mmHg,大下降幅度为35.1%.两组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显著差异(P<0.05);各时间点两组间眼压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用药后验证组和对照组结膜充血均有明显增加,但不妨碍继续用药.未发现其他眼部改变和全身副作用.两组成本分别为119元、70元(P<0.05);眼压下降幅度分别为35%,33%(P>0.05);成本-效果比分别为3.39,2.11;进口组相对于国产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22.2.结论:进口与国产拉坦前列素滴眼液都能有效地降低开角型青光眼及高眼压症患者的眼内压,且安全、耐受.两组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及高眼压症的效果相近,但国产品是更经济的选择.

    作者:马景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外伤性睫状体分离复位后继发青光眼的治疗

    目的:探讨外伤性睫状体分离复位后继发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06/2005-09诊治的外伤性睫状体分离3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中26例治疗后出现眼压升高,25例药物治疗后眼压控制,1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结论:外伤性睫状体分离经治疗复位后需密切观察眼压的变化,药物和手术治疗能较好地控制眼压,保护视功能.

    作者:黄勇进;李山祥;闻祥根;吴晓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亚洲年龄相关性眼病流行病学调查概览

    近年来,在亚洲进行的多项群体调查为年龄相关眼病的流行病学情况提供了新的信息.亚洲人群屈光不正和青光眼的流行病学特征已经比较明确,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重要致盲原因的研究尚有欠缺.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在亚洲开展的年龄相关性眼病流行病学研究及结果进行综述.

    作者:张士胜;张琼;王康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高海拔高龄老年性白内障行小切口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124例

    0 引言白内障属我国高发病之一,由于地理气候生活习惯的原因,特别在高海拔地区属常见的多发致盲眼病,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高龄老人比例增加,高龄白内障患者也随之增加[1,2].现代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当前广泛采用的手术复明方法,现将我院12a来对80岁以上高龄患者的复明手术124例148眼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杨红;刘晓;朱明娟;张青;李世英;张青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裂隙灯下拔取角膜栗刺异物的体会

    0 引言角膜栗刺异物是秋季板栗收获季节的常见病.现将1997-09/2005-10门诊治疗的角膜栗刺异物89例113眼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小慧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核转录因子NF-κB与青光眼关系的研究进展

    核转录因子NF-κB是一种多功能转录因子家族,它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和细胞中,参与到机体炎症反应、免疫反应、氧化反应、细胞凋亡等细胞的生理、病理过程中.本文从小梁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视乳头损害3方面着手,对近年来核转录因子NF-κB与青光眼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琪;李平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与眼部新生血管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是人及动物眼中天然存在的一种糖蛋白,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家族,主要来源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也可见于角膜、房水、玻璃体及视网膜中.它具有抗血管新生和神经保护的双重作用.目前研究认为PEDF是为有效的眼内新生血管天然抑制剂,对新生血管的形成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作者:穆华;张晓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恶性青光眼的预防及处理

    目的:探讨恶性青光眼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03/2006-06我院经治的15例17眼恶性青光眼的临床资料,采用综合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单纯经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腔穿刺抽液术或联合前房重建术;晶状体摘除、部分晶状体后囊膜、玻璃体前界膜、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及再滤过术.结果:术后随访1~63(平均17.2±4.1)mo.术后眼压平均15.1±3.5mmHg(1mmHg=0.133kPa),全部前房深度恢复且稳定,视力保持,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对药物治疗无效的恶性青光眼应及时采用手术疗法.单纯经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腔穿刺抽液术或联合前房重建术能有效缓解部分早期恶性青光眼,且能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部分晶状体后囊膜及玻璃体前界膜和前部玻璃体切除、再滤过术的多种联合手术,能有效治疗各种恶性青光眼.

    作者:秦莉;王睿;李晶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