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舒妤;朱国宴;郭国宁
CD4+ Treg是机体发挥负向免疫调节作用的一类重要T淋巴细胞亚群,在维持机体免疫耐受和免疫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免疫抑制功能失衡与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炎性免疫应答和移植排斥反应等疾病或病理状态密切相关,明确Treg功能及其相关免疫负调节机制对于临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调节抗炎、抗瘤免疫应答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重要转录因子、跨膜分子和细胞因子等免疫分子对CD4+Treg的免疫调节作用,为深入理解CD4+Treg功能及其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王宁;金敬一;陈丽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脓毒症模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自噬性能的波动情况.方法 生存实验小鼠随机分为WT/LPS组(n=12)以及IRF-1 KO型LPS组(n=12).向LPS组小鼠腹腔中输入180~230 μlLPS(20 mg/kg).完成LPS输入后的96 h后采集小鼠的生存曲线.其余在体动物实验小鼠分为WT/NS组、WT/LPS组、IRF-1 KO/NS组、IRF-1 KO/LPS组,向LPS组小鼠腹腔中输入180~230μl20mg/kg的LPS,向NS组小鼠腹腔输入等量的LPS(20 mg/kg),完成注射12h后全部处死,采集小鼠肺组织标本和肺泡巨噬细胞、脾脏巨噬细胞及腹腔巨噬细胞.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对各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的LC3B颗粒聚集情况进行检测,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巨噬细胞cleaved caspase-3,LC3-Ⅱ/Ⅰ的表达自噬水平.结果 WT/LPS组的病理组织学出现急性肺损伤的情况,IRF-1 KO/LPS组的急性肺损伤的情况有所减缓;WT/LPS组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以及脾脏巨噬细胞中的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LC3-Ⅱ蛋白表达水平、LC3-Ⅱ/Ⅰ的比例均要高于WT/NS组,IRF-1 KO/LPS组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的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要低于WT/LPS组,该组LC3-Ⅱ蛋白表达水平、LC3-Ⅱ/Ⅰ的比例、LC3-Ⅰ向LC3-Ⅱ的转化均高于WT/LPS组;通过LPS诱导,WT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线粒体损伤较为严重,IRF-1 KO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线粒体自噬的情况;WT/LPS组以及IRF-1 KO/LPS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的LC3Bd颗粒聚焦程度,分别高于WT/NS组和WT/LPS组,IRF-1 KO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自噬程度比WT组大.结论 IRF-1 KO对脓毒症的预后及脏器炎症有明显的修复作用,LRF-1干扰了小鼠巨噬细胞的凋亡和自噬平衡.
作者:杨钊斌;陈雯雯;陈权;黄玲玲;黄道丰;邱陆阵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初步探讨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NE)在急性中耳炎模型中对细菌清除和组织损伤的作用.方法 采用鼓膜穿刺法接种肺炎链球菌6B,构建C57BL/6小鼠急性中耳炎模型,腹腔注射特异性NE抑制剂检测NE在中耳炎中的作用.分别于建模后第1、3、5天处死小鼠,分离中耳组织制备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小鼠中耳上皮组织损伤程度,同时收集中耳灌洗液(MELF)检测NE活性、细菌载量、炎症细胞数量、损伤标志物和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 与PBS对照组比较,肺炎链球菌处理组NE活性明显升高,且在第3天达峰值.与对照组比较,NE抑制剂处理组MELF中总蛋白含量、乳酸脱氢酶活性、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水平明显下调,炎症反应及中耳组织损伤明显减轻,但细菌载量无显著差异.结论 在肺炎链球菌中耳炎模型中,NE发挥了促进炎症应答,加重中耳组织损伤的作用,但不参与细菌的清除.
作者:马毓蓉;范芳梅;王子萌;王维;董益麟;何纤;张欣欣;何於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检测外周血中可溶性B7-H3在脑创伤合并骨折,单纯骨折和单纯脑损伤患者中的表达,并研究其对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的作用.方法 ELISA检测可溶性B7-H3及骨折愈合的标志物Cbfa1在脑创伤合并骨折、单纯骨折,单纯脑创伤和正常志愿者外周血中的表达,茜素红、real-time PCR检测不同浓度重组B7-H3蛋白对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结果 可溶性B7-H3在脑创伤合并骨折及单纯脑创伤患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单纯骨折和正常人中的表达;可溶性B7-H3在外周血中的含量与脑创伤严重程度相关;重组B7-H3蛋白可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的分化,并随着质量浓度的升高其促分化能力增强.结论 脑创伤导致的外周血中升高的可溶性B7-H3促进了骨折愈合.
作者:高舒妤;朱国宴;郭国宁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Zbtb1基因促进淋巴细胞发育的机制和对髓系细胞产生的影响.方法 采用逆转录病毒在造血干细胞中过表达特定基因,并于OP9/OP-DL1系统中进行体外分化.结果 Zbtb1野生型造血干细胞在OP9/OP-DL1系统中可分化为B/T细胞,Zbtb1突变体(ScanT)造血干细胞在上述系统中淋巴细胞分化受阻,在淋巴细胞分化条件下均发育为髓系细胞.在ScanT突变体的造血干细胞中过表达抗凋亡基因Bcl2仅能部分恢复T细胞的早期发育,却不能改变其髓系细胞发育倾向.此外,在野生型的造血干细胞中过表达Zbtb1基因可在体外髓系诱导条件下抑制髓系细胞的发育.结论 Zbtb1基因可能通过抑制凋亡促进淋巴细胞发育,同时通过调控Csf1r的转录水平抑制髓系细胞分化.
作者:薛宇佳;曹欣;杜江龙;王晨;许强;王波波;马晓霞;周雪雁;马忠仁;蔡葵蒸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进一步比较人外周血中γδT细胞及Vδ1+、Vδ2+、Vδ1-Vδ2-细胞频率、表型及功能方面异同,进一步了解γδT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 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流式细胞术检测TCRγδ、Vδ1、Vδ2、CD4、CD8、CD45RO、CD62L、Granzyme A.PMA+ Ionomycin刺激前后检测细胞因子IFN-γ、IL-17A及转录因子T-bet、RoRγt水平.磁珠富集、流式分选和ELISA检测纯化细胞IFN-γ产生.结果 根据γδT细胞受体(TCRγδ)δ链,将γδT细胞分为Vδ1+,Vδ2+,Vδ1-Vδ2-3群,TCRγδ高低表达与Vδ1、Vδ2表达相关.Vδ1+、Vδ2+细胞约有20% ~ 40%细胞表达CD8,低表达CD4,而Vδ1-Vδ2-细胞约有60%表达CD8和20%表达CD4.约6%的Vδ1+和30%的Vδ1-Vδ2-细胞表达CD45RO,而约有80%的Vδ2+细胞表达CD45RO.刺激后,γδT细胞3个亚群均表达IFN-γ和IL-17,Vδ2+细胞表达高,3个亚群差异有显著性,与纯化细胞结果相符.3个亚群细胞均高表达转录因子T-bet和RoRγt,高表达颗粒酶A.结论 人外周血中Vδ1+、V δ2+及Vδ1-Vδ2-细胞在频率、表型及功能方面均有显著差异,均可产生高水平细胞因子IFN-γ,该结果将为γδT细胞进一步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赵珺;吴琼丽;沈娟;杨滨燕;吴长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由变应原激发并通过IgE介导的鼻黏膜炎性疾病,因其反复发作的鼻部症状和并发症,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挑战.免疫治疗是目前唯一能够改变变应性鼻炎自然病程、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近来,包括新的给药途径、变应原改造在内的各种新型免疫治疗方法大量涌现,给变应性鼻炎治疗提供更多有效和安全的选择.本文针对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方向进行展望.
作者:熊斯怡;杨洋;阮昊;牟忠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特异性抗CD147人源单链抗体(human anti-CD147 scFvs)并进行生物特性鉴定.方法 以真核表达的CD147蛋白为抗原,采用“酸洗脱法”对库进行4轮富集性筛选、以ELISA法对筛选克隆的结合活性进行测定,以竞争ELISA和Western blot实验对获得的噬菌体抗体和可溶性scFv的特异性进行鉴定,通过DNA测序核实特异性scFvs的人源性及其亚群,以硫氰酸盐洗脱法对获得的抗体进行相对亲和力分析.结果 经过4轮的富集性筛选,共筛出4个与CD147特异性结合的阳性克隆,其中3个获得可溶性表达,竞争抑制及Western blot实验证实其能与CD147特异性结合.DNA序列分析证实3个阳性克隆具有不同的基因型,三者的轻链可变区分别属于VλⅠ、VκⅡ、VλⅢ亚群,重链可变区分别属于VHⅠ、VHⅢ、VHⅢ亚群.硫氰酸盐洗脱法测出13号、15号和168号3个human anti-CD147 scFvs的亲和力分别为0.20 mol/、0.35 mol/L和0.6 mol/L.结论 成功从大容量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到特异性human anti-CD147 scFvs,为进一步研究该抗体的功能及应用前景奠定了基础.
作者:刘妍;陈秀秀;王欲晓;丁立;付凯飞;周丽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S1P受体激动剂FTY720在降低自然流产模型孕鼠胚胎丢失率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以自然流产模型孕鼠为研究对象,观察腹腔注射FTY720对自然流产模型孕鼠胚胎丢失率的影响,RT-PCR检测DC表面S1PR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化检测孕鼠外周血及局部组织中DC数量、成熟度及其表面相应趋化因子CCL19及其受体CCR7的表达情况,趋化实验验证FrY720对DC细胞趋化能力的影响.结果 1)FTY720对正常妊娠模型孕鼠的胚胎丢失率无明显影响(P<0.05),过继转移FTY720能明显降低自然流产模型孕鼠的胚胎丢失率(P<0.05);2)DC表面存在S1P受体的广泛表达,S1P受体激动剂FTY720减少了DC表面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P<0.05),致使趋化至母胎界面DC的数量显著减少(P<0.05);3)FTY720对DC细胞的分化及凋亡率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FTY720可能通过下调DC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CR7的表达而使趋化至母胎界面的DC数量减少,终诱导母胎免疫耐受.
作者:熊苗;徐亮;李莉;刘阳;周芳芳;黄红玲;朱洁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NOD小鼠人源化后,CD4+和CD8+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频率和功能的变化,揭示Tregs在人源化NOD小鼠1型糖尿病中的作用及免疫学机制可能的变化.方法 流式细胞术分别分析12周龄未发病的人源化NOD小鼠和NOD小鼠脾淋巴细胞和胰腺淋巴结细胞中CD8+CD122+T、CD8+CD28-T、CD8+CD25+Foxp3+T和CD4+CD25+Foxp3+T细胞的频率,并采用3H-TdR掺入法检测脾CD4+CD25+T和CD8+CD25+T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结果 人源化NOD小鼠和NOD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和胰腺淋巴结细胞中CD4+CD25+Foxp3+T细胞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人源化NOD小鼠脾淋巴细胞和胰腺淋巴结细胞中CD8+CD122+T、CD8+CD28-T、CD8+CD25+Foxp3+T细胞等CD8+ Tregs亚群的频率较NOD小鼠都显著降低,但NOD小鼠人源化后,CD4+CD25+T和CD8+CD25+T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并没有显著性差异;同时与人源化NOD小鼠相比,NOD小鼠的胰腺淋巴结细胞中CD8+T细胞频率更低.结论 人源化NOD小鼠脾脏和胰腺淋巴结中CD8+ Tregs亚群频率的降低,引起其胰腺淋巴结中CD8+T细胞频率的升高,导致胰岛β细胞破坏更严重,可能是引起人源化NOD小鼠自发1型糖尿病较NOD小鼠明显提前且加重的因素之一.
作者:张梦军;韩清娟;陈晓玲;陈禹彤;王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SiO2纳米颗粒(SiO2-NPs)暴露对新生小鼠大脑皮层应激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探讨SiO2-NPs的神经毒性机制.方法 选取新生小鼠随机分3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小鼠出生后第1天(P1)至P7各组每天分别接受SiO2-NPs溶液10 mg/3 ml、50 mg/3 ml或等体积生理盐水雾化暴露30 min.P8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皮层糖皮质激素受体(GR)、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及小胶质细胞标志物(Iba1)的表达,ELISA检测皮层炎症因子IL-6、TNF-α、IL-1β的水平.结果 高剂量组皮层GR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皮层Iba1阳性细胞数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P<0.05),活化明显;高剂量组皮层GFAP阳性细胞数量多于对照组、低剂量组(P<0.01,P<0.05);随SiO2-NPs暴露剂量增加,皮层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均有上调.结论 SiO2-NPs暴露可使新生小鼠皮层产生应激和炎症反应,且高剂量SiO2-NPs暴露的神经毒性效应更显著.
作者:付晶晶;肖锐;高君伟;麻媛媛;范晓棠;朱京慈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前艾滋病(AIDS)被认为是一种慢性疾病.炎症和免疫活化在疾病进展中起了重要作用.细胞焦亡是HIV感染过程中造成CD4+T细胞死亡的主要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并伴随着IL-1β等促炎因子和细胞内容物的释放,引起机体炎症反应.细胞焦亡联系起了HIV感染过程中的CD4+T细胞死亡和炎症反应发生这2个主要的病理事件.因此,抑制细胞焦亡可能对艾滋患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HIV感染过程中细胞焦亡的发生及其引起的病理性事件,为探索艾滋病患者治疗新策略提供线索.
作者:陈敏;郑永唐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在临床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疗效,给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T细胞受体改造的T细胞(T cell receptorengineered T cells,TCR-T)过继疗法是将肿瘤抗原特异性TCR基因导入患者T细胞中,在体外扩增后回输到患者体内进行靶向抗肿瘤治疗的技术.一些临床试验已经证实了该疗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发展潜力.随着基因测序和基因编辑等技术的发展,TCR-T细胞疗法也在抗肿瘤治疗中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本文将对TCR-T细胞免疫治疗的研究现状、进展、临床试验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作者:宁昕;尹艳慧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