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美英;陈小玲;郑清淼
目的 对经皮气管切开的不同时机对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拟行机械通气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观察组在机械通气后3d内展开经皮气管切开术,对照组在机械通气10d后展开经皮气管切开术,对比两组患者脱机时间、28 d时脱概率、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及ICU转出率.结果 观察组脱机时间与ICU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成功脱概率、ICU转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危重症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时,早期经皮气管切开可促使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降低,缩短患者脱机时间,可有效改善危重症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何亚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对梅毒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为降低妊娠感染梅毒及先天梅毒儿出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70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大多数是流动人口、农村妇女,其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偏低,对梅毒相关知识了解甚少.结论 加大社会基层梅毒防治知识宣传,包括梅毒对母婴健康的危害的健康教育.防范先天梅毒的发生,首先从梅毒的认知抓起.
作者:胡卫彬;谢菲;张一帆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我院接收无剖宫产指征的孕妇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观察组孕妇实施护理干预的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结果 观察组孕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为93.7%,对照组孕妇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为78.1%;观察组孕妇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为15.6%,对照组孕妇剖宫产率为43.8%;观察组孕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开展对孕妇的教育,用护理干预方法对孕妇进行护理有利于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儿童丘疹性荨麻疹应用西替利嗪联合地奈德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常平医院收治的儿童丘疹性荨麻疹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地奈德进行治疗,研究组给予西替利嗪联合地奈德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后的疗效、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的显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76.19%),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出现呕吐、恶心和头晕等不良反应,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复发情况(2.38%)低于对照组(19.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丘疹性荨麻疹患儿予西替利嗪联合地奈德治疗,能明显提升患者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具有一定临床研究和应用价值.
作者:李素娥;唐骏;吴乐天;陈小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常规治疗下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在连用β受体阻滞剂后的疗效.方法 选择52例病因不同的CHF患者,在强心、利尿和扩血管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家用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临床表现,检测治疗后的心功能和超声心动参数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68.7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心功能改善(E/A、LVEF、LVDD、FS)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故均有统计学分析意义.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卡维地洛可以提高治疗CHF的疗效.
作者:加·纳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高血压老年男性患者甲状腺的功能状态.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沈阳市老年男性高血压住院患者4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体检健康老年男性40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甲状腺激素含量.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促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甲状腺素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游离甲状腺素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促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甲状腺素含量较正常老年男性改变明显,这为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诊疗措施的制定和药物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杨事达;宫建;杨朋;汪立杰;佟利剑;王国锋;李景栋;杨传家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旨在比较消化性溃疡出血内镜治疗成功后口服与静脉质子泵抑制剂(PPI)预防再出血的疗效 方法 连续性入选2010年8月-2013年5月就诊于梅县人民医院的100例高出血风险的消化性溃疡患者,这些患者经内镜治疗成功后被随机分为口服兰索拉唑组和静脉注射埃索美拉唑组.研究主要终点为14d内再出血的发生率.次要终点为1月内的住院时间、输血量、外科介入及死亡率.结果 静脉注射组再出血率为4%(2/50),口服组为4%(2/50).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输血量、外科介入及死亡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兰索拉唑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静脉注射埃索美拉唑组(P<0.01).结论 口服质子泵抑制剂患者住院时间更短.没有证据证明口服和静脉注射PPI的临床疗效有不同.然而,此项研究并没有足够证据证明两者等效或非劣效,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朱军军;李祥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IDH1、ERCC1和MGMT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84例胶质瘤IDH1、ERCC1和MGMT的表达.结果 IDH1和ERCC1在胶质瘤细胞中表达随病理级别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DH1在胶质瘤样本中的表达分别与ERCC1和MGMT有相关性,而ERCC1和MGMT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IDH1、ERCC1的检测可判断胶质瘤恶性程度,并可以将其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检测ERCC1和MGMT可针对性选用化疗药物,对制定个性化化疗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高超;王佳;梁振;孟庆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探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旨在为临床准确诊断有效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46例为研究组,对照组选择46例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单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检测情况,并总结治疗经验.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表现心绞痛、呼吸困难、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心电图结果显示研究组电轴左偏、缺血性ST-T异常、陈旧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掌握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呼吸困难、缺血性ST-T异常等临床特点,对于疾病早期诊断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德勇;黎晓强;罗春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对腹腔镜在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治疗中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 资料选自2010年3月-2012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80例,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研究组行腹腔镜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对照组行开腹穿孔修补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肠蠕动的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所有患者均痊愈(100%),并发症发生率为5%,对照组术后的痊愈率为80%,并发症发生率为35%,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用于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治疗中,能准确明确穿孔的位置和大小,并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恢复较快、并发症较少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冯安心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脑梗死伴发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预后.方法 对我院2011年3月-2012年7月确诊并收治的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干预研究,分析其脑梗死伴发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概率,以及研究不同梗死灶位置与心肌缺血伴发率的关系.结果 154例中有95例伴发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伴发率为61.69%.脑干心肌缺血伴发率为70.83%,皮层为63.41%,基底节区为59.62%,丘脑为54.29%,小脑为0,以上概率顺次下降,且两两相比差异显著(P<0.05).伴发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脑梗死者中69例心电图随治疗改善,占72.63%.单纯脑梗死患者均好转出院,伴发无症状心肌缺血病例群有2例在心电图显著改善后脑梗死忽然恶化,终死于脑疝.另有3例亦是在脑梗死及心肌缺血改善后不幸发生肺部感染,终引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 脑梗死伴发无症状心肌缺血风险大,且此类患者比单纯脑梗死预后险恶,故应积极予以干预.
作者:魏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为了更深层次的研究修复牙列缺损病患时精密附着体义与套筒冠义齿联合使用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牙列缺损修复手术的病患24人,使用抽签方式将这些病患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共有病患12人,为对照组中的病患提供套筒冠义齿修复方式,为治疗组中的病患提供精密附着体义与套筒冠义齿联合修复方式.两组病患经修复治疗后,对其进行6到24个月的随访观察,对比两组病患牙齿美观度、咀嚼舒适度等情况,并对比修复治疗对牙齿周围以及基牙的影响.结果 经过修复治疗后,治疗组中病患牙齿美观度、舒适度、咀嚼能力都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治疗组中病患使用修补术后,牙周围与基牙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结论 在修复牙列缺损病患时,联合使用精密附着体与套筒冠义齿修复术,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石晓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TIA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颅内血管,双功能彩色多普勒(CDFI)检测颅外血管,对比血管狭窄的发生率.结果 病灶侧颅内外血管无或轻度狭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病灶对侧组,而Ⅲ级狭窄均显著高于病灶对侧组,低回声斑块和不均质回声斑块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病灶对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IA与颅内外血管狭窄和颈动脉低回声及不均质回声斑块有关.
作者:李冰华;李方明;黎冠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危重病患者早期血糖波动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6例入住重症医学科(ICU)的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138例和死亡组68例.比较两组入ICU时血糖(GluAdm)、入ICU 24 h内APACHEⅡ评分、平均血糖(GluMV)、血糖标准差(GluSD)、血糖变异系数(GluCV)及低血糖发生率.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以上指标与ICU患者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 死亡组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两组GluAdm和GluM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死亡组GluSD、GluCV及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APACHEⅡ评分及GluCV的AUC分别为(0.738±0.024)和(0.716±0.04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危重患者早期血糖波动是导致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早期血糖波动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苏克;郭应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对泌尿外科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分析,以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医院感染方面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4月-2011年4月在我院泌尿外科住院治疗的240例患者的感染资料进行分析研究,随机按1:1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上进行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得出医院对泌尿科感染患者的护理方法.结果 对照组的120例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20%;干预组的120例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6.66%.革兰氏阴性杆菌是造成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菌种,常见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及铜绿假单胞菌.而克雷伯菌种和球菌则是导致患者血液感染的主要菌种.结论 通过对泌尿外科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周丽芝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地屈孕酮和黄体酮胶囊对先兆流产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探讨两种药物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地屈孕酮片(A组)和黄体酮胶囊(B组)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患者各60例,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彩超结果以及血清孕酮水平.结果 A组、B组保胎成功率分别为86.5%和85.0%.结论 地屈孕酮和黄体酮胶囊治疗先兆流产疗效确切,使用方便,且安全性高.
作者:孙红丽;李晓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1 腹腔内复发转移是影响大肠癌患者术后预后的主因近40年来,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上升趋势,仅次于肺、胃、肝癌,已跃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的第4位,50%以上大肠癌患者诊断时已是进展期,已出现区域淋巴结或腹膜种植转移[1-2].大肠癌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是癌细胞直接脱落到腹腔以及手术无法完全切除的微小病灶,肿瘤切除部位、腹腔和肝脏是大肠癌患者术后常见的复发和转移部位.提高大肠癌患者长期存活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预防和治疗大肠癌的腹膜种植转移对改善大肠癌患者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据统计,有超过50%的大肠癌患者终死于腹腔内复发转移,大约10%的患者初诊即发现肿瘤腹膜种植转移,4%~19%的患者在根治术后随访期发生肿瘤腹膜种植转移,25%~35%的复发患者以肿瘤腹膜种植转移为唯一表现[4].对于大肠癌腹膜转移患者,全身化疗只是姑息治疗,对生存期的改善很有限,在肿瘤复发转移部位提供较高浓度的化疗药物及减轻全身和局部的不良反应等的针对大肠癌术后腹膜种植转移灶的治疗是大肠癌根治术后腹膜种植转移的理想的化疗措施[5].
作者:于飞洪;巴明臣;龙惠;王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脓胸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 对2010年7月-2013年8月于我科施行手术治疗的58例急性脓胸患者给予相应的围手术期护理,记录资料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58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术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胸片示肺复张情况良好,未见包裹性积液及胸腔积液,无1例患者死亡.结论 精心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张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其他慢性肝病的皮下组织厚度的差异,及其在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住院及门诊肝病患者112例,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35例、迁延性乙型肝炎77例.均由血清学检查及其他影像学检查证实,其中21例乙肝患者经肝脏穿刺活检确诊.采用PHILIPS HD 11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C5~2凸阵探头测量皮下软组织厚度,统计分析采用student t检验,P<0.05认为统计有显著性差异.结果 35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皮下软组织厚度为(25.6±5.5) mm,77例慢性迁延性肝炎皮下软组织厚度为(18.6±5.0) mm,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1.35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33例皮下软组织厚度>20 mm.结论 皮下软组织厚度>20 mm可作为超声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参考依据,增加诊断准确度.
作者:李冬霞;齐学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商品名欣母沛)应用于剖宫产产后出血防治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进行抽样,对34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研究,将34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7例.对照组17例患者采用缩宫素疗法治疗,观察组17例患者在采用缩宫素疗法之后进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综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24 h内的出血情况.结果 对照组在进行缩宫素治疗之后,产后2h出血量、24 h出血量与观察组在进行缩宫素治疗后,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综合治疗产后2h出血量、24 h出血量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用于剖宫产产后出血防止有着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蔡喜颖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