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治疗视神经挫伤

孔宁;李斌

关键词:三磷酸腺苷二钠, 氯化, 镁治疗, 视神经挫伤, 治疗预后, 发病机制, 副作用, 发病率, 药物, 试采, 视力, 缺陷, 结果, 交通, 疾病, 工业, 费用
摘要:0引言视神经挫伤是常见的致盲疾病之一,目前随着工业、交通等发展,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可导致视力的严重丧失.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预后较差.目前治疗的各种药物存在着费用昂贵、副作用大等缺陷.我们尝试采用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治疗视神经挫伤,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pathy,DR)是由于糖尿病患者糖代谢障碍而导致全身微血管循环障碍在眼部视网膜的表现,糖尿病损害视网膜主要是由于血糖增高、小血管管壁增厚、渗透性增大,使小血管更易变形和渗漏.同时可并发心脑肾等微血管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一种严重的致盲眼病,它的发生和发展不仅取决于代谢障碍的程度,并与糖尿病的发病年龄、病程长短、遗传因素和糖尿病控制情况有关.DR发展到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引起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发病5a后DR发生率为25%,10a后增至60%,15a后可高达75%~80%,其中危害大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占25%.DR的高发病率、高致盲率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质量.本文就近年来DR的防治作一综述.

    作者:郑大凤;冯敏;李琳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眶蜂窝织炎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眶蜂窝织炎的发病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观察局部对因治疗配合全身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63例眶蜂窝织炎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全部的患者均得到较好的疗效,在2wk~1mo内痊愈,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眶蜂窝织炎在明确诊断后,通过积极对因治疗、全身抗炎及支持治疗,将减轻患者痛苦,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丽美;史少阳;冯雪梅;胡娜;裴存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DR硅油填充后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硅油取出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硅油填充后并发白内障的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22例22眼硅油填充后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及IOL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均通过角膜透明切口植入软性IOL.结果:患者19眼视力均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其中0.1以上者13例,3例同术前视力;手术中后囊膜保持完整,均顺利植入软性可折叠IOL;5例术后不同程度发生角膜水肿,均在术后3~7d内消退.22例硅油均顺利取出.3例术后1mo内发现玻璃体腔积血,其中2例约4wk内玻璃体腔积血自行吸收,1例再行玻璃体手术去除积血联合眼内光凝.22例术后均未发现视网膜再脱离.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的超声乳化IOL植入术联合硅油取出手术效果满意,可减少患者多次手术的痛苦.

    作者:万小波;马翔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羊膜移植连续环形锁扣状缝合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

    目的:探讨用新鲜羊膜连续环形锁扣状缝合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21眼真菌性角膜溃疡,用新鲜羊膜行连续环形锁扣状缝合,联合病灶清创及抗真菌药物治疗.结果:随访3mo,其中16例16眼治愈,3例3眼好转,2例2眼无效.结论:用新鲜羊膜连续环形锁扣状缝合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一种较有效的治疗措施.

    作者:饶芒前;黄胜;王晓亚;徐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光动力疗法治疗CNV的术后早期改变(2)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治疗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后1wk的早期变化,并比较两种不同的光动力治疗方法在术后1wk有无差别.方法:经诊断有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者16例19眼,随机分为两组,13眼接受维替泊芬标准光动力疗法(维替泊芬剂量为6mg/m2体表面积,静脉推注的速度为3mL/min,药物开始注射15min后开始激光照射,波长689nm,光照密度为600mW/cm2,光照时间为83s,光能量为50J/cm2);6眼接受快速推注低能量照射光动力疗法(维替泊芬剂量为6mg/m2体表面积,静脉推注的速度为6mL/min,药物开始注射15min后开始激光照射,保持光照强度为600mW/cm2,波长689nm,光照时间为42s,光剂量25 J/cm2).在术前及术后1wk分别行佳矫正视力(BCVA)、ETDRS视力、OCT及眼底检查,利用OCT自带软件分别测量层间厚度(Tf)、神经上皮厚度(Nf)、外层高反光带厚度(T)、视网膜下液(SF)等观测值.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1wk各个观察指标的变化,并比较两组间观察指标有无差别.结果:不同参数光动力疗法术后1wk视力及OCT图像中Tf,Nf,T,SF等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标准光动力疗法和快速推注低能量光动力疗法之间各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参数光动力疗法和快速推注低能量照射光动力疗法在术后1wk对视网膜结构的影响无差异,两种治疗方法之间疗效无差异.

    作者:张燕;金陈进;田臻;钟晓菁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Medpor下睑插片与异体巩膜植入治疗下睑退缩

    目的:探讨Medpor下睑插片和异体巩膜植入在治疗下睑退缩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6例下睑退缩患者行Medpor下睑插片或异体巩膜移植矫正下睑退缩,随访3mo,观察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治疗后3mo,Medpor下睑插片和异体巩膜植入各有1例欠矫,其余24例下睑退缩均成功矫正,眼睑闭合正常,下睑缘位置正常,无巩膜暴露.所有病例均无感染、排斥及其它并发症.结论:Medpor下睑插片或异体巩膜植入都能有效地矫正大多数患者的下睑退缩,手术安全性好,治疗效果较好.两者在手术效果上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别.

    作者:李双;姜发纲;陈宏;付汛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腺伴随病毒载体介导Kringle5-GFP基因在眼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探寻腺伴随病毒载体介导Kringle5基因注入玻璃体腔后,在眼球组织中的分布规律,为基因治疗视网膜病变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已经构建包装好的rAAV-Kringle5-GFP,滴度为2.5×1012 vg/mL 10μL注入SD大鼠玻璃体腔后,分别在1,5,10,20,40,60,90d处死SD大鼠,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在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虹膜等眼组织分布及表达情况.根据表达强度从无表达到强表达分别记为-,+,++,+++,++++.结果:在注射后第1d,玻璃体中有轻度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表达缓慢增强,分布较广泛;在玻璃体注射后第5d视网膜有表达,分布范围从视盘到周边部视网膜组织均出现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表达增强;在虹膜、脉络膜组织表达也有较强表达;甚至在角膜内皮及晶状体组织也有表达.结论:选用腺伴随病毒载体介导目的基因能够在视网膜组织和色素膜组织有较强表达,腺伴随病毒载体介导目的基因是治疗ROP视网膜新生血管较为理想的载体.

    作者:宋哲;黎晓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眼底光凝中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3例

    0引言1960年代问世的激光技术是具有划时代的科技新成就.因为眼球是人体的光学器官,激光产生的光能可以直接进入眼球的绝大部分组织,从而使得眼科成为激光医学中应用成熟的学科之一,为过去认为难治甚至不能治的多种眼底疾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手段,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我国于1970年代初期开始用激光光凝治疗眼底疾病,初是红宝石激光,以后相继用氩离子激光、氪离子激光及染料激光,随着激光技术和光凝器的发展,现在还有连续波钕钇铝石榴石激光、倍频钕钇铝石榴石激光、二极管半导体激光先后用于眼底病的治疗.在眼底激光治疗的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亦不少见.

    作者:杨方列;芦晓磊;包煜芝;范凌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改良自体巩膜义眼座固定简易手术

    目的:探讨自体巩膜固定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更简易、更合理的手术方法.方法:对各种原因引起失明的患者23例23眼,在施行眼内容物剜出术时不切断眼外肌,自鼻上、鼻下、颞上、颞下放射状剪开巩膜6~8mm,环绕视乳头剪开后极部巩膜约6mm,再于上、下、内、外放射状剪开后巩膜5~6mm,十字交叉钝性扩张后筋膜囊,将义眼座植入后肌锥及巩膜腔,巩膜瓣对位交叉缝合,对HA义眼座起双层加固作用.结果:患者23例23眼植入的HA义眼座固定稳固,眼窝成形饱满,安装义眼片后两眼基本对称,义眼具有较好的活动度.随访中无1例发生义眼座移位、外露及脱出等并发症.结论:改良自体巩膜义眼座固定简易手术,能使义眼座更加牢固地固定在原眼球位置上,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且操作更为简单,安装义眼片后效果逼真.

    作者:王利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不同角膜厚度下非接触眼压计与Schiotz眼压计测量眼压的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角膜厚度下非接触眼压计与Schiotz眼压计测量结果的差异.方法:对314例627眼分别用角膜测厚仪测量角膜厚度,非接触眼压计与Schiotz眼压计测量眼压,根据角膜厚度分为:较薄组(角膜厚度≤530μm)、正常组(530μm<角膜厚度≤570μm)、较厚组(角膜厚度>570μm).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不同角膜厚度下两种测量结果的差异,并通过Bland-Altman进行一致性评价.结果:角膜厚度较薄组170眼,正常组301眼,较厚组156眼.两种方法在较薄组、正常组、较厚组三组中的眼压值分别为12.82±2.67,12.84±2.37mmHg;13.67±2.66,13.58±2.41mmHg;15.45±2.91,14.76±2.39mmHg.两种方法测量结果在角膜厚度正常和偏薄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偏厚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角膜厚度≤570μm的人群中,眼压的检查可在非接触眼压计和Schiotz眼压计间选择一种检查;对于角膜厚度>570μm的人群,需参考两种方法检查结果,进一步检查排除青光眼.

    作者:安晓巨;陈开建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PACG患者视觉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估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患者的心理和视觉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状况,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对其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的方法,对42例PACG患者分别采用国家眼科研究视功能问卷(25-item national eye institute visual functioning questionnaire,NEI-VFQ-25)和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中文版评定患者近1mo的视觉生活质量和焦虑、抑郁评分,术后1mo再次患者评定焦虑、抑郁情况及视觉生活质量,42例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分析其心理和视觉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变化情况.结果:PACG患者焦虑、抑郁及共患患者发生率分别为23.8%,23.8%和 16.7%.NEI-VFQ-25评分显示患者在视觉健康相关生存质量部分亚功能(10/12)如一般健康、总体视觉、社会功能、心理问题、周边视野和依赖性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P<0.05).通过小梁切除手术干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好转(P<0.05),视觉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样本中位数差值[41.6(一般健康)、34.5 (眼痛)、32.6 (社会功能)、21.2(心理问题)、24.8(社会活动)、21.8(依赖性)],均较手术前明显改善[10.4(一般健康)、6.4 (眼痛)、10.6(社会功能)、8.3(心理问题)、7.3(社会活动)、6.9(依赖性);均为P<0.05].结论:PACG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加重,视觉健康相关生存质量明显降低.小梁切除术有助于患者视觉生活质量和心理康复.

    作者:邓军萍;江威;邵毅;孙伍花;胡虹;杨青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氯化锂对人眼Tenon 囊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观察氯化锂(Lithium chloride)对人眼Tenon囊成纤维细胞(human Tenon's capsule fibroblasts,HTFs)体外生长的抑制效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磺基罗丹明(SRB)法和BrdU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Hoechst 33258染色后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的改变.结果:在40~160mmol/L范围内,氯化锂能够抑制HTFs的增殖,且呈剂量与时间依赖性.氯化锂使HTFs阻滞于G2/M期,且能诱导细胞凋亡,高浓度组尤为明显.结论:氯化锂能抑制HTFs增殖,机制为诱导细胞凋亡,并将细胞阻滞于G2/M期.

    作者:邹会会;王继兵;黄旭东;刘姗姗;满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泪液缺乏性干眼治疗转归的定量检测

    目的:应用角膜共焦显微镜、结膜印迹细胞学在泪液缺乏性干眼治疗前后定量测定病变角膜上皮细胞、结膜细胞,以期进一步准确评价干眼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泪液缺乏性干眼症患者21例41眼,根据患者病史、症状、角结膜体征及相关检查确诊为泪液缺乏性干眼.应用聚乙二醇滴眼液及卡波姆凝胶联合治疗所有干眼患者,治疗前后依据结膜印迹细胞检查对干眼患者结膜细胞的鳞状化生及杯状细胞数量的多少进行分级,并对治疗前后印迹细胞分级进行统计学比较.应用海德堡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干眼治疗前后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的形态学改变,定量评价同级结膜细胞干燥程度下治疗前后角膜上皮细胞密度的变化.结果:印迹细胞检查:治疗前≤Ⅱ级6眼,Ⅲ级25眼,≥Ⅳ级10眼;治疗6mo后≤Ⅱ级19眼(46.3%),Ⅲ级17眼(41.5%),≥Ⅳ级5眼(12.2%).治疗前后不同级别印迹细胞患者比例显著改变(P<0.05).共焦显微镜下细胞形态学改变:治疗前明显的角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区,细胞密度下降,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出现分支杂乱、异常走行,未见上皮下神经纤维5眼.治疗6mo后区域性细胞密度增加,所有患者均可见上皮下神经纤维,少数病例仍可见分支杂乱、异常走行.共焦显微镜显示在同级结膜印迹细胞程度下,角膜上皮细胞密度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细胞密度明显增加.结论:应用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和结膜印迹细胞定量观察泪液缺乏性干眼的治疗转归,从而确定以上两种方法在干眼治疗评价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程燕;吴洁;朱海峰;高伟;刘先宁;朱秀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α-晶状体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及基因学研究进展

    α-晶状体蛋白包括αA-,αB-晶状体蛋白,是哺乳动物晶状体的主要蛋白,属于小热休克蛋白家族成员,具有分子伴侣功能,可以抑制变性蛋白质的凝聚和酶的失活.α-晶状体蛋白基因突变可导致白内障和肌病.本文对α-晶状体蛋白的分布、结构、功能以及基因学等方面综述.

    作者:屈凌寒;韩笑;刘阁;严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非穿透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目的:评估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处理的羊膜植入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0例58眼行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处理的羊膜植入术,术后进行6~18mo随访,对患者的眼压、视力以及滤过泡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手术后患者的眼压控制良好,术后的视力与术前比较没有显著的变化,而术后18mo的平均眼压(17.6±4.5mmHg)和术前的平均眼压(35.3±6.8mmHg)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31,P<0.05).在随访期间有27眼(46.55%)患者有功能性滤过泡,需用药物治疗者5眼.9眼(15.52%)患者滤过泡有苍白局限化,表现出贫血状.结论: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处理的羊膜植入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可以有效地降低眼压,临床疗效良好.

    作者:乔玉春;路海峰;谢飞;郑卫华;王智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Epi-LASIK术中联合MMC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MMC)在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矫治中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临床病例406眼随机分为MMC组(203眼)和对照组(203眼),所有手术采用自动旋转型Epi-LASIK角膜上皮刀制作角膜上皮瓣,以Visx star s4准分子激光仪进行激光切削,MMC组术中用含有0.2g/L MMC液的圆形滤纸片置于切削区基质面,根据屈光度数确定置留时间.对照组术中除不用MMC,其余操作与MMC组完全相同.术后随访两组患者的刺激症状、角膜上皮生长情况、术后视力、验光、眼压、haze情况并进行总结.结果:所有病例均按预期完成Epi-LASIK手术,随访时间6mo~2a.两组刺激症状较轻,多发生在手术后第1d,一般术后第2d就会好转,术后第3d检查,MMC组有15眼为II~ III级刺激症状,对照组有13眼为II~III级刺激症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角膜上皮完全愈合时间为3~5d,其中MMC组平均为3.78±0.75d,对照组平均为3.55±0.89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22,P>0.05).3~5d摘镜时,MMC组有191眼(94.1%)角膜上皮愈合良好,对照组有198眼(97.5%).术后6mo检查,MMC组术后视力满意为195眼(93.6%),对照组为172眼(84.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检查,屈光度较术后3mo时回退超过 -0.50D,MMC组有11眼(5.4%),对照组有23眼(11.3%).术后6mo检查,MMC组有167眼(82.3%)为0级haze,对照组有125眼(61.6%)为0级haze,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Epi-LASIK矫治高度近视手术中,一次性应用0.2g/L MMC液可以减轻术后haze的反应,减少术后视力的回退,无明显的副作用.

    作者:李盈龙;彭小宁;吴帅辉;林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解剖结构的前段OCT测量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与正常眼的眼前段解剖结构差异.方法:使用AS-OCT对116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及336例正常对照组的眼前段解剖结构(包括晶状体厚度、前房轴深及前房角开放距离)进行测量,同时对3种不同的前房轴深测量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与正常眼相比,前房浅、晶状体厚、房角开放距离减小,以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前房深度与年龄呈负相关,晶状体厚度与年龄呈正相关;前房轴深与晶状体厚度之间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5),前房轴深与前房角开放距离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5);在对同一患者的前房轴深测量比较中体现前段OCT较UBM测量值更为精确(P<0.05).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以浅前房、厚晶状体及窄房角为特点,房角开放距离可作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疗指标之一,眼前段OCT可作为青光眼早期诊断的有效工具.

    作者:方敏;王梅;蔡小于;陈秀琦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预置小梁切口的疗效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联合预置小梁切口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囊外摘出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联合预置小梁切口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患者视力、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眼压均降至正常范围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1眼发生早期人工晶状体前膜,2眼暂时性角膜水肿.结论:预置小梁切口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是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杨学龙;杨建;秦海燕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牛磺酸对兔RPE细胞光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应用SCGE法检测牛磺酸对家兔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可见光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2~4代的家兔色素上皮细胞建立光损伤模型,然后分别应用40mmol/L和80mmol/L浓度牛磺酸液对光损伤的细胞继续培养24h,并设立无牛磺酸培养的对照组.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分别测定各组细胞DNA的改变.结果:光损伤后的家兔RPE细胞经过牛磺酸液培养后DNA损伤程度均有所减轻,尤其80mmol/L剂量组的保护作用更为明显,细胞的尾长、彗星细胞百分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牛磺酸中的有效成分对家兔RPE光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呈剂量依赖的量效关系.

    作者:崔璟琳;修巍威;曹书杰;张晓峰;路航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治疗进展

    脉络膜黑色素瘤(choroidal melanoma,CM)是成年人眼球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CM恶性程度高、发生转移早、预后差,早期诊断及选择合理治疗方式对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近年来,眼球摘除术作为治疗CM的传统方法已受到挑战.针对不同部位和大小的肿瘤及患者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疗法或联合治疗已成为CM的治疗原则.本文就CM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为降低转移率和死亡率提供相关依据.

    作者:张敬一;张学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