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吡美莫司乳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观察

张大雷

关键词: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吡美莫司乳膏, 治疗
摘要:目的 观察吡美莫司乳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9例面部激素依赖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3例.两组同时口服抗组胺药4周,同时治疗组外用吡美莫司乳膏,对照组外用赋形剂.于治疗1周、4周时观察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主观症状1,4周愈显率分别为76.47%和46.88%,91.88%和65.62%,客观症状1,4周愈显率分别为32.35%和9.38%,52.94%和25.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吡美莫司乳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安全有效,且其对主观症状的改善优于对客观体征的改善.
皮肤科学通报杂志相关文献
  • 吡美莫司乳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吡美莫司乳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9例面部激素依赖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3例.两组同时口服抗组胺药4周,同时治疗组外用吡美莫司乳膏,对照组外用赋形剂.于治疗1周、4周时观察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主观症状1,4周愈显率分别为76.47%和46.88%,91.88%和65.62%,客观症状1,4周愈显率分别为32.35%和9.38%,52.94%和25.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吡美莫司乳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安全有效,且其对主观症状的改善优于对客观体征的改善.

    作者:张大雷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发疹性黄瘤伴高脂蛋白血症1例

    患者女,26岁.面颈及躯干散在分布橘黄色丘疹半年,迅速增多2个月.查体见面颈、躯干密集分布淡黄色或橘黄色扁平丘疹,粟粒至绿豆大,表面光滑,质软,无压痛,互不融合,与皮下组织无粘连.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萎缩,真皮见较多泡沫细胞呈球状浸润.实验室检查符合高脂蛋白血症.诊断:发疹性黄瘤;高脂蛋白血症.

    作者:贾玲芝;高亮;潘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播散性浅表性汗孔角化症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9岁,退休干部.面部及全身出现丘疹、斑块40年余,加重伴瘙痒3个月.4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躯干起绿豆大的浅褐色斑和丘疹,边缘隆起,中央凹陷,皮损逐渐发展至头面部、躯干、四肢,四肢皮损因瘙痒反复搔抓而破溃和出血,逐渐增大,周边角化隆起.在当地诊所一直以“银屑病”口服迪银片和牛皮癣丸等药物(具体剂量不详),症状未见明显改善,3个月前面部皮损突然增多.家族中无类似皮肤疾病史.患者既往患高血压病史10年,肺心病10年.

    作者:李玉湘;傅强;张秀春;杜丽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儿童细菌感染性荨麻疹118例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儿童细菌感染性荨麻疹的发病特点,寻找佳治疗方案和防治策略.方法 对本科2009年7月-2011年12月诊治的儿童细菌感染性荨麻疹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热66倒,皮肤瘙痒118例,颈部及耳后淋巴结肿大34例,咽充血118例,扁桃体肿大84例.血常规WBC升高(10.0×109-17.6×109)112例,102例中性粒细胞比值>0.7,110例CRP( >2.87 mg/L)升高.3天的临床治愈率90.68%,5天的临床治愈率94.92%,7d的临床治愈率100%.结论 儿童细菌感染性荨麻疹常伴发热、咽充血和扁桃体肿大,血WBC数和中性粒细胞比值升高,CRP值也升高.这类荨麻疹治疗方案的关键为同时抗感染及抗过敏治疗,辅以对症治疗.

    作者:吴保华;杨勇;范蓉;王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瘙痒症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瘙痒症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7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予中药清凉祛风汤(白藓皮、炒蒺藜、地黄、麸炒苍术、地肤子、炒赤芍、金银花和制何首乌各10 g,牡丹皮和防风各6 g,土茯苓15 g)口服,日1剂,同时加服氯雷他定10 mg,每晚1片;对照组单独口服氯雷他定10 mg,每晚1片,两组均2周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2.5%,对照组为52.78%,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瘙痒程度、皮肤干燥程度、睡眠质量、继发皮损、瘙痒持续时间方面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瘙痒症疗效显著.

    作者:沈辉;顾明生;王健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65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65例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剂75 mg,3次/d,连服4周,同时口服地氯雷他定片5 mg,1次/d,连服4周;对照组63例仅口服地氯雷他定片,用法同治疗组.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78.46%,对照组为55.5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

    作者:刘磊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CYP26s与银屑病及维A酸的关系

    银屑病是皮肤科常见多发病,病因不清,难以治愈.目前常采用维A酸类药物进行治疗,但仍易复发.CYP26s是维A酸的代谢酶,其在维持维A酸的生理水平和治疗水平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CYP26s在皮肤中也表达,但在皮肤中对这些基因的表达和调节了解较少.CYP26s在银屑病表皮异常增殖和维A酸的治疗中可能发挥作用.本文就CYP26s与银屑病发病和维A酸治疗的关系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罗素菊;郑焱;彭振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烟酸缺乏症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矿工.颜面、双手背和颈部出现红褐色斑1月余.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颜面、双手背及双上肢前臂、颈部及胸部“V”型区出现红褐色水肿样斑,境界清楚,上覆少许褐色痂皮、皲裂及少许渗液,腹痛、腹泻稀水样便,日约数十次,恶心欲呕,肢软乏力,消瘦,精神萎靡,健忘,纳差,小便量少.曾就诊于外院,具体诊断不详,予药物(药名、药量均不详)静滴治疗,病情无改变,脐周压痛.

    作者:傅克辛;雷世红;余彩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艾滋病一线抗病毒药物治疗后耐药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艾滋病一线抗病毒药物治疗后患者的耐药情况,为制订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院接受一线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进行病毒、免疫学及临床分析,同时对病毒学失败者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 503例长期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中有69例病毒载量处于较高水平,病毒学失败率为13.72%,近一次病毒载量平均值为(4.02 ±0.65)1og拷贝/mL;18例病毒学失败患者中有7例出现了免疫学失败,占38.89.00%,其免疫学失败时间平均为31.37个月;7例免疫学失败患者中,临床失败者3例,占42.86%.接受耐药性检测的15例患者,每例至少对一种药物产生耐药,耐药发生率100%;对NVP,EFV,AZT,D4T,DDI等的耐药率分别为100%,91.67%,81.82%,63.64%和9.10%.结论 抗病毒治疗后患者若出现耐药,应及时调整抗病毒药物治疗方案.

    作者:李群辉;高艳青;赵艳;刘翠娥;叶江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蛇眼穴刺血挑毒联合胸腺肽 阿昔洛韦等治疗大面积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蛇眼穴刺血挑毒法联合胸腺肽、阿昔洛韦等对大面积带状疱疹治疗效果.方法 本科于2008年1月1日-2011年6月30日应用蛇眼穴刺血挑毒法(1次/d)联合胸腺肽(1.6 mg,1次/d肌注)及阿昔洛韦片(0.2g,每4 h一次口服)并予营养神经、清创换药及抗感染等方法治疗12例大面积带状疱疹患者,连续治疗15 d后判定疗效.结果 12例患者均痊愈,有效率100%,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未发生后遗神经痛.结论 蛇眼穴刺血挑毒法联合胸腺肽、阿昔洛韦等药物治疗大面积带状疱疹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黄柳柳;戴新刚;戴梅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皮肤科学通报杂志

皮肤科学通报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