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稿 来稿应为皮肤性病学及相关学科的稿件。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资料可靠,数据准确,论点鲜明,文字精练。述评、论著、综述、临床研究类文稿一般不超过4000 字,其他文稿不超过3000 字,病例报告等文稿不超过1500 字。
2 文题 要简明、醒目、准确的反映文章主题。中文题目以不超过20 个汉字为宜,尽量不设副标题、不使用缩略语和标点符号。英文题目不宜超过10 个实词。中、英文题目含义应一致。所有学术文稿均需有中、英文题目及作者的汉语拼音姓名。
3 作者 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作者单位名称、邮政编码、作者简介在文稿首页左下方标注。如作者单位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可在文题下作者姓名的右上角标注1、2 等序号,并将单位全称脚注于同页左下角处。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有证明信。
4 摘要 学术论文均需附中、英文摘要。论著类论文采用结构式摘要,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四部分。述评、专家论坛、技术交流、综述等可采用指示、报道性摘要。摘要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 本文” 等主语,应包括全文重要信息,不得引用文献,不加评论和解释。英文摘要前须以英文依次写出题名、所有作者汉语拼音姓名、作者单位、所在城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名。中文摘要一般250 个汉字,英文摘要约250 个实词,为对外交流的需要,英文摘要可稍详细些,但不宜超过400 个实词。中、英文摘要内容要相互对应。
5 关键词 学术论文均需附中、英文关键词2 ~ 5 个。尽量从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 中的医学主题词表(MeSH)中选取,(MeSH 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entrez/query.fcgi)。
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排列于最后。每个英文关键词第一个单词的首字母大写,各词汇之间用“;” 分隔。
6 标题层次 正文标题层次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全文各级标题一般不超过4 个层次, 各层次小标题顶格写,两位数字之间加下圆点,末位数字后不加标点。文内连排序号使用圈码表示,如①、②……。
7 名词术语 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暂未公布的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辑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西药名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 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均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文中尽量少用缩略语,必须使用时应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内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已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可以不加注释直接使用。
8 图和表 每幅图表均应冠有图( 表)题,序号需标记清楚;说明性文字置于图( 表)下方。图表中文字尽量不与正文重复。建议使用三横线表( 顶线、表头线、底线),表中不用斜线、竖线、边线,如遇有合计和统计学处理内容( 如t 值、p 值等)可在此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应合理安排表的纵、横标目,并将数据的含义表达清楚;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保留的小数位数相同。图不宜过大,最大宽度半栏图不超过7.5cm,通栏图不超过17.0cm,线条图高与宽的比例以5 ∶ 7 为宜。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匹配,照片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皮肤科临床照片力求显示皮损典型、清晰( 色彩鲜明、色真、背景不宜杂乱,以蓝色或黑色为佳);病理图片须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所有图片像素应不低于2M,分辨率300dpi。
9 计量单位 执行GB 3100~3102-1993《量和单位》中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规定及其书写规则,具体可参《实用皮肤病学杂志》稿约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mg/kg/min应采用mg ? kg-1? min-1 的形式,或mg/(kg ? min)的形式。
10 数字 执行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时,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95%不能写成5 ~ 95%,(50.6 ± 0.8)%不能写成50.6 ± 0.8 % 。附带尺寸单位的数值相乘,按下列方式书写:4 cm×3 cm×5 cm,不能写成4×3×5 cm3 。
11 参考文献 著录格式基本执行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将阿拉伯数字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在正文引用处右上角标出,同时顺序排列于文后。每篇文献题名后需标注文献类型。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超过3名时,后加“等”或其相应文字。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与原文核对无误。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目的 报道窄谱UVB治疗泛发性光泽苔藓患儿1例.方法 采用窄谱UVB照射法治疗全身泛发性光泽苔藓患儿1例,初始剂量为0.5J/cm2,逐步递增至1.15J/cm2,后维持该剂量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20次后,皮损基本消退,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 窄谱UVB照射治疗儿童泛发性光泽苔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祝贺;岳丹霞;杨蓉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菱形皮瓣在面部肿瘤切除后的修复效果。方法2008年10月—2013年8月应用菱形皮瓣治疗8例面部肿瘤患者。结果8例患者皮瓣术后均Ⅰ期愈合,术后外观满意,均无不良并发症出现。结论菱形皮瓣可应用于面部肿瘤切除后皮肤缺损的修复,是一种实用、有效的临床技术。
作者:李仔儒;慕森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临床资料患者,女,39岁。主因左下肢腘窝密集丘疹30余年,于2013年10月就诊。患者于幼年时发病,开始为单个黑色毛囊性丘疹,后皮损逐渐增多,近半年来发展迅速,表现为局限于腘窝处密集的黑色丘疹,大小均匀一致,皮损可以挤出白色豆腐渣样物质,伴异味。无自觉症状,无功能障碍,行坐自如,无发热、关节痛。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病史。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左下肢腘窝处可见呈带状分布的多个粟粒状黑色毛囊性丘疹,充满角栓的扩张毛囊口位于丘疹中央,剥去黑色角栓后可见点状凹陷,丘疹大小一致,粟粒大小,互不融合,境界清楚,呈间断带状分布,皮损周围可见炎症后遗留的褐色色素斑(图1)。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轻度角化过度伴宽而深的凹陷形成,类似扩张的毛囊,凹陷中央充满大量角蛋白,形成黑头粉刺样损害,伸向真皮深层甚至接近或达到皮下脂肪组织,也可看到皮脂腺小叶开口于凹陷下端;真皮深层可见巢状分布的小汗腺,形态无异常;真皮见淋巴细胞浸润(图2)。诊断:黑头粉刺痣。治疗:应患者强烈要求,对全部皮损行单次局部切除治疗。根据皮损分布情况,为避免单一切口过大及术后瘢痕影响患肢活动,将皮损分为上下两部分,设计纵向切口,大小分别为2 cm×5 cm、1 cm×2 cm,深度达脂肪层,切除后单纯缝合。术后愈合良好,不影响肢体活动。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作者:李宗辉;吴凡;胡治丽;邓琳;董小平;桑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反常性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顶泌汗腺丰富及皱褶部位特殊的化脓性炎症,以反复发作的疼痛性皮下结节、脓肿、溃疡、窦道及瘢痕增生为特征的皮肤疾病,临床上将聚合性痤疮、化脓性汗腺炎及头皮穿掘性蜂窝组织炎共同归结为毛囊闭锁三联症.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与遗传、免疫、感染、内分泌、吸烟、肥胖等因素有关.因其病因不明确,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文对反常性痤疮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宋凡君;肖斌;汤红燕;张邵婕;杨桂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49岁男性患者,右侧颢部、耳前及下颌区多发结节16年.皮肤科检查见右侧颞部、耳前及下颌区米粒至黄豆大小多发性红褐色结节,密集分布,部分融合成片,表面光滑,触之软骨样硬度,无触痛,与深部组织无粘连.皮损组织病理检查为皮肤平滑肌瘤.沿肿瘤边缘切除肿瘤并行游离全厚皮片移植,术后皮片生长良好,效果满意.
作者:黄莉明;王强;吴信峰;方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本文通过对面部常见的痣细胞痣、表皮黑素细胞损害和真皮黑素细胞损害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处理进行介绍,以期对这类疾病能作出正确诊断和治疗.
作者:叶庆佾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清白介素(IL)-4、IL-12和干扰素(IFN)-γ的表达与玫瑰糠疹发病的相关性及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急性期玫瑰糠疹患者血清标本中IL-4、IL-12、IFN-γ的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玫瑰糠疹患者血清中IL-4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降低,而IL-12、IFN-γ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4、IL-12、IFN-γ参与了机体的免疫调节,在玫瑰糠疹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陈慧君;董萍云;陈治国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卡泊三醇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中Caspase-3和bcl-2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12例银屑病患者经卡泊三醇治疗前后皮损及非皮损区皮肤中Caspase-3和bcl-2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经卡泊三醇治疗后银屑病患者皮损角质形成细胞中bcl-2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Caspase-3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卡泊三醇治疗银屑病的可能作用机制之一是促进bcl-2诱导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
作者:刘剑;胡成;陈意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临床资料患者,男,59岁,农民.因面颈部斑块、结节、溃疡伴疼痛,间断发热2个月,于2015年6月就诊.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左侧面颊部出现散在黄豆大小红色结节,皮损不断增多、增大形成斑块,并逐渐蔓延至右侧面颈部,部分皮损破溃形成溃疡伴疼痛.在当地医院按湿疹给予药物治疗(具体不详),疗效欠佳;近2个月皮损加重并出现间断发热(体温高39℃,呈不规则热),右侧面颊皮损肿胀挤压致右眼睁眼困难.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差,食欲渐差,睡眠好,二便正常,体重未见明显变化.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6年,间断服用降压药物(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目前血压控制平稳.否认特殊物质接触史及药物过敏史.
作者:陈敬德;杜华;罗洋;何春峰;宋凡君;辛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评价火针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轻、中度痤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门诊就诊的89例轻、中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45例,对照组44例。试验组给予火针治疗,每周1次;外用阿达帕林凝胶治疗,每晚1次,治疗4周;对照组给予外用阿达帕林凝胶,每晚1次,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轻、中度痤疮有明显的疗效。
作者:王润和;王解;张正森;李晶晶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等了好几个月,终于收到书了,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感谢实用皮肤病学杂志编辑部大大,感谢~~感谢
请问一下,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投稿授权证明要不要盖单位的章,录用了,说要搞个什么授权证明。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在同类刊物里面相对比较容易中,审稿有回复,退稿有温度(笔者之前的文章因改动较大,杂志建议退稿之后修改重投),不失为一种选择
各位学友,这个期刊是不是投稿就会通过初审? 看我很多投稿的朋友说,初审后被拒稿的也很多啊……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编辑的态度非常认真、和蔼,来回修改了好几次,很快就录用了。国内的顶级杂志,影响力很大,看来我的选择还是没有错的。给你们竖个大拇指。
五天了还是已发回执状态 什么情况?有人知道么
尊敬的实用皮肤病学杂志编辑大大,请问我的文章初审通过了没有,已经投了快一个月了,好急啊
等得好心急哟,编辑大哥大姐们,能不能快点审下我的稿子
投稿一周,就说初审没过,我好想大哭一场,投这个刊物怎么这么难[伤心][难过]
昨天联系了实用皮肤病学杂志,杂志社说我的文章还在初审当中,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出结果,好急,菩萨保佑过了,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