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auser- Rothman型皮肤念珠菌性肉芽肿1例

党亚正;王咸昌;高翠霞

关键词:增生, 疣状, 念珠菌, 氟康唑
摘要:患者女,7岁,头皮、面部疣状增生2年余,经皮屑、舌粘膜刮取物培养为白念珠茵,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符合念珠菌性肉芽肿。氟康唑治疗有效。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外伤性表皮样囊肿1例

    患者男,50岁,长期从事农田工作。因右足跖角质增生物半年,疼痛加剧3月就诊。半年前,患者右足跖出现角质增生性肿物,有异物感,无压痛,未作任何治疗。3个月前,自觉局部增厚,刺痛、压痛,皮损逐渐增大,右足着地行走困难。曾多次外贴鸡眼膏等药,疗效不佳。体检:右足跖第一跖趾关节处有一直径1.5cm大小角质增生物,局部皮肤明显增厚、粗糙、发白,边界不清(鸡眼膏所致),无糜烂、渗出,中心压痛剧烈。

    作者:张学青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伊曲康唑与达克宁栓联合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观察

    我们于1998年6月~2000年1月应用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伊曲康唑与克达宁栓联合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10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陈焕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特比萘芬霜致接触性皮炎1例

    患者男,37岁。因左前胸出现淡褐色斑2周就诊。拟诊为花斑癣,给予特比萘芬霜(山东齐鲁制药厂生产)外用,2次/d。翌日,自觉搽药部位剧痒,并出现大片鲜红色斑疹,其上可见散在粟粒大小丘疹,少数融合,皮损境界清楚。继续外搽上述药膏,皮损逐渐扩大,红斑呈水肿性,并出现水疱。此前未内服及外搽任何药物。诊断:急性接触性皮炎(特比萘芬所致)。立即停用该药,给予扑尔敏10mg、地塞米松2mg肌注,外搽炉甘石洗剂,2天后皮疹消退,改用外搽皮康王软膏,2周后痊愈。

    作者:叶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糠秕孢子菌培养方法的改进

    糠秕孢子菌是一种嗜脂酵母菌。花斑癣是由糠秕孢子菌引起的浅表角质层的慢性真菌病。1999年6~7月,我科采用改进的培养方法,对42例花斑癣患者的皮损鳞屑进行了培养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清华;钱江;陈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伊曲康唑治疗花斑癣50例临床观察

    1999年4~10月,我们应用伊曲康唑治疗花斑癣患者50例,获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刘晓明;李铁军;孙风;于晓红;周梅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妊娠股臀红斑:一种新的妊娠皮肤病?

    报告3例发生于妊娠期的特征性皮肤病。其特点为妊娠中后期发病,皮疹为大片状明显隆起的浸润性地图状红斑,形态单一,无自觉症状,主要分布于股臀部,在产前或产后自行消退。组织学改变为真皮中上部水肿和稀疏的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作者就本病的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并建议命名为妊娠股臀红斑。

    作者:张建中;陈秀琴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凋亡率与病情活动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凋亡、自身抗体、病情活动性的相互关系。方法用吖啶橙染色法检测新鲜PBMC凋亡率;免疫印迹法检测自身抗体;按文献方法计算SLE病情活动指数(SLEDAI)。结果SLE患者PBMC凋亡率升高,并与SLEDAI高度正相关(P<0.01);自身抗体种类的多少与PBMC凋亡率、SLEDAI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SLE患者PBMC凋亡与其病情有关。

    作者:刘超;周辉;瞿锐;刘稚然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带状疱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2浓度的变化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在带状疱疹(HZ)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126例HZ患者血清中IL-12水平,并对33例HZ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IL-12水平进行了比较。结果 HZ患者急性期血清中IL-12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33例患者恢复期血清IL-12水平较急性期明显升高(P<0.02)。结论 HZ患者血清中IL-12水平与其病情活动性相关,IL-12可能参与了HZ的发病。

    作者:许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鲍温病样丘疹病合并硬下疳尖锐湿疣1例

    患者女,33岁,无业,已婚。因外阴部起褐色皮疹1年,阴唇溃疡1月就诊。患者1年前外阴部出现绿豆大小的褐色扁平丘疹,无痛痒。后皮疹渐增多变大。1月前外阴部出现一个蚕豆大小无痛性溃疡,遂来院就诊。承认婚外性生活史。

    作者:颉玉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生殖器疱疹不同病期病毒感染活力的探讨

    目的 通过研究生殖器疱疹(GH)患者发作期病毒活力的强弱与间歇期是否有活病毒排出,探讨其传染活性。方法 应用非洲猴肾细胞(Vero)对82例GH患者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单纯疱疹病毒(HSV)分离培养。通过观察Vero细胞受感染的病变程度,将其分为四级。结果 82例GH患者中44例HSV阳性;水疱期强阳性明显高于糜烂、结痂期。三者之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GH发作期的皮疹内病毒含量多,感染活力强。特别是发作2天内的皮疹传染性高。

    作者:张莉;叶兴东;陈胜天;关艳冰;马技枝;颜景兰;宁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电灼术联合贝尔芬治疗尖锐湿疣临床观察

    我科采用电灼术联合贝尔芬治疗尖锐湿疣,并与单纯电灼术治疗尖锐湿疣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68例患者均经我科门诊确诊为尖锐湿疣,醋酸白试验均阳性,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男16例,女18例;年龄19~54岁,病程1周~6个月;已婚25例,未婚9例;初发者22例,复发者12例。对照组34例,男15例,女19例;年龄18~58岁,病程1周~12月;已婚24例,未婚10例;初发20例,复发14例。

    作者:丁秋允;孙力;沈俊萍;鲁楠;田文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T细胞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因不清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过去认为银屑病是由于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异常或炎症导致,认为角质形成细胞是发病机制中的关键因素[1]。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研究的进展,这种观点有所改变,许多学者认为T细胞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孙孝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工型及Ⅱ型银屑病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Ⅰ、Ⅱ型银屑病发病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了Ⅰ、Ⅱ型银屑病患者分别为581例、117例及同一地区的年龄相匹配正常对照组分别为534例与112例,对Ⅰ、Ⅱ型银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结果①吸烟、嗜酒、食鱼虾、药物、受潮、感染、精神紧张、接种疫苗为Ⅰ型银屑病发病的危险因素。②嗜酒、食鱼虾、受潮、感染、精神紧张为Ⅱ型银屑病发病的危险因素。③吸烟为男性发生Ⅰ型银屑病的危险因素;嗜酒为男性发生Ⅰ型及Ⅱ型银屑病的危险因素;精神紧张在Ⅰ型及Ⅱ型银屑病男女患者中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环境因素在Ⅰ、Ⅱ型银屑病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魏生才;张学军;杨森;王红艳;陈珊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狼疮肾炎鼠肾组织Ⅰ、Ⅲ型前胶原基因表达和胶原沉积研究

    目的研究前胶原基因表达和胶原沉积与狼疮肾炎进展的关系。方法狭线印迹杂交方法检测BXSB小鼠肾脏组织Ⅰ、Ⅲ型前胶原基因mRNA转录水平。斑点印迹法测定肾组织Ⅰ、Ⅲ型胶原沉积情况。结果狼疮肾炎发病较重的6月龄雄性BXSB小鼠肾脏组织表达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量显著增加(P均<0.05),分别为3月龄雄鼠肾脏表达量的3.2倍和1.5倍,肾内Ⅰ、Ⅲ型胶原沉积较对照鼠显著增多(P分别<0.01)。结论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异位大量表达及Ⅰ、Ⅲ型胶原在肾脏沉积增加,是狼疮肾炎肾小球细胞外基质病理性积聚的重要原因,可能会引起肾小球结构和功能多方面的改变,在狼疮肾炎的进展和肾小球硬化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周平;陈学荣;李世荫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2%酮康唑洗剂治疗头皮糠疹33例疗效观察

    我科于1996年5月~1999年8月间使用西安杨森公司生产的2%酮康唑洗剂治疗头皮糠疹33例,并与同期单独使用希尔生液(江苏高邮市制药厂)治疗同病患者30例进行疗效比较,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韩锡珠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误诊10年的瘤型麻风1例

    患者女,64岁。10年前自觉面部潮红,蚁行感,躯干、四肢多发散在不对称浅红斑,1cm×2cm~3cm×5cm大小,边缘不整齐。3年后,躯干部皮损及四肢远端皮肤粗糙、麻木,不出汗。5年前两手大小鱼际肌萎缩,手指弯曲,两小腿出现多发性水疱样紫红色斑,两手掌及两踝部出现多个1cm×2cm大小浅表性溃疡。当地医院多次诊断为玫瑰糠疹、脾功能亢进和糖尿病性皮炎、小腿湿疹伴感染,经住院脾切除和对症治疗,病情无好转来我院就诊。

    作者:江川;阮怀枫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二氧化碳激光合a-干扰素栓阴道用药治疗女性生殖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目的评估免疫疗法联合二氧化碳(CO2)激光治疗生殖道尖锐湿疣的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用CO2激光联合α-干扰素阴道用药治疗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60例(治疗组),并与60例单用CO2激光(对照组)相比较。结果两组治愈后复发率分别为6.67%、31.67%,前者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CO2激光联合干扰素栓阴道用药治疗生殖道尖锐湿疣能提高治愈率,有效降低复发率。

    作者:黄跃深;卜少庸;程新旺;Guangdong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平阳霉素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观察

    1996年6月~1999年10月,我科应用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治疗血管瘤80例,并与奎宁乌拉坦治疗8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将治疗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党亚正;高翠霞;王咸昌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女童外阴假性湿疣72例分析

    目的探讨幼女外阴乳头状增生症(PHP)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1983年6月~1998年6月间72例幼女的外阴乳头状赘生物,分别进行妇科检查、阴道镜检查、病理学检查、HPV-Ag 及PCR检查。结果幼女乳头状增生症发生率1.08%,与成年人PHP的形态相同,区别于成年人的是其部位未见发生于处女膜内缘、阴道前庭等,病理特征为空泡样细胞及其移行性,HPV-Ag均为阴性。结论幼女也患有成年妇女患的PHP并有其特征。

    作者:杨国奋;梅卓贤;凌家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泽它洗剂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观察

    银屑病属皮肤科常见病,亦是较为难治的皮肤病之一。我们于1999年2月~10月采用山东德美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泽它洗剂,外搽治疗寻常性银屑病6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淑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