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种新型神经外科手术托盘的临床应用

钟云龙;赵继宗;刘运生;廖达光;刘立美;易华文;许华娅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 器械
摘要: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手术器械托盘多为单足曲臂式或双足支撑式,两者都存在支撑、固定不可靠,不能和手术床联动等缺点.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NMDA受体在大鼠实验性脑震荡组织中表达研究

    脑震荡是一种轻型颅脑损伤,临床症状多表现为短暂的意识障碍,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探讨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在脑震荡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彭瑞云;高亚兵;肖兴义;王德文;陈浩宇;吴小红;刘杰;徐龙河;胡文华;蔡宝仁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垂体柄解剖特点与MRI表现的临床意义

    机体不仅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外环境,而且需要更为稳定的内环境.维持后者的稳定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条是反应较快的植物神经系统,另外一条反应较慢的神经内分泌系统.

    作者:朱蔚林;黄勤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小脑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分析和讨论发生在小脑的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DAKO EnVison法、组织化学网质纤维染色和HE染色及形态学观察的方法,报道1例极罕见于年轻人小脑的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患者18岁,以复视2个月就诊,CT显示小脑蚓部有圆形高密度影,组织学检查显示瘤细胞具有多形性,可见黄色瘤样细胞、多核或单核的巨细胞、Rothensal纤维和嗜酸性透明小滴.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瘤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网质纤维染色显示单个瘤细胞间着色.结论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可发生在青年人小脑,极其罕见.结合形态学、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可以对这种罕见的星形细胞瘤作出正确的病理诊断.在小脑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应该考虑到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

    作者:闫庆国;师建国;李青;黄高升;胡沛臻;王映梅;马福成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要点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钻孔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一、对象与方法1.两组病例选择:患者均按血肿形成的部位和临床表现随机分组.①有高血压病史或发病时血压升高并排除其它原因的自发性脑出血;②CT显示为幕上或幕下出血(不包括脑干出血);③入院时生命体征相对平稳,脑疝形成时间在2 h以内;④幕上出血在30 ml以上,幕下在10 ml以上.

    作者:张文德;吴勤奋;郭怀荣;姚庆和;张华;殷捷;王建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胶质瘤PTEN和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胶质瘤组织中PTEN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检测PTEN和Cyclin Dl蛋白在80例胶质瘤的表达及其相关关系.结果PTEN阳性率为63.8%(51/80),低分级胶质瘤(Ⅰ~Ⅱ)阳性率显著高于Ⅲ级和Ⅳ级(P<0.01);胶质瘤不同病理分级间Cyclin D1蛋白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胶质瘤细胞CyclinD1与PTEN蛋白表达呈显著性负相关关系(r=-0.543,P<0.01).结论PTEN蛋白表达可能在胶质瘤细胞周期调节和细胞增殖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杨卫忠;王锐;石松生;倪天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缺血性脑损伤后大鼠脑中脂质体介导外源基因的表达

    目的探讨在短暂、局灶性脑缺血后,脂质体介导的外源基因能否在大鼠脑组织中有效的表达.方法将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栓塞1 h以制作短暂、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根据行为实验来判定模型制作是否成功.将含报告基因LacZ的质粒和脂质体的复合体注入实验组大鼠的脑脊液中,对照组只注射脂质体.7 d后取动物脑组织,通过组织化学和逆转录酶-多聚酶链反应(RT-PCR)等方法来鉴定外源基因是否表达.结果转染LacZ基因的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中,其表达产物β-半乳糖苷酶在皮质、皮质下区域的细胞及脉络丛中均呈阳性表达;在缺血中心区域,表达β-半乳糖苷酶的细胞数很少;在缺血周边区域,表达β-半乳糖苷酶的细胞数较多;而非缺血区域表达β-半乳糖苷酶的细胞明显较缺血中心区域为多;其脑组织中LacZ mRNA在RT-PCR实验中亦呈阳性.只注射脂质体的缺血大鼠脑组织中,β-半乳糖苷酶和LacZ mRNA的检测均为阴性.结论缺血性脑损伤发生后,脂质体介导的外源基因可在脑组织中有效表达.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可能是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刘相名;惠国桢;苗宏生;孙兵;栗超跃;杨立业;郭礼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神经导航辅助胶质瘤手术

    目的评价神经导航系统在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在80例胶质瘤手术中,应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指导手术操作.在其中27例手术中测量硬膜、皮质以及病灶移位程度.在大脑浅表胶质瘤手术中,使用微导管栅栏法纠正脑移位的影响,判断肿瘤边界.结果80例平均座标误差为(2.03±0.89)mm,10 cm预期准确性(2.43±0.99)mm.术中硬膜、皮质以及病灶移位分别为(3.44±2.39)mm、(7.58±3.75)mm以及(6.55±3.19)mm.5例虽然导航显示肿瘤残留,但未强行切除;其余75例肿瘤全切62例(82.7%),次全或大部切除13例(17.3%).术后症状改善或不变68例(85.0%),术后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症状12例(15.0%),无死亡病例.结论在胶质瘤手术中,术中脑移位是影响神经导航准确性的重要因素.微导管栅栏法简便、实用,有助于提高肿瘤切除率,降低手术并发症.

    作者:杜固宏;周良辅;毛颖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渗性氯化钠溶液在颅脑外伤中的应用

    高渗性氯化钠溶液在急性颅脑损伤治疗中具有用量少、降低颅内压、改善肾功能、减轻脑水肿、防止肺水肿发生等优点,但在临床应用的经验报道不多,影响了高渗性氯化钠溶液的推广应用.

    作者:张锦钊;马劲光;刘广慧;张毅明;张贯文;任天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颅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应用研究(附1 695例报告)

    显微血管减压术现已被认为是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外科治疗的有效方法,我们自1984年12月至2001年12月,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1 695例患者,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邵彤;刘学宽;种衍军;聂振明;程启龙;段德义;朱广廷;赵长地;王翀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复发性颅咽管瘤的治疗

    颅咽管瘤是多发生于鞍上区并常累及下丘脑的良性肿瘤,手术切除后可达到完全性治愈.由于肿瘤累及重要神经核团等结构,使手术切除肿瘤困难.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应用,目前对该类肿瘤手术全切除率可达90%,术后死亡率下降至5%以下[1,2].

    作者:石祥恩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特殊表现的硬脊膜动静脉瘘1例

    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是脊髓血管畸形中的常见类型[1].本文报道1例表现为急性起病的硬脊膜动静脉瘘病例,并针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作一讨论.

    作者:陈凌;凌锋;李萌;张鸿祺;单永治;吴浩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性脑缺血病

    颈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常导致偏瘫、失语等并发症,严重威胁生命.自1997年以来,我们采用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该疾患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念金;王艳英;田学文;刘爱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外伤性癫痫的伽玛刀治疗

    外伤性癫痫(post traumatic epilepsy,PTE)是颅脑外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大部分患者经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sy drug,AED)治疗,病情可得到控制,但少部分患者药物治疗无效,需经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关大刚;陈久荣;徐凤桐;曲年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一种新型神经外科手术托盘的临床应用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手术器械托盘多为单足曲臂式或双足支撑式,两者都存在支撑、固定不可靠,不能和手术床联动等缺点.

    作者:钟云龙;赵继宗;刘运生;廖达光;刘立美;易华文;许华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化学文摘简介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Daumas-Duport分级法在星形细胞瘤的浸润作用观察

    星形细胞瘤周围浸润性的连续观察少有报道.我们对19例术前经MRI检查诊断为星形细胞瘤行手术切除的整块大体标本,按Daumas-Duport分级标准[1],对其组织病理学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岩;吕文斌;唐谊海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第一届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学术大会征文通知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迟发外伤性脑内血肿44例分析

    我院自1997年9月至2001年6月共收治颅脑损伤患者684例,其中经CT证实有迟发性脑内血肿(delayed traumatic intracerebral hematoma,DTICH)者44例,占6.4%,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创忠;王今才;吕媛媛;李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颌面部损伤合并颅脑伤56例护理体会

    颌面部损伤可合并颅脑损伤,此类损伤伤情复杂,治疗和护理均有特殊要求.我科自1995年1月至1998年12月共收治颌面部损伤合并颅脑损伤患者56例,治疗效果满意,现就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羊玉荣;赵丽;王巧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主管:第四军医大学

主办: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