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种一致性分析法在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系统临床评价中的应用

张剑波;房俊;汪智英;曹玫;何煦;陈杰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 回归分析, Kappa检验, Bland-Altman分析法, HPLC
摘要:目的 对国产和进口的两种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系统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进行评估.方法 110份抗凝全血样本同时在美国Bio-Rad D-10型和某国产TH3600型HbA1c分析仪进行检测.对两组测定结果分别采用回归分析、Kappa检验和Bland-Altman分析法比较一致性.结果 回归分析显示两组结果有很好的线性相关;以回归方程作医学决定水平的偏倚分析,结果明显小于CAP室间质评允许的误差.Kappa检验显示两组结果几乎完全一致.两组结果差值的Bland-Altman分析显示:在95%一致性界限以外,大差值和大相对误差可为临床接受.结论 研究表明该国产设备与进口测试系统的HbA1c检测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可作为临床实验室常规使用的选择.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HLA-G分子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中HLA-G的表达及在结直肠癌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1例结直肠癌患者组织,比较HLA-G分子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和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HLA-G分子在结直肠癌患者的表达率为65%(130/201),HLA-G表达在肿瘤部位、肠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疾病分期以及宿主免疫反应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LA-G阴性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HLA-G阳性患者,HLA-G的表达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中HLA-G分子有较高表达,HLA-G表达与结直肠癌的预后有关.

    作者:何煦;叶尚勉;董丹丹;李科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甲胎蛋白联合检测对HBV相关HCC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DCP)、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HBV相关HCC患者80例为HBV+HCC组,另选择无HBV感染或携带史的HCC患者40例(HCC组)及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检测三组血清DCP、GPC3、AFP水平,应用ROC曲线分析血清DCP、GPC3、AFP联合检测诊断HBV相关HCC的价值,并对比不同预后者(存活组、死亡组)入院时的血清DCP、GPC3、AFP水平.结果 HBV+HCC组血清DCP、GPC3、AFP水平及阳性率高于HCC组和对照组(P<0.05).血清DCP、GPC3、AFP三项联合检测诊断灵敏度高于AFP、DCP+AFP诊断,特异度高于DCP、AFP诊断,准确度高于DCP、AFP、DCP+AFP诊断(P<0.05);三项联合诊断时kappa值、约登指数、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75、0.700、0.843;HBV相关HCC患者中6个月后死亡20例,存活60例,死亡组入院时的血清DCP、GPC3、AFP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 血清DCP、GPC3、AFP联合检测可提高HBV相关HCC检出率,在HBV相关HCC中有较高诊断价值,且对患者预后也有一定评估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田江川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益生菌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亚临床肝性脑病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氨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目的 探讨益生菌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亚临床肝性脑病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氨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我院收治的15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亚临床肝性脑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生菌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氨、肠道菌群.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氨、粪氨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氨、粪氨水平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双歧杆菌、乳杆菌增长、肠球菌、肠杆菌、梭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双歧杆菌、乳杆菌菌落增长,肠球菌、肠杆菌、梭菌菌落减少(P<0.05),且各菌落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生菌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亚临床肝性脑病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氨、粪氨水平,且益菌得到增长,致病菌菌落数减少,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滕采万;赵渝琼;谢雪梅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清UCH-L1和GFAP水平及其与病情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及其与病情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我院收治的98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和60例同期我院体检正常者(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记录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和检测血清UCH-L1和GFAP水平,观察组均行头部CT或磁共振检查和神经功能评定,比较不同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间上述资料的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血清UCH-L1、GFA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病情和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间血清UCH-L1、GFA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梗死病灶越大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血清UCH-L1、GFAP表达水平越高(P<0.05);血清UCH-L1、GFAP的表达水平与梗死灶直径大小和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清UCH-L1和GFAP水平均显著上升,且与其梗死灶体积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均呈正相关,可用来作为临床上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和神经功能损伤的有效指标.

    作者:刘萍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健脾生血颗粒与多维铁治疗对患儿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及对血清铁蛋白和总铁结合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对患儿缺铁性贫血予以健脾生血颗粒与多维铁治疗后疗效和对血清铁蛋白和总铁结合力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我院就诊治疗缺铁性贫血患儿298例,依照治疗用药种类分为对照组(n=145)和观察组(n=153),分别接受多维铁和健脾生血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效,不良发应发生率及6个月后复发率,治疗前后贫血相关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和6个月后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血清中贫血相关指标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儿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脾生血颗粒与多维铁均可改善患儿缺铁性贫血状态,但健脾生血颗粒效果更显著.

    作者:冯登兰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动态增强磁共振定量参数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对鼻咽癌早期诊断价值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定量参数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对鼻咽癌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105例经鼻咽纤维镜活检确诊的鼻咽肿瘤患者,均接受MRI平扫、DWI扫描与DCE-MRI扫描.根据病理结果,83例鼻咽部良性肿瘤患者纳入良性组,22例鼻咽癌患者纳入恶性组.计算DCE-MRI定量参数,包括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将DWI扫描的0 s/mm2与1000 s/mm2图像处理得到相应ADC值.以鼻咽纤维镜活检结果为金标准,绘制Ktrans、Kep、Ve及ADC值诊断鼻咽癌的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大约登指数、佳阈值、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结果 良性组Ktrans、Kep、Ve低于恶性组,ADC值高于恶性组(P<0.05).DCE-MRI定量参数诊断鼻咽癌的灵敏度、特异度、总符合率分别为77.3%、84.3%、82.9%,DWI诊断鼻咽癌的灵敏度、特异度、总符合率分别为68.2%、83.1%、80.0%,二者联合的灵敏度、特异度、总符合率分别为90.9%、92.8%、92.4%.联合诊断鼻咽癌的总符合率高于DCE-MRI与DWI(P<0.05).结论 DCE-MRI定量参数联合DWI可用于鼻咽癌早期诊断,其准确性高于二者单独使用.

    作者:刘旭;王晓;陈倩明;张晓红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渐进性康复护理路径对脊柱内镜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渐进性康复护理路径对脊柱内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将108例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分别于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接受同一手术医生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给予渐进性康复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腰椎功能评分(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和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结果 护理后干预组的优良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74.07%)(P<0.05);两组患者VAS与ODI评分均降低,JOA评分均提高,且干预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等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降低,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干预组出现神经根黏连、水肿以及椎间隙感染的发生率为12.96%(7/54),低于对照组的29.63%(1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5,P=0.034).结论 渐进性康复护理路径干预脊柱内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曹利芸;王云秀;李得彬;冷娜;李顺琼;王建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改良呼吸道管理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康复进程的影响

    目的 建立符合现阶段临床需求的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术后康复需求的呼吸道管理方案,探讨该方案的适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2例CHD患儿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常规开展呼吸道管理,观察组应用量化评估模式指导呼吸道管理.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呼吸系统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恢复效果,于首次吸痰时观察两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变化等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呼吸系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术后监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吸痰前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呼吸频率明显更低,心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吸痰后5 min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D患儿术后易出现呼吸系统相关并发症,开展合理的呼吸道管理是必要的;以量化评估模式指导呼吸道管理,能够更有效减少并发症、促进患儿术后康复.

    作者:罗秀琼;任云霞;弋坤;翟天祺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产物对胃癌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及其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FDP)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胃癌患者233例,同期在我院就诊的胃良性疾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各233例.分析DD、FIB及FDP在胃癌组、胃良性病变组、健康组及胃癌肝转移组与非转移组的表达差异,以及胃癌组治疗前后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胃癌肝转移危险因素.结果 ①胃癌组DD、FIB、FDP明显高于胃良性病变组及健康组,胃癌肝转移组明显高于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DD、FIB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FDP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高DD、FIB水平更容易发生肝转移(P<0.05),FDP不是胃癌肝转移独立危险因素(P=0.237).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常处于高凝状态,DD、FIB及FDP对诊断胃癌及初步判断胃癌肝转移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作者:李敏;綦晓龙;唐国富;李厚泽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IgA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IgA肾病(IgAN)是世界上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亚洲人群终末期尿毒症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发现,黏膜免疫异常和遗传因素在其发病及病程进展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已有5个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发现了与IgAN发病及临床表型有关的多个新的易感基因,这些基因大部分都与机体的黏膜免疫反应有关.为此,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黏膜免疫及遗传易感性在IgA肾病发病机制方面取得的进展,有助于肾科医生对该疾病有进一步了解.

    作者:陈琴;王蔚;王莉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血清C反应蛋白及皮质醇水平与康复期肺癌患者癌因疲乏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皮质醇水平与康复期肺癌患者癌因疲乏(CRF)的相关性.方法 将我院收治69例康复期肺癌患者进行癌因性疲乏调查,按是否具有癌因疲乏,分为CRF组和非CRF组,对比两组血清CRP和皮质醇水平,分析其与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相关性,并分析影响康复期肺癌患者发生癌因性疲乏的危险因素.结果 69例康复期肺癌患者中癌因疲乏者39例(56.52%),CRF组身体疲乏、情感疲乏、认知疲乏和CFS总分均高于非CRF组,血清CRP水平高于非CRF组,血清皮质醇含量低于非CRF组(P<0.05),两组性别、年龄、化疗治疗方式和是否放疗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RP与CFS各维度得分、CFS总分呈正相关,皮质醇和CFS各维度得分、CFS总分呈负相关(P<0.05);血清CRP>10 mg/L和皮质醇<166 nmol/L是影响康复期肺癌患者癌因疲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CRP及皮质醇水平与康复期肺癌患者癌因疲乏显著相关.

    作者:贾玲;李嘉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结直肠腺癌、腺瘤组织及正常组织中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表达差异的研究

    目的 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比较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腺瘤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及单纯结直肠腺瘤患者的腺瘤组织中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IM2)基因的表达差异.方法 收集结直肠癌合并肠道息肉的患者,每例患者手术切除标本中均同时有腺癌病灶及独立的腺瘤病灶.同时收集单纯结直肠腺瘤患者,均通过门诊内镜或外科手术获取腺瘤组织标本.对样本进行AIM2蛋白免疫组化染色(EnVision法),对比分析不同的样本组织间AIM2表达情况.结果 研究纳入的52例腺癌合并腺瘤的结直肠癌患者,获取癌组织、腺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各52份,纳入78例结直肠腺瘤患者,获取单纯腺瘤标本78例.秩和检验发现,AIM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直肠癌患者的正常组织中强(秩均值151.37),单纯结直肠腺瘤患者的腺瘤组织次之(秩均值121.88),结直肠癌患者的腺瘤组织再次之(秩均值103.11),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中AIM2表达弱(秩均值9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48,P<0.01).结论 AIM2在正常组织、腺瘤组织、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逐步下调,提示AIM2可能是一种抑癌基因,它的缺失,可能导致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及进展.

    作者:陈名明;漆家康;罗斌;李佶松;王康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原位低温肾动脉阻断保留肾单位肾肿瘤切除术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变化水平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原位低温肾动脉阻断保留肾单位肾肿瘤切除术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变化水平特征.方法 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择期肾肿瘤切除术99例患者,取患者手术麻醉后(T0)、手术结束后2 min(T1)、手术结束后24 h(T2)的空腹静脉血10 ml,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IL-6、IL-8及C反应蛋白(CRP).结果 与T0时刻相比,T1及T2时刻TNF-α、IL-1β、IL-6、IL-8及CRP水平均下降;且T2时刻低于T1时刻(P<0.05).年龄、手术用时、肾动脉阻断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是影响手术结束后血清炎症因子变化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原位低温肾动脉阻断保留肾单位肾肿瘤切除术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受手术相关因素的影响.

    作者:邵林海;邵亚军;袁昱;王文丽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不同临床缓解状态下的T细胞亚群特点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缓解状态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患者T细胞亚群特点.方法 104例CML患者分为未缓解组(n=24),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组(n=13),主要分子生物学缓解4.5(MR4.5)组(n=67),流式检测外周血CD8+T及CD4+T亚群Th1、Th2、Treg.结果 未缓解组、CCyR组、MR4.5组分别有62.50%、15.38%及15.15%的患者Th1低于正常下限.未缓解组Th1降低率高于CCyR组及MR4.5组,Th1平均值低于CCyR组及MR4.5组(P<0.05).Treg、Th2及CD8+T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L患者良好的临床缓解状态表现出较高的Th1水平.

    作者:代景莹;邹孟颖;杨曦;魏卿;王宇;李慧;黄晓兵;王晓冬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脑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7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研究组予以高压氧治疗;对照组予以胞磷胆碱注射液治疗,二组其余抗栓、调脂治疗等相同,均治疗3周.于治疗前后采用瑞文测验联合型(CRT)评定认知功能、临床记忆量表(CMS)评定记忆能力、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定神经功能,检测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清BDNF水平的变化,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CRT、CMS各项目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除知觉障碍、图象回忆项目外,其余各项目评分亦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研究组各项目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脑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及血清BDN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能够显著改善其神经功能损伤及认知功能和记忆能力,优化脑血流动力学,提高血清BDNF水平,治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何保明;喻良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免疫细胞亚群与多发性骨髓瘤临床预后因子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免疫细胞亚群与多发性骨髓瘤临床预后因子相关性.方法 我院收治的3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根据年龄不同分为45~60岁组(18例)和60岁以上组(14例),选取同年龄段的健康者作为对照,分别为62例和42例.各组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淋巴细胞亚群免疫表型检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进行细胞遗传学危险度分层,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β2-MG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不同年龄段的两组患者CD8+HLADR+/CD8+百分比、CD8+CD38+/CD8+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CD4+CD28+/CD4+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细胞遗传学(FISH)高危组CD8+T淋巴细胞、CD8+HLADR+/CD8+细胞占比高于FISH无高危组,CD4+CD28+/CD4+细胞占比低于FISH无高危组(P<0.05);CD8+细胞百分比、CD8+HLADR+/CD8+百分比与血清β2-MG水平呈正相关,CD4+CD28+/CD4+百分比与β2-MG呈负相关(P<0.05).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外周血CD4+T细胞功能缺陷,CD8+T淋巴细胞异常增生以及CD8+T细胞功能异常活化与细胞遗传学危险度分层及预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可能成为疾病预后的判断指标,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作者:魏文波;杜宇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结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目的 验证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在结肠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探讨其对结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TCGA数据库中发现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TRPV1蛋白存在差异表达,遂收集四川省人民医胃肠外科2018年5~8月的结肠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共26例,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标本中的TRPV1蛋白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在人结肠癌HCT116细胞系上进行功能实验,结肠癌HCT116细胞加入TRPV1激活剂培养后,使用CCK-8检测细胞活力验证增殖情况,Annexin V-FITC/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在TCGA结肠癌细胞样本275例、正常组织样本349例中,结肠癌组织中TRPV1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其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在我院收集的临床样本中进行验证,结果发现结肠癌组织中TRPV1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与正常组织,TRPV1蛋白在癌旁组织的表达介于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之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加入TRPV1激动剂培养结肠癌HCT116细胞后,CCK-8检测发现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减弱,Annexin V-FITC/PI双染检测发现细胞凋亡增多.结论 TRPV1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降低,其生物学行为可减低结肠癌细胞增殖能力,促进结肠癌细胞凋亡.TRPV1在结肠癌细胞中存在表达抑制,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意义.

    作者:付俊文;何雪铼;侯能易;熊海波;庞明辉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三种不同微创手术联合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经尿道膀胱肿瘤绿激光汽化术(PVBT)及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LRC)联合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110例MIBC患者,根据化疗联合的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TURBT组(39例)、PVBT组(35例)及LRC组(36例).比较三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前、术后半年复查时综合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统计三组并发症发生率;随访2年,比较三组患者生存率变化.结果 PVBT组手术时长短,术中出血量少,下床时间早,住院天数短;LRC组手术时长长,术中出血量多,下床时间晚,住院时间长;TURBT组介于上述两组之间(P<0.05);手术后半年,PVBT组身体状况、躯体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升高明显,LRC组评分变化小,TURBT组介于两者之间(P<0.05);LRC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PVBT组和TURBT组;随访发现,LRC组、PVBT组及TURBT组术后1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6.11%、85.71%、87.18%,术后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2.22%、77.14%、82.05%.结论 TURBT、PVBT及LRC联合化疗方案治疗MIBC的临床安全性较高,但TURBT、PVBT治疗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LRC小,且三种微创治疗方案各有特点,临床需要根据患者病情及患者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作者:贺金标;常琴;母健君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心理干预对学龄前儿童换药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学龄前儿童外伤后伤口换药疼痛缓解的作用效果.方法 将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我院急诊科进行外伤后伤口换药处理的学龄前儿童12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的伤口换药处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并采用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进行疼痛评估,比较两组患儿的疼痛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儿换药后FLACC疼痛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换药过程中疼痛改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换药过程中疼痛原因主要为心理恐惧、敷料牵拉伤口疼痛、消毒剂刺激伤口疼痛及其他原因.干预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有效的心理干预对于学龄前儿童外伤后伤口换药有一定积极作用,可以提高患儿的配合度以及减轻患儿痛苦.

    作者:李文华;陈凤鸣;张亮亮;熊丽丽;王煜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沙利霉素纳米制剂在肿瘤干细胞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肿瘤干细胞是肿瘤组织中一群具有自我更新、自我修复和生成新瘤能力的细胞亚群,其难治愈性是造成肿瘤药物耐受、肿瘤复发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沙利霉素可通过阻断肿瘤干细胞中信号通路,抑制药物外排泵和细胞自噬,调节肿瘤微环境等治疗肿瘤干细胞,以达到控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效果.近年来,多项研究将其与纳米技术结合,通过纳米制剂来克服沙利霉素在临床运用的局限性,提高其治疗效率.此文总结归纳了沙利霉素与纳米制剂相结合治疗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作者:江帆;魏鑫 刊期: 2019年第02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