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马进

关键词:氟喹诺酮,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 分析我院临床使用的12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FQNS)的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信息.方法 搜集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门、急诊及住院部使用12种FQNS(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氟罗沙星、莫昔沙星、加替沙星、芦氟沙星、司帕沙星、伊诺沙星)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不良反应.结果 本组192例中男性患者113例(58.9%),高于女性患者79例(41.1%),31~40岁年龄段ADR发生率高(3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涉及12种FQNs,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神经、循环、皮肤、泌尿、消化、呼吸、血液等,其中以神经、循环、皮肤系统症状较多也较突出;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共137例(71.4%).结论 FQNS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使用中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肺部感染床旁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的护理配合

    目的 总结床旁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配合及护理方法.方法 将78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7例、B组41例,A组行床旁纤支镜肺泡灌洗术,B组用负压经口鼻常规吸痰.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氧合指数的变化、治疗7天后肺部感染评分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两组的氧合指数及肺部感染评分在治疗后均改善,A组改善程度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重大不良反应.结论 床旁纤支镜肺泡灌洗是控制重症肺部感染的一项安全有效的手段,护理配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彭淑琼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急性肾损伤中的应用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一种涉及多学科的临床常见危重病症,发病率逐年上升,死亡率高.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replacement therapy,RRT)是一种连续、缓慢清除水分和溶质,对脏器起支持作用的血液净化技术.现有证据显示早期RRT介入和AKI患者预后改善相关.高剂量治疗[35 ml/(kg·h)]不能使肾脏替代治疗获益,目前的推荐剂量是20~25 ml/(kg·h).鉴于AKI病因的多样性,患者年龄、性别、血流动力学等的不同及荟萃分析本身的局限性,仍需进行大规模的RCT,针对不同的AKI原因进行分层随机研究,以进一步确定CRRT治疗的时机、方式、剂量等.

    作者:汤晓静;梅长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胸腺肽α1对白血病细胞介导免疫耐受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胸腺肽α1(Thymopeptide alpha-1,Ted)是从胸腺素中分离纯化的一种小分子生物活性多肽激素,是一种生物反应调节剂(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s,BRMs),可调节淋巴细胞发育和分化,促进淋巴细胞分化成熟,刺激T细胞增殖,从而调节免疫功能.吲哚胺2,3-加双氧酶(indoleamine 2,3 dioxygenase,IDO)是一种含铁血红素单体蛋白,是肝脏以外唯一可催化色氨酸分子沿犬尿氨酸途径分解代谢的关键限速酶,而色氨酸是T细胞增殖必需的氨基酸.研究发现Tα1与IDO具有相关性[1],本文就Tα1及IDO对白血病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以及IDO与T细胞亚群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罗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乳酸依沙吖啶中孕引产中应用米非司酮联合地西泮注射液效果分析

    目的 总结米非司酮及地西泮注射液在乳酸依沙吖啶中孕引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来我院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孕12~28周)300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常规行乳酸依沙吖啶100 nag羊膜腔内注射引产;观察组米非司酮50 rag每日2次,连服3日,服药第3天行乳酸依沙吖啶100 mg羊膜腔内注射引产,当阵痛加剧时,静脉缓慢推注地西泮注射液10 mg.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胎儿排出时间分别为(16.30±2.50)h、(8.50±1.36)h,阴道流血量分别为(85.00±15.50)ml、(83.30±13.30)ml,月经复潮时间分别为(35.10±6.10)天、(34.80±5.10)天.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胎儿排出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阴道流血量,不良反应及月经复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乳酸依沙吖啶100 mg羊膜腔内注射引产前后配用米非司酮及地西泮注射液,能明显缩短胎儿排出时间且不增加阴道流血量及不良反应,不影响月经复潮时间.

    作者:贺正蓉;熊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小剂量利尿剂联合厄贝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血糖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小剂量利尿剂联合厄贝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 120例高血压患者按门诊和入院先后分为厄贝沙坦组和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组各60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血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AI).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FPG、FINS FBG、HbAlc、IAI和血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治疗组治疗前后FPG、FINS FBG、HbAlc、IAI和血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治疗组间治疗后FPG、FINS、IAI、FBG、HbAlc和血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较正常血压者存在着更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厄贝沙坦可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联合小剂量利尿剂并不影响患者血糖.

    作者:管一平;解德琼;蔡雪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依那西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继发肺部感染2例分析

    近年来生物制剂的应用为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治疗增添了新的手段,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但应用本品的风险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1].现将我科在使用依那西普(益赛普)治疗RA的过程中出现的肺部感染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陈勇;李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急性肾损伤诊治进展

    急性肾损伤(AKI)发病率逐年递增,其概念、诊断及分期日趋准确,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已成为热点,但仍无法完全替代血肌酐.AKI的预防在于早期发现并祛除危险因素;其治疗包括治疗原发病,防止多器官功能障碍,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以及肾脏替代治疗.早期透析可以改善患者预后,血液透析对小分子物质的清除及酸中毒的纠优于腹膜透析,小儿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可选择腹膜透析.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已被广泛应用于AKI的治疗,但其与间断性血液透析(IHD)互为补充,可随AKI的不同阶段和病情变化而转换,CRRT的治疗剂量仍然推荐传统剂量,对于某些特殊疾病高剂量CRRT可能有效.

    作者:杨秀川;洪大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急进性肾炎的诊治进展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RPGN)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伴肾功能急剧恶化为临床特征,病理为新月体肾炎.早期诊断主要依靠血清免疫学检查及尽早肾活检.早期治疗应根据病理类型及患者情况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强化治疗和免疫抑制治疗.

    作者:陆晓青;刘章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及复发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方法 将98例哮喘患儿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共6个月;治疗组则在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同时予孟鲁司特钠口服,5 mg/d,睡前服用,6个月后停用.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控制率和肺功能达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孟鲁司特钠控制儿童哮喘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唐丽;苏秦;邓益斌;于旭旭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消化道出血26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消化道出血抗栓治疗的方法.方法 2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立即停用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在他汀类、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硝酸酯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质子泵抑制剂静脉治疗,有黑便患者亦停用氯吡格雷治疗,待大便转黄后恢复氯吡格雷治疗,大便潜血消失后1周在口服质子泵抑制剂的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治疗.结果 经治疗2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死于泵衰竭,其余24例患者在治疗1~3周后好转出院.有黑便患者在3~5天大便转黄,所有患者在5~9天大便潜血转为阴性,院外继续予质子泵抑制剂加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治疗,随访6~12月,未见明显活动性出血征象.结论 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中,相对积极使用氯吡格雷抗栓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办法.

    作者:高元平;周德均;郝卫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急诊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本院急诊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感染产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本院急诊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检出产ESBLs大肠埃希茵和肺炎克雷伯菌84例,与同期未产ESBLs菌136例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住院天数≥15天、疾患肿瘤、侵入性置管、使用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三代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与医院感染产ESBLs菌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住院天数、侵入性置管、长期使用三代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医院急诊科产ESBLs菌耐药率高,应根据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产ESBLs菌的感染和流行.

    作者:唐韵;潘丽萍;章蓓蕾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腹膜扩散的关系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lnase-2,MMP-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浸润、腹膜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2例胃癌组织中MMP-2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MMP-2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癌组织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及胃癌腹膜扩散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MMP-2在胃癌的表达反应了肿瘤的生物学行为,MMP-2高表达促进肿瘤转移,对胃癌的预后判定有一定意义.

    作者:薛华;孙亚伟;王一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晚孕期二次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14例分析

    目的 探讨孕期两次产前胎儿畸形筛查的必要性及意义.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2月,对我院中孕期超声常规产前筛查未见异常的部分孕妇,在晚孕期(30~34 W)进行第二次筛查.结果 2050例胎儿中发现14例畸形,检出率为0.68%.畸形种类:脑积水、肾积水、多囊肾、单脐动脉各2例,巨膀胱、异位肾、肾盂旁囊肿、先天性足内翻、小脑畸形、肝内占位病变各1例.结论 晚孕期二次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可提高超声检查符合率,减少畸形胎儿出生,有必要实施.

    作者:尹旭;邓素梅;周青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经左侧磨牙路径置入喉镜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普通喉镜经左侧磨牙路径在困难气管插管的应用.方法 180例行全麻气管插管时使用普通喉镜经正中入路无法直接暴露声门的患者,立即改用左侧磨牙路径,必要时辅以喉外按压法(optimal external laryngeal manipulation,OELM)再次进行气管插管.结果 180例患者运用左侧磨牙路径后插管成功167例(92.8%),改用McCoy喉镜后完成插管者12例(6.7%);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完成插管者1例(0.5%).结论 喉镜经左侧磨牙路径置入,必要时再辅以喉外按压法能大大提高困难气管插管的成功率.

    作者:瞿琬林;陈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氟比洛芬酯对老年男性患者术后认知功能与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对老年男性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与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60~75岁择期全麻下行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男性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C组)和氟比洛芬酯组(F组)各30例.C组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5 ml脂肪乳,F组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于术前24 h(To)、术后4 h(T1)、24 h(T2)及48 h(T3)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并进行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 F组T1-T3三个时点血清IL-Iβ、IL-6和TNF-α水平与C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T3时点血清IL-6和TNF-α水平基本达到T0水平,T2、T3时点MMSE评分F组明显高于C组;F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e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可通过抑制术后早期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而降低老年男性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作者:阚智勇;胡俊;王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2010年抗组胺药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抗组胺药的应用状况和发展趋势.方法 采用金额排序和应用频度分析法对我院2008~2010年度抗组胺药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0年我院抗组胺药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逐年上升,DDDs排序前3位依次是左西替利嗪、依巴斯汀、咪唑斯汀,占抗组胺药销售总额的80%以上.用药金额2009年较2008年增长45.09%,2010年较2009年增长12.50%.结论 安全、高效的第二、三代抗组胺药成为我院抗过敏治疗的主要药物.

    作者:赵大贵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两种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方法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的方法 和效果.方法 将58例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患者按注射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肌肉注射法,试验组采用改良法,比较两组肌肉注射一次成功率和疼痛程度.结果 试验组一次成功率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注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法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注射成功率,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作者:杜倩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功能性人工晶状体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传统的单焦点人工晶状体虽能为患者提供较好的裸眼视力,但已不能完全满足患者对视觉质量的要求,而功能性人工晶状体能满足患者的不同要求,使患者拥有更好的视觉质量.本文对具有不同功能的人工晶状体的结构、特点及临床应用研究进行阐述.

    作者:李倩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临床使用的12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FQNS)的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信息.方法 搜集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门、急诊及住院部使用12种FQNS(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氟罗沙星、莫昔沙星、加替沙星、芦氟沙星、司帕沙星、伊诺沙星)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不良反应.结果 本组192例中男性患者113例(58.9%),高于女性患者79例(41.1%),31~40岁年龄段ADR发生率高(3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涉及12种FQNs,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神经、循环、皮肤、泌尿、消化、呼吸、血液等,其中以神经、循环、皮肤系统症状较多也较突出;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共137例(71.4%).结论 FQNS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使用中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马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氧化高密度脂蛋白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目的 制备抗氧化高密度脂蛋白(Ox-HDL)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单克隆抗体(McAb).方法 以Ox-HDL和Ox-LDL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用杂交瘤技术建立稳定分泌抗相关抗原的McAb.用protein A柱亲和层析法纯化腹水中McAb,用Dot-ELISA和ELISA等鉴定其生物学活性.结果 获得3株不同结合特性的抗Ox-HDL和Ox-LDL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IC4Gl2,6H9A4A11和8C1A6),2株为IgG1亚型,1株为lgG2b亚型;腹水效价大干10',Dot-ELISA和ELISA检测证实1C4G12为具有对Ox-HDL和Ox-LDL交叉反应性的McAb,其与Ox-HDL单抗6H9A4A11可构成双抗体夹心体系测定0x-HDL水平,而与Ox-LDL单抗8C1A6构成的体系可测定Ox-LDL水平.结论 本实验通过构建3株不同特性的交叉反应性McAb,可用于测定Ox-HDL和Ox-LDL免疫方法 的建立.

    作者:张娟;范平;白怀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