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喜
全身性感染是重症医学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一旦合并脏器功能不全,病死率非常高.早期合理的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全身性感染患者的预后,然而,由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使得全身性感染的早期诊断十分困难.机体发生感染后,生物标记物往往在临床症状体征出现之前就发生改变,有助于全身性感染的诊断.然而,单一的生物标记物的诊断价值均较有限.动态观察生物标记物的变化以及联合多种生物标记物则有助于提高生物标记物的诊断价值.临床医生必须熟悉各种生物标记物的特点,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本文主要针对生物标记物在全身性感染中的诊断价值进行阐述.
作者:谢剑锋;杨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非典型发作的临床表现,以期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在我院确诊和治疗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非典型发作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其发病早期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7例患者早期易被误诊的疾病有:血管性头痛、枕神经痛、眩晕查因、静脉窦血栓形成等.结论 由于存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痛觉敏感性差异,以及动脉瘤的大小、部位、出血量和出血速度不同,临床上有部分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早期症状常不典型,在疾病早期易引起漏诊、误诊,死亡率较高,须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汪健;姜鸿雁;邓晓玲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巨噬细胞浸润、肾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正常肾组织(正常组,n=5)和DN肾组织(DN组,n=15)中FXR、CD68阳性细胞表达.结果 FXR主要表达在肾小球内皮细胞、系膜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DN肾组织FXR阳性表达积分较正常肾组织升高(P<0.01),且与CD68阳性细胞数以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呈负相关(r分别为-0.742、-0.654、-0.632,P均<0.01),与肾小球系膜区扩张指数和肾小管-间质病变也呈负相关(r分别为-0.587、-0.636,P均<0.01),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无相关性.结论 DN肾组织FXR阳性表达升高,可能参与DN炎症反应的发生,其具体表达机制和病理生理意义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丁涵露;王莉;汪伟;邹玉荣;廖常志;张萍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川东地区2011年临床分离菌株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更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应用法国生物默里埃半自动(API)、全自动(VITEK)微生物分析系统或手工方法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以美国实验室与标准化研究所(CLSI)2010年折点标准判定药物敏感性,用WHO NET 5.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1年1~12月川东地区6家医院临床共收集3810株非重复菌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771株(占72.7%),革兰阳性菌1039株(占27.3%).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1.2%和84.4%.未发现万古霉素、利奈唑胺中介株或耐药株.有3株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及2株万古霉素耐药粪肠球菌.产ESBI的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在各菌属中分别占53.5%、33.5%.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3.8%和15.6%.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7.6%和42.7%.结论 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强,已出现多重耐药菌株.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的定期监测,对正确选用抗菌药和控制耐药菌所到致感染十分重要.
作者:刘家瑞;王远杰;王洁;刘永洁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18周内孕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对产后胎盘重量、胎儿体重、早产结局的影响.方法 我院2006年6至2011年12月孕龄小于18周的孕妇806例,抽血检测血清标志物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及维生素B12的含量,生产后记录妊娠结局,并使用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孕早期血清标志物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8.3 μmol/L)孕妇的胎盘重量比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8.3 μmol/L)孕妇平均轻30 g(P<0.001),新生儿体重轻110 g(P<0.001);而低叶酸水平(<9.2 nmolfL)孕妇的胎盘重量比高叶酸水平(>9.2 nmol/L)孕妇平均轻26 g(P<0.001),新生儿体重轻125 g(P<0.001),早产风险升高(OR 2.2,P=0.002),子痫前期风险上升(OR 2.1,P=0.04).维生素B12的血清含量对妊娠结局无显著影响.结论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升高,血清叶酸的含量降低,胎盘重量和新生儿体重会降低,早产和前期子痫的发生风险增高.
作者:郭燕华;邓晓杨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术(EVL)的护理配合.方法 158例患者在内镜直视下行EVL治疗,护理人员根据内镜下治疗的特点,在治疗前认真评估与准备,治疗中密切观察与配合,治疗后精心护理与健康指导.结果 152例患者治疗后曲张静脉消失;发生出血2例,经三腔二囊管及药物治疗后出血停止;咽喉部疼痛13例,均在3天后消失.其它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1月后复查,静脉闭塞141例(占89.2%).随访1年均未见再出血.结论 EVL是一种创伤小、疗效好、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细致有效的护理配合是EVL成功的必要条件.
作者:周丽华;阳运超;张仁翼;宋彦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前后路脊柱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前后路脊柱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变31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17例,腰椎失稳、椎管狭窄14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29例腰痛消失,下肢麻木、疼痛逐渐好转,腰部稳定有力;2例患者术后患肢麻木感仍存在,残留有疼痛,影响行走功能.疗效评价优74.2%,良22.6%,差3.2%.术后随访腰椎间盘CT平扫,见椎体间相对运动消失,椎间隙较术前增高,椎间融合器与上下椎体融合,滑脱的椎体较术前复位明显,无移位并发症.结论 前后路脊柱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变符合脊柱的生理负重,创伤小,近期效果满意.
作者:王毅;罗志泽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术中转为开腹手术对患者术后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成都军区总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并符合本研究条件的结直肠癌患者共153例,其中21例患者(13.7%)因多种原因术中转为开腹手术(A组),其余132例患者(B组)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比较两组术后近期疗效.结果 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进食时间均长于B组,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术中转为开腹手术会延缓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延长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尤以发生切口感染显著.
作者:王培红;曹永宽;张林;张国虎;龚加庆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原位二级脾蒂离断脾脏切除术在门脉高压脾切除中较传统脾脏切除术的优越性.方法 将303例因门脉高压拟行脾切除术的患者分为传统组117例和原位组186例,分别行传统脾脏切除术及原位二级脾蒂离断脾切除术,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脾切除术比较,原位二级脾蒂离断脾脏切除术更适合于门静脉高压症巨大脾脏的切除,创伤性更小,安全性更高.
作者:甘险峰;李明非;杨训;王俭;周晓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浆内脂素水平与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关系,为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评估冠脉病变程度提供辅助工具.方法 比较50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与55例门诊体检腹型肥胖患者(对照组)和48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血浆内脂素水平;同时记录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冠脉病变积分,与血浆内脂素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血浆内脂素水平为(38.21±7.8)ng/ml,对照组血浆内脂素水平为(28.31±6.97)ng/ml,糖尿病组血浆内脂素水平为(26.74±3.07)ng/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25,P<0.05);冠脉病变数目及Gensini冠脉病变积分均与血浆内脂素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64和0.911,均P<0.05).结论 血浆内脂素水平越高,冠脉病变程度越严重.检测血浆内脂素水平可以作为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评估冠脉病变程度的辅助工具.
作者:袁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及动脉血碱剩余水平对严重创伤患者的早期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73例严重创伤患者根据患者28天转归及乳酸清除率分为存活组(47例)和死亡组(26例)、高乳酸清除率(≥10%)组44例和低乳酸清除率(<10%)组29例,收集入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时及治疗后6小时的肝素抗凝动脉血乳酸浓度,计算6 h乳酸清除率,入EICU时动脉血碱剩余,24 h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比较其差异的统计学意义.结果 存活组患者乳酸清除率、动脉血碱剩余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24 h APACHE Ⅱ评分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24 h APACHEⅡ评分与死亡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0.05),动脉血碱剩余高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0.05).结论 早期乳酸清除率联合动脉血碱剩余水平是判断严重创伤患者预后的一个较好指标.
作者:王建东;陈友岱;周平;章晓红;苏明华;董芸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应用多种介入材料,通过腔内治疗途径处理外周假性动脉瘤的治疗策略,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30例外周假性动脉瘤患者腔内治疗术前均行严格选择性、超选择性插管造影,详细了解假性动脉瘤位置、瘤体特征及滋养动脉特点.根据不同影像学表现使用多种介入材料进行处理.结果 术后复查造影假性动脉瘤均未见显影,临床观察出血症状停止,未出现脏器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针对不同影像学表现,灵活使用多种介入材料栓塞假性动脉瘤,外周动脉假性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是有效、安全的.
作者:谢坪;李刚;程美雄;张天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分析川西地区6个市(州)17家医院2011年度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K-B法或自动化仪器分析法对临床分离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依据CLSI 2010年标准,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株2007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4454株,占分离菌的71.99%;革兰阳性菌5625株,占分离菌的28.01%.前10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肺炎链球菌、屎肠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仍保持较高的敏感率(>93.0%).未检测到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耐药率分别为1.30%和0.70%,屎肠球菌为5.40%和4.00%.结论 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的发酵菌及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呈逐年上升趋势.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和耐糖肽类的肠球菌是抗菌药物治疗中的难点.临床应根据细菌的耐药表型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杨莉莉;刘华伟;刘敏;邓瑛;张俊梅;段婉芸;冯小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统计分析四川省川南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网成员单位2011年度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我省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四川省川南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网各成员单位按照监测方案要求,进行目标细菌收集、鉴定和药敏实验,并及时将数据上报四川省临床检验中心.依据美国实验室与标准化研究所(CLSI)2010年标准,采用WHONET软件(5.5版本),对2011年1~12月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共收集细菌1002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657株,占76.4%;革兰阳性菌2365株,占23.6%.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占71.7%;其次为肠球菌,占18.9%;链球菌占9%,对万古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等较敏感.革兰阴性菌前五位的为:大肠埃希菌占34.4%、肺炎克雷伯菌占19.2%、铜绿假单胞菌占12.8%、鲍曼不动杆菌占11.2%、阴沟肠杆菌占6.5%.结论 川南地区与全省情况一致,临床标本培养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菌株呈现多重耐药性.临床应加强对怀疑感染病人在抗生素使用前,尽量留取相应标本做细菌培养,以明确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尽早准确合理应用抗生素,提高治愈率.
作者:张肃川;梁定伟;何小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我院确诊的116例GDM孕妇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分为满意组和不满意组,从同期住院分娩的正常孕妇中随机抽取116例作为对照组,对GDM孕妇和116例对照组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GDM孕妇总的手术剖宫产、子痫前期、羊水过多、产后出血及生殖道感染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组GDM孕妇妊娠并发症及围生儿结局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满意组GDM孕妇子痫前期、手术产、羊水过多、产后出血、生殖道感染及新生儿早产、巨大儿、低血糖和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与满意组GDM孕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严重威胁母婴的健康,其影响程度与孕期血糖控制水平密切相关.孕期应及时进行糖尿病筛查,早期诊断,积极治疗,降低母婴并发症,改善母婴预后.
作者:刘云波;李淑娟;杨学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H型高血压目前已引起学术界高度重视,H型高血压可促使脑、心、肾和血管等靶器官的损害,导致和促进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hyperhomocysteinemia,HHcy)为心脑血管疾病独立危险因素,H型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十分密切.本文就近年来H型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为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作者:罗洋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在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应用价值及技术优势.方法 136例临床怀疑有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行双源CT颈部增强扫描,血管成像,对图像质量进行分级评价.结果 136例可疑患者双源CT血管成像图像优秀122例(89.7%)、良好12例(8.8%)、差2例(1.5%).结论 双源CT行颈部动脉造影是一种创伤小、快速、有效的动脉病变的检查技术,在诊断颈部动脉狭窄及性质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严贵华;赵原;陶客言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脑循环系统治疗仪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瘫痪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6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瘫痪患者采用动态随机Taves小化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及肢体功能锻炼;干预组同时使用脑循环系统治疗仪.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8周采用Fugl-meyer评定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两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改善;治疗4周和8周后干预组Fugl-meyer评分(P<0.01,P<0.001)和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瘫痪患者配合使用脑循环系统治疗仪对肢体功能康复效果更显著,能明显缩短病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汪燕;薛登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为顺利推进医院护士岗位管理工作,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通过充分调研,建立标准,动员培训,选点试行,动态调整等方法对护士岗位管理工作进行尝试和探索,明确了工作思路和方法,并提出了一些思考以促进工作顺利进行.
作者:温贤秀;敬洁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后发生早发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病区2009年1月1目至2011年11月30日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8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各暴露因素的OR值,计算平台为R语言.结果 血肿量大于50 ml的患者术后发生早发性肺炎的风险是小于50 ml患者的17倍;瞳孔不等者术后早发性肺炎风险是正常者的7.36倍;环池受累在感染组中构成比为19%,无感染组中构成比为0%,提示环池正常者发生早发性肺炎可能较小;血糖偏高者术后发生早发性肺炎的风险是正常者的3.98倍;血脂异常者术后发生早发性肺炎的风险是正常者的2.59倍;有低氧血症者术后发生早发性肺炎的风险是正常者的6.07倍.结论 患者术前血糖高、血脂异常、血肿大于50ml、低氧血症、瞳孔不等大是发生术后早发肺炎的危险因素,环池未受累发生早发肺炎可能性相对较小.
作者:李世军;曾俊;孙明伟;刘发建;杨浩;江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