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欣;辛晓燕
目的:观察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生存率、局部控制率、远处转移率和毒副反应.方法:6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为综合治疗组,分别在放疗第1,5周及放疗后1周给予DDP 30mg/m2 1天~3天,5-Fu 500mg/m2 1天~5天化疗共4~5个周期,另配对选取60例单纯放疗者为对照组,两组放疗方法相同.结果:综合组与单放组鼻咽肿瘤完全消退率分别为93%和84.2%(P>0.05),颈部淋巴结完全消退率分别为87.2%和59.8%(P<0.05),3年生存率分别为75.2%和48.3%(P<0.05),3年局控率分别为87.2%和70.3%(P<0.05),3年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7.2%和38.8%(P<0.05).综合组白细胞减少症、胃肠道反应和口腔粘膜反应较单放组多且明显(P<0.05),但可接受.结论:同期放、化疗与辅助化疗有助于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减少远处转移率.
作者:郑庆伟;陈万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不同克隆性状态的宫颈上皮内肿瘤(CIN)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率以及类型,探讨不同克隆性状态的CIN与HPV感染的关系,明确HPV(特别是高危型HPV)在单克隆性增生CIN和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24例CIN Ⅰ标本(2例单克隆性增生、22例多克隆性增生)、20例CINⅡ标本(13例单克隆性增生、7例多克隆性增生)、19例CINⅢ标本(均为单克隆性增生)HPV16/18、HPV6/11的表达状况.结果:34例单克隆性增生CIN中HPV16/18的阳性表达率为58.8%(20/34),HPV6/11的阳性表达率为26.5%(9/34),两者均为阳性5.9%(2/34),两者均为阴性20.6%(7/34);29例多克隆性增生CIN中HPV16/18的阳性表达率为10.3%(3/29),HPV6/11的阳性表达率为24.2%(7/29),两者均为阳性6.9%(2/29),两者均为阴性72.4%(21/29).结论:单克隆性增生CINHPV16/18感染率明显高于多克隆性增生CIN(P<0.01).HPV16/18感染是诱发单克隆性增生CIN重要因素.HPV16/18可能通过引起宫颈鳞状上皮的克隆性增生,促进细胞的转化和增殖,导致CIN的发生,并终引起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朱少君;张伟;王姝妹;李艳红;巩丽;韩秀娟;兰淼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同细胞因子协同活化的T细胞抗肿瘤的活性.方法:采用CD3AK法,CD3/CD28共刺激法,CIK法,并作细胞扩增能力检测.测定刺激细胞对肿瘤的杀伤活性,及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共刺激后的T细胞表型变化.结果:抗CD3单克隆抗体可通过CD3成分启动T细胞,使淋巴细胞表型发生变化,联系细胞因子诱导的T淋巴细胞能有效提高T细胞对鼻咽癌细胞的杀伤活性,CIK方法诱导的T淋巴细胞在体外能保持良好的扩增活性.结论:不同细胞因子协同活化的T细胞抗肿瘤活性不同,CD28联合CD3诱导的T细胞抗肿瘤活性较高,CIK法效果好.
作者:方慧云;程伟民;季明芳;李晓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肝癌是全球第五位常见肿瘤,死亡率位于第三位,每年新诊断病例1万多例[1].我国肝癌的死亡率每年为34.7/105人,是癌症导致死亡的第四位原因.虽然肝脏外科技术和诊断水平取得很大进展,但长期随访发现多数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仍死于肿瘤复发转移,5年复发率32.5%~61.5%,无瘤生存率16%~38.6%[2,3].
作者:李立祥;熊奇如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制备包裹肿瘤特异性抗原MAGE3/HSP70-FTTC的纳米脂质体,研究其特性及树突状细胞(DC)对其摄取的情况.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包裹MAGE3/HSP70-FTTC的纳米脂质体(简称NE MH-FTTC),观察其形态并测量其粒径,凝胶层析法检测纳米脂质体的包裹率和载药量,并检测其稳定性.将人外周血DC与NE MH-FTTC共育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DC摄取NE MH-FTTC的情况.结果:成功地制备出平均粒径为95nm左右的纳米脂质体,其包裹率为37%,载药量为0.037 g/L,于4℃放置6个月后性质稳定.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NE MH-FTTC可被DC摄取.结论:纳米脂质体具有良好的包裹率和载药量,可有效地增强抗原递呈细胞对所载药物的摄取,可作为肿瘤抗原疫苗的新型载体.
作者:胡沛臻;李侠;马斌;张秀敏;佐建峰;傅经国;司少艳;黄杨;隋延仿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对30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病灶局部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全乳腺先用6MV-X线双切线半野照射,全乳腺剂量达40Gy~52Gy(平均46Gy),然后,用9MeV或12MeV电子线局部瘤床加量8Gy~20Gy.腋窝淋巴结有转移者,用6MV-X线和12MeV电子线混合加照锁骨上和腋顶淋巴结引流区域,总剂量50Gy.结果:1年生存率为96.7%,3年生存率为90.0%,5年生存率为86.6%,中位生存率为92个月,局部复发率为0(0/30).乳房美容评价:医生打分满意度优、中的为86.67%(26/30),患者自评满意度优、中的为93.33%(28/30).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减少并发症,乳房美容效果好,但必须严格掌握保乳手术适应证及综合治疗的相关技术.
作者:鞠云鹤;杨毅;秦继勇;吴星娆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腋窝淋巴结切除时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186例Ⅰ、Ⅱ、Ⅲ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97例)行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切除术时保留ICBN,对照组(89例)手术切除ICBN,两组术后均行康复运动.结果:经随访6个月,试验组及对照组术后发生上肢感觉异常分别为15.5%及77.5%,疼痛的发生率分别为21.6%及86.4%,有显著区别.试验组上肢麻木和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切除术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及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陈楠;朱江;宋张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异长春花碱(NVB),顺铂(DDP)静脉化疗与热疗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4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化疗组(22例)仅予常规NP方案化疗,28天为一周期,完成2周期,热化疗组22例使用NP方案化疗联合射频热疗,每周热疗2次,共12次.结果:热化疗组PR 9例,有效率41%,单纯化疗组PR6例,有效率27%,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差异有显著性(P<0.05),毒副反应相似,主要毒性为骨髓抑制以及胃肠道反应.结论:NP方案联合热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方便、安全,近期疗效较好.
作者:李秋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子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cervical invasiv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ISCC)中感染状况,及其对抗原递呈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CIN和CISCC为实验组并与正常鳞状上皮做对照,用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技术检测HPV-DNA,用免疫组化SP法标记EBV和郎格罕斯细胞(Langerhans celles,LC).结果:HPV-DNA从正常、CINⅠ、CINⅡ、CINⅢ到CISCC组,阳性率依次为0、60.0%、70.0%、78.0%和56.7%,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并且各级GIN和CISCC组明显高于正常宫颈鳞状上皮(P<0.005~0.01);CINⅢ与CISCC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5).EBV仅在CIN和CISCC中见到极少数弱阳性细胞.LC从正常、CINⅠ、CINⅡ、CINⅢ到CISCC组,阳性率依次为20.0%、71.4%、55.0%、76.5%和92.9%.S-100蛋白在各级别CIN及CISCC中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鳞状上皮(P<0.005);CISCC明显高于各级别CIN(P<0.005).结论:随CIN级别升高到CISCC,HPV-DNA检出率并不增高,说明HPV感染引发宫颈癌的作用,可能是早期事件,提示妇科病理工作中,在CIN早期检测HPV更有意义.EBV在CIN及CISCC组织中几乎不存在.LC阳性率从正常宫颈上皮、GIN到CISCC,呈逐渐增高趋势.在CIN和CISCC中病毒感染和LC阳性率呈正相关,说明HPV感染可导致LC增多,实际工作中检测LC对了解HPV感染有一定的辅助意义.
作者:何春年;徐翠清;赵焕芬;翟金萍;李萍;石卫东;张秀智;陈士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食管原发性未分化小细胞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食管未分化小细胞癌进行形态学、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结果:食管未分化小细胞癌是发生于食管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光镜下主要由小的间变性细胞构成,胞浆稀少,核卵圆形,染色质丰富,常较一致,核仁不明显,核分裂多见.免疫组化瘤细胞CK、NSE、Syn、CgA常为阳性.电镜检查还可查见神经内分泌颗粒.结论:食管未分化小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预后非常差.
作者:王姝妹;李旭苗;张伟;朱少君;巩丽;赵建业;兰淼 刊期: 2007年第12期
MMP-9(Gelatinase B)是一种白明胶溶解酶B,大小为92kb,研究发现许多恶性肿瘤细胞也分泌MMP-9[1],它主要作用于明胶和Ⅳ/Ⅴ型胶原,也降解ⅦⅩ和Ⅺ胶原、弹性蛋白、蛋白聚糖及纤维蛋白原.MMP-9是极具吸引力的肿瘤治疗的靶标,已经设计出相对应的抗肿瘤靶向药物,已成为近几年肿瘤研究得焦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是指在染色体基因组水平上单个核苷酸的变异(置换、颠换、缺失和插入)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而其中少一种等位基因在群体中的频率不小于1%[2].
作者:夏鹏;孟磊;党诚学 刊期: 2007年第12期
适形放疗是目前非小细胞肺癌放疗的主要手段.文章就近年来非小细胞肺癌适形放疗技术要点的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蔡勇;周道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构建脂肪酸合成酶(FAS)启动子驱动下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重组腺病毒,研究其对乳腺癌细胞SKBR3的靶向杀伤作用.方法:以AdEasyTM腺病毒系统为载体,构建FAS启动子驱动下的HSV-TK重组腺病毒载体Ad-FAS-TK,将线性化的Ad-FAS-TK在AD-293细胞中包装,经过大量扩增和纯化,得到重组腺病毒.MTT法检测重组腺病毒Ad-FAS-TK与前体药物更昔洛韦(GCV)对SKBR3细胞的靶向杀伤作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成功构建FAS启动子驱动下的HSV-TK重组腺病毒载体Ad-FAS-TK,经包装、扩增和纯化得到约1010 pfu/ml的重组腺病毒.MTT法和TUNEL检测结果显示,FAS启动子驱动下的HSV-TK重组腺病毒与GCV能够诱导SKBR3细胞凋亡,产生靶向细胞毒作用.结论:FAS启动子驱动下的HSV-TK重组腺病毒联合GCV对SKBR3细胞具有靶向杀伤作用,FAS启动子可以作为肿瘤靶向基因治疗的工具.
作者:陈衍;刘文超;秦鸿雁;张瑞;韩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报道1例伴有神经内分泌特征的胃肝样腺癌,分析其病理组织形态学特点及临床表现.方法:组织形态学结合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本例胃肝样腺癌患者血清AF P水平显著升高;组织学检查显示该肿瘤由类似肝细胞肝癌和腺癌两种病变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病变组织表达AFP、PLAP和HCG.结论:伴PLAP和HCG表达的胃肝样腺癌属于未分化癌,未分化癌其组织学特点与胃肝样腺癌相似;胃肝样腺癌伴有PLAP和HCG表达的机制及其生物学行为有待深入研究.
作者:王燕;谢华红;刘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通过检测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ituitary tumor transforming gene,PTTG)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的表达,研究它们的表达与NHL临床病理指标的联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NHL患者和20例良性淋巴结炎组织中PTTGmRNA和bFGF蛋白的表达.结果:NHL中PTTGmRNA和bFGF蛋白在NHL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0%和50.0%,其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分级均高于对照组.PTTGmRNA和bFGF蛋白均与NHL的恶性程度及临床分期正相关.PTTGmRNA与bFGF蛋白表达正相关.结论:NHL中PTTG高表达.PTTG可能通过直接和/或间接方式促进bFGF表达参与NHL的发生、发展.
作者:李科;钟美佐;李建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应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开发的问卷表QLQ-OES18为蓝本来研制其中文版,并对其进行考评.方法:通过量表的翻译、回译和文化调适制定出中文版的QLQ-OES18,并通过考查133例食管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对量表进行评价.对EORTC QLQ-OES18中文版量表主要进行信度、效度和反应度三方面的考评,采用克朗巴赫系数考察内部一致性;计算各个领域及方面间相关系数来分析量表的内容效度;使用配对t检验进行第1、2次测定及第1、3次测定得分均数的比较,考察量表的区分效度.结果:EORTC QLQ-OES18显示出较好的可靠性和良好的鉴别能力,能显示出化疗带来的生存质量改变.各领域内部一致性的信度都在0.61以上;各条目与其领域的相关系数值在0.6以上.结论:QLQ-OES18显示出较好的心理测定学和临床有效性,可推荐其与核心量表QLQ-C30联用,用来评估化疗后食管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徐皖湘;钱勇;陈振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为深入研究Peroxiredoxin Ⅰ(Prx-Ⅰ)基因与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关系,构建基于腺病毒的抑制Prx-Ⅰ基因表达的RNAi载体.方法:从质粒载体pAVU6-Prx切下包含U6启动子在内的表达盒,连接到腺病毒穿梭载体pAdTrack,然后在大肠杆菌中重组为完整腺病毒DNA,并将其转染293包装细胞制备腺病毒颗粒,再利用腺病毒感染目的肿瘤细胞,干扰其Prx-Ⅰ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地将U6表达盒连接到穿梭载体,获得重组的腺病毒DNA,并制备出高滴度病毒.将病毒感染肿瘤细胞SW480以后可以明显抑制Prx-Ⅰ基因的表达,并使细胞受辐射后的细胞凋亡比例增大.结论:基于腺病毒的RNAi干扰是有效的,这为进一步在体内探讨肿瘤放疗增敏机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章波;杨晓亚;王燕;段文元;白云;宋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PKC(protein kinase C)激活剂及抑制剂对紫杉醇诱导的卵巢癌耐药细胞系A2780/Taxol中P-gp(P-glyco-protein)的表达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免疫细胞化学SP法检测P-gp和PKC-α在耐药细胞A2780/Taxol及其亲本细胞中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KC激动剂佛波脂(PMA)和抑制剂十字孢碱(SP)作用后P-gp在2种细胞上的表达水平;以罗丹明123(Rohdamin 123,R123)作为荧光探针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MA及SP对细胞膜P-gp功能的影响.结果:P-gp在耐药细胞A2780/Taxol中呈阳性表达,在亲本细胞中不表达;PMA处理细胞,细胞内R123的平均荧光强度明显减低,Pgp的功能增强而表达量无明显变化;SP处理细胞,细胞内R123的平均荧光强度明显增加,Pgp的功能减弱而表达也无明显减少.结论:PKC通过对P-gp功能的调节而参与卵巢癌紫杉醇耐药的形成.
作者:任睿;辛晓燕;刘淑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人类生活在社会群体中,会经常受到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产生心理应激过程,而长期的心理应激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癌症虽然由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引起,但在这多种因素之中,社会心理因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心理因素是通过影响机体内分泌和脑神经介质,进而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导致癌症发生、进展.
作者:惠起源;魏晓萍;高枫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口服糜蛋白酶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和放射治疗后食管壁纤维化导致食管狭窄,而出现食管异物梗阻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52例病例均为病理证实,食管狭窄,不同的异物梗阻.随机分为:治疗组,应用糜蛋白酶联合甘露醇治疗,配合消炎、消肿治疗.对照组采用消炎、消肿和口服甘露醇治疗.结果:治疗组28例患者,20例有效,8例无效,有效率71.4%(20/28).对照组24例,6例有效,18例无效,有效率25.0%(6/24).无效者借助胃镜取出异物.其中毒副作用:食管粘膜出血2例,胸骨后疼痛加重3例.结论:糜蛋白酶联合甘露醇治疗食管癌管腔狭窄导致异物梗阻是可行的,安全的.
作者:吴黎明;王凡;孔令玲;杨林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