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霍奇金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治疗进展

王彦艳;沈志祥

关键词:B细胞淋巴瘤, 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治疗
摘要:非霍奇金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以弥漫大B亚型占绝对多数,利妥昔单抗的应用使得弥漫大B的预后得到很大的提高.而其他类型,如套细胞淋巴瘤(MCL)、Burkitt淋巴瘤(BL)、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L)、原发睾丸淋巴瘤(PTL)等肿瘤细胞均表达CD20(+),免疫化疗为这些患者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甘露醇静脉滴注致低颅压性头痛45例分析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应用甘露醇引起低颅压性头痛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5例脑卒中患者经脱水治疗后出现低颅压性头痛的临床资料.结果 补液疗法治愈31例,经鞘内注入生理盐水治愈11例,脑出血量大于40 ml的3例经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甘露醇静脉滴注致低颅压性头痛与超剂量、间隔时间短、疗程长有关,应采取个体化治疗,减少和避免低颅压性头痛的发生.

    作者:周卓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静脉营养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

    目的 观察静脉营养支持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呼吸衰竭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观察COPD急性加重、存在呼吸衰竭伴营养不良患者营养支持(A组)和非静脉营养支持(B组)人体测量、血生化指标、免疫功能、呼吸功能的变化,比较两组平均住院日和带机时间.结果 A组患者体重、三头肌皮皱厚度(TSF)、上臂肌围长(MAMC)、上臂中部臂围(MAC)、血清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LB)、甘油三酯(TG)均显著增加,B组患者测量值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免疫功能指标、血气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A组平均住院与带机时间均较B组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静脉营养支持能显著改善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营养状态,增强免疫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和带机时间.

    作者:周会敏;王茂筠;姚蓉;杨凌麟;梁宗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低渗血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性脑病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低渗血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肺性脑病的影响.方法 92例COPD患者入院后抽取静脉血测定血电解质、血糖(GLU)、血尿素氮(BUN),抽取动脉血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O2);根据血气及血浆胶体渗透压分为肺脑组(37例)、混合组(21例)、低渗组(34例),比较3组的血电解质、血浆胶体渗透压及死亡率.结果 低渗组、混合组血电解质、血浆胶体渗透压均明显低于肺脑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死亡率均较肺脑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低渗血症可明显加重COPD并发肺性脑病患者的病情,增加死亡率.

    作者:仇国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住院患者饮食医嘱与营养摄入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医院饮食医嘱与营养摄入情况.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1465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1465例住院患者饮食医嘱基本饮食占78.63%,治疗饮食占32.35%,试验饮食为0,禁食人数占21.37%,未下饮食医嘱的占0.96%.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变化而及时更改饮食医嘱的占14.47%,饮食医嘱无变化的占49.15%,饮食医嘱部分变化的占35.42%,未下饮食医嘱的占0.96%.56.11%存在能量摄入不足,能量摄入理想19.66%,能量摄入过多24.23%.住院患者中仅有19.37%体重在正常范围,超重31.63%,体重下降45.14%.结论 住院患者饮食医嘱存在缺陷,住院患者能量摄入不足,医院膳食管理落实不到位.

    作者:王静;肖敏;赵容;罗晓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细胞纤维连接蛋白生物学特性及研究现状

    细胞纤维连接蛋白(cellular fibronectin,cFn)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物学活性的非胶原糖蛋白,参与机体的细胞连接粘附、增殖分化、上皮组织的修复、排列规律化,以及机体免疫调控等多种生理活动.本文就cFn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张冠妮;杨友松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养阴熄风治疗儿童发声性抽动障碍

    本文重点介绍小儿发声性抽动障碍的病因病机和治以清肝平肝、清肺润肺的中医治疗原则.

    作者:肖挹;冯春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保留骨瓣开颅技术在乙状窦后入路中的运用

    目的 总结乙状窦后入路保留骨瓣的方法和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行乙状窦后入路保留骨瓣开颅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随访12~24月,保留骨瓣组在头痛、皮下积液、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方面的发生率与不保留骨瓣组比较均有显著的下降(P<0.05).结论 保留骨瓣技术安全,可以减少传统乙状窦后入路的并发症.

    作者:李爱民;刘希光;李宁;颜士卫;陈军;江伟;王富元;夏咏本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诱导分化在恶性肿瘤及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

    诱导分化是指在分化诱导剂的存在下,恶性肿瘤细胞的形态、生物学或生物化学方面的诸多标志均向正常细胞的方向分化,甚至完全转变成正常细胞.本文重点介绍目前主要的诱导分化剂在临床上的应用.

    作者:马军;邱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5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妇科手术患者术后合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诊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2007年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8例患者均保守治疗成功,其中1个疗程治愈50例(86.2%),2个疗程治愈7例(12.07%),3个疗程治愈1例(1.71%).结论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有恶性肿瘤根治术、肥胖、术中输血等.术后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党参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董霖;赵晓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诊治进展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CL)多见于亚洲和中南美洲,病因可能与EB病毒感染有关,病理学表现为多形态肿瘤组织侵犯血管.肿瘤细胞特异性表达CD2、CD56和胞浆CD3,但TCR基因重排阴性.确诊需病理组织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可对诊断提供帮助.化疗主要用于疾病播散、复发和放疗失败者.在传统的CHOP方案基础上加用足叶以甙、亚硝基脲类、左旋门冬酰胺酶等可能提高疗效,并可作为复发患者的挽救治疗.预后因素的研究显示分期、B组症状、LDH水平、初治疗效、血清nm23-H1水平与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预后有关.

    作者:王蕾;金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结节性筋膜炎5例临床病理分析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5例结节性筋膜炎患者年龄28~58岁,中位年龄38岁,男4例,女1例,病程1个月以内者3例、1~2个月者2例,发生于上肢前臂2例,右上腹壁2例,右小腿1例,均位于皮下和深筋膜.

    作者:王西川;吴蓉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骨盆前、后柱髋臼骨折伴中心性脱位手术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前、后柱髋臼骨折合并中心性脱位手术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组9例患者均采用髂腹股沟、Kocher-Langenbeck联合入路行切开复位,重建骨盆钛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随访1~4年,骨折均复位,疗效评定:优7例,尚可2例,并股骨头坏死1例.结论 此手术可有效复位固定骨折,矫正畸形,重建稳定性,恢复髋关节面的平整及正常解剖关系.

    作者:何纪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因素与压力程度的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护理工作压力因素出现频率及压力程度,帮助管理者及护士正确认识并设法应对压力.方法 以加拿大护士协会确认的医院护理人员压力因素为基础,结合我省护理工作涉及的相关项目和医院护理工作现状设计的问卷,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2002年以来四川省各级医院在成都地区参加进修及培训的护理人员480例压力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理人员的压力处于中上等水平;职务与压力程度有关;压力因素的发生频率与压力程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责任重大、危重症病人多、轮班工作、要求随叫随到、与护理有关的问题得不到解决、缺乏培训等因素发生频率较高.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通过减少各种压力因素出现频率来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护士应重视自身的心理调节,减轻自身压力.

    作者:陈蜀岚;陈先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浓度的变化.方法 测定46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32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并进行比较.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TBIL和DBI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对预防冠心病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戴宏勋;旷英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以吡柔比星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以吡柔比星(THP)为主的化疗方案(CT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59例接受CTOP方案化疗的NHL患者,低剂量组26例,THP用量23~35 mg/m2(40~60 mg);高剂量组33例,THP用量40~75 mg/m2(60~120 mg),其余用药相同.重复使用2~8疗程(平均4疗程),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低剂量组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3例,总有效率61.5%;高剂量组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6例,总有效率78.8%;骨髓抑制、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30.8%和27.3%;近期无患者出现心脏毒性,两组各有2例发生药物性肝功能损伤.结论 CT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标准剂量化疗.

    作者:王开泰;姜杰玲;王椿;杨隽;万理萍;高彦荣;蔡琦;颜式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成都市部分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寄生虫在中小学生中的感染危害程度及发病特点,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成都市成华区中、小学生1 356例,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检查肠道寄生虫感染状况.结果 1 356例中,肠道寄生虫感染29例次,总感染率2.13%,蛔虫、鞭虫感染分别为21例次(1.55%)和8例次(0.59%),初中生、小学生感染分别为16例次(2.41%)和13例次(1.89%).结论 肠道寄生虫感染已不是威胁成都市儿童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张玉婵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研究进展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CNSL)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是一组发病率较低的,起源于和侵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CNSL进展快、死亡率高、治疗效果较差,有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一直是血液肿瘤学的热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治疗大的进展是以大剂量甲氨蝶呤(MTX)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并成为PCNSL标准的治疗措施,较单用放疗,患者的生存率得以显著地提高.对于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SCNSL),新的预后因素不断地被发现和证实,以及国际预后指数(IPI)的运用,使推断出SCNSL的高发人群并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治疗成为可能.

    作者:张晋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四川省人体免疫缺损病毒抗体检测实验室现状及对策

    目的 调查四川省人体免疫缺损病毒(HIV)抗体检测实验室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 对四川省二级以上医院的139个实验室进行问卷调查,了解HIV抗体检测实验室的硬件配置、实验室管理和质量保证程序运行情况.结果 139个实验室,通过卫生厅组织的专家验收53个,实验室没有开展室内质控77个.超过50%的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和部分配套设施不完善.结论 四川省HIV抗体检测工作生物安全和室内质控应加强管理,针对检测人员的培训工作十分必要.

    作者:袁红;黄文方;王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小切口胆囊切除手术体会

    与传统胆囊切除术(OC)相比,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具有创伤小、切口美观、患者恢复快等优点.现将我院1999~2006年4月运用MC行胆囊切除手术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正银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腹腔镜手术中使用BiClamp钳配合体会

    2006年4月我院手术室将ERBE VIO300D电外科工作站双极BiClamp钳替代钛夹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杨远秋;曹启鸾;张晓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