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宏勋;旷英华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5例结节性筋膜炎患者年龄28~58岁,中位年龄38岁,男4例,女1例,病程1个月以内者3例、1~2个月者2例,发生于上肢前臂2例,右上腹壁2例,右小腿1例,均位于皮下和深筋膜.
作者:王西川;吴蓉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2006年4月我院手术室将ERBE VIO300D电外科工作站双极BiClamp钳替代钛夹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杨远秋;曹启鸾;张晓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急性毒鼠强中毒时血清心肌酶及心肌钙蛋白T(CTn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40例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学天冬氨酸转移酶(AST)、肌酸磷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CTnT,与健康者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梗组)各40例检测结果比较.结果 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CTnT阳性率明显低于心梗组(P<0.01).结论 急性毒鼠强中毒时血清心肌酶升高,与骨骼肌损伤、脑组织缺氧及心肌损伤有关,但不能作为心肌损伤的唯一判断指标.
作者:王翔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近年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肿瘤的研究与诊断有很大进展.新的NK细胞分类将其分为EB病毒相关与EB病毒不相关两大类.前者包括鼻和鼻型NK细胞淋巴瘤、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后者包括皮肤原发的母细胞性NK细胞淋巴瘤和NK细胞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本文对各种NK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的鉴别诊断和免疫表型、EB病毒潜伏感染检测的作用进行评估.
作者:李甘地;刘卫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应用甘露醇引起低颅压性头痛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5例脑卒中患者经脱水治疗后出现低颅压性头痛的临床资料.结果 补液疗法治愈31例,经鞘内注入生理盐水治愈11例,脑出血量大于40 ml的3例经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甘露醇静脉滴注致低颅压性头痛与超剂量、间隔时间短、疗程长有关,应采取个体化治疗,减少和避免低颅压性头痛的发生.
作者:周卓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对我院门诊及住院疑似肺炎支原体(MP)患者进行了血清MP-IgM抗体检测,并对检测前标本常规处理方法进行了改进,缩短了结果报告时间,现报道如下.
作者:闫静;许向锋;王其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缝扎胆囊三角系膜及深部打结法在微创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自1991年4月至2007年7月12000例采用缝扎胆囊三角系膜技术和自制深部打结器进行微创开腹胆囊切除术.结果 全组手术成功11595例(96.6%),延长切口405例(3.4%),胆道损伤12例(0.10%),横结肠损伤4例(0.03%),术中大出血8例(0.07%),漏胆29例(0.24%),死亡4例(0.03%).结论 微创开腹胆囊切除术中建立缝扎胆囊三角系膜及深部打结法,使操作容易,并发症降低,安全性提高.
作者:张光全;廖忠;吴先麟;何方;廖国庆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CNSL)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是一组发病率较低的,起源于和侵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CNSL进展快、死亡率高、治疗效果较差,有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一直是血液肿瘤学的热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治疗大的进展是以大剂量甲氨蝶呤(MTX)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并成为PCNSL标准的治疗措施,较单用放疗,患者的生存率得以显著地提高.对于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SCNSL),新的预后因素不断地被发现和证实,以及国际预后指数(IPI)的运用,使推断出SCNSL的高发人群并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治疗成为可能.
作者:张晋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比较52例老年CHF患者在螺内酯(20~40 mg/d)治疗前、第4、16周时HRV的时域指标及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结果 螺内酯治疗4周时,左室收缩功能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HRV的时域指标全部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分钟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及三角指数(TI)均有显著提高(P<0.05);治疗16周时,HRV上述时域指标进一步改善,同时左室收缩功能也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螺内酯可改善老年CHF患者的HRV,改善心功能.
作者:沈静;李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医院饮食医嘱与营养摄入情况.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1465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1465例住院患者饮食医嘱基本饮食占78.63%,治疗饮食占32.35%,试验饮食为0,禁食人数占21.37%,未下饮食医嘱的占0.96%.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变化而及时更改饮食医嘱的占14.47%,饮食医嘱无变化的占49.15%,饮食医嘱部分变化的占35.42%,未下饮食医嘱的占0.96%.56.11%存在能量摄入不足,能量摄入理想19.66%,能量摄入过多24.23%.住院患者中仅有19.37%体重在正常范围,超重31.63%,体重下降45.14%.结论 住院患者饮食医嘱存在缺陷,住院患者能量摄入不足,医院膳食管理落实不到位.
作者:王静;肖敏;赵容;罗晓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羊水过少孕产妇围产期并发症及围产儿死亡率.方法 羊水过少组与正常时照组各85例,对羊水过少的诊断、病因及处理原则进行分析.结果 有药流史、胎儿宫内窘迫、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妊高症及合并其它高危因素者羊水过少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羊水过少组剖宫产率(75.21%)高于对照组(18.82%),两组围产儿死亡率无差异.结论 羊水过少孕产妇各种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
作者:邬琼;刘青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患儿,女,8个月、左下腹包块1天入院.3天前原因不明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状,与进食无关,1天前发热,出现左下腹包块,在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于2006年6月20日上午11时转入我院.
作者:刘志蓉;刘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与传统胆囊切除术(OC)相比,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具有创伤小、切口美观、患者恢复快等优点.现将我院1999~2006年4月运用MC行胆囊切除手术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正银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十二指肠损伤是一种常合并周围脏器损伤的严重腹内伤,占腹内脏器损伤的3%~5%[1].1999~2006年,我院共收治十二指肠损伤患者27例,现将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康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及其受体(PDGFR)与淋巴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8例淋巴瘤(淋巴瘤组)和10例正常淋巴结(对照组)组织中PDGF及PDGFR表达水平.结果 PDGF和PDGFR在淋巴瘤组织中均有显著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DGF和PDGFR表达强阳性者,均见于Ⅲ期或Ⅳ期患者,而Ⅰ期或Ⅱ期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无强阳性表达.结论 PDGF和PDGFR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淋巴瘤血管新生的程度和疾病状态.
作者:唐义平;杨红;张晋琳;王晓冬;缪世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APBSCT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46例,采用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硷+泼尼松(CHOP)方案化疗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结果 43例获造血重建,完全缓解(CR)26例,占56.52%,部分缓解(PR)17例,占36.95%,1例死于肝静脉闭塞,2例死于严重感染,移植相关死亡率6.52%.结论 APBSCT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具有较好疗效.
作者:苏毅;范方毅;石敏;富艳红;范毅;陈健;邵文军;赵碧;孙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老年血液肿瘤并发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老年血液肿瘤患者血培养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及药敏实验资料.结果 152份血培养标本检出致病菌48株,检出率31.6%,其中革兰阴性菌30株(62.5%)、革兰阳性菌16株(33.3%)、真菌2株(4.2%);除铜绿假单胞菌外,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耐药率较低(<15%),对其他抗生素耐药性较高,三种主要革兰氏阴性菌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几乎耐药(>90%);革兰阳性球菌对替考拉宁耐药率较低,对其他抗生素耐药性较高,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菌株.结论 老年血液肿瘤并发败血症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使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的耐药率都增高,应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对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甘茂周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乳酸脱氢酶在儿童急性白血病的诊治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酶速率法检测42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前、缓解后、复发后,同期病毒性心肌炎患儿50例(病毒性心肌炎组),同期健康体检儿童5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的变化,测定初诊时骨髓原始+幼稚细胞比例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结果 儿童急性白血病初治时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显著高于心肌炎患儿(P<0.001)及健康对照组(P<0.001),且与骨髓原始+幼稚细胞比例和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呈正相关(P<0.05);完全缓解后乳酸脱氢酶水平显著低于初治时水平(P<0.05),复发后乳酸脱氢酶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时水平(P<0.05).结论 血清乳酸脱氢酶可鉴别儿童急性白血病良恶性、病情监测、疗效和预后判断.
作者:张熔;季丽娟;李戈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对进展性脑梗死(P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4例PS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与治疗组(常规治疗联合通心络胶囊口服),两组治疗7、14、21天对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NDS).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68.1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有利于PS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无不良反应.
作者:龙大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的佳治疗方法.方法 80例异位妊娠患者分为两组,A组采用甲氨喋啶肌肉注射,米非司酮口服,B组采用甲氨喋啶肌肉注射,米非司酮口服,再服中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成功率60%,B组成功率94%,B组疗效明显优于A组(P<0.01).结论 对条件适宜的异位妊娠患者首选米非司酮、甲氨喋啶和中药联合保守治疗,疗效好.
作者:胡金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