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蓉;刘红
目的 评价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与单纯硬膜外麻醉(EA)在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行剖宫产60例,CSEA组30例,EA组30例.分别检测麻醉后3、5、10、15、20、25分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肌松程度;记录痛觉阻滞平面达T7水平时间;注射局麻醉药到胎儿娩出时间(I-D)、子宫切开至胎儿取出时间(U-D)及新生儿娩出1、5分钟Apgar评分结果,硬膜外局麻用药量.结果 两组麻醉术中HR、SpO2的变化及新生儿娩出1、5分钟Apgar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CSEA组的麻醉起效时间、Ⅰ-D、U-D较EA组明显缩短(P<0.01);肌松效果CSEA组明显优于EA组,硬膜外用药量小,但血压下降较EA组明显.结论 指征掌握恰当,CSEA用于剖宫产术效果优于单纯EA.
作者:欧玉清;胡云清;刘第海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非霍奇金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以弥漫大B亚型占绝对多数,利妥昔单抗的应用使得弥漫大B的预后得到很大的提高.而其他类型,如套细胞淋巴瘤(MCL)、Burkitt淋巴瘤(BL)、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L)、原发睾丸淋巴瘤(PTL)等肿瘤细胞均表达CD20(+),免疫化疗为这些患者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
作者:王彦艳;沈志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患儿,男,2007年3月18日在我院妇产科剖宫产产出,出生后脐部有黄色粪臭样分泌物流出,遂转入普外科病房.患儿出生时体重4.3 kg,出生后1分钟Apgar评分9分,纯母乳喂养.
作者:凌峰;张社芹;杨正华;王湘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对进展性脑梗死(P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4例PS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与治疗组(常规治疗联合通心络胶囊口服),两组治疗7、14、21天对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NDS).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68.1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有利于PS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无不良反应.
作者:龙大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我院门诊儿科2006年9月至2007年2月共收治75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其中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咳喘灵颗粒口服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钟小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近年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肿瘤的研究与诊断有很大进展.新的NK细胞分类将其分为EB病毒相关与EB病毒不相关两大类.前者包括鼻和鼻型NK细胞淋巴瘤、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后者包括皮肤原发的母细胞性NK细胞淋巴瘤和NK细胞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本文对各种NK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的鉴别诊断和免疫表型、EB病毒潜伏感染检测的作用进行评估.
作者:李甘地;刘卫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乳酸脱氢酶在儿童急性白血病的诊治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酶速率法检测42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前、缓解后、复发后,同期病毒性心肌炎患儿50例(病毒性心肌炎组),同期健康体检儿童5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的变化,测定初诊时骨髓原始+幼稚细胞比例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结果 儿童急性白血病初治时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显著高于心肌炎患儿(P<0.001)及健康对照组(P<0.001),且与骨髓原始+幼稚细胞比例和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呈正相关(P<0.05);完全缓解后乳酸脱氢酶水平显著低于初治时水平(P<0.05),复发后乳酸脱氢酶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时水平(P<0.05).结论 血清乳酸脱氢酶可鉴别儿童急性白血病良恶性、病情监测、疗效和预后判断.
作者:张熔;季丽娟;李戈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贫血是恶性淋巴瘤(ML)的常见合并症,产生的原因很多,包括慢性病性贫血、化疗放疗所导致的贫血,以及ML合并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贫血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QOL),而且对临床治疗产生负面影响.ML相关贫血虽然发病率高、临床危害较大,但目前尚未引起临床的足够重视.既往治疗ML相关贫血多采用输血及补充造血原料等对症治疗方法,疗效不佳.目前主张根据不同的原因,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也就是审因论治.
作者:应志涛;朱军;涂梅峰;张运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羊水过少孕产妇围产期并发症及围产儿死亡率.方法 羊水过少组与正常时照组各85例,对羊水过少的诊断、病因及处理原则进行分析.结果 有药流史、胎儿宫内窘迫、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妊高症及合并其它高危因素者羊水过少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羊水过少组剖宫产率(75.21%)高于对照组(18.82%),两组围产儿死亡率无差异.结论 羊水过少孕产妇各种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
作者:邬琼;刘青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低渗血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肺性脑病的影响.方法 92例COPD患者入院后抽取静脉血测定血电解质、血糖(GLU)、血尿素氮(BUN),抽取动脉血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O2);根据血气及血浆胶体渗透压分为肺脑组(37例)、混合组(21例)、低渗组(34例),比较3组的血电解质、血浆胶体渗透压及死亡率.结果 低渗组、混合组血电解质、血浆胶体渗透压均明显低于肺脑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死亡率均较肺脑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低渗血症可明显加重COPD并发肺性脑病患者的病情,增加死亡率.
作者:仇国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运用滋肾宁心原则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疗效.方法 将80例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给予滋肾宁心中药治疗;对照组38例,给予艾司唑仑治疗,均治疗2个月.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定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治疗前后围绝经期相关症状变化情况;记录停药1、3、6月痊愈及显效病例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AIS总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临床症状缓解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停药后随访半年,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运用滋肾宁心的治疗原则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较艾司唑仑有效,复发率低.
作者:陈霞;杜新芬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以吡柔比星(THP)为主的化疗方案(CT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59例接受CTOP方案化疗的NHL患者,低剂量组26例,THP用量23~35 mg/m2(40~60 mg);高剂量组33例,THP用量40~75 mg/m2(60~120 mg),其余用药相同.重复使用2~8疗程(平均4疗程),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低剂量组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3例,总有效率61.5%;高剂量组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6例,总有效率78.8%;骨髓抑制、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30.8%和27.3%;近期无患者出现心脏毒性,两组各有2例发生药物性肝功能损伤.结论 CT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标准剂量化疗.
作者:王开泰;姜杰玲;王椿;杨隽;万理萍;高彦荣;蔡琦;颜式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十二指肠损伤是一种常合并周围脏器损伤的严重腹内伤,占腹内脏器损伤的3%~5%[1].1999~2006年,我院共收治十二指肠损伤患者27例,现将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康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RD)具有快速、敏感、可定量的优势.联合抗原受体基因重排的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可检测几乎所有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MRD,可评估早期治疗反应,预示复发,实施个体化治疗,提高生存质量.本文重点介绍多参数FCM检测MRD的原理、优缺点及临床意义.
作者:景清;李戈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诱导分化是指在分化诱导剂的存在下,恶性肿瘤细胞的形态、生物学或生物化学方面的诸多标志均向正常细胞的方向分化,甚至完全转变成正常细胞.本文重点介绍目前主要的诱导分化剂在临床上的应用.
作者:马军;邱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本文重点介绍小儿发声性抽动障碍的病因病机和治以清肝平肝、清肺润肺的中医治疗原则.
作者:肖挹;冯春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小儿支原体肺炎10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头孢噻腭钠等疗效不佳,改用红霉素后95例痊愈出院.结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病情迁延,红霉素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罗艳艳;冯仕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口服用药相对于静脉用药有许多优点,近年来大量临床试验及免疫调节剂和新型生物靶向药物的出现给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带来新的思路,本文阐述其应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作者:李波;张晋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5例结节性筋膜炎患者年龄28~58岁,中位年龄38岁,男4例,女1例,病程1个月以内者3例、1~2个月者2例,发生于上肢前臂2例,右上腹壁2例,右小腿1例,均位于皮下和深筋膜.
作者:王西川;吴蓉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患儿,女,8个月、左下腹包块1天入院.3天前原因不明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状,与进食无关,1天前发热,出现左下腹包块,在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于2006年6月20日上午11时转入我院.
作者:刘志蓉;刘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