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滋肾宁心法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临床效果观察

陈霞;杜新芬

关键词:失眠症, 围绝经期, 滋肾宁心法
摘要:目的 评价运用滋肾宁心原则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疗效.方法 将80例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给予滋肾宁心中药治疗;对照组38例,给予艾司唑仑治疗,均治疗2个月.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定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治疗前后围绝经期相关症状变化情况;记录停药1、3、6月痊愈及显效病例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AIS总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临床症状缓解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停药后随访半年,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运用滋肾宁心的治疗原则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较艾司唑仑有效,复发率低.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咳喘灵颗粒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体会

    我院门诊儿科2006年9月至2007年2月共收治75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其中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咳喘灵颗粒口服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钟小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超声诊断外伤性腹腔脏器破裂体会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超声诊断急诊外伤性腹腔脏器破裂患者168例的临床资料,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禄琴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5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妇科手术患者术后合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诊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2007年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8例患者均保守治疗成功,其中1个疗程治愈50例(86.2%),2个疗程治愈7例(12.07%),3个疗程治愈1例(1.71%).结论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有恶性肿瘤根治术、肥胖、术中输血等.术后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党参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董霖;赵晓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保留骨瓣开颅技术在乙状窦后入路中的运用

    目的 总结乙状窦后入路保留骨瓣的方法和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行乙状窦后入路保留骨瓣开颅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随访12~24月,保留骨瓣组在头痛、皮下积液、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方面的发生率与不保留骨瓣组比较均有显著的下降(P<0.05).结论 保留骨瓣技术安全,可以减少传统乙状窦后入路的并发症.

    作者:李爱民;刘希光;李宁;颜士卫;陈军;江伟;王富元;夏咏本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非霍奇金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治疗进展

    非霍奇金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以弥漫大B亚型占绝对多数,利妥昔单抗的应用使得弥漫大B的预后得到很大的提高.而其他类型,如套细胞淋巴瘤(MCL)、Burkitt淋巴瘤(BL)、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L)、原发睾丸淋巴瘤(PTL)等肿瘤细胞均表达CD20(+),免疫化疗为这些患者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

    作者:王彦艳;沈志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儿童急性白血病诊治进展

    本文重点介绍儿童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儿童及少年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及难治性或复发性急性髓性白血病诊治进展.

    作者:王跃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十二指肠损伤诊治体会

    十二指肠损伤是一种常合并周围脏器损伤的严重腹内伤,占腹内脏器损伤的3%~5%[1].1999~2006年,我院共收治十二指肠损伤患者27例,现将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康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腹腔镜手术中使用BiClamp钳配合体会

    2006年4月我院手术室将ERBE VIO300D电外科工作站双极BiClamp钳替代钛夹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杨远秋;曹启鸾;张晓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养阴熄风治疗儿童发声性抽动障碍

    本文重点介绍小儿发声性抽动障碍的病因病机和治以清肝平肝、清肺润肺的中医治疗原则.

    作者:肖挹;冯春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X射线与CT诊断脊柱结核准确性的比较

    目的 比较X射线片和CT诊断脊柱结核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手术病理证实的261例脊柱结核的X射线片、CT征象.结果 X射线诊断脊柱结核140例,敏感性53.6%,CT扫描诊断脊柱结核223例,敏感性85.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64.69,P=0.000);X射线和CT联合检测确诊脊柱结核241例,敏感性92.3%,与单独CT扫描敏感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5.59,P=0.018).结论 脊柱结核的CT扫描能提供比X射线片更多的诊断信息,两者结合有利于提高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

    作者:谭太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细胞纤维连接蛋白生物学特性及研究现状

    细胞纤维连接蛋白(cellular fibronectin,cFn)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物学活性的非胶原糖蛋白,参与机体的细胞连接粘附、增殖分化、上皮组织的修复、排列规律化,以及机体免疫调控等多种生理活动.本文就cFn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张冠妮;杨友松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滋肾宁心法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评价运用滋肾宁心原则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疗效.方法 将80例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给予滋肾宁心中药治疗;对照组38例,给予艾司唑仑治疗,均治疗2个月.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定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治疗前后围绝经期相关症状变化情况;记录停药1、3、6月痊愈及显效病例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AIS总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临床症状缓解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停药后随访半年,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运用滋肾宁心的治疗原则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较艾司唑仑有效,复发率低.

    作者:陈霞;杜新芬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羊膜移植与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羊膜移植与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65例(71眼)翼状胬肉患者分为2组,分别采用羊膜移植术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术后随访3~18个月,观察两组的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羊膜移植组8眼复发,复发率22.8%;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1眼复发,复发率2.8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自体角膜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效果优于羊膜移植,复发率低.

    作者:陈莺;龙开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儿童急性白血病血清乳酸脱氢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乳酸脱氢酶在儿童急性白血病的诊治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酶速率法检测42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前、缓解后、复发后,同期病毒性心肌炎患儿50例(病毒性心肌炎组),同期健康体检儿童5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的变化,测定初诊时骨髓原始+幼稚细胞比例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结果 儿童急性白血病初治时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显著高于心肌炎患儿(P<0.001)及健康对照组(P<0.001),且与骨髓原始+幼稚细胞比例和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呈正相关(P<0.05);完全缓解后乳酸脱氢酶水平显著低于初治时水平(P<0.05),复发后乳酸脱氢酶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时水平(P<0.05).结论 血清乳酸脱氢酶可鉴别儿童急性白血病良恶性、病情监测、疗效和预后判断.

    作者:张熔;季丽娟;李戈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以吡柔比星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以吡柔比星(THP)为主的化疗方案(CT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59例接受CTOP方案化疗的NHL患者,低剂量组26例,THP用量23~35 mg/m2(40~60 mg);高剂量组33例,THP用量40~75 mg/m2(60~120 mg),其余用药相同.重复使用2~8疗程(平均4疗程),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低剂量组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3例,总有效率61.5%;高剂量组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6例,总有效率78.8%;骨髓抑制、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30.8%和27.3%;近期无患者出现心脏毒性,两组各有2例发生药物性肝功能损伤.结论 CT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标准剂量化疗.

    作者:王开泰;姜杰玲;王椿;杨隽;万理萍;高彦荣;蔡琦;颜式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一氧化氮对慢性病贫血大鼠转铁蛋白受体及铁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在慢性病贫血(ACD)发病中的作用以及对铁代谢影响的机制.方法 用福氏完全佐剂建立传统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动物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反复注射福氏完全佐剂,建立符合ACD特征的大鼠动物模型.利用此模型观察不同处理组NO浓度的改变与贫血及铁蛋白(Fn)、转铁蛋白受体(TfR)的关系.结果 炎症组NO、一氧化氮合酶(NOS)浓度显著增高,贫血明显,红细胞内Fn、骨髓血细胞TfR降低,血清Fn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用NOS抑制剂后,NO、NOS水平降低,贫血改善,铁代谢指标介于炎症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NO通过对TfR、Fn的影响参与了ACD时铁代谢的调节,为从NO对铁代谢影响角度进一步认识ACD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及早降低NO水平,有利于阻止贫血的发展,为ACD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作者:王强;董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恶性淋巴瘤合并贫血原因及治疗进展

    贫血是恶性淋巴瘤(ML)的常见合并症,产生的原因很多,包括慢性病性贫血、化疗放疗所导致的贫血,以及ML合并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贫血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QOL),而且对临床治疗产生负面影响.ML相关贫血虽然发病率高、临床危害较大,但目前尚未引起临床的足够重视.既往治疗ML相关贫血多采用输血及补充造血原料等对症治疗方法,疗效不佳.目前主张根据不同的原因,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也就是审因论治.

    作者:应志涛;朱军;涂梅峰;张运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因素与压力程度的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护理工作压力因素出现频率及压力程度,帮助管理者及护士正确认识并设法应对压力.方法 以加拿大护士协会确认的医院护理人员压力因素为基础,结合我省护理工作涉及的相关项目和医院护理工作现状设计的问卷,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2002年以来四川省各级医院在成都地区参加进修及培训的护理人员480例压力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理人员的压力处于中上等水平;职务与压力程度有关;压力因素的发生频率与压力程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责任重大、危重症病人多、轮班工作、要求随叫随到、与护理有关的问题得不到解决、缺乏培训等因素发生频率较高.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通过减少各种压力因素出现频率来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护士应重视自身的心理调节,减轻自身压力.

    作者:陈蜀岚;陈先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分型研究进展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组B淋巴细胞来源常见的、且具有异质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本文就DLBCL的新分型研究进行阐述.

    作者:李娟;徐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进展

    儿童非霍杰金淋巴瘤中B细胞型约占一半,包括Burkitt/Burkitt like型及弥漫性大B细胞型,近年使用环磷酰胺(CTX)、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为主的强烈、短疗程、冲击式联合化疗,无事件生存(EFS)已达80%~90%.其次是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基于儿童高危急淋或T-细胞急淋的治疗,EFS亦达80%以上.间变型和纵隔大B型疗效较差,复发性治疗是难点,靶向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将会带来更好前景.

    作者:符仁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