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

唐义平;杨红;张晋琳;王晓冬;缪世坤

关键词:淋巴瘤, 血管生成因子,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 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及其受体(PDGFR)与淋巴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8例淋巴瘤(淋巴瘤组)和10例正常淋巴结(对照组)组织中PDGF及PDGFR表达水平.结果 PDGF和PDGFR在淋巴瘤组织中均有显著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DGF和PDGFR表达强阳性者,均见于Ⅲ期或Ⅳ期患者,而Ⅰ期或Ⅱ期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无强阳性表达.结论 PDGF和PDGFR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淋巴瘤血管新生的程度和疾病状态.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羊水过少8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羊水过少孕产妇围产期并发症及围产儿死亡率.方法 羊水过少组与正常时照组各85例,对羊水过少的诊断、病因及处理原则进行分析.结果 有药流史、胎儿宫内窘迫、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妊高症及合并其它高危因素者羊水过少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羊水过少组剖宫产率(75.21%)高于对照组(18.82%),两组围产儿死亡率无差异.结论 羊水过少孕产妇各种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

    作者:邬琼;刘青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骨盆前、后柱髋臼骨折伴中心性脱位手术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前、后柱髋臼骨折合并中心性脱位手术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组9例患者均采用髂腹股沟、Kocher-Langenbeck联合入路行切开复位,重建骨盆钛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随访1~4年,骨折均复位,疗效评定:优7例,尚可2例,并股骨头坏死1例.结论 此手术可有效复位固定骨折,矫正畸形,重建稳定性,恢复髋关节面的平整及正常解剖关系.

    作者:何纪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小切口胆囊切除手术体会

    与传统胆囊切除术(OC)相比,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具有创伤小、切口美观、患者恢复快等优点.现将我院1999~2006年4月运用MC行胆囊切除手术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正银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小儿咳喘灵颗粒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体会

    我院门诊儿科2006年9月至2007年2月共收治75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其中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咳喘灵颗粒口服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钟小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十二指肠损伤诊治体会

    十二指肠损伤是一种常合并周围脏器损伤的严重腹内伤,占腹内脏器损伤的3%~5%[1].1999~2006年,我院共收治十二指肠损伤患者27例,现将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康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小儿支原体肺炎10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头孢噻腭钠等疗效不佳,改用红霉素后95例痊愈出院.结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病情迁延,红霉素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罗艳艳;冯仕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脑动脉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了解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脑动脉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探讨脑动脉瘤的发生发展机制.方法 开颅动脉瘤夹闭术中所取得动脉瘤的手术标本24例为观察组,颅脑外伤手术中所获得的脑动脉标本15例为对照组,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并测定TGF-β1的表达;结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层分析,了解TGF-β1在动脉瘤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动脉瘤大小以及是否破裂等因素的关系.结果 动脉瘤壁厚薄不均衡,内皮细胞数量减少或退化、内弹力层消失或连续性中断以及中肌层变薄或缺如,伴有纤维化及黏液样变性,平滑肌细胞明显减少且排列紊乱;TGF-β1表达两组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GF-β1在动脉瘤中的表达与瘤囊的直径有关,动脉瘤壁中表达高于正常脑血管.

    作者:王振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保留骨瓣开颅技术在乙状窦后入路中的运用

    目的 总结乙状窦后入路保留骨瓣的方法和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行乙状窦后入路保留骨瓣开颅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随访12~24月,保留骨瓣组在头痛、皮下积液、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方面的发生率与不保留骨瓣组比较均有显著的下降(P<0.05).结论 保留骨瓣技术安全,可以减少传统乙状窦后入路的并发症.

    作者:李爱民;刘希光;李宁;颜士卫;陈军;江伟;王富元;夏咏本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萎缩性胆囊炎腹腔镜切除术8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萎缩性胆囊炎腹腔镜治疗方法及胆管损伤的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3月萎缩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8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资料.结果 腹腔镜切除79例(88.8%),中转开腹10例(11.2%),无胆道损伤,本组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正确掌握中转开腹时机,萎缩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治疗安全.

    作者:邓腾刚;李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X射线与CT诊断脊柱结核准确性的比较

    目的 比较X射线片和CT诊断脊柱结核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手术病理证实的261例脊柱结核的X射线片、CT征象.结果 X射线诊断脊柱结核140例,敏感性53.6%,CT扫描诊断脊柱结核223例,敏感性85.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64.69,P=0.000);X射线和CT联合检测确诊脊柱结核241例,敏感性92.3%,与单独CT扫描敏感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5.59,P=0.018).结论 脊柱结核的CT扫描能提供比X射线片更多的诊断信息,两者结合有利于提高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

    作者:谭太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急性毒鼠强中毒血清心肌酶学及心肌钙蛋白T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毒鼠强中毒时血清心肌酶及心肌钙蛋白T(CTn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40例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学天冬氨酸转移酶(AST)、肌酸磷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CTnT,与健康者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梗组)各40例检测结果比较.结果 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CTnT阳性率明显低于心梗组(P<0.01).结论 急性毒鼠强中毒时血清心肌酶升高,与骨骼肌损伤、脑组织缺氧及心肌损伤有关,但不能作为心肌损伤的唯一判断指标.

    作者:王翔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螺内酯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干预

    目的 探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比较52例老年CHF患者在螺内酯(20~40 mg/d)治疗前、第4、16周时HRV的时域指标及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结果 螺内酯治疗4周时,左室收缩功能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HRV的时域指标全部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分钟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及三角指数(TI)均有显著提高(P<0.05);治疗16周时,HRV上述时域指标进一步改善,同时左室收缩功能也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螺内酯可改善老年CHF患者的HRV,改善心功能.

    作者:沈静;李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超声诊断外伤性腹腔脏器破裂体会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超声诊断急诊外伤性腹腔脏器破裂患者168例的临床资料,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禄琴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研究进展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CNSL)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是一组发病率较低的,起源于和侵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CNSL进展快、死亡率高、治疗效果较差,有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一直是血液肿瘤学的热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治疗大的进展是以大剂量甲氨蝶呤(MTX)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并成为PCNSL标准的治疗措施,较单用放疗,患者的生存率得以显著地提高.对于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SCNSL),新的预后因素不断地被发现和证实,以及国际预后指数(IPI)的运用,使推断出SCNSL的高发人群并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治疗成为可能.

    作者:张晋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保留脐治疗新生儿脐肠瘘1例报告

    患儿,男,2007年3月18日在我院妇产科剖宫产产出,出生后脐部有黄色粪臭样分泌物流出,遂转入普外科病房.患儿出生时体重4.3 kg,出生后1分钟Apgar评分9分,纯母乳喂养.

    作者:凌峰;张社芹;杨正华;王湘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APBSCT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46例,采用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硷+泼尼松(CHOP)方案化疗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结果 43例获造血重建,完全缓解(CR)26例,占56.52%,部分缓解(PR)17例,占36.95%,1例死于肝静脉闭塞,2例死于严重感染,移植相关死亡率6.52%.结论 APBSCT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具有较好疗效.

    作者:苏毅;范方毅;石敏;富艳红;范毅;陈健;邵文军;赵碧;孙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方法 58例原发性SAH患者,排除禁忌证,进行脑脊液置换治疗,观察头痛缓解时间、脑血管痉挛(CVS)及脑积水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头痛缓解情况:5天28例,7天2例,8天5例,10天5例.结论 脑脊液置换治疗原发性SAH能缓解头痛.

    作者:杨汉泽;唐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老年血液肿瘤患者并发败血症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老年血液肿瘤并发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老年血液肿瘤患者血培养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及药敏实验资料.结果 152份血培养标本检出致病菌48株,检出率31.6%,其中革兰阴性菌30株(62.5%)、革兰阳性菌16株(33.3%)、真菌2株(4.2%);除铜绿假单胞菌外,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耐药率较低(<15%),对其他抗生素耐药性较高,三种主要革兰氏阴性菌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几乎耐药(>90%);革兰阳性球菌对替考拉宁耐药率较低,对其他抗生素耐药性较高,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菌株.结论 老年血液肿瘤并发败血症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使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的耐药率都增高,应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对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甘茂周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幼儿腹股沟斜疝内容物为卵巢及输卵管1例报告

    患儿,女,8个月、左下腹包块1天入院.3天前原因不明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状,与进食无关,1天前发热,出现左下腹包块,在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于2006年6月20日上午11时转入我院.

    作者:刘志蓉;刘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以吡柔比星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以吡柔比星(THP)为主的化疗方案(CT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59例接受CTOP方案化疗的NHL患者,低剂量组26例,THP用量23~35 mg/m2(40~60 mg);高剂量组33例,THP用量40~75 mg/m2(60~120 mg),其余用药相同.重复使用2~8疗程(平均4疗程),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低剂量组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3例,总有效率61.5%;高剂量组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6例,总有效率78.8%;骨髓抑制、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30.8%和27.3%;近期无患者出现心脏毒性,两组各有2例发生药物性肝功能损伤.结论 CT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标准剂量化疗.

    作者:王开泰;姜杰玲;王椿;杨隽;万理萍;高彦荣;蔡琦;颜式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