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毒鼠强中毒血清心肌酶学及心肌钙蛋白T检测的临床意义

王翔

关键词:毒鼠强, 中毒, 血清心肌酶, 心肌钙蛋白T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毒鼠强中毒时血清心肌酶及心肌钙蛋白T(CTn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40例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学天冬氨酸转移酶(AST)、肌酸磷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CTnT,与健康者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梗组)各40例检测结果比较.结果 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CTnT阳性率明显低于心梗组(P<0.01).结论 急性毒鼠强中毒时血清心肌酶升高,与骨骼肌损伤、脑组织缺氧及心肌损伤有关,但不能作为心肌损伤的唯一判断指标.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甘露醇静脉滴注致低颅压性头痛45例分析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应用甘露醇引起低颅压性头痛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5例脑卒中患者经脱水治疗后出现低颅压性头痛的临床资料.结果 补液疗法治愈31例,经鞘内注入生理盐水治愈11例,脑出血量大于40 ml的3例经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甘露醇静脉滴注致低颅压性头痛与超剂量、间隔时间短、疗程长有关,应采取个体化治疗,减少和避免低颅压性头痛的发生.

    作者:周卓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口服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进展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口服用药相对于静脉用药有许多优点,近年来大量临床试验及免疫调节剂和新型生物靶向药物的出现给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带来新的思路,本文阐述其应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作者:李波;张晋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剖宫产手术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评价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与单纯硬膜外麻醉(EA)在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行剖宫产60例,CSEA组30例,EA组30例.分别检测麻醉后3、5、10、15、20、25分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肌松程度;记录痛觉阻滞平面达T7水平时间;注射局麻醉药到胎儿娩出时间(I-D)、子宫切开至胎儿取出时间(U-D)及新生儿娩出1、5分钟Apgar评分结果,硬膜外局麻用药量.结果 两组麻醉术中HR、SpO2的变化及新生儿娩出1、5分钟Apgar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CSEA组的麻醉起效时间、Ⅰ-D、U-D较EA组明显缩短(P<0.01);肌松效果CSEA组明显优于EA组,硬膜外用药量小,但血压下降较EA组明显.结论 指征掌握恰当,CSEA用于剖宫产术效果优于单纯EA.

    作者:欧玉清;胡云清;刘第海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骨盆前、后柱髋臼骨折伴中心性脱位手术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前、后柱髋臼骨折合并中心性脱位手术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组9例患者均采用髂腹股沟、Kocher-Langenbeck联合入路行切开复位,重建骨盆钛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随访1~4年,骨折均复位,疗效评定:优7例,尚可2例,并股骨头坏死1例.结论 此手术可有效复位固定骨折,矫正畸形,重建稳定性,恢复髋关节面的平整及正常解剖关系.

    作者:何纪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静脉营养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

    目的 观察静脉营养支持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呼吸衰竭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观察COPD急性加重、存在呼吸衰竭伴营养不良患者营养支持(A组)和非静脉营养支持(B组)人体测量、血生化指标、免疫功能、呼吸功能的变化,比较两组平均住院日和带机时间.结果 A组患者体重、三头肌皮皱厚度(TSF)、上臂肌围长(MAMC)、上臂中部臂围(MAC)、血清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LB)、甘油三酯(TG)均显著增加,B组患者测量值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免疫功能指标、血气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A组平均住院与带机时间均较B组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静脉营养支持能显著改善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营养状态,增强免疫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和带机时间.

    作者:周会敏;王茂筠;姚蓉;杨凌麟;梁宗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低渗血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性脑病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低渗血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肺性脑病的影响.方法 92例COPD患者入院后抽取静脉血测定血电解质、血糖(GLU)、血尿素氮(BUN),抽取动脉血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O2);根据血气及血浆胶体渗透压分为肺脑组(37例)、混合组(21例)、低渗组(34例),比较3组的血电解质、血浆胶体渗透压及死亡率.结果 低渗组、混合组血电解质、血浆胶体渗透压均明显低于肺脑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死亡率均较肺脑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低渗血症可明显加重COPD并发肺性脑病患者的病情,增加死亡率.

    作者:仇国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羊水过少8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羊水过少孕产妇围产期并发症及围产儿死亡率.方法 羊水过少组与正常时照组各85例,对羊水过少的诊断、病因及处理原则进行分析.结果 有药流史、胎儿宫内窘迫、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妊高症及合并其它高危因素者羊水过少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羊水过少组剖宫产率(75.21%)高于对照组(18.82%),两组围产儿死亡率无差异.结论 羊水过少孕产妇各种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

    作者:邬琼;刘青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缝扎胆囊三角系膜及深部打结法在微创开腹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缝扎胆囊三角系膜及深部打结法在微创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自1991年4月至2007年7月12000例采用缝扎胆囊三角系膜技术和自制深部打结器进行微创开腹胆囊切除术.结果 全组手术成功11595例(96.6%),延长切口405例(3.4%),胆道损伤12例(0.10%),横结肠损伤4例(0.03%),术中大出血8例(0.07%),漏胆29例(0.24%),死亡4例(0.03%).结论 微创开腹胆囊切除术中建立缝扎胆囊三角系膜及深部打结法,使操作容易,并发症降低,安全性提高.

    作者:张光全;廖忠;吴先麟;何方;廖国庆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获得性血友病3例报告

    1临床资料2006年9月至2007年5月我院收治3例获得性血友病,均系老年女性患者,年龄61、65、68岁.

    作者:肖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运用激励机制促进医院科研工作的发展

    结合医院实际情况,重点介绍医院科研管理工作中运用激励机制、科研激励机制的内容,以及通过实施科研激励机制后给医院科研工作带来的变化.

    作者:张迅;王海英;邹琴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及其受体(PDGFR)与淋巴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8例淋巴瘤(淋巴瘤组)和10例正常淋巴结(对照组)组织中PDGF及PDGFR表达水平.结果 PDGF和PDGFR在淋巴瘤组织中均有显著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DGF和PDGFR表达强阳性者,均见于Ⅲ期或Ⅳ期患者,而Ⅰ期或Ⅱ期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无强阳性表达.结论 PDGF和PDGFR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淋巴瘤血管新生的程度和疾病状态.

    作者:唐义平;杨红;张晋琳;王晓冬;缪世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住院患者饮食医嘱与营养摄入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医院饮食医嘱与营养摄入情况.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1465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1465例住院患者饮食医嘱基本饮食占78.63%,治疗饮食占32.35%,试验饮食为0,禁食人数占21.37%,未下饮食医嘱的占0.96%.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变化而及时更改饮食医嘱的占14.47%,饮食医嘱无变化的占49.15%,饮食医嘱部分变化的占35.42%,未下饮食医嘱的占0.96%.56.11%存在能量摄入不足,能量摄入理想19.66%,能量摄入过多24.23%.住院患者中仅有19.37%体重在正常范围,超重31.63%,体重下降45.14%.结论 住院患者饮食医嘱存在缺陷,住院患者能量摄入不足,医院膳食管理落实不到位.

    作者:王静;肖敏;赵容;罗晓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超声诊断外伤性腹腔脏器破裂体会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超声诊断急诊外伤性腹腔脏器破裂患者168例的临床资料,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禄琴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儿童急性白血病诊治进展

    本文重点介绍儿童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儿童及少年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及难治性或复发性急性髓性白血病诊治进展.

    作者:王跃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方法 58例原发性SAH患者,排除禁忌证,进行脑脊液置换治疗,观察头痛缓解时间、脑血管痉挛(CVS)及脑积水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头痛缓解情况:5天28例,7天2例,8天5例,10天5例.结论 脑脊液置换治疗原发性SAH能缓解头痛.

    作者:杨汉泽;唐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恶性淋巴瘤合并贫血原因及治疗进展

    贫血是恶性淋巴瘤(ML)的常见合并症,产生的原因很多,包括慢性病性贫血、化疗放疗所导致的贫血,以及ML合并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贫血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QOL),而且对临床治疗产生负面影响.ML相关贫血虽然发病率高、临床危害较大,但目前尚未引起临床的足够重视.既往治疗ML相关贫血多采用输血及补充造血原料等对症治疗方法,疗效不佳.目前主张根据不同的原因,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也就是审因论治.

    作者:应志涛;朱军;涂梅峰;张运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研究进展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CNSL)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是一组发病率较低的,起源于和侵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CNSL进展快、死亡率高、治疗效果较差,有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一直是血液肿瘤学的热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治疗大的进展是以大剂量甲氨蝶呤(MTX)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并成为PCNSL标准的治疗措施,较单用放疗,患者的生存率得以显著地提高.对于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SCNSL),新的预后因素不断地被发现和证实,以及国际预后指数(IPI)的运用,使推断出SCNSL的高发人群并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治疗成为可能.

    作者:张晋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神经递质与心身性皮肤病研究现状

    神经递质是神经-免疫-皮肤系统的关键介质.近年研究发现某些神经递质与心身性皮肤病的发生、发展均有密切关系,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作者:许仕军;陈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诱导分化在恶性肿瘤及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

    诱导分化是指在分化诱导剂的存在下,恶性肿瘤细胞的形态、生物学或生物化学方面的诸多标志均向正常细胞的方向分化,甚至完全转变成正常细胞.本文重点介绍目前主要的诱导分化剂在临床上的应用.

    作者:马军;邱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X射线与CT诊断脊柱结核准确性的比较

    目的 比较X射线片和CT诊断脊柱结核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手术病理证实的261例脊柱结核的X射线片、CT征象.结果 X射线诊断脊柱结核140例,敏感性53.6%,CT扫描诊断脊柱结核223例,敏感性85.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64.69,P=0.000);X射线和CT联合检测确诊脊柱结核241例,敏感性92.3%,与单独CT扫描敏感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5.59,P=0.018).结论 脊柱结核的CT扫描能提供比X射线片更多的诊断信息,两者结合有利于提高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

    作者:谭太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