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MP-2、Ki67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增殖、转移的关系

肖梅

关键词:宫颈肿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Ki67, 肿瘤转移
摘要:目的:探讨MMP-2和Ki67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及与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25例宫颈癌,54例对照组(宫颈切缘正常组织)中 MMP-2、Ki67的表达,分析MMP-2和Ki67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宫颈癌MMP-2和Ki 67表达率分别为83.7%和79.7%(均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05),两者均表达97例,符合率为77.6%,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MMP-2和Ki67的表达与癌细胞的血管侵袭、侵袭深度、宫颈旁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宫颈癌MMP-2和Ki67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增殖以及肿瘤侵袭、转移相关,在宫颈癌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MMP-2和Ki67可作为评价宫颈癌恶性潜能的生物学标志物.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级别胃黏膜上皮内肿瘤和胃癌组织sFas/mFas mRNA表达比的改变及意义

    目的:研究Fas基因的两种拼接异构蛋白基因表达在胃黏膜瘤变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在基因水平上探讨Fas系统的表达与胃上皮组织瘤变及免疫逃逸形成的关系,评估胃镜下活检的胃黏膜组织进行Fas基因检测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 采用半定量RT-PCR法,对胃镜下活检的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30例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肿瘤,20例高级别上皮内肿瘤和30例胃癌组织检测sFas/mFas mRNA表达比.结果: sFas/mFas mRNA表达比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为0.47±0.07,低级别上皮内肿瘤组织为0.55±0.05,高级别上皮内肿瘤组织为0.22±0.04,胃癌组织为0.19±0.03,正常胃黏膜上皮组织的sFas/mFas mRNA表达比低于低级别上皮内肿瘤(P<0.01),低级别上皮内肿瘤sFas/mFas mRNA表达比明显高于高级别上皮内肿瘤组(P<0.001),高级别上皮内肿瘤组表达明显高于胃癌(P<0.001).结论: 正常胃黏膜及瘤变胃黏膜组织Fas mRNA以可溶型Fas mRNA (sFas mRNA)为主,伴少量的膜型Fasm RNA (mFas mRNA),胃黏膜不同级别上皮内肿瘤和胃癌组织sFas/mFas表达比的强度各不相同,胃黏膜瘤变过程中的Fas基因表达形式具有可修饰性并伴有凋亡易感性的改变,胃镜下Fas基因表达形式的检测,有望指导临床在瘤变发生的早期,即免疫逃逸阶段这一基因水平上提早预知.

    作者:刘东屏;谢莹;汪旭;刘晓东;孙明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TRs突变及其下游通路与肿瘤相关研究进展

    信号通路是肿瘤发生、发展、预防及治疗的重要研究领域,现已公认Ras和PI3K等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TH)及其受体(TRs)可以影响这些通路起到抑制癌细胞生长和转移的作用,并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近年研究发现甲状腺激素/受体影响β- catenin降解的机制,成为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通路之一.而肿瘤普遍存在TRs突变现象, TRs突变严重影响了甲状腺激素/受体调解下游通路的功能,并成为激活下游癌基因的诱因.甲状腺激素/受体介导的β- catenin降解机制,不仅丰富了它们在抑制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为突变受体对下游癌基因的持续激活 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相信对其下游通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终会指导临床,将会为肿瘤预防和分子靶基因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作者:桑伟;赵瑾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全喉切除I期气管食管造瘘发音重建术

    目的:探讨全喉切除病人发音方法.方法:对34例全喉切除术后I期行气管食管造瘘安装解放军201医院耳鼻喉科研制的发音钮.结果:效果满意,患者均能清晰发音,语言流利,地方语言特色明显,配戴发音钮长观察已满6年(有效使用期2年,多已更换3次发音钮),观察发音有效率100%,误咽率0.结论: 该发音钮有安装、更换方便、使用时间长等优点.为无喉者发音提供了效果满意的方法.

    作者:杨继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肿瘤局部切除联合胸腔热灌注治疗周围型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

    目的:观察肿瘤局部切除联合胸腔热灌注治疗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开胸或在电视胸腔镜下楔形切除肺部肿瘤,并以43℃热蒸馏水循环灌注胸腔90-120min,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恶性胸腔积液控制有效率达100%,所有患者未见胸腔积液复发,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全组中位存活期达13.56个月.结论:肿瘤局部切除联合胸腔热灌注治疗能有效控制恶性胸腔积液,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曾志勇;杨胜生;程先进;庄聪文;盛继红;张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CUL5基因的RNA干扰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构建CUL5基因的RNA干扰真核表达载体,探索CUL5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加速再增殖的作用.方法: 根据 GenBank数据库提供的 CUL5基因mRNA序列,按照Tuschl 设计原则,设计选择双链小干扰RNA( 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 ) ,再设计合成为能表达其小发卡结构RNA(small hairpin RNAs,shRNA)的DNA序列,并与pGPU6/GFP/Neo质粒定向连接,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DNA测序鉴定.结果: 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DNA测序证实质粒中插入的为所需序列,通过RT-PCR证实其能够干扰CNE2细胞的CUL5基因表达.结论: CUL5基因RNA干扰真核细胞表达载体的构建成功.

    作者:李烨;朱小东;曲颂;李力;唐步坚;黎丹戎;张玮;李龄;苏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临床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行手术的35例骨肉瘤及13例骨样骨瘤患者标本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因素和预后的关系.结果:骨肉瘤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的阳性表达率为80%(28/35),而在骨样骨瘤中的表达率为7.7%(1/12),两者比较显著差异(P<0.01);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次数、肿瘤体积、病理分型无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有无转移有关(P<0.05).结论:C-met可能在骨肉瘤细胞侵袭、转移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可以作为骨肉瘤诊断和预测转移的指标.

    作者:刘云燕;纪振钢;杨连甲;文艳华;裘秀春;张殿忠;马琼;许啸;范清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EMT与胚胎发育及肿瘤侵袭转移

    上皮-间质转化(EMT)是上皮细胞受到细胞外因子刺激后向间质细胞转化的现象.EMT作用于钙粘蛋白,破坏细胞间连接,并受多种生长因子与转录因子调节.在胚胎发育及肿瘤的侵袭与转移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董经宇;李庆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腹膜乳斑与腹腔肿瘤相关性研究进展

    腹膜乳斑是腹膜上由免疫细胞围绕血管网组成的特殊免疫结构,属于一种次级淋巴器官,不仅是部分腹腔免疫细胞定居和分化成熟的场所,而且是联系腹腔和外周循环免疫的门户,腹腔和外周血及淋巴器官中淋巴细胞通过腹膜乳斑双向迁移.腹膜及腹腔内针对外来物质的免疫反应,均直接或间接地通过腹膜乳斑来实现.腹腔恶性肿瘤的腹膜转移与腹膜乳斑关系密切,腹膜乳斑不仅是恶性肿瘤腹膜转移的选择性位点,而且是抗肿瘤免疫的发生场所.腹膜乳斑对于恶性肿瘤腹膜转移的临床诊断和防治均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汪树利;韩晓鹏;刘宏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乳腺癌、乳腺增生组织、及乳腺纤维腺瘤中CXCR4表达,分析CXCR4在乳腺癌中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状态、Her2、PCNA关系.结果: CXCR4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与乳腺增生组织及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表达有显著性差异,与患者淋巴结转移状态、Her2、PCNA密切相关.结论: CXCR4在乳腺癌中高表达,可以作为乳腺癌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为寻找新的乳腺癌治疗靶点提供了依据.

    作者:李文仿;王耕;王明华;惠震;赵宗彬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阐明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Lhermitte-Duclos disease,LDD)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结果:LDD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共济失调;MRI呈特征性条纹状改变;组织学表现为小脑叶片增大,板层结构异常,分子层增宽,蒲肯野细胞层及颗粒细胞层内散在分布形态异常、发育不良的神经元.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NSE、Syn、NeuN、CgA阳性,GFAP阴性,Ki-67增殖指数<1%.结论: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正确诊断必须依赖于MRI、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首选治疗是肿瘤全切手术,部分病例可伴有Cowden综合征.

    作者:苗雨莉;张静;王映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绿脓杆菌制剂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绿脓杆菌制剂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选择52例合并有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的恶性肿瘤患者,均经X线、B超、CT及脱落细胞学检查诊断为恶性胸腔积液,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治疗组胸腔内注入生理盐水40.0ml+绿脓杆菌制剂4.0ml+顺铂40mg/m2+地塞米松5.0mg;对照组胸腔内注入生理盐水40.0ml+顺铂40.0mg/m2+地塞米松5.0mg.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13例,总有效率为88.5%;对照组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9例,总有效率为46.2%(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和轻度胸痛,对症处理均缓解.结论:绿脓杆菌制剂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耐受性好,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作者:郑秀萍;曹永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和c-myc蛋白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uman telomerase catalytic subunit,hTERT) 和c-myc蛋白在胃癌和胃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71例慢性胃炎和胃癌中hTERT和c-myc蛋白的表达,其中慢性胃炎伴萎缩者18例,伴肠化生者16例,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者16例,胃癌21例.结果: hTERT 和 c-myc蛋白的表达率在胃癌组织中均高于不典型增生、肠化生和萎缩性胃炎组织(P<0.05);在不典型增生组织中均显著高于肠化生、萎缩性胃炎组织(P<0.05);在肠化生组织中均显著高于萎缩性胃炎组织(P<0.05).hTERT蛋白表达率在c-myc蛋白阳性患者中显著高于c-myc蛋白阴性患者(P<0.01).结论: hTERT与c-myc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均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对胃癌的发生、发展起促进作用,c-myc表达增加可能是胃黏膜上皮细胞端粒酶激活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滕小春;刘海峰;王国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胰头癌放射治疗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5岁,胰腺癌剖腹探查术后.患者于2006年8月出现阵发性上腹部绞痛,伴有恶心,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胆囊炎,经抗炎对症治疗后,症状反复发作.2007年4月患者再次出现阵发性上腹部绞痛,于当地医院对症治疗疗效差,后出现巩膜、皮肤黄染,遂行上腹部B超提示胆囊结石、胰腺偏大.于2007年5月7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胰头部可触及一包块,质硬、活动度差,直径超过5厘米,考虑为胰头癌,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术后20余天,为求胰腺病灶放射治疗入我科.

    作者:高宏;周惠敏;吴淑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钼靶X线假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在众多影像学检查方法中,钼靶X线摄影是首选检查方法,技术成熟,具有诊断准确性高,早期、快速、方便、价廉的优点,对早期乳腺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1 钼靶X线的作用原理及临床意义乳腺组织有腺体组织、导管、脂肪及少量结缔组织组成,这些软组织密度相似,对普通X线的衰减无明显差别,而钼靶所放射的软X线波长适用于乳腺组织投照佳波长(0.63-0.90A),对乳腺组织投照具有独特的优越性,能将乳腺组织内病变清晰地显示于胶片上.

    作者:葛怀娥;耿翠芝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肠系膜下动脉的临床解剖

    目的:观察肠系膜下动脉分支情况,分析其对结、直肠手术的影响.方法:在结、直肠手术中自肠系膜下动脉根部解剖该动脉及其属支,观察该动脉及其分支、分支吻合情况并测量长度.结果:23例肠系膜下动脉均自腹主动脉发出,14例左结肠动脉单独自肠系膜下动脉发出,7例与乙状结肠动脉共干,2例左结肠动脉缺如.肠系膜下动脉平均长度为(6.8±2.36)cm.其根部至发出第一分支的长度是(3.93±2.62)cm.第一分支与第二分支之间长度为(2.03±1.75)cm.左结肠动脉干长度(2.67±2.07)cm.结论:肠系膜下动脉分支及长度变异大,在结、直肠癌手术中处理不当可能导致转移淋巴结残留,也可能致吻合口血循环不好或形成张力.用带蒂乙状结肠瓣修复阴道时可因血管束张力、血循环不良致肠瓣坏死.

    作者:匡毅;李卫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靶向mrp1基因shRNA表达载体构建

    目的:构建靶向mrp1基因的shRNA表达载体.方法:根据mrp1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编码shRNA的DNA模板,将其定向克隆到psilencer2.1U6-neo质粒上,构建重组载体.经菌落PCR和DNA测序分析检测重组载体构建结果.结果:成功构建靶向mrp1基因shRNA表达载体.结论:为进一步研究mrp1基因在肺癌多药耐药中的作用以及探索肺癌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作者:邵淑丽;崔婷婷;刘迁;陈丽;贾红双;吴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1α,25-二羟基维生素D3通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细胞周期调节卵巢癌细胞的生长

    目的:研究1α,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VD3)通过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细胞周期的调控调节人卵巢癌细胞的生长.方法:用1,25VD3处理人卵巢癌细胞株OVCAR3后,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EGFR表达.用pcDNA3-EGFRvIII质粒转染 OVCAR3 细胞,筛选出稳定过表达EGFR的克隆株EGFR-OVCAR3.用1,25VD3及EGFR抑制剂分别处理OVCAR3和EGFR-OVCAR3细胞,Western blot检测p27、Cyclin E和GADD45蛋白表达.结果:1,25VD3下调OVCAR3细胞EGFR蛋白表达,对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使其G0/G1和G2/M期增多,S期明显减少,而对EGFR-OVCAR3细胞无明显作用.Western blot显示,1,25VD3上调OVCAR3细胞p27和GADD45蛋白表达,下调Cyclin E蛋白表达 ,而对EGFR-OVCAR3 细胞三种蛋白表达无调节作用,用EGFR抑制剂处理EGFR-OVCAR3细胞后,又能调节p27和cyclin E蛋白的表达.结论:1,25VD3可以调节EGFR蛋白表达,并进而调节下游分子,包括p27和GADD45,后调控细胞周期,抑制细胞G1/S期转换和G2/M期转换,从而抑制卵巢癌细胞的生长.

    作者:程虹;胡沛臻;马福成;张晓晖;Wenlong Bai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伽玛刀联合化疗治疗原发巨大胸腺鳞癌1例报道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2岁,农民,于2007年12月在无明显诱因下感胸痛,在当地医院拟冠心病治疗无效,查胸片及CT提示胸腺肿瘤,于2008年1月17日在江苏省人民医院住院,行剖胸探查术,术中见肿块位于前上纵隔,大小约12cm×10cm×3cm,形状不规则,包绕无名静脉,侵犯主动脉弓,致密粘连,无法切除肿块,切除部分送检病理示低分化鳞形细胞癌(江苏省人民医院病理号:0801410),放弃手术,于2008年1月28日出院.

    作者:刘永新;张建宇;山顺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肿瘤HSV-tk/GCV自杀基因治疗系统的增效策略

    HSV-tk/GCV系统是目前应用广泛的自杀基因治疗系统之一,其重要性日益上升.然而,许多缺陷严重限制了其应用广度和治疗效率.为满足更多领域的研究需要并实现临床治疗,科研人员投入了大量精力改善HSV-tk/GCV系统,增强其治疗效率.增效策略主要包括加强亲和性、提高表达水平、双自杀基因系统联合、诱发免疫系统协同作用、激活细胞周期、与其他肿瘤治疗方法相结合等.本文在阐明HSV-tk/GCV系统的自杀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多种增效策略及效果,列举了应用领域并对未来发展作探讨.

    作者:刘稀逢;胡维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三维立体培养中H460细胞MMP-2、MMP-9的表达

    目的:建立肺癌细胞的三维立体培养模型,测定肺癌细胞在三维立体培养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表达,研究MMPs在肺癌侵袭与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非小细胞肺癌H460细胞系建立肺癌细胞三维立体培养模型,观察癌细胞的生长,同时设置平面培养对照组,用明胶酶谱法测定两组不同时间点MMP-2、MMP-9.结果:H460细胞在立体胶原内生长良好,分泌有MMP-2、MMP-9,且分泌量多于平面培养组.结论:三维立体培养肺癌细胞能清晰地表达MMPs,是研究MMPs在癌细胞的侵袭与转移作用机制的一种可行方法.

    作者:李继东;朱运奎;吴昌归;肖永久;薛庆亮;赵斌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