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乳腺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吕鑫鑫;余长艳;赵曙;张清媛;张悦

关键词: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化学免疫疗法, 中枢神经预防
摘要: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异质性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类型,具有特殊的临床表现.常见的病理类型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但也存在其他不常见的亚型.我们将描述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的特点,重点在发病机理、分期、风险分层、预后及新治疗进展.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涎腺硬化性多囊性腺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分析

    目的:探讨涎腺硬化性多囊性腺病(SPA)的影像学、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对1例SPA进行影像学、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随访26个月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该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SPA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涎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组织学特征与乳腺纤维囊肿性病变相似,表现为不规则的导管及腺泡分布于丰富的硬化性胶原间质中,形成模糊的小叶状结构.腺上皮细胞形态多样,有的呈大汗腺样化生,有的胞质内含丰富的嗜伊红酶原颗粒,导管上皮可以增生并伴有非典型性.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腺上皮EMA弥漫强阳性,导管及腺泡周围肌上皮SMA及Calponin阳性.Ki-67指数<1%.影像学表现:彩超结果表现为边界相对清楚或不清楚的低回声团,可以探及稀疏的血流信号.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影,边缘较光滑,与正常腮腺分界清楚,也可边界不清.结论:硬化性多囊性腺病是一种罕见的涎腺疾病.主要发生于腮腺,预后较好.影像学缺乏特征表现,界限不清时易误诊为恶性肿瘤.需与黏液表皮样癌、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慢性涎腺炎等鉴别.

    作者:张全武;和莹莹;娄欣;刘俊玲;赵红梅;肖艳景;邢辰威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SCCAg与CYFRA21-1联合检测在鼻咽癌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联合检测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20例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1-2014年确诊的鼻咽癌患者血清120例,所有患者均按鼻咽癌08分期标准分期.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SCCAg和CYFRA21-1表达水平.结果:鼻咽癌患者血清SCCAg阳性表达率为15.0%.在T分组中P>0.05,N分组中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M分组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鼻咽癌患者血清CYFRA21-1阳性表达率为55.8%,在T、N、M分组中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YFRA21-1与鼻咽癌分期有相关性.SC-CAg、CYFRA21-1两者联合检查阳性表达率为66.7%,对两者进行相关性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CAg作为鼻咽癌的筛查指标阳性率偏低,而对鼻咽癌是否发生远端转移有一定的临床意义.CYFRA21-l与鼻咽癌临床分期关系密切,可作为诊断鼻咽癌筛选的辅助指标,动态监测CYFRA21-1水平有助于鼻咽癌患者的病情监控,可判断是否出现淋巴结及远端转移.两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检出阳性率,并对预测鼻咽癌的远处转移更有临床意义.

    作者:周青;黄玲莎;李美琴;黄文成;刘志民;黄昭东;梁艺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MAP3K1及LSP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与中国北方汉族绝经前妇女乳腺癌风险相关性

    目的:探讨MAP3K1及LSP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与中国北方汉族绝经前妇女乳腺癌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单碱基延伸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技术(Snapshot)分析方法,检测280例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和287例绝经前正常对照者MAP3K1基因rs889312和LSP1基因rs3817198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并比较不同基因型与乳腺癌风险的关系.结果:MAP3 K1基因rs889312和LSP1基因rs3817198多态性位点基因型频率在乳腺癌和对照样本之间未存在显著差异(P =0.937、P=0.32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于MAP3K1的rs889312位点,与AA携带者相比,AC携带者、CC携带者和AC+ CC基因型携带者与乳腺癌的患病危险无关(OR=0.814,95% CI=0.537-1.236,P=0.335; OR=0.999,95%CI=0.627-1.594,P=0.998; OR=0.876,95%CI =0.591-1.298,P=0.509);对于LSP1的rs3817198位点,与TT携带者相比,CT携带者、CC携带者和CT+ CC基因型携带者与乳腺癌的患病危险无关(OR=0.832,95%CI =0.565-1.223,P=0.349;OR=0.651,95%CI =0.108-3.936.P=0.640;OR=0.839,95%CI=0.573-1.229,P=0.369).结论:上述两个基因MAP3K1和LSP1位点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绝经前妇女乳腺癌易感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吴昊;姜永冬;庞达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附27例分析)

    目的:探讨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ngiomyofibroblastoma,AMF)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3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诊治的27例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患者发病年龄9个月-74岁(平均43.88岁),中位年龄46岁,其中女性24例、男性3例.27例患者多无明显症状,多以发现无痛性包块为主诉.AMF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检查,其特征表现为肿瘤境界清楚,直径多小于5cm,肿瘤细胞圆形至梭形,核分裂象罕见,无细胞异型性,分布不均、疏密不一,可见交替分布界限不清的细胞密集区和细胞稀疏区.27例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均为单纯肿物切除术.随访12例,中位随访时间为2年(1个月-6年),无1例复发.结论: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好发于生育期女性的良性软组织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治疗多以手术为主,预后良好,术后复发率低.

    作者:张嵩;齐跃;刘水策;刘冰莹;刘娟娟;郭瑞江;李潇;张丹晔;林蓓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逆行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附162例)

    目的:初步探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新方法.方法: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采用自内向外、自下向上逆行解剖的方法进行甲状腺腺叶切除162例.结果:所有病例均获成功.手术时间(96±18.3)min,术中出血量(26±15.7)ml.术后病理:结节性甲状腺肿97例,微小乳头状癌42例,腺瘤性甲状腺肿17例,腺瘤4例,桥本氏病2例.无术后出血、呼吸困难、呛咳、手足抽搐等并发症.3例术后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经恢复治疗后发音正常.2例切口下方切缘Ⅰ°烫伤,1例Ⅱ°烫伤,后在手术中用凡士林纱布保护切口下缘,再无上述情况发生.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随访15个月,均无复发,美容效果满意.结论:逆行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是可行和安全的,特别适用于经中线小切口或者腔镜辅助下行甲状腺腺叶切除,可作为甲状腺外科的一种新方法.

    作者:梁秦龙;王子璋;戚新春;冯海波;张引维;赵娜;任文艳;赵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和评估两种宫颈癌筛查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到漳浦县医院进行宫颈癌检查的病例14119例.均为宫颈刷取材,液基方法同时制两张片,一张进行巴氏染色,用于常规细胞学TBS诊断.另一张经Feulgen染色,用于细胞DNA定量分析检测.临床活检取材均在阴道镜指导下进行.结果:共建议活检671例.用于回顾性研究的388例有活检结果.其中有宫颈癌5例,CINⅢ/原位癌38例,44例CINⅡ及137例CIN I,其余164例为慢性宫颈炎.以活检结果≥CINⅡ作为宫颈癌前病变的阳性标准,采用细胞DNA定量分析检测的敏感性分别为70.11%与97.7%,而常规细胞学检测的敏感性分别为45.98%与58.62%.同一个标本同时采用两种方法联合检测,敏感性可提高到99.89%.结论: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可作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检测的辅助手段.

    作者:陈湧彧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相关因子与卵巢癌的研究进展

    卵巢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发病隐匿的妇科恶性肿瘤,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多数卵巢癌诊断时已是晚期.MMP-9即基质金属蛋白酶-9,是重要的蛋白水解酶,参与肿瘤侵袭与转移的多步骤过程.大量研究证明:MMP-9能降解细胞外基质的多种成分,包括明胶和基底膜的Ⅳ型胶原,Ⅳ型胶原是构成阻止肿瘤侵袭屏障的重要成分,同时MMP-9还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减少肿瘤细胞凋亡,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在卵巢癌的侵袭与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多种因子被发现与卵巢癌有关,研究其机制时发现与MMP-9的表达水平相关,下调MMP-9的表达水平成为卵巢癌新的治疗方法.本文对MMP-9及其相关因子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在卵巢癌的研究与应用前景作出展望.

    作者:刘天怡;李佩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FoxM1在胶质瘤对卡氮芥化疗抵抗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FoxM1在胶质瘤细胞对卡氮芥化疗耐药中的作用,为胶质瘤化疗提供新的靶点和依据.方法:建立对BCNU耐药的胶质瘤细胞株,采取Western blot法检测FoxM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通过RNA干扰技术下调FoxM1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胶质瘤细胞对卡氮芥的敏感性;检测DNA损伤修复基因XRCC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卡氮芥耐药的U251胶质瘤细胞中FoxM1与XRCC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下调FoxM1表达水平后,恢复了耐药细胞株对卡氮芥的敏感性;下调FoxM1蛋白表达水平后,XRCC1蛋白表达水平随之下降,与胶质瘤细胞对卡氮芥的敏感程度相关.结论:FoxM1在胶质瘤细胞对卡氮芥耐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DNA损伤修复机制参与了FoxM1介导的胶质瘤细胞对卡氮芥的耐药过程.

    作者:张明杰;范承哲;李少一;刘云会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人颊癌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沉默对细胞增殖及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颊癌细胞中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l)沉默与细胞增殖及化疗药物敏感性影响的关系.方法:Western blot、PCR及定量PCR验证SOCS1干扰序列沉默人颊癌细胞系BcaCD885中SOCS1的表达.MTT法检测颊癌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变化.细胞计数法观察细胞的增殖速度.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将SOCS1干扰序列转染BcaCD885细胞后,SOCSl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SOCS1表达抑制后,转染72h后,BcaCD885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化疗药物卡铂和紫杉醇对BcaCD885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均显著降低(P<0.01).SOCS1表达抑制后BcaCD885细胞Go/G1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而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OCS1基因沉默后,人颊癌细胞株BcaCD885的增殖能力下降,并增强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作者:黄宏伟;马壮;余志刚;黄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与肿瘤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 (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 1,SIRT1/sirtuin 1)为Ⅲ型去乙酰化酶,依赖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辅酶(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调控基因转录、细胞凋亡等一系列细胞功能.近年研究发现,SIRT1表达水平改变对于某些肿瘤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本文从SIRT1的基本结构以及在癌症中的研究现状和与癌细胞的侵袭与转移和凋亡机制两方面阐述SIRT1与肿瘤调节之间的关系.

    作者:曹繁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特异性下调CXCR4表达对食管鳞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特异性下调CXCR4分子的表达对食管鳞癌细胞系TE-1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根据CXCR4基因序列,设计合成CXCR4特异性小干扰RNA,采用siRNA技术下调CXCR4的表达,转染48h后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CXCR4在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表达,通过Tra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系迁移侵袭能力的差异.结果:小干扰RNA下调CXCR4表达后,Western blot和RT-PCR证实TE-1细胞中CXCR4表达明显下调,Traswell小室实验证实,下调CXCR4表达后,TE-1细胞的体外迁移侵袭潜能显著降低.结论:小干扰RNA下调CXCR4基因后,降低了食管鳞癌细胞TE-1的迁移侵袭能力,CXCR4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的迁移侵袭能力呈正相关,抑制CXCR4表达能够使食管鳞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明显降低.

    作者:薛锋;张璞;周斌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Her-2和胃癌诊疗进展

    胃癌的治疗效果不佳,提倡个体化治疗,生物标记物是筛选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手段.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胃癌的预后相关,可指导晚期胃癌的分子靶向治疗.Her-2状态还可能和晚期胃癌患者化疗敏感性相关,并可指导胃癌术后辅助治疗获益人群的筛选.

    作者:寇梦瑛;王朝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NEDD9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的意义

    目的:探讨NEDD9在食管鳞癌中表达的意义及与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及Real-time PCR技术检测NEDD9在40例食管鳞癌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NEDD9的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食管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NEDD9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5%、25.0%,mRNA表达CT值分别为1.704±0.360、0.843±0.526,食管癌组织中NEDD9蛋白及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食管组织.NEDD9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P>0.05),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NEDD9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癌旁食管组织,可能促进食管癌的侵袭及转移,可作为食管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作者:韦林;周斌;姜建涛;张晋;孔冉冉;张丹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非小细胞肺癌ERCC1基因和β-tubulinⅢ基因的研究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norma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明显增高,在新诊断的患者中,有65%已不能行手术治疗,因此化学治疗(化疗)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耐药的存在,化疗疗效有效率有限,治疗的有效率仅为20%-40%.近年来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已发现ERCC1、β-tubulinⅢ等基因的表达水平和化疗药物疗效及预后密切相关,并有可能成为预测疗效进行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指标.根据基因表达水平及药物敏感情况选择个体化的化疗方案是肿瘤学研究和临床肿瘤化疗的趋势.

    作者:张杰;赵勇;麻成方;洪琼川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乙肝相关肝细胞癌的分子机制研究新进展

    肝细胞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同时也是排列全球第三位的肿瘤相关致死原因.其发病率在我国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乙肝病毒是一类DNA病毒,它主要感染肝细胞并引起一系列持续且较急性的肝脏病变.尽管有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明慢性乙型肝炎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潜在的病毒导向致瘤的分子作用机制尚存在巨大的争议.本文系统总结相关文献,讨论乙肝病毒在原发性肝癌的致瘤过程中的相关分子机制.

    作者:沈艺南;朱峰锋;卢军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外源性p53基因导入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MDM2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野生型p53导入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生存的影响,及对MDM2表达的影响.方法:人腺病毒p53注射液处理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将野生型p53基因导入细胞中,用MTT和流式细胞仪研究两组MCF-7细胞的增殖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MDM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导入组增殖能力低于对照组,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导入组MDM2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野生型p53导入可以诱导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凋亡增加,且可以上调MDM2的表达,这可能与外源性p53增加后其负反馈泛素化降解酶也增加有关.

    作者:聂明辉;戚林;李志生;王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手术切除的4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均为腺癌)及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其Nampt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蛋白免疫印迹检测Nampt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结果:Nampt mRN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774±2.399和1.286±0.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mpt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26±0.16和0.203±0.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临床分期、不同肌层浸润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Nampt蛋白的表达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Nampt蛋白的过度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者:蔡乐;杨清;毕芳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血清SA在肝癌辅助诊断和疗效监测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唾液酸(salivary acids,SA)对肝癌患者的辅助诊断价值以及在疗效监测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1月到2013年11月我院治疗的肝癌患者322例(肝癌组),同时选择同期于我院治疗的187例肝良性疾病患者及355例体格检查健康者为对照,采用罗氏Cobas 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监测样本的血清SA含量,对15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7天、1、3、6个月的血清SA水平进行监测分析.比较肝癌组患者SA水平与对照组患者及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肝癌患者血清SA含量[(725±138) mg/L]明显高于肝良性疾病组[(535±122)mg/L]和健康对照组[(584 ±98)mg/L],U值分别为1677.48和823.64,P<0.05.随访15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后患者血清SA含量1周后均明显升高,1个月开始呈逐步下降趋势;在治疗3个月左右回到治疗前水平;在治疗后6个月,血清SA继续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已接近健康对照组水平,且有131例(83.44%)患者血清SA水平与治疗前相比降低.结论:血清SA对肝癌的辅助诊断和疗效监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钢;李清清;廖江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关于长春瑞滨在提高临床疗效及减轻副反应方面的研究进展

    长春瑞滨是目前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化疗药物,但由于其常见药物毒性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外周神经毒性及静脉毒性等,严重限制了临床的使用剂量.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如何减轻药物副反应、提高药物临床疗效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温旭智;杨觅;刘宝瑞;钱晓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声动力疗法对肿瘤细胞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声动力疗法(sonodynamic therapy,SDT)是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方法.它是对肿瘤细胞先给予声敏剂,再用超声照射肿瘤细胞,诱导一系列声化学反应,激活声敏剂分子,通过增效声动力效应杀伤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生长.SDT由于对肿瘤组织特异性和穿透性而对正常组织没有损伤,故被学者认为是一种有潜力的应用于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生长的治疗方法.本文就SDT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及现状做一综述.

    作者:凌龙飞;李燕京;白玉贤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