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宇勃;于涛;惠林萍;李嵌
目的:探讨血清CEA水平与EGFR-TKI药物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对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二线采用厄洛替尼进行治疗,并在接受治疗前进行血清CEA水平的检测,同时对患者的预后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分期、病理类型以及CEA水平等进行分析.以50μg/L为分界线,将患者分为高CEA水平组以及低CEA水平组.结果:对2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高CEA水平组患者其有效率为50.0%、稳定为33.3%、进展为16.7%;而低CEA水平组患者分别为14.6%、43.8%以及41.7%,2组患者治疗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提示,高CEA水平患者其经过厄洛替尼治疗后有更长的无疾病进展时间以及生存时间(P<0.05).结论:血清CEA水平可作为评估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以及预后的生化指标.
作者:涂长玲;江波;赵金奇;何文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放射性出血性直肠炎是盆腔恶性肿瘤放疗后的常见并发症,本研究旨在探索电子结肠镜下4%甲醛溶液治疗宫颈癌放疗后放射性出血性直肠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确诊为宫颈癌并于接受放射治疗后出现放射性出血性直肠炎的患者104例,随机平均分为甲醛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前组给予电子结肠镜下4%甲醛溶液局部治疗,后者给予思密达(3g)、地塞米松(5mg)和庆大霉素(8万单位)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比较该方法与传统方法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甲醛组共治愈患者24例(46.2%),显效21例(40.4%),好转4例(7.7%),无效3例(5.7%),总有效率94.3%,未发现直肠溃疡和穿孔;对照组共治愈患者18例(34.6%),显效17例(32.7%),好转6例(11.5%),无效11例(21.2%),总有效率78.8%,甲醛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x2=7.84,P<0.01).结论:电子结肠镜下4%甲醛稀释液是治疗宫颈癌放射性出血性直肠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何伟;黄山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XIAP和Survivin在晚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含多西紫杉醇方案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接受含多西紫杉醇方案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标本XIAP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并对其疗效、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XIAP高表达率为41.18% (28/68),Survivin高表达率为38.24%(26/68),化疗的疾病控制率(CR+ PR+ SD)为72.06%,XIAP高表达的患者有效率低(50.00%),XIAP低表达的患者有效率高(87.50%),差异有显著性(P<0.01).Survivin高表达组的有效率为57.69%,低于Survivin低表达组的80.95%,差异有显著性(P =0.038).联合检测显示:XIAP和Survivin同时高表达者有效率为25.0%,而XIAP且Survivin均为低表达组有效率为88.46% (P <0.01).生存分析结果显示Survivin低表达者及XIAP低表达者PFS均优于高表达者(P值分别等于0.058和<0.01);两者同时高表达患者PFS差,中位PFS仅2个月,明显差于两者均低表达者(P<0.01).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且与XIAP及Survivin表达无相关性.结论:XIAP和Survivin高表达的晚期胃癌患者对含多西紫杉醇方案化疗疗效较差,其疾病无进展期也短于XIAP和Survivin低表达者.
作者:吴志伟;陈凯;段卫明;陶敏;陆网坤;蔡俊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检测长非编码RNA H19在肝癌组织和对应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病毒感染、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集原发性肝癌患者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59例,HE染色进行常规病理检查,使用QRT-PCR法检测H19的表达水平.结果:H19在59例肝癌组织中的整体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明显下调,具有显著差异;癌与正常组织中H19表达水平的比值在HBV、HCV感染和病毒阴性组间无差异;其比值在肝内侵袭转移组明显低于无侵袭转移组.结论:长非编码RNA H19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其在癌与癌旁组织中的比值与肝癌肝内侵袭转移相关.
作者:张景琦;马锋;张谞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HER2在20%-30%的乳腺癌细胞中过表达,是药物如赫赛汀(Herceptin)的治疗靶点.然而许多病人会产生治疗抵抗,其中一个重要机制是HER2变异体的表达,不同的HER2变异体在生物学上可能会扮演相反的角色.如△16HER-2(外显子16缺失)和p95HER2(HER2的羧基端片段)会促进肿瘤细胞转化并且与药物抵抗相关.而Herstatin(内含子8保留)与p100(内含子15残留)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本文综述了目前主要的HER2变异体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与共存在疾病进程和赫赛汀抵抗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邓婷婷;陈彬;王继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评价诱导化疗加同步化疗联合调强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诱导化疗加同步化疗联合调强放射治疗26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诱导化疗采用多西他赛+顺铂+5-氟尿嘧啶方案(TPF),多西他赛(T) 75mg/m2,静滴,d1;顺铂(P)75mg/m2静滴,d1;5-氟尿嘧啶(F)750mg/(m2·d),持续静脉泵旸,d1-5(120小时).21天/周期,共行2个周期.同步化疗采用顺铂单药,100mg/m2,静滴,d1.21天/周期,共行2-3个周期.同步放疗GTVnx(69.96-73.92) Gy/33f,PTVnx 69.96Gy/33f,PGTVnd 69.96Gy/33f,PTV1 60.06Gy/33f,PTV2 50.96Gy/28f.结果:诱导化疗主要毒副反应是恶心、骨髓毒性.同步放化疗主要毒副反应是骨髓毒性、口腔黏膜炎及皮炎.无毒副反应相关性死亡发生.治疗结束评价即刻疗效,完全缓解(CR) 69.2%,部分缓解(PR) 26.9%,稳定(SD)3.8%,总有效率(ORR)为96.1%.治疗结束3个月评价近期疗效,CR 84.6%,PR 11.5%,SD 3.8%,ORR 96.1%.结论:TPF方案诱导化疗加同步顺铂化疗联合调强放射治疗鼻咽癌的方式,近期疗效好,且毒副反应可以耐受,是一种可耐受的安全的综合治疗方案.
作者:李卓玲;金风;吴伟莉;李媛媛;龙金华;龚修云;陈潇潇;毛振华;毕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联合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和顺铂(cisplatin,DDP)膀胱灌注与单种药物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疗效的差异及其安全性比较.方法:符合旸选标准的116例患者,术后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三组.吡柔比星(THP)组37例,THP 30mg+蒸馏水40ml膀胱灌注.顺铂(DDP)组36例DDP 60mg+蒸馏水40ml膀胱灌注.吡柔比星(THP)+顺铂(DDP)组43例THP 30mg+ DDP 60mg+蒸馏水40ml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8次,每周2次共4次,以后每月1次,共1年,每次药物在膀胱内保留60min,每3个月膀胱镜检查是否有膀胱肿瘤复发,并记录全身及局部情况.结果:116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随访时间6-30个月.THP组37例患者中复发11例,DDP组36例患者中复发10例,THP+ DDP组43例患者中复发5例,三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各组之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HP联合DDP灌注化疗对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优于单用THP或DDP,但其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是否适宜广泛应用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袁红纲;龙兵;董自强;张路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鉴定人高、低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和NL9980中黏附分子的存在状态.方法: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人高、低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和NL9980中E-cadherin、integrinβ1、integrinβ3基因的mRNA表达;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人高、低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和NL9980中E-cadherin、integrinβ1、integrinβ3基因的蛋白表达.结果: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中E-cadherin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低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NL9980,而integrinβ1和integrinβ3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高转移L9981细胞株显著高于低转移NL9980细胞株.结论:E-cadherin高表达与肺癌低转移有关,而integrinβ1、integrinβ3高表达与肺癌高转移有关.
作者:郑海霞;申东兰;彭安;何艳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uto-HSCT)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8月-2013年12月恶性淋巴瘤病例28例,均采用Auto-HSCT,移植前采用化疗联合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并积极预防感染及并发症.结果:本组1例回输后因脑出血死亡,其余均成功植入并快速重建造血,随访至2014年3月1日,共3例死亡,其中1例为回输后因脑出血死亡,其余2例均为复发.共6例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3.5(1-15)个月,2例患者行双次自体移植,均无复发,28例移植患者预期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21个月.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能很快重建造血,病死率较低,安全可行,是治疗恶性淋巴瘤有效的手段之一.
作者:孙颖;李旸;刘卓刚;廖爱军;张嵘;张国君;姚鲲;吴斌;胡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具有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例PEComa进行组织学形态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及文献复习.结果:上皮样肿瘤细胞多呈巢状和片状排列,细胞体积大,多边形或梭形,胞浆丰富,嗜酸性颗粒状或空泡状,呈蜘蛛样结构,细胞核大,但核浆比小.可见核仁,核分裂相少见.特征性的病理表现为肿瘤细胞围绕扩张的血管呈放射状或袖套状排列.免疫表型肿瘤细胞HMB45、MelanA、SMA阳性.结论:具有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PEComa)是一种具有恶性潜能的间叶源性肿瘤,根据其特有的病理特征、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免疫组化及分子基因的检测,可以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判断其生物学行为和预后需长期密切随访.
作者:陈玉芳;周林艳;万美珍;岳灵萍;李紫燕;汪美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miR-130b对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选用人白血病单核THP-1细胞,通过PMA使其诱导为Mφ巨噬细胞,然后加入LPS诱导为M1或加入IL-4诱导为M2巨噬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标记物比例;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特异性标志物和目的蛋白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特异性分泌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与Mφ巨噬细胞比较,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中CD86高表达,TNF α和IL-1β表达和分泌水平均增多,符合M1巨噬细胞特征;IL-4诱导的巨噬细胞中CD206的阳性表达率升高,CCL22、CCL17表达和分泌水平均增多,符合M2巨噬细胞特征;M1细胞中miR-130b表达明显高于M2细胞(P<0.05);miR-130b过表达后的M2细胞中,CCL22 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IL-1β mRNA和蛋白表达增多,PPAR-γ的蛋白表达降低.结论:MiR-130b可能通过靶向抑制PPAR-γ表达调节巨噬细胞极化.
作者:张亮;赵滢;张天彪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人肝癌细胞接受不同剂量或时间的6MV-X线照射后,对细胞凋亡和周期进程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MV-X线照射4Gy后不同时间以及不同剂量6MV-X线照射后24h HepG2和PLC/PRF/5两种细胞的细胞凋亡和周期分布状况.结果:4Gy 6MV-X线照射后24h,HepG2细胞凋亡率高于PLC/PRF/5细胞,分别为(7.61±0.77)%和(5.63±0.87)%(P<0.05),且随时间和剂量增加,差异越显著;HepG2细胞受4Gy照射后12h,G0/G1期比例下降,为(40.56±1.59)%,后逐渐上升,G2/M期比例增高,为(13.28±1.02)%,随后逐渐下降;2-6Gy照射24h后,G0/G1期比例逐渐上升,G2/M期比例逐渐下降;PLC/PRF/5细胞G2/M期比例在照射后24h阻滞明显(22.11±1.48)%,后逐渐降低,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增大.结论:2-6Gy 6 MV-X线照射可诱导HepG2与PLC/PRF/5细胞凋亡,并改变周期进程,HepG2细胞发生G1和G2期阻滞,PLC/PRF/5发生G2期阻滞.
作者:陶振超;邱俊;钱立庭;王明明;吴爱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血清TNF-α、IL-6和VEGF的浓度变化与甲状腺癌分期及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6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癌组)和42例甲状腺腺瘤患者(甲状腺腺瘤组)的血清TNF-α、IL-6和VEGF浓度,并与40例健康成年人(对照组)作为对照.结果:甲状腺癌组血清TNF-α、IL-6和VEGF水平均高于甲状腺腺瘤组和对照组(P均<0.01);甲状腺癌患者其水平Ⅳ期组>Ⅲ期组>Ⅰ、Ⅱ期组(P均<0.01);且伴有颈部淋巴转移的甲状腺癌患者其水平显著高于无颈部淋巴转移的患者(P<0.叭);在甲状腺癌患者不同性别之间和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TNF-α、IL-6和VEGF水平与甲状腺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检测其表达水平对判断甲状腺癌患者病情进展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金华;张耀晴;艾瑞华;朱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HOX转录反义RNA (HOTAIR)在胃癌组织及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关系,并进一步研究其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40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包括癌组织及对应的正常胃上皮组织),qRT-PCR检测40例胃癌中HOTAIR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关系.qRT-PCR检测胃癌细胞株和正常胃上皮细胞株中的HOTAIR的表达差异,利用siRNA抑制HOTAIR表达后,分别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胃癌组织中的HOTAIR的表达水平(6.32±2.56)显著高于正常胃上皮组织(4.61±1.81)(P=0.001).同时,HOTAIR在人胃癌细胞株MKN28、SGC7901、BGC823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胃上皮细胞GES-1(P<0.05).胃癌肿瘤组织中HOTAIR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大小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利用siRNA干扰HOTAIR的表达后,SGC7901细胞增殖明显降低,凋亡增加(P<0.01).结论:HOTAIR在胃癌中显著高表达,并可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可能成为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分子标记物.
作者:周怿;黄重发;朱清;丁耀昆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 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22例NSCLC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nzyme linked immunos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患者化疗前后血清中HIF-1 α和VEGF的含量.结果:本组患者化疗总有效率为27%.化疗后患者血清HIF-1α和VEGF与化疗前比均有升高趋势,化疗无效组血清VEGF由(562.03±279.10) pg/ml升高为(740.26±364.34) pg/ml,差异显著(P<0.05).化疗前血清HIF-1α和VEGF水平之间,及与血清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CYFRA)21-1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化疗前血清HIF-1 α和VEGF含量在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分期、有无胸水、疗效上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晚期NSCLC患者外周血VEGF,可能有利于协助评估化疗疗效.
作者:沈红;崔进;秦湧;朱祎娜;蔡健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核糖体S6蛋白激酶4(RSK4)和p63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探索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两者在肿瘤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RSK4和p63在72例食管鳞癌标本中的表达,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种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与其中66例住院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正常食管鳞状上皮中RSK4与p63主要表达于基底层细胞,而在食管鳞癌中RSK4和p63则表达于大部分肿瘤细胞,其阳性率分别为62.5%和83.8%.RSK4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病理分期呈正相关(P<0.05);RSK4与p63的表达在食管鳞癌中呈正相关(r=0.327,P=0.003),且大多在同一肿瘤细胞中共同表达.结论:RSK4与p63在食管鳞癌中存在异常表达,且RSK4与p63之间可能存在相互调控关系,研究RSK与p63表达及其相互关系将有助于探索食管鳞癌的发病机制,为其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作者:刘艳红;范林妮;陈玲;王景杰;王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 kinase,ILK)和上皮细胞钙黏素(E-Cadherin,E-Cad)蛋白表达与人食管鳞癌(huma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ILK和E-Cad蛋白的表达,分析二者与食管鳞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结果:随着食管鳞癌的分化程度、细胞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ILK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随着病变的升级而增高(P<0.05),E-Cad蛋白的异常表达率明显升高(P<0.05).ILK阳性表达强度与E-Cad的异常表达强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ILK和E-Cad蛋白的异常表达与食管鳞癌的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胜水;张凤梅;李秀清;李丽;李翠萍;许华;李双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机体免疫有宿主保护和肿瘤促进双重作用免疫微环境对肿瘤的促进作用知之甚少.研究发现本文讨论免疫微环境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其机制包括促进肿瘤血管生成、改变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筛选适应微环境的肿瘤细胞存活或建立适宜的肿瘤微环境促进肿瘤进展,甚至可以调节肿瘤干细胞活性.基于免疫微环境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免疫治疗成为一种重要的抗肿瘤治疗手段,而探索免疫治疗和细胞毒药物或分子靶向药物联合的多模式治疗可能是未来肿瘤免疫治疗的方向.
作者:张百红;岳红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肺癌抑癌基因1(TSLC1)对食管癌细胞株EC109增殖与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法获得TSLC1基因全长编码区序列,构建pcDNA3.1-TSLC1真核表达载体并稳定转染食管癌细胞株EC109,以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水平,以细胞黏附、侵袭与迁移实验分别检测细胞黏附、侵袭与转移能力.结果:成功构建TSLC1真核表达载体,稳定转染EC109细胞后可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黏附、侵袭与迁移能力.结论:过表达TSLC1基因对食管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特征显示明显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研究TSLC1在食管癌发生和进展中的作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作者:冉永刚;游颜杰;张晓辉;王海波;郭旭;赵新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肝细胞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肿瘤相关致死原因中排第三位,其发生率和死亡率在近十年来呈上升趋势.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类具有基因多效性功能的多肽细胞因子家族,其参与了肝硬化的发展,同时也是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之一.本文通过系统复习相关文献,总结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并讨论了其在肝癌靶向治疗中的潜在靶点.
作者:沈艺南;何海冠;王舟翀;卢军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