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晓云;董理聪;吴欢;罗葆明
患者男,59岁,因“发现黄疸4个月、肝占位1周”入院.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220.78 μmol/L,直接胆红素185.95 μmol/L,甲胎蛋白1713 ng/ml,CA19-9 207.9 U/ml.超声示占位性病变主要累及左肝门,肝门部胆管梗阻伴肝内胆管普遍扩张,大宽度约0.7cm.增强CT示肝门部占位,肝门结构失常,肝内胆管明显扩张.
作者:高楠;牟培源;白媛媛;周宁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腱鞘巨细胞瘤不同病理类型的MRI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腱鞘巨细胞瘤的MR图像,并以新版(2013)WHO软组织肿瘤分类标准将患者分为局限型、弥漫型和恶性;从发病部位、累及范围、形态特点、信号特征、伴随征象及复发情况等方面分析不同类型患者的MR特征.结果 33例腱鞘巨细胞瘤中局限型18例,弥漫型15例,无恶性病例;所有病灶均发生于大小关节内或关节旁,其中局限型中发生于小关节者14例,大关节者4例;弥漫型中发生于大关节者12例,小关节者3例.局限型中累及关节外者16例,同时累及关节内外者2例;弥漫型中同时累及关节内外者13例,仅累及关节外者2例.局限型中单发16例,多发2例,边界清楚者16例,边界不清者2例;弥漫型中单发2例,多发13例,15例均边界不清.局限型中伴邻近骨质压迫吸收者3例,弥漫型12例;局限型中无复发者,弥漫型中2例复发.结论 不同病理类型的腱鞘巨细胞瘤MRI表现各有一定的特点,MRI对腱鞘巨细胞瘤的诊断及其分型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邓小丽;王绍武;高雪;张丽娜;刘书峰;陈宏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正常人十二指肠乳头的低张MRI佳成像方法.方法 将94名志愿者随机分为低张组(n=64)和对照组(n=30).采用x2检验比较两组中能够清晰显示十二指肠乳头的序列的百分率,及低张组内同一扫描方位MRI不同序列、同一序列不同层厚、不同扫描方位、不同后处理重建方法以及不同b值对十二指肠乳头显示率的差异.结果 低张组中能够清晰显示十二指肠乳头的序列的百分率高于对照组(P<0.01);轴位T2WI FS、T1WI FS对于十二指肠乳头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层厚1.5mm轴位T1WI FS较层厚3.0 mm T1WI FS显示十二指肠乳头更佳;轴位T2WI HASTE较冠状位显示十二指肠乳头更佳(P<0.05);T1WI FS重建斜冠状位更能清晰显示十二指肠乳头全貌(P<0.05);b值800 s/mm2较b值1000 s/mm2显示十二指肠乳头更佳(P<0.05).结论 MR序列中轴位T1WI FS(层厚1.5mm)、轴位及冠状位T2WI HASTE(4 mm)、T1WI FS重建斜冠状位、b值800 s/mm2DWI对十二指肠乳头及壶腹区的显示明显优于其他序列,联合低张饮水可作为十二指肠乳头首选检查组合方式.
作者:柏冬;祝安惠;刘彦含;张晓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18 F-FDG PET/CT与99Tcm-MDP全身骨显像对不同类型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26例骨转移瘤患者的PET/CT及全身骨显像(BS)资料,对比分析二者对骨转移瘤的诊断效能.根据病变的CT特征,将终诊断的转移瘤分为溶骨型、成骨型、混合型及骨质正常型,对比分析二者对不同类型骨转移瘤诊断的灵敏度.结果 PET/CT、BS共检出病变135处(转移灶121处、良性病灶14处),二者的诊断效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CT和BS诊断溶骨型、成骨型、混合型和骨质正常型转移瘤的灵敏度分别为95.00% (38/40)和90.00% (36/40)、100%(25/25)和72.00%(18/25)、100%(12/12)和100% (12/12)、79.55% (35/44)和43.18%(19/44).结论 PET/CT对骨转移瘤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BS;对于不同类型的骨转移瘤,PET/CT与BS的诊断价值具有一定的差异.
作者:祝安惠;王荣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采用心脏磁共振feature tracking (CMR-FT)技术初步分析终末期肾病患者左心室心肌形变各参数的变化情况.方法 对10例正常志愿者和9例终末期肾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行1.5T心脏非对比增强、FIESTA序列电影成像,并采用feature tracking (FT) 2D模型对左心室运动及整体心肌形变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终末期肾病患者左心室心肌质量[(132.70±44.44)g]大于正常志愿者[(80.00±11.29)g,P<0.05].终末期肾病患者左心室心肌整体径向应变、环向应变、径向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径向舒张期峰值运动速度均低于健康志愿者[(22.52±10.41)%vs(39.46±7.10)%,(-12.57±3.91)% vs (-19.80±2.11)%,(22.70±5.72)mm/s vs (34.77±3.81)mm/s,(-24.71±8.83)mm/s vs(-43.88±8.89)mm/s,P均<0.05).而终末期肾病患者和正常志愿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MR-FT技术能够定量评价终末期肾病患者左心室心肌运动及形变情况.
作者:牟安娜;李智勇;张晨;李梦颖;宋清伟;金凤强;刘爱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联合CEUS鉴别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对490例患者共524个病灶进行乳腺常规超声和CEUS检查,以病理为金标准,比较BIRADS分类及BIRADS分类联合CEUS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效能.结果 524个病灶中,良性病灶232个,恶性病灶292个.BIRADS分类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特异度17.24% (40/232)、敏感度99.32% (290/292)、准确率62.98% (330/524)、阳性预测值60.17% (290/482)、阴性预测值95.24% (40/42),ROC曲线下面积0.583.BIRADS分类联合CEUS后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特异度90.09%(209/232)、敏感度89.04% (260/292)、准确率89.50% (469/524)、阳性预测值91.87% (260/283)、阴性预测值86.72%(209/241),ROC曲线下面积0.896;两者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RADS联合CEUS有利于对乳腺肿瘤的鉴别诊断.
作者:肖晓云;董理聪;吴欢;罗葆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肌肉骨骼超声评价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的价值.方法 收集74例确诊为JIA的患儿,进行超声检查,分别检测双侧肩、肘、腕、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髋、膝、踝关节和跖趾关节,共42个关节.分析声像图特征,并与其临床体格检查、MR检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74例患儿均接受体格检查.体格检查中50.00%(37/74)患儿无关节受累,但其中83.78%(31/37)超声检查为阳性.共对31个关节同时进行MR检查,仅同1个患儿的2个关节超声结果与MRI不一致.JIA患儿超声图主要表现为滑膜增生、关节腔积液、肌腱炎、腱鞘炎、附着点炎、滑囊炎、软骨改变和骨侵蚀.结论 肌肉骨骼超声评价JIA关节病变的敏感度高,可作为临床诊断JIA关节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朱丽容;唐毅;肖欢;高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胎儿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收集44胎产前超声诊断为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胎儿影像学资料,分析其超声类型、声像图特征,并与MR的诊断符合率比较.结果 本组166 471胎胎儿(166 471名孕妇)中产前超声检出44胎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检出率为2.64/10 000(44/166 471).其中41胎产后经新生儿彩色多普勒超声或MR或CT检查随访复诊,24胎诊断为肾上腺血肿(2胎误诊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14胎为肾上腺囊肿、3胎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3胎经引产、尸体解剖及病理检查结果确诊,其中1胎诊断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1胎为苗勒管囊肿(产前误诊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及1胎为肾上腺血肿(产前误诊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超声对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90.91% (40/44).接受MR检查的14胎中,11胎产后经新生儿彩色多普勒超声或MR或CT检查随访确诊,8胎诊断为肾上腺血肿(2胎产前误诊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3胎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3胎经引产,尸体解剖及病理检查确诊,其中l胎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1胎苗勒管囊肿(产前误诊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1胎为肾上腺血肿(产前误诊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MRI对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71.43% (10/14).MR与超声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5,P>0.05).结论 超声与MRI对胎儿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的产前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同样的优势.
作者:李姣玲;耿秀平;张蕊;颜璨;邱文慧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与传统二维高频超声及术中超声的对比,探讨超声自动全容积扫查系统(AVSS)预测瘢痕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价值.方法 对24名预行剖宫产的晚孕期瘢痕子宫孕妇,于手术前一天分别进行AVSS成像及二维高频超声(2DHF)扫查,记录图像并分别测量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次日,将术中高频超声直接放置于子宫瘢痕区域测量肌壁厚度,并与术前AVSS及2DHF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AVSS系统可以显示孕妇腹壁下段的皮肤、皮下脂肪及腹直肌结构;同时可以清晰显示子宫浆膜层、肌层与黏膜层的结构关系.AVSS的测值与术中超声测值呈正相关(r=0.76,P<0.01),与术中超声的测量差值集中在≤0.5 mm范围内.结论 AVSS测量晚孕期瘢痕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重复性好,其测值更接近术中实际厚度.
作者:王颖芳;陈欣林;肖梅;杨小红;赵胜;许杨青;黄君红;胡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双相障碍是一种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负担的精神疾病.随着MRI技术的发展,可通过分析人脑结构或功能异常,探究双相障碍的发病机制,并为临床诊断寻找生物学标志物.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DTI、静息态功能MRI、结构MRI技术等应用于双相障碍的研究进展.
作者:姚永成;杨勇哲;黄飚;冀泓锞;吴逢春;陆小兵;宁玉萍;吴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320排CT全脑灌注成像图像后处理中选择不同输入动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灌注参数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单侧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组)及20例正常组320排CT全脑灌注成像数据,每例数据进行4次图像后处理,分别选择大脑前动脉、左侧(正常组)或患侧(梗死组)大脑中动脉、右侧(正常组)或健侧(梗死组)大脑中动脉及基底动脉作为输入动脉,4次图像后处理均选择上矢状窦作为输出静脉.分别在双侧大脑前动脉供血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脑后动脉供血区绘制ROI,梗死组额外在梗死边缘正常侧、梗死边缘梗死侧绘制ROI,测量4次全脑灌注成像各ROI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取单侧大脑前动脉供血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脑后动脉供血区灌注参数平均值作为该侧灌注参数值,对4次测量所获灌注参数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正常组4次不同输入动脉全脑灌注成像左、右侧大脑各灌注参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梗死组4次不同输入动脉全脑灌注成像健侧、患侧大脑及梗死边缘正常侧、梗死侧各灌注参数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选择不同输入动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CT全脑灌注成像参数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在进行CT全脑灌注成像后处理时,可以选择显示较好的任意大脑动脉作为输入动脉.
作者:陈兆乾;黄求理;潘宇宁;叶贤旺;张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研制一种包碳酸氢铵溶液的脂质纳米粒,并观察其超声/光声成像效果.方法 采用薄膜水化法加挤出法制备脂质包裹碳酸氢铵溶液的纳米粒,光镜、电镜、激光粒径仪和电位检测仪检测纳米粒一般物理特性,并通过光声成像仪观察其超声/光声成像效果.结果 制备的纳米粒呈圆球形,形态规则,大小分布均匀,无明显聚集,平均粒径为(230.90±54.58)nm,电位为(-22.81±5.75)mV.碳酸氢铵纳米粒有超声/光声信号,双蒸水纳米粒无超声/光声信号.结论 成功制备包碳酸氢铵溶液脂质纳米粒,可用于超声及光声成像,为进一步体外、体内成像实验奠定了基础.
作者:夏晓蓉;夏纪筑;冯罡;郝兰;王志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左心房客积指数(LAVI)联合组织多普勒评价食管癌患者放疗后左心功能早期损伤的价值.方法 对40例首次接受胸部放疗的食管癌患者,于放疗前、放疗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常规超声参数、组织多普勒参数及LAVI,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LAVI与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E)/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的相关性.结果 与放疗前相比,常规超声指标放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均>0.05);放疗后二尖瓣环舒张期峰值速度(Sm)、Em、Em/二尖瓣环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降低,Am和E/Em升高,LAVI放疗后亦升高,且LAVI与E/Em呈正相关(r=0.87,P<0.001).结论 食管癌患者接受放疗后,早期放射性心脏损伤主要表现为心脏舒张功能减退,组织多普勒、E/Em、LA-VI可作为早期左心功能损伤的较好指标.
作者:杨菲;陈勇;张西志;陈勇;于海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18 F-FDG PET/CT显像在原发乳腺癌治疗后随访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原发乳腺癌治疗后患者174例,均接受18 F-FDG PET/CT检查,由3名有多年诊断经验的医师独立阅片,以病理结果或随访1年结果为诊断标准.结果 174例患者中确诊复发转移72例,无复发转移64例,第二原发癌38例.18F-FDG PET/CT显像阳性者116例(复发转移69例、第二原发癌38例、假阳性9例),显像阴性者58例(无复发转移55例,假阴性病例3例).18F-FDG PET/CT显像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诊断效能分别为:灵敏度97.91% vs 72.73%,特异度85.94% vs 57.81%,准确率93.10% vs67.24%,假阴性率2.73% vs 27.27%,假阳性率14.06% vs 42.19%,阳性预测值92.24% vs 74.77%,阴性预测值94.83%vs 55.22%,两者联合有助于提高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治疗方法、18 F-FDG PET/CT显像结果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情况是其病理/随访结果的影响因素(P<0.05),而患者的性别、原发病变部位、ER、PR、Her2的表达情况不是其病理/随访结果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可以较为准确地诊断或排除乳腺癌治疗后复发转移,还可帮助发现第二原发癌,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囡;范洋;翟士桢;周妮娜;于江媛;张岩;赵伟;杨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16-bit CT图像在读取金属植入物CT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于模体中间分别插入—圆柱形铝棒、钛合金棒和不锈钢棒,对模体进行CT扫描,对图像重建获得12-bit和16-bit CT图像.分析并比较3种金属棒的12-bit和16-bit图像及其CT值.结果 对于同种金属棒,12-bit图像和16-bit图像显示效果基本相同.铝棒周围未显示出伪影;钛合金棒周围有较明显的放射状伪影;不锈钢棒周围有严重伪影.3种金属棒内部的显示无明显差异.12-bit和16-bit图像中,铝棒的大CT值分别为2 159 HU和2 150 HU,平均CT值分别为2026 HU、2021 HU;钛合金棒的大CT值分别为3 071 HU和6 950 HU,平均CT值分别为3071 HU、5957 HU;不锈钢棒的大CT值分别为3071 HU和12060 HU,平均CT值分别为3 071 HU、9 397 HU.结论 16-bit的CT图像能够显示体内金属植入物的CT值分布,分辨出铝、钛合金或不锈钢的金属植入物.
作者:高留刚;金莲;倪昕晔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患者男,63岁,因“左肩关节胀痛10年,加重20天”入院.既往无糖尿病及结核病史.查体:体温正常,左肩关节皮肤完整,软组织肿胀,感觉减退,被动活动正常,主动活动受限.X线检查:左肱骨头及肩峰骨质破坏,呈“刀削样”改变,轻度骨膜反应(图1A).CT:左肩关节间隙内见多发游离碎骨及钙化斑;左肩峰及左肱骨头缺损(图1B).
作者:黄杰;王绍武;邓小丽;王唯伟;肖毅;綦述晓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技术中内外斜位(MLO)的投照角度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接受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受检者1000例,根据MLO位投照角度是否固定分为3个实验组(A、B、C组,MLO位分别以30°、45°、60°的固定角度进行投照)和对照组(D组,MLO位在30°~60°间以平行于胸大肌角度投照),每组250例.对4组图像质量分别进行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B、C组甲级片分别占84.00%、91.40%、85.60%,乙级片分别占14.00%、7.40%、13.20%,丙级片分别占2.00%、1.20%、1.20%.D组甲级片占92.20%,乙级片占6.80%,丙级片占1.00%.A组和C组质量略低于D组,且各级图像例数均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各级图像例数与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结论 采用45°进行MLO位投照,既不会影响图像质量,又可提高检查效率.
作者:张洪营;张连连;柳杰;胡从依;刘佩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双源CT碘含量测定与传统CT值测量判断肾脏占位病变强化的能力,探讨双源CT碘定量分析技术评价肾脏占位碘摄取的准确率.方法 对63例怀疑肾脏占位病变患者行双源CT实质期双能量扫描,由2名影像医师分别用两种方法对图像进行分析.A法采用常规方法观察图像,计算病灶在平扫和加权融合图像CT值的差值,将CT值的变化幅度>20 HU作为判断强化的标准.B法将数据调入Liver VNC后处理软件获得碘图,划定ROI,测得病灶的碘含量,将碘含量>0.5 mg/ml作为双源CT碘含量定量分析判断强化的标准.以手术病理或综合影像随访为标准,运用x2检验分别计算两种判断方法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运用McNemar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准确率.结果 传统CT值的测量和碘含量判断肾脏占位强化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另为81.36%、74.42%、100%、100%、59.26%和98.31%、100%、93.75%、97.73%、100%.McNemar分析得出双源CT碘含量测定判断肾脏占位强化的准确率明显高于传统CT值测量(P<0.001).结论 双源CT碘含量定量分析可更为客观、快速、准确地评估肾脏占位病变碘摄取情况,既减少了患者的扫描时间及辐射剂量又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雪霜;王贝贝;何花;郭玉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采用等渗低浓度碘对比剂碘克沙醇(270 mgI/ml)对兔脑CT灌注参数的影响.方法 将50只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A组(碘海醇350 mgI/ml)和B组(碘克沙醇270 mgI/ml).对两组实验兔行256层螺旋CT脑灌注扫描,由2名阅片者于CT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获取脑灌注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毛细血管通透率和灌注参数图,分析上矢状窦CT值、CNR和脑组织的SNR,按照4分法评价各组图像质量,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36只兔脑CT灌注扫描成功,A组20只,B组16只.两组兔CT脑灌注的灌注参数值CBF、CBV、MTT、TT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的毛细血管通透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上矢状窦CT值和CNR、脑组织的S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名阅片者对图像评价的一致性良好(Kappa=0.419,P<0.01).结论 在相同扫描参数条件下,采用低浓度对比剂兔脑CT灌注成像与常规浓度对比剂相比,图像质量和灌注参数(除毛细血管通透率)均不受影响.
作者:望云;萧毅;刘士远;李清楚;孙维虎;姜彦;曹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患者女,55岁,以“头面部及上肢肿胀1月余”入院.体格检查:头面部及上肢肿胀,呈指凹性.超声心动图:右心房增大,内可见一约38 mm×40 mm实性等回声团块,边界尚清,形态不规则,内回声不均匀,与右心房壁关系密切,三尖瓣口血流速度增快,心包腔内未见明显积液回声;提示右心房实性占位,建议结合其他检查明确占位性质(图1).
作者:尹静;滑少华;李莉锦 刊期: 2016年第06期